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教一篇课文,先根据教材、学生实际,制订出经过主观努力,能够通过自学攻下的明确目标,一开课就向学生宣布;接着根据目标,指导学生分步自学,不断攻击“目标”;最后在分步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多种综合练习,全面检查,查漏补缺,攻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教学方法,学生自学目标明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己学会读懂。
十六、“童话引路”式
根据儿童的思维方式就带有童话的特点——富于幻想,喜好新奇,借助童话的魅力,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使孩子们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学习语文和发展思维的能力,受到审美的启蒙教育。这种教法,让学生讲童话故事,听童话故事,扩大童话阅读量,编写童话,把自己的体验用童话形式表现出来,让孩子在童话世界里轻松、有趣地识字、阅读和写作。
十七、实验演示式
让学生亲自动手运用某些具体材料来验证课文中的某个道理,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用实物、模型按课文要求作表演,以唤起形象思维,培养学习兴趣。在使用中实验演示要密切配合课文的听、说、读、写训练,防止上成常识课和艺术课。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等,感知学习内容,形成愉悦表象,由表象联想发展到思维和创造性想象,让学生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才,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体验中牢牢记住。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出于手指尖上。”赞可夫甚至把操作能力列为智能培养和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十八、图示式
就是将教材内容用简笔画、符号和文字组成一幅简明形象的剖析图像。图示法使学生感知强烈,容易激发兴趣,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使用时图示要精心设计,要简笔易成,要密切配合课文讲读,逐步进行。
十九、“活动”教学式
这是为了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以获得处理事物的社会经验为目的而进行的一种活动。“活动”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受教育者既动手又动脑。就是采用一种比较自由、不拘形式,以个别儿童为中心的学习方法。它的重点是学生自己的活动和思索,而不是教师传授。全班学生分组围坐,座位多向。教师没有固定位置,进行整体教学时站在黑板前,平时轮流到各组引导和协助学生学习。
二十、“自然阅读”式
这是法国小学的一种教学法。把儿童置于自己能够主宰自己学习的境地,让他们富有情趣地、自觉自愿地去学习。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设计。使用时,要创造读书环境,加强辅助环节。开展通讯活动。
二十一、“愉快”教学式
就是针对学生“学”的需要,适当引进与教材直接有关的新信息。同时,在学好课程内容的前提下,组织各种富有趣味的活动,如“红领巾与好书交朋友”,一二分钟的“小演讲比赛”,以及“语文剧场”、“访问标点符号先生”、“故事大奖赛”、“即景写作”、“即席讲话”等,使语文教学活动在一种愉快的情绪气氛中进行。
二十二、意会迁移式
运用意会的手段,达到迁移的目的,是这一教学法的核心。教学中启发学生借助形象观察、联想体会、表演体验、想象创造等方法领会课文的内容。教学步骤应根据课文的实际,把一系列的意会方法由浅入深地串联在一个整体内。
二十三、欣赏教学式
它适用于看图学文或图文并茂,充满诗情画意的课文教学。它要求充分调动人的眼、耳、鼻、舌、身五种感官参与鉴赏,使大脑同时通过多种渠道去感受图文,经过综合,再创造出一幅统一的主体画面。它可以是音乐欣赏、画面欣赏、文句欣赏、结构欣赏、朗诵欣赏等等的有机结合。
二十四、假想游览式
它适用于看图学文中的有关课文和游记体课文。以图(景)和文为凭借,作假想游览的形式,通过观察、阅读、想象,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图、文所描绘的美景,达到陶冶情感、培养观察、想象和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十五、观察、阅读、印证式
这一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进行。第一步是指导观察,获得感知;第二步是阅读,理解内容;第三步是印证,通过继续观察,获得深化。重点是第二步。整个教学过程:“感知——理解——深化”,不仅符合认识规律,而且有利于开展想象,激发起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观察,欢快中阅读,活泼中印证深化。
二十六、形象手势式
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没有充足的、丰富的经验背景,又缺乏抽象思维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他们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手势,能帮助他们理解的实际背景,作为辅助思考之用。如学习大于和小于号时,可由教师引导学生用形象的手势来表示。如用右手表示大于号。反之用左手表示小于号。然后让学生做填符号习题:12()20,10+5()14。学生用无声的语言来表示出大于号和小于号,这种练习面广,密度大,反馈快,效果好。
二十七、有效表扬式
“好表扬”是小学生的重要心理特点,鼓励是促进学习的重要手段。因此,如何使学生成功,使其不断体会到学习进步的喜悦,从中得到心理上的满足这是小学教师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心理效应,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使学生产生一种愉快的情感体验,它会有效地支持学生奋力向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增添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十八、先进电教式
电化教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在教学上的运用。它具有“形、声、光、色”等特色,是得天独厚的先进教学手段,能优化教学过程,促使单纯的知识传授型向德智体美整体教学转化。
电化手段,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态的内容动态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深难的内容通俗化。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具体、形象、鲜明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因此电化教学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课的起始,要达到以下作用。
课堂愉快起始的五个作用
一、凝聚——指向作用
课的起始之时,学生的心理是复杂的。但他们期待渴望教师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的需要却是一致的。新颖、迷人的起始,课刚刚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把全班学生的精神凝聚在一起,注意集中指向教师,指向即将进行的全部教材内容。
二、激发——深化作用
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三、增盛——效能作用
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情感增盛。这种情感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这是鼓舞学生采取实际行动的情感,是有效能的情感。
四、消嫉——置信作用
有趣的开头能使学生积极联想,丰富想象,训练思维,热烈讨论等,不仅使教学民主化,而且使学生感到教师的亲切、和蔼。心境处于愉快喜悦的学生,会排出师生间传统的紧张关系,消除一些学生对教师产生的“疑团”(例如:恐惧、畏惧、不敢接近、不敢质疑等),因此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尊重感、敬佩感。
五、铺垫——拓展作用
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课堂愉快开头七式
组织教学首先要抓好教学的开头,使教学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教师在讲课前做短暂的讲话是必要的,它是组织教学的重要一环。它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稳定学生的情绪,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使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
教师在课前采用何种方式开头,才能达到组织教学的目的呢?列举如下几种方式.一、表扬式
所谓表扬式,就是教师在讲课前,能够及时地抓住当前学生中好的倾向,给予肯定,使学生在听讲之时,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并使学生始终具有学习活动的良好心境。如:有的教师在讲课前是这样说的:“今天我一走进教室,就感到同学们学习热情很高,我希望在我讲课的时侯保持下去。”也有的教师是这样说的:“咱们班同学的作业比以前做得都好,这是大家上课认真学习的结果。”短短的几句表扬,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鼓励式
就是教师用启发性的、激励性的语言去鼓舞、感染学生,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上好这节课。如:有的教师在讲课前这样说:“我们班每节课都很好,我相信这节课也会很好。”还有的教师这样说:“前排的同学纪律很好,已经准备上课了,我希望其他同学也三、提示式
所谓提示式,就是教师在预备铃打响后,就站在讲台前,并告诉学生这节课要学的科目。提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准备。这对组织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四、检查式
所谓检查式,就是教师在课前检查学生学习用品准备情况.如所用的教科书、笔记本、笔、尺等与这节课无关的东西是否拿走。也可以让学生互相检查或自己检查准备情况。及时地表扬表现好的个人或小组。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这节课学习的重视。
五、竞赛式
讲课前告诉学生:“这节课我们要展开学习竞赛,看看哪个小组(或哪个同学)守纪律、认真听讲、举手发言、学得好、课堂作业完成得好,老师要给这些同学发小红花。”我们知道,小学生的行为往往受直接动机的支配。竞赛式的目的是调动小学生的直接动机。
六、引导式
讲课前告诉学生学习这节课的学习目的意义,以及学习方法、过程。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中来。
七、命令式
就是教师用命令的口气要求学生。如:坐好、守纪律、注意听讲等等。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何种方式开头去组织教学,应结合班级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要求多样式、避免单一。多给学生以新异刺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课堂愉快结尾设计方法
引人入胜的开头,对于激发学生,引起兴趣,提高求知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设计好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于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脉络,加深记忆,巩固知识,更是余味无穷。
就如何设计一堂课的结尾,山东马玉宝、肖永利老师总结了如下方法:
一、轻松结尾法
这种方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如:“同学们,这一节课的内容就讲完了。”我们以为,此种方法宜在一定的条件下适用:一是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全部完成,顺利达到了教学目的,这时就不必再多说一些;二是学生近日各科学习任务较重,需要得到休息,以缓解大脑的紧张状况,在这种情况下,结尾多说一些,倒不如来一紧急煞车,嘎然停止好些。
二、章回小说法
“这节课就讲到这里,××问题等下一节课接着讲。”此种方法宜在教学任务较重,需要两课时以上的情况下适用。这就要把教学任务像章回小说那样分成“几章”(几课时),但不一定死搬参考书,要根据教材实际而分,要善于找个“节骨眼”,像章回小说那样在关键的“节骨眼”上“刹车”,造成一种悬念。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探求新知。
三、总结重点法
这也是当老师的习惯常用一种方法。每讲完一节课之后,都要回过头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讲的主要内容,归结为几点或几条,重点是什么,反复强调一下,强化记忆。这种结尾的好处是,在学生们学习了一节新课之后,对主要内容和重点,能做到眉目清晰,记忆牢固。
四、编顺口溜法
实际上这是总结重点法的一种特殊形式。讲完一课之后,为了让学生牢固记住本节所讲内容,如果只列出一、二、三……若干条,恐怕学生不易记住。如果老师稍微动动脑,根据教材内容编成几句顺口溜,使学生们念起来朗朗上口,易背易记,条理系统。有的顺口溜能使学生终生不忘。
五、留有余味法
老师在讲课时,有些要重点讲,有些要略讲,有些则故意不讲,只作简单提示,留下让学生自己去做,培养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刻苦钻研的习惯。如一道应用题有几种解法,在课堂上老师只讲其中常见的一种或两种,其余方法留下不讲,让学生自己去做,“这道应用题至少有三种解法,本节课只讲了常见的一种,提示了一种,还有一种更为简捷的方法,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己去讨论研究。”下课后,学生就开始行动了。
六、稳定兴趣法
假如一节课上得好,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时这种兴趣表现得还非常强烈。“打破砂锅问(纹)到底”,“鸡叫等不到天明”是这种兴趣的表现形式,但如果缺乏引导,这种兴趣是极易变动,衰退的,若要把这种兴趣引向稳定,就需要当老师的加以引导,进行培养,把本节课的兴趣迁移到后节课或课堂中去。如教学“比的意义和性质”一课的结尾:“今天,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和性质,同学们学习劲头很大。在此之前我们还学习了除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希望同学们在课后把它们三者比较一下,根据它们的异同点,列出一个关系表,下节课检查,看谁做得好。”
七、表扬鼓励法
喜欢表扬,是人们共有的心理状态,小学生更如此。一节课结束后,总结一个成绩,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会使学生受到莫大的鼓舞。特别在某一章某一节即将结束的那节课的结尾,或是在一次测验之后的评卷课的结尾,运用此法,定会显示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布置作业法
这也是一种较常用的结尾方法。在一节课的结尾布置预习下节课或是完成课后作业和补充作业,目的都是巩固本节所讲内容。但要适量,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就能完成。否则,作业布置太多,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造成负担过重,会影响学生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