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蓝给自己看
一位叫王世光的老人,在他年轻时,因为蒙冤入狱,获10年刑期,出来时,已不识归家路,虽然满地阳光。他写了无数的申诉信,但都石沉大海。在父母的坟前跪拜了一个下午之后,他决定放逐自己,离开故乡浪迹天涯,最终选择了一座无名孤岛,因为听人说,那岛上闹鬼,而这正是他选择它的唯一理由,王世光老人说,很小时候,他就知道包公借鬼办案的传说,所以他要去找鬼,找包公,人靠不住了,那么,只好寄希望于鬼了。鬼无形,反而抓得住。可是,在荒岛上找了30多年了,仍然没有见过鬼,每次凡是海上漂来海难浮尸,他都会虔诚地把它们埋了,之后,小住在那土坟边7夜,期待与鬼相逢、对话、申冤,但结果都令他好失望,最后,他说,所谓鬼都是骗人的。那么,唯一的事,便是活下来,继续做个证明,他的含冤的证明。每天他都忙于修筑鱼塘,没有工具,只有用双手,花了三四年时间快修好的鱼塘,往往大台风一来,以前的一切又全毁了……如此不断循环,所以他至今没有围好一个鱼塘。
失去时间概念的他,看潮起潮落,日升月落,岁月对他而言,只能记得哪一次养了一条狗,哪一次挖了一口井,哪一次生了一场差点死去的大病……他渐渐热爱依恋那个孤岛,很美,因为它安静,与世隔绝;因为海水很清,只蓝给自己看。这就是他苍凉独到的人生发现,他内心渐渐平静,内伤冤屈一个人慢慢舔愈,没有人可以救他。岁月因为抚摩他的伤口,留下皱纹、白发与渐渐荒凉的额头……他没有子孙,也没有亲人在身边,他自给自足,他用每一个白天抚慰黑夜,然后在黑夜里思念白天。他也不想再去申冤,因为岁月已带走很多东西,包括那些证据、苦难、羞辱、愤怒和力气。他看淡死亡但绝不人为地死,他喜欢把死说成“睡觉”。这一辈子,他感到有太多太多的不幸与遗憾,但他仍然得每天早上活着爬起来,在每一次太阳跃出海面之前。
让人心酸的是,在他看来这一生终究是赢了,没有亏,因为出生时赤条条的,而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起码身上还会穿着一条底裤,最后还占有五尺葬身之地,所以是“大赚”,他笑谈这一切时,我的泪水就止不住地滑落下来。一个孤独的老人,一个背负太多人间悲苦与无奈的老人,一个说到不能尽孝而泣不成声的老人……他拥有一个岛的全部财富,因为有星辰点灯,因为有大海包容,所以他驾驭了这座岛。如果有一天,这个岛被开发商买下了,那怎么办?他说,就再选择另一座更小更远的岛住下,心灵已安顿好了,大海可以送他去任何一个地方,是的,他还怕什么?
最美的礼物
有一样世界顶级珠宝,由英国王室收藏,其芳名是“科依诺尔钻石”,赠送者是一位公爵,是他幼年时送给维多利亚女王的礼物。多年以后,在一个隆重场合,已经长大成人的公爵再次见到维多利亚女王,寒暄过后,他提起几十年前的那个礼物,还水到渠成请求女王让他重温那钻石,女王欣然同意了。公爵手捧钻石,单膝跪在女王面前说:“陛下,上次送您这件宝物时,我还是天真的孩子,对金银珠宝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它有多贵重……”
突然的告白让在场的官员都大吃一惊:这位公爵品行优良,向来讲诚信的,口碑很好的,难道在宝物面前,心动了,反悔了?会客厅里的来宾面面相觑,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女王雍容依然,微笑着等着公爵把话说完。
对众人的表情反应,公爵视若无睹。他继续虔诚地对女王说:“这颗钻石虽然价值连城,但作为礼物,当年在我幼小心灵里,它的价值和一块好看的石头没有什么差异,那时我没有把它当作独一无二的神圣礼物送给您。今天,我已不再是懵懂小孩,完全了解了科依诺尔钻石的价值,请准许我再次把它奉献给您。”说着公爵把钻石举到女王面前……这时高贵的女王也情不自禁泪流满面,感动的泪水与那宝石等价!
同样的礼物,其承载的心意不同,价值也就不一样,贵与贱,那是心灵的度量衡。而理性成熟的心意是最贵重的,因为真正送出的是感动,被授者真挚的感动。
这让我想起另外一则新闻:湖南衡阳一个寒门学子考上清华,中学校长上门祝贺。该学生在中学期间,颇受校长照应与关怀。孩子父亲是擦皮鞋谋生的,家道贫寒,想着儿子能有今天,几多感恩,满腹谢意,却拿不出什么厚重答礼,更拙于表达,突然他猛地蹲在地上,要为校长擦鞋。校长婉拒,其父执意要擦……校长流泪了。这是一种怎样的贵重的礼物!最好的礼物是让人感动,因为真情才会打动真心。那个朴实木讷的父亲,能倾心表达的就是蹲下做些什么,而不是单纯的口头表达。礼物的分量,就在他做了什么,而不是送了什么或者说了什么。行由心动。
人间有许多美丽的东西,比如礼物;人间有许多珍贵的礼物,比如第二次赠送的宝石,比如蹲下来为客人擦一次皮鞋……最美的礼物,是感动。
忘我
每次上市场买海鲜,都会径直地找那个长相不好看的大姐,我信任她。原因只有一个,如果当天的鱼不新鲜,她会劝我不要买。我先是感动,她真会为顾客着想,然后又觉得不对,因为你没有卖给我,一定会卖给别人,对于我的疑问,她笑了:“我对每个人都会这么提醒的,但是,有些人图的是便宜,所以也乐意买。但是,我必须先声明自己的鱼不是太新鲜。”就这么简单,我成了她忠诚的顾客。弟弟是做农资生意的,经常要到各地去拜访经销商,他一点也不善言,但是,大家都很支持他,因为他每次推销一个新产品时,总是先拿出计算器仔细为对方计算利润,然后说:“我觉得会赚,你自己再估量一下。”好像总是为别人着想,结果人家不仅愉快地与他合作,还把他当朋友。我喜欢去某酒家吃饭,是因为那里点菜的小姐每次都会说:“我看差不多了,先上菜,不够了再点。”这样温暖善意的提示,一下子让我们觉得这是一个值得信赖的酒家。
弟弟说,精明的供货商先为客户着想,糊涂的供货商总为自己打算。精明的供货商先交朋友,糊涂的供货商只做生意。刚开始做这行时,他也是急尖尖地想马上挣到钱,只考虑自己的利益,结果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慢慢发现,真心诚意地以客为尊,推销就成了易如反掌的事。如果整天只想把你口袋里的钞票放到我的口袋里来,把我脑袋里的想法放到你脑袋里去;那么,对方就会产生抵触防御心理,生意反而更难开展,所以,为他人着想,其实是为自己铺路。
每个人都有私心,但是,有人把它放在前面的衣袋里,有人则把它藏在后面的裤袋里,学会“为我”之前先“忘我”,那么,可以成就更大的“我”。“我”是很容易让人警惕的,但是,却可以通过“你”与“他”而变得舒服可亲起来。所以,适当忘“我”,是人生的一大智慧。
梅是浅笑,荷是清笑
所有的花朵都是笑颜。梅是浅笑,荷是清笑,玫瑰是甜笑,向日葵是大笑……最美的表情就是这些笑。
所到之处,最能触动我们心灵的风景,应该是那里人的表情,我喜欢日本人的亲和,美国人的生动,西欧人的优雅,而中国人大部分表情很僵硬,甚至不会做表情,干脆冷漠到底,不生动,不可爱,不好看。
在路上,遇见“散装”的陌生人,他们的脸谱,几乎都是警惕的、冷淡的,甚至是蛮横和憎恨的;我们似乎不太习惯热情,那就罢了,可是偏偏就选择生硬、寡淡与怨恨。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是,欧美一度流行的“酷”风,在中国至今还十分活跃、有市场,因为冷漠与酷有一点点接近。
其实,我们有过谦谦君子的笑容,哪怕是没有那么绚烂的羞涩的笑,但是都被我们抛弃了,换来的是有些黯淡的冷面具,挂在脸上,拒人于三丈之外,“秋风扫落叶”般的严肃与冷酷。我是个和善之人,一般和颜悦色,走在路上,不小心就带这样的表情,结果,常常反馈给我的是:有人先是惊讶地接收到我的表情,然后左看右看有没有其他的熟人与我呼应,发现没有,立即果断地拉下脸,恼羞成怒地回应我一个极臭的脸,很不友善,十足敌意!我常常很尴尬无辜地收回自己不小心散发出去的和颜悦色,摇摇头自嘲一笑……
记得中学英语课本里,有个小故事,说的是小威廉每次坐在他爷爷摩托车后面,一路上,爷爷总有热情洋溢、打不完的招呼,他就很好奇地问爷爷:“你认识的人真多!”爷爷的回答是:“其实他们都是我不认识的,但是与他们打招呼,他们就会高兴,这有什么不好?”我们过去淳朴的乡下,也有这样的民风,大家都很友好,热情,彼此的脸上都是晴朗的天,互相辉映,心灵敞亮。
昔日中国排坛王子汪嘉伟哪怕跳起来扣球的时候,脸上都带有一丝看不出却觉得出的神奇微笑,他的魅力,曾经让整个日本国疯狂迷恋,很多夫妇要认他做干儿子,他更是令无数女生倾倒的偶像。而中国另外一个阳光女孩桑兰,因为在美国体操比赛中受重伤,下身瘫痪,但是她坚强灿烂的笑容一样让全美国人民感动,包括总统克林顿在内的各路名人都去看望她、拥抱她,表达敬意与祝福。中国人性格相对内敛,要让我们变成热辣奔放的西班牙人意大利人或者巴西人,显然不现实,但是微笑是通用的,为什么在城市化、全球化过程中,我们却莫名其妙地丢了原来羞涩的微笑,还雪上加霜换来冷漠甚至怨恨的表情?谦称自己是“文盲”的武打明星李连杰说,最好的武器不是刀枪棍棒,而是“微笑”!他是靠“打”打天下的,但是他最后诚恳的经验分享却是谦和的“微笑”。
确实,“微笑”是最适合成为有些含蓄、有些内向、有些羞涩的中国人的第一表情的,为什么我们好的学不来,却把我们祖先传下来的宝贵微笑给忘记了呢?有一天,与女儿一起看央视五套“城市之间”节目,她先是问,为什么中国人站成一堆的时候不如外国人好看?她说的好看不是指容貌,而是指气氛气质,明显缺乏可读性,还很别扭……后来再仔细推敲,我们共同发现一个细节,中国人笑的时候,嘴巴很不好看;而外国人五官长得再丑,只要一笑就特别好看,有魅力,有种感染力量。可见国人真的是不会笑了,或者很不习惯笑了,像便秘不畅快,不自在,甚至扭曲。
这是一个很严肃、很严重的问题,事关一个国家民族的形象塑造,其实也事关我们心灵的内部建设。中国的表情,应该是先学习微笑,然后渐渐过渡到盛唐有过的那种仰天“大笑”!
中国式闲愁
闲愁是一种奢侈的情怀。在锦衣玉食后,在续杯与浅尝间,在爱与再爱的边缘……
闲愁是无病呻吟,是国泰民安后个人主义的小小忧伤或者惆怅;是听一个下午的音乐,换三首老歌;是剩半碗冰糖莲子汤,月上西窗,半依珠帘;是插花后,为那掉下的一桌花瓣开小差,渐觉微凉……中国式的闲愁带着古典的审美与诗意,还带些中国后花园般精致的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