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配合接生
分娩是一个自然生理过程,故在正常分娩时并没有什么危险。在第一产程中,产妇在宫缩时感觉小腹痛,这说明子宫口在逐渐开大。宫缩越紧,宫口开大得越快。产妇在此阶段应保持安静。在宫缩时做深呼吸,并以两手从腹部两侧向上按摩再到下腹中央按摩到两侧。如此可减轻痛苦。宫缩后全身放松,抓住时机休息,要鼓励、督促产妇勤解小便,防止膀胱过度充盈,阻碍胎头下降。产妇要按时进食,多吃软饭或半流质饮食,否则因体力消耗过度,疲劳乏力而影响产程进展。在第二产程阶段,产妇平卧在产床上,两腿分开,两手扶握住产床西旁的扶手,在宫缩开始时深吸一口气,并随宫缩像解大便一样向下屏气,吐气要长,屏气时间尽可能长些。宫缩间隙期则停止用劲,这样正确使用腹压,可缩短产程。当胎头即将娩出时,必须听从接生人员的指导,臀部固定,不要随宫缩时用劲而下移或上抬。宫缩时不要用劲过猛,宫缩减弱时仍要继续使用腹压,使胎头在助产人员的保护下缓缓娩出。防止胎头娩出太快撕裂会阴。胎儿娩出后,产妇顿时感到腹部及全身轻松、但非常疲劳。此时要注意休息。
4.难产与剖宫产
发生难产的原因,可能是产力、产道、胎儿这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或一个以上出现异常,使分娩的进程受阻。但顺产和难产不能机械地划分,因为分娩过程在一定条件下,生理性活动可能转化为病理过程,顺产可变为难产,而一些可能发生的难产,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又可能转变为顺产。预防难产的主要手段是做好产前检查,按医嘱及时去医院待产。
经医生检查,证明经阴道分娩有困难,或产妇及胎儿有紧急情况必须立即娩出胎儿终止妊娠时,可以采取剖宫产(也叫剖腹产)。需要剖宫产的情况有:
(1)产道异常(包括骨盆狭窄或畸形,子宫及阴道发育异常)。
(2)孕妇身材矮小,身高低于145厘米。
(3)子宫发育畸形或子宫肌层发育差,子宫肌伸展的能力差,或子宫收缩不协调。
(4)胎儿过大或者胎位异常。
(5)产妇在妊娠末期出现其他严重疾病。
(6)胎儿已发生宫内窘迫,胎心异常或羊水中出现胎粪。
(7)医生认为需要剖宫产的其他情况。
剖宫产应用得当,可挽救母婴生命。但它毕竟是一种非自然的分娩过程,有可能给母婴带来副作用,例如麻醉可能发生意外,手术时可能损伤腹内其他脏器,术后可能发生泌尿、心血管、呼吸等系统的并发症,子宫切口愈口不良,腹部切口不愈,肠粘连等。剖宫产的新生儿,有可能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所以,剖宫产既有优点,又有缺点,并非绝对安全。如果不是必要,应尽量以自然分娩为妥。认为剖宫产生的孩子聪明,怕生孩子有痛苦而要求剖宫产,这些都是没有道理的。
5.过期产
平时月经周期规则的孕妇,妊娠超预产期2周以上者,称为过期妊娠。过期妊娠的危害是:胎盘功能下降,易造成胎儿宫内缺氧甚至死亡;胎儿骨化明显,骨缝变窄,囟门小,儿头变硬,以致在分娩中,通过产道时不能很好地变形,增加难产机会。因此,产妇在妊娠达40周后仍无临产征象时,应去医院做必要的检查,根据医生的意见行催产、引产或剖宫产。
产褥期
1.产褥期母体变化
胎儿娩出后,胎盘自母体排出,自此至产后6~8周,称为产褥期。在此期间,产妇的生殖器官及全身各系统都在逐步调整恢复中。
生殖器官。包括子宫、阴道、会阴和盆底肌肉组织,其中子宫是产褥期变化最大也是产妇可直接感知的器官。产后第1天子宫底一般平脐部,以后每天下降1~2cm,一般7~10天子宫回到盆腔内,此时耻骨联合上方不易触及。产后6周子宫基本恢复到妊娠前大小。一般初产妇感到下腹部疼痛,实际上是子宫收缩所致,无需处理。如疼痛剧烈时,可给予止痛剂对症处理。
全身一般情况。整个分娩过程产妇体力消耗很大,所以分娩后即会感到非常疲乏,并很快入睡,这些属于正常现象。
体温与产后发热。产后24小时内体温可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这是由于体力消耗、疲劳过度的缘故。如产后24小时以后仍在发热,则应该详细检查,寻找发热的原因(如有无乳房红肿热痛,有无泌尿生殖道感染),并作相应处理。
大便与便秘。产后腹壁松驰,肠蠕动减弱,活动少,有时产妇摄入含纤维素的食物较少,常常引起便秘。
解决的办法是:产后要经常下床活动,多饮水,多吃蔬菜等粗纤维的食物,定时排便。已出现便秘时,可使用开塞露。
小便与尿潴留。产后4~8小时应当解第一次小便,但有些孕妇产后排尿困难甚至解不出小便(即尿潴留)。其主要原因有:产时胎头压迫膀胱,使膀胱水肿、收缩力差而影响排尿;外阴部伤口疼痛,不敢解小便,不习惯躺着解小便。解决的办法是:①产后要多喝水,产后4~6小时要自解小便;②若产后8小时产妇仍不能自解小便或反只解出少量的小便,可以采用温水冲洗外阴部,使水慢慢地从前庭部流下,促其产生尿意;③在下腹部放置热水袋以刺激膀胱收缩;④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采用保留导尿,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2~3天后拔除尿管,即可自行解出小便。
恶露与产后出血。产后阴道内排出物称恶露。正常情况下,产后头3~4天恶露为红色,量较多。以后出血量减少,颜色变淡,为粉红色。产后10~14天恶露变为黄白色或白色,其中含大量白细胞、蜕膜细胞等,持续3周左右干净。当恶露伴有腐败臭或颜色呈浑浊的土褐色时,则表示有感染存在,应予抗生素治疗。
如果产后24小时内阴道出血量达到或超过500毫升,称为产后出血。常见的原因:①子宫收缩乏力。多由于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精神紧张,或产程较长、体力消耗较大和极度疲劳,或由于多胎妊娠、羊水过多、巨大儿等使子宫过度膨胀,产后子宮肌纤维不能有力地缩复;②前置胎盘或胎盘早期剥离,胎盘滞留,产道损伤,或原有出血性疾病。
产后24小时以后,在产褥期内的任何时候的阴道大出血,称为晚期产后出血,最常见于胎盘残留和子宫胎盘附着面复旧不全。
产后出血过多,使产妇全身抵抗力降低,产褥感染的机会增加,延长了恢复期。如出血急而且严重,可引起失血性休克,危及产妇的生命。故应及时送医院诊断处理。
多汗。产后容易出汗,尤其在睡后或初醒时,常满身是汗。这是因为妊娠期间体内积存的大量水分需要通过皮肤排除,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这种汗也称为“褥汗”。出汗常在分娩几天之后自然减少,不必治疗。但要随时用干毛巾将汗擦干,以防感冒。最好每晚用温水擦澡一次,还应勤换内衣裤。
2.初乳及开始哺乳
大多数妇女在产后第二天就可从乳头挤出少许乳汁,这叫做初乳。以后由于哺乳的关系,乳汁的分泌量增多。关于开始哺乳的时间,现在多主张产后4~6小时就让婴儿吸吮乳头,以刺激母亲的乳汁分泌。母乳喂养对母子双方均有利。但有下列情况的母亲不适合哺乳:活动性肺结核、糖尿病、乙型肝炎、较严重的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重度贫血。
3.产妇个人卫生
关于产妇的个人卫生,民间有许多“清规戒律”。其中有些是科学的,有些则不合理。从医学的观点来看,可提出如下建议:
(1)产后1~2小时即可进食,进食前应洗手、洗脸、刷牙、漱口。以后个人卫生应和正常人一样,每天照常进行。只是要注意洗脸、刷牙应以温热水为好。
(2)产后6~8小时即可坐起来,12小时后可自己去厕所小便,次日便可随意活动及行走。
(3)产妇可以吃水果,如怕水果凉,可用开水烫一下。食物中盐的含量也要和正常人相同。
(4)分娩顺利的孕妇,产后休息好后即可洗澡。身体过分虚弱或腹部、外阴部伤口未愈者,可用温水擦身。
(5)产后可以适当看书、读报、听音乐、看电视,只是不要太疲劳。
(6)产妇的房间要注意清洁通风,千万不能关闭门窗“捂月子”。
(7)产后8周可恢复正常工作,剖腹产者可延长到10周。
4.产后锻炼
产后经过适当休息,自觉体力有恢复时,即可通过一些运动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恢复形体。在此介绍一套产后运动健美操。
第一节:平卧,背部和足部伸直,收缩腹肌,尽量将背部紧贴床面,保持此姿势片刻,然后放松,连做5次。
第二节:平卧,双腿上屈,并膝,两脚左右分开,然后以双脚及肩部支床面,挺起身体,同时收缩腹肌。
第三节:平卧,双臂贴床面子伸,缓缓上举至两掌相触,然后还原。
第四节:平卧,屈起一腿直至脚跟与臀部相触为止,缓缓还原。另一脚做同样的动作,交替进行。
第五节:胸部紧贴床面,屈膝,双脚分开约35厘米,提高臀部。
第六节:平卧,两臂交叉于胸前,上身坐起,坐定后,挺胸,双手置头后,手指相交。
第七节:平卧,两臂伸直,左右两腿交替举起达90°,待体力稍增强,可练习两腿同时举起的动作。
第八节:平卧,抬起头部,并使下颚与胸相触,在动作过程中,尽量保持身体与脚部姿势不变。
5.产后检查
经过产褥期的休养,产妇一般自觉恢复良好。但是,尚有必要作一次产后检查来了解身体各器官恢复得如何。同时,婴儿的生长发育和营养状况也需要了解。产后检查一般应在产后42~56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