关于该命题,古今中外都有涉及,中国古代《三字经》中讲到“人之初,性本善”,但也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俗语。究竟哪种正确?
根据本人多年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人生性自利。
2、人生性懒惰。
人性自利并非笔者的发明,只是笔者完全认同,自利是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撰写的《国富论》中的核心思想:“人的自利有着基因遗传基础和外部生存环境压迫的原因,自利积累到一定的量就会出现他利,他利从另一个角度讲也是自利。自利和他利在外部环境险恶和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形成互利。互利不是对自利的否定,而是以互利的形式对自利,同时也是对他利的维护,承认自利、尊重他利、发展互利,乃是正确处理“三利”关系的基本准则”。为什么笔者不用自私而用自利呢?是因为自私,严格来讲是指利己且损人。但事实上多数人并非如此,而自利则指人在考虑某一事情,首当其冲会想到对自己是否有利益,而并不一定要损人,事实上绝大部分人正是如此,所以,用“人生性自利”来形容人的本性最恰当。
第二,人生性懒惰。笔者有一天突发奇想,在就业机会很多的当下中国,一旦你们的老板,上司突然说,你们明天可以继续上班,但工资从明天开始不发了,结果会有多少人会继续上班?笔者估计,99%的人不会上班了。当然,另外百分之一就是像郭明义这样的活雷锋。因为人不会天生爱劳动,人劳动的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劳动报酬。没钱发,谁跟你劳动?我还不如天天在家歇着吃老本,看出来了吧,一个字——懒。
另外,能够佐证笔者这两个观点的,还有雷锋们与罪犯这两类反差极大的人。我们的任何媒体都在褒扬善、斥责恶,希望人人都学做雷锋,希望人人都不要干坏事,但为什么罪犯远远比雷锋多?
由此,笔者得出两点人性结论。本书并非哲学或伦理学著作,那么,为什么要在开篇就讨论人性呢?因为本书在后面的论述中所得出的任何一种结论都是基于这两点人的本性。
因此,如果你不同意笔者的这两点关于人性的结论,那就请移自他处,不需要在往下读下去了。即使读下去也会认为笔者在胡说八道,信口开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