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与星三郎的相识起源于前年冈仁波齐峰背面的一次雪崩,当时星三郎乘坐的车子被雪崩掀翻,跌入山谷,重伤昏迷,恰好林轩经过,用藏地土法的“骶部放血”救了星三郎,但星三郎的两个同伴则没有这么幸运了,全都头部重伤,不治身亡。
那时,星三郎只报了名字,却隐瞒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以林轩的敏锐嗅觉,不必深谈,就明白星三郎绝不是普通游客。他知道,出现在藏地的特殊人物极多,背后身份复杂之极。
当时星三郎曾经拿出背包里的三万美金感谢林轩,被林轩毫不在意地拒绝,然后飘然离去。他救人只是出于医生的职责,与金钱无关。
“林医生,上次如果不是你,我就永远葬身于冰山雪河里了。”星三郎满脸都是感激之情。
在林轩面前,他恢复了正常语速,不敢放肆。
林轩不愿别人感恩,只是轻轻摆手:“不值一提,举手之劳。”
“去吧——”虎梦禅师挥臂一掷,那黑色蜜蜂笔直地向前冲去,目标直指堂娜所在的小窗。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而仅仅是凭声音判断的话,林轩会误以为那是一颗高爆子弹脱离枪膛的强劲呼啸声。
林轩睁大双眼,一眨不眨地盯着那蜜蜂。以他的超强眼力,竟然看不出那究竟是一只真的蜜蜂还是一只蜜蜂形状的微型飞行器。
天下能工巧匠多如牛毛,以虎梦禅师的特殊身份,驱使这样的一只“工具”,应该是易如反掌之事。
如果把地球上的空气视为一种均匀物质,那么任何物体在空气中穿行,都会承受一定的空气阻力,也就是指空气对运动物体的阻碍力,是运动物体受到空气的弹力而产生的。既然是同一均匀物质所致,那么该阻力不会发生太大变化,根本不可能产生厚此薄彼的情况。
简单说,那蜜蜂的穿行速度应该是前后一致的。
它在虎梦禅师一掷之下,获得了极大的初始速度,而它的翅膀急速挥动,更是将这种初速度的动能绝妙地延续下去,箭一样冲向堂娜。如果它能成功进入窗口,则身后拖着的那条细索就能送到堂娜手上。
林轩知道“阻力”产生的原因,所以判断蜜蜂所受的阻力应该是相当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相反,横截面体积较大的汽车、船舶、铁路机车等在运行时,由于前面的空气被压缩,两侧表面与空气的摩擦,以及尾部后面的空间成为部分真空,这些作用都会引起阻力累加。尤其是在逆风运行时,还要把风力附加在内。在现实生活中,自由落体也受空气阻力的影响,其速度,接触面积,空气密度等都会影响空气阻力的大小。
不到五秒钟,那蜜蜂便遇到了大麻烦,它的速度突降,仿佛进入了摄像机的十六分之一慢放状态,随即又退化为六十四分之一慢放,在空中处于悬停状态。不过,它的翅膀仍然急速扑扇,但已经无法向前推进。
“加密空气?”虎梦禅师喃喃自语,“但那种手段只能在真空环境里进行,这里怎么可能出现真空?”
林轩知道,眼前的情景无法用物理学的常识来解释,但存在即是真理,他既然看到了,就要相信真理,不能否认。
他并不同意虎梦禅师“加密空气”的看法,毕竟要想做到那种境界,所需实验环境相当复杂。而且,在没有辅助设备的情况下,青藏高原的空气要比其它地方更稀薄一点,相应的,其阻力就会呈几何状递减,使那蜜蜂更容易穿过小窗。
“真是奇妙,我感觉到,铁翅天蚕仍然在匀速飞行——”虎梦禅师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那条细索的另一端通过一个精致的铜环扣在她左手上,此刻她用右手的食指、中指合并为“剑指”,用力压在那铜环上。
那样的手段,与古代神医的“悬丝诊脉”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一条线感受到另一种生物的生命状态,必须得集中精神,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你觉得,绝壁之下会是什么?”原先生突然问。
星三郎也随即作答:“应该能够深入地幔,进入岩石裂变区。那地方应该在地面以下一公里左右,运气好的话,我们能在那个区域范围内捡到很多稀有钻石。”
在星三郎回答的同时,林轩也有了自己的回答。
从那隧道口落下时,他也曾向绝壁悬崖下观察过,只是一片幽深的晦暗虚空之镜,视界极限之处,都看不到任何一丝生命迹象。
他也向对面的蜂巢结构看了又看,同样一无所得,因为悬崖到那蜂巢之间相隔遥远,没有连接桥梁,只有找到飞行器之类的工具,才有可能到那里去。但是,去那里又有什么意义呢?
“如果真的可以从那里深入地幔,则呼吸肯定是大问题,岩石裂变区能够释放出的,绝对不会是适合地球人畅快呼吸的氧气,而是各种致命气体,比如煤矿中常见的瓦斯之类。”林轩相信自己的判断,选择那样一条路,只怕也是绝命死路。
原先生淡淡地笑了:“这里又不是北极圈的俄罗斯钻石矿,是绝不可能有钻石的。星三郎,我知道你的想法是进入地幔附近的淡水薄冰支撑中空区,把这里当做入口,把地球上遍布各国的极深矿井作为出口。那你们费了这么大力气,只为逃生脱险吗?”
这一问,把星三郎问住了:“我们最初的任务是了解这一区域,但进入镜面后,任务性质已经变了。”
“怎么讲?”原先生问。
星三郎沉吟了一阵,那双黑钻石一样的眸子里充满了发自内心的困惑,下意识的,他用十根修长的手指摩挲着自己的脸:“原先生,您对镜面宇宙结构怎么看?”
那问题来得突兀,而且问得相当高深,并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江湖人物能问出来的。
所以,原先生和林轩对星三郎顿时肃然起敬。
原先生回答:“据我所知,镜面宇宙结构的原理就是以镜面为界限,镜外、镜里的一切事物全都两两相对,绝不失真。按照全球顶级天文学家联盟的推测,我们的宇宙并非唯一,当人类的飞行器接近或者超越光速时,就能迅速发现宇宙外的宇宙,并得知两个相邻宇宙是完全相同的,成镜像关系。”
“镜面宇宙”理论相当复杂,原先生讲述的,只不过是最容易理解的一部分。
如果向更复杂的地方探讨研究,则产生“立体镜面宇宙”、“多边体镜面宇宙”、“镜面反复循环宇宙”、“等级缩放镜面宇宙”等等,剑桥和哈佛的超级物理实验室中,已经把这些模型全都建造出来,多达六百个。并且,实验室工作人员使用了动态模拟手段,让这些模型有机存在,与地球时间同步。他们断言,未来的某一天,人类就会发现这六百个宇宙模型中,必定有一个是跟现实世界完全一致的。
这种研究具有相当深远的实际意义,为未来的太空移民、小行星捕获、太阳系生态链等等诸多太空开发项目奠定了基础。
星三郎紧紧地咬着嘴唇,眉头也用力皱起来:“原先生,我就是来自哈佛实验室的,曾在那里待了十八个月。本来,我可以有不一样的人生,将自己的生命与热情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成为物理学上的天才博士,赢取各种奖项……但那对于人类的进化没有任何意义,因为我的教授们所制造出来的多个宇宙模型是完全缺乏常识的,因为他们都忽视了宇宙的稳定性。”
原先生陡地点头,低声惊呼:“我懂了,我懂了,我懂了,稳定压倒一切,各种宇宙都是悬空存在的,没有任何一条地平线可以用来承载它们。所以,它们必须找到自身的平衡方式,保持足够的稳定性,才能永久存在下去。这就像一大堆气球靠在一起那样,任何不稳定的组合模式,都会导致气球爆炸或飘走,导致数量越来越少,直至毁灭殆尽。”
“稳定压倒一切”——这本来就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没有了“稳定”的概念,一个人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理想完全都是无效的空想。
林轩的话则更直接:“那么,现存的最稳定结构除了金字塔的棱锥模式,就是蜂巢结构。”
星三郎补充:“没错,所以埃及人建造金字塔来追求终极效果的稳定,他们在吉萨高地上建造那么多金字塔,就是在反复探究一种一劳永逸的建筑方式。巧的是,他们终于找到了现存的棱锥模式,依托牢固的大地基础,他们做到了。至于蜂巢结构,那是飞行在天空中的蜜蜂构造出来的,更接近于宇宙的本体形状……”
原先生与林轩对望了一眼,金字塔研究的理论虽多,但却没有一种与星三郎所说的相同。
埃及处于非洲沙漠之中,对于稳定性、安全性的需求相当迫切。法老王当政时期,一定会追求一劳永逸、无忧无虑的解决方法。他们把自己的遗体变成木乃伊,放进金字塔里,追求的正是“永固、永生、永安”。
“可惜,可惜空沙大祭司已经离世,否则,他应该能在这种理论上跟你做更深的探讨。”林轩由衷地说。
空沙毕生追求的是“活着”,并为此不远千里,由埃及来到藏地高原。
星三郎一笑:“林医生,我跟空沙大祭司非常熟悉,并在吉萨高地一起做过研究。他本想拜我为师,学习永生之道,但被我拒绝了。所以,他拥有的那些理论,都是被我批驳过、删减过的,只剩最精华的部分。是我告诉他,棱锥结构只适用于地球表面,就算将自己制成木乃伊,也存活不了千年以上。相反,如果他能找到传说中的蜂巢宇宙,就会获得人类生命起源的真谛。所以,他来了……”
原先生摇头微笑:“不,你应该说——所以,他死了。”
空沙大祭司的一生是相当悲哀的,身为组织的一员,也许昔日刚刚加入组织时,还能遵守誓言,为了人类和平安宁而战,但当他发现自己身患绝症之后,一切行动都变成了以治病为目的,只想穷尽人类的医学精华,让自己好好地活下去。
最终,他变成了一个极端自私、心理扭曲的人,连正常生活都无法进行,何谈永生?
所以,别人没死,追求永生者先死了。
“你告诉他,在藏地雪域能找到蜂巢宇宙?”林轩追问。
星三郎缓缓点头:“没错,你们也许已经意识到了,那断崖向外,我们的眼睛能够看到的,就是真正的蜂巢宇宙——”
林轩浑身一震,情不自禁地摇头。
他没有说出来,但心里已经迅速否定星三郎的话。那只是一个蜂巢结构,而不能将其定义为蜂巢宇宙。
“我知道你心里对我的话不以为然,认为那只是一个蜂巢结构,跟蜂巢宇宙相距甚远。但是,你有没有想到藏传佛教、汉传佛教都经常提到的一句话?”星三郎问。
林轩当然知道对方指的是什么,当即回答:“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那是传统佛学经典中广为流传的妙论之一,无论是禅宗、儒家、道教,还是文人墨客、官场要员,都对这句话有自身的不同理解。
这两句话的概略意思是,从一朵花里就可以看出整个世界,用一片叶子就能代表整棵菩提。
“那两句话,能带给你什么?”星三郎又问。
林轩严肃而又谦逊地回答:“佛学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类似于这样的高深哲理比比皆是。无论正式拜入佛门的弟子还是仅仅皈依的外门弟子,他们****夜夜诵经、持戒的目的,正是在心里反复解读这些哲理。就我个人而言,能够参悟的,仅仅是世间万事万物之中‘小与大’的道理而已。”
“何为菩提?何为‘小与大’?”星三郎再问。
此刻情形,两人就如同两位藏传佛教弟子在辩经场上“辩经”一样,真理愈辩愈明,参佛不问先后,最终目的,只是为了触摸到这些句子中所包含的人类终极智慧。
那些智慧,才是“永生”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