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22482400000002

第2章 前言

教育是一项面向未来的事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际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各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要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根据终身教育的思想,建立和完善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而继续教育课程体系是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继续教育的蓝图。因此,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研究,构建多元的、开放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对于满足时代和社会对中小学教师提出的新要求和中小学教师不断增长的学习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教育与人类同生同在,课程与教育共生共存。课程作为教学的细胞,是连接教学目标与教学活动的桥梁。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必须使未来的教师在充分尊重学生多元化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能够改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完全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发挥学生主体能动性的作用,充分体现出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愿,主动实施素质教育。在这一要求下,为基础教育培训师资力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能够给学习者提供所需要的素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必须体现教育教学的新思想、新观念,从而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的新要求,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发展。

尽管影响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因素很多,但教师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是一个重要因素。设置创新性的、研究性的、开拓性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是促进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培养、造就21世纪合格教师的重要前提。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不仅要开发教师的智慧,更要激发教师创新的欲望和潜能。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未来不仅仅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更是我们要创造的地方。”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中必须有意识地培养教师的创造意识和能力,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继续教育课程不仅要给中小学教师提供新的知识和培养他们对继续学习的兴趣,还应该培养人的行为和能力并深入精神生活之中。因为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就是他的未完成性,事实上,人们必须从环境中不断学习那些自然和本能所没有赋予的生存技术。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继续学习。正是从人的需要和可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角度出发,西方教育界最先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终身学习的思想对继续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具有革命性意义。首先,课程体系必须对教师的学习进行通盘规划,无论是教师的职前教育还是职后继续教育必须按连续性计划进行,以适应现代社会对教师的新要求;其次,现有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必须重新组合,使之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多样性,以适应教师个别化的学习选择;第三,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必须不断融入反映时代特征的新内容,使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伴随着技术不断增长而富于信息的社会中,希望多元、动态、开放的继续教育课程体系能够为广大中小学教师提供丰富的知识养分,愿广大中小学教师紧跟时代的步伐,争做终身学习的典范,使学习融入日常生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本书作为天津市“十五”教育规划课题的研究成果,在开展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从相关论着、刊物和互联网上吸收了国内外专家有关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引用了他们的一些资料,尽管在书后参考文献中已经标明,如有遗漏,恳请见谅;研究工作同时得到了天津师范大学相关学院的领导和从事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们的大力支持,也得到了天津市多所中小学的领导和教师们的多方协助,在此一并表示诚挚地感谢。

参加本书主要编写工作的是天津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的范恩源、洪文峰、张文;其中,范恩源编写第1章,洪文峰编写第2章、第3章、第4章和第5章的5.1~5.6,张文编写第5章的5.7;参与第5章编写工作的还有天津师范大学相关学院一批从事继续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具体执笔分工是:5.6.1聂春艳;5.6.2王萍;5.6.3路莹、张淑琴;5.6.4沈佩真;5.6.5孙方晓、李雅峰、毕广吉;5.6.6张欣、李平;5.6.7张昕;5.6.8李学智、潘荣;5.6.9邬贻梁;5.6.10石增□、齐战中;5.6.11张淑珍;5.6.12侯闫胜;5.6.13张桂云;5.8.1于树漫、阎来恩、张璇;5.8.2李雪梅、李必胜、姚绍义;5.8.3柳勇年、黄永红、撒德全;5.8.4尚靖、俞津婷、门振全;5.8.5姜瑞华;5.8.6宋慧华;5.8.7姜文学、李桂金;张文负责5.8节的整理和统稿工作。全书由洪文峰负责统稿。

尽管在撰写此书时我们做了很大的努力,但由于作者的理论水平有限,书中内容存在不足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有关从事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同行及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4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