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档案的制作材料大多是易燃物质,防火问题事关重大,科技档案保管工作应将其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首先,要配备效果良好、数量充足的消防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砂箱、消火栓等。规模较大的库房要安装自动报警、灭火以及避雷装置。其次,要建立严密的防火制度和消防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库房内严禁吸烟和使用明火,对电源、线路、开关、灯火等定期进行检查,消灭一切火灾隐患。
2.防水
水灾对科技档案的破坏同样也是致命的。防水要求库房所处地势不能过低,库房内及附近不能有水源。
3.防潮
防潮与库房温湿度尤其是湿度控制密切相关。不适宜的温湿度不仅可以单独地作用于科技档案,而且能够加速其他因素对科技档案的破坏。具体来说,温湿度能直接影响科技档案纸张和字迹、线条的耐久性;湿度过大则会加快纸张中纤维素的水解过程,纸张会抽缩、褪色、印迹模糊等,甚至可能出现纸砖现象;高温、高湿还会使纸张生霉,害虫繁衍。因此,防潮对保护科技档案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档案库房的温度应控制在14℃~24℃,相对湿度应控制在45%~60%,保管特殊载体形式的科技档案,其温湿度有特别要求。
防潮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工作。一是防止和控制库外高温、高湿影响库内,一般是采用密闭的办法,设置两道房门和过渡间,窗户要严密,有条件的设双层窗;二是及时降低和调节库内的高温和高湿,一般是采用通风、吸热、吸湿的办法:配备温湿度观测、控制和调节设备,加强温湿度的监测,及时降低库房内的高温、高湿。
4.防霉
细菌、霉菌、放线菌等微生物具有体积小、生长繁殖快、适应能力强等特点,对档案有很大的危害。防霉实际上是对以上多种微生物防治的统称,其任务是防止或抑制以霉菌为主的微生物在库房内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及其对科技档案制成材料的破坏。防霉除了净化空气、控制温湿度、放置防霉药品外,还要求对科技档案进行定期检查,一旦发现库房内被微生物侵染,就应采取化学或物理的灭菌措施。
5.防虫
有害昆虫严重危害科技档案,轻则呈孔洞,重则千疮百孔,污迹斑斑,缺边少角,残缺不全,对此必须严加防治。具体方法是:要严格控制好库房的温湿度,保持清洁,库房及档案库架内放置适量的防虫剂,使害虫无藏身之地。对即将入库但有虫蛀的科技档案要及时消毒,否则不得入库。对已经入库的科技档案要经常检查,一旦发现虫害要及时治理。
老鼠也会严重危害科技档案。库房内应尽可能杜绝老鼠生存和繁殖的条件,禁止堆放食品和杂物,库房墙壁应坚固、平滑,档案柜架应与墙壁保持一定距离。发现老鼠后要尽快采取措施予以杀灭,以防鼠害蔓延开来。
6.防光
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工光(如各种灯光),对科技档案都有破坏作用,特别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强烈的光化作用,对科技档案的破坏性更大。
防光的基本方法是:选用合适的照明光源;减少光照作用时间;避免太阳光直射;库房的窗户要小而少,且窗户可用毛玻璃、花纹玻璃或有色玻璃,也可用挂布帘等办法防止光线照射档案;对库房的灯光要加以控制,无人时不开灯;此外,科技档案应放入袋、盒及档案装具中,使科技档案尽量少接触、甚至不接触光线,从而减少光对科技档案的破坏作用。
7.防尘
灰尘的成分很复杂,如砂土、烟渣、煤屑以及其他各种机械粉末等等。
灰尘对科技档案具有物理性、化学性和生物性等方面的破坏作用。如会使科技档案的字迹线条模糊不清;摩擦和破坏科技档案纸张的纤维;有的灰尘如苏打、水泥等带有酸性或碱性,对科技档案有强烈的腐蚀作用;灰尘还是微生物寄生和繁殖的载体或传播者。做好防尘工作,除库房选址时需要考虑防尘条件外,在库房周围还可以种草植树绿化环境;库房要禁闭,且保持室内清洁;库房窗口、通风孔上安装过滤装置;科技档案入库前严格检查,避免新入库科技档案将灰尘带入库房内。
与防尘问题密切相关的是防污染。防污染主要是指有害气体对科技档案的破坏。科技档案库房应远离污染源,并具有较好的密闭功能。如果库房内的有害气体超过规定的标准,应及时通风,净化空气。
8.防盗
要求库房门窗坚固,进出库房随时锁门,并尽可能安装防盗报警装置。
14.3科技档案保管方法
科技档案的种类很多,形式复杂,其制作材料也多种多样。在科技档案保管工作中,应按照各种制成材料的不同特点分别采取适当的保管方法。
在科技档案中,普通的文字材料保管与一般档案的管理并无区别,这里主要介绍非文字材料的保管方法。
14.3.1底图档案的保管
底图档案的功能主要是复制。在底图纸生产的过程中,采用了特殊的原材料和工艺措施,带来了一些不利于底图耐久性的因素;另外,底图在多次复印的过程中,经过反复的高温照射,机械强度和耐久性会有所降低,容易脆裂破碎。
为了延长底图保管寿命,其一般应在特殊的底图柜内存放,且存放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平放,即按整理顺序平放在多层抽屉的底图柜内,可以保证底图的平整,存取也比较方便;另一种是卷放,即将底图档案按套或按案卷卷起来放在柜子里,这样可以节约库房面积,尤其适用于特大特长幅面的底图,但相对于平放,存取不够方便。
底图应禁止折叠保管。折叠对底图有两点不利:一是折叠后出现的印迹,在底图晒印时,常常会印出线条来,影响图面的清晰度和准确度;二是折叠的印迹,时间稍久后容易断裂,影响底图档案的保管寿命。
保护底图,可采用边缘加固的方法。如将底图四边折为双层,底图周边强度加大,会明显减少底图的破损。总之,底图应保证在不撕、不折、尽量减少磨损的条件下保管。
14.3.2蓝图及复印图的保管
蓝图及其它复印图制成的材料,机械强度比较好,特别是蓝图幅面大小不一,应采取折叠组卷保存的方法。蓝图的折叠应规范地进行,原则上应按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10609-89)》的规定来操作。具体来说,蓝图折叠应注意这样几方面的要求:第一,折叠后的幅面大小一般以A4规格(210mm×297mm)为准,四边要整齐,需要装订的要在左边留出装订线;第二,折叠时应向图样的正面以手风琴式的方法进行折叠,以便于展开阅读;第三,折叠后的图样标题栏应直接露在前面,以便检查、清理和调阅。
蓝图折叠后,有两种存放形式:一是装订式,二是散装式。这两种形式各有利弊,国家的有关政策和标准并未作出强制规定,在科技档案工作实践中两种做法都有。但从总体上看,因现在一般用卷盒作蓝图的装具,所以散装式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它既有利于有关档案材料的保密,又便于蓝图的查阅利用。
14.3.3感光材料的保管
科技档案中的感光材料主要有底片(胶片)和照片,其中以底片的保存更为重要。因为底片是母片,一旦损毁了就无法制作照片,因此,应严格底片的保管,具体方法是:
(1)入库前要严格检验,水洗后再入库;
(2)密封包装,珍贵的底片应存放在隔热、密封的容器内或防火柜内;
(3)存放时底片平面应与水平面垂直;
(4)长期不用的底片每隔1年~2年检查一次,发现异常,应弄清原因及时处理;
(5)严格控制温湿度,温度一般保持在13℃~15℃,相对湿度保持在35%~45%;彩色底片的保管温度应低于2℃;底片出入库时须经过温湿度的调节过渡。
底片在入库前进行的检验,主要是检验其外观质量、影像质量和硫代硫酸钠的残留量(必须小于0.7μg/cm2)。
14.3.4磁性材料的保管
科技档案中的磁性材料主要有录像带、录音带、磁带、磁盘等。磁性材料的保管方法是:
(1)防磁。这是磁性材料保管的主要问题,否则磁记录信号在外磁场中会衰减甚至消失。具体措施是,把磁性材料放入用软磁物质制造的箱柜中保存,并远离散射磁场,周围不能有变压器、电动机、电视机等电器设备。
(2)控制库房温湿度。磁性材料要求在温度15℃~27℃、相对湿度40%~60%之间选定一组值,选定后在24小时内,温度变化不超过±3℃,相对湿度变化不超过±5%;最佳温度为18℃,最佳相对湿度是45%~60%。
(3)防止磁性材料变形。磁带或磁盘不宜平放,应垂直放置或一盘盘悬挂放置,上面不能放重物。
(4)定期卷绕。对于长期存放的磁带卷绕松紧要适当,最好以记录或重放速度重新卷绕一次再存放。卷绕过紧,高温下易形变、粘连和增大复印效应;卷绕过松,使用中易出现滑动,磁带边缘不整齐。
磁带一般每隔3年~5年重新卷绕一次,以释放其内力,同时还可以减少磁带的几何形变、粘连及弹性疲劳。
(5)定期翻录。翻录有两个目的:一是使信息长久保存下去。磁记录信息保存时间在20年左右,为使其信息长期保存下去必须定期转录,转录间隔以10年为宜。二是对珍贵档案,为预防不测,可翻录到唱片金属模板上或银盐胶片上,也可翻录成副本并分地保存。
14.3.5光盘档案的保管
光盘是一种利用激光进行信息存取的记录载体。由于光盘的耐久性甚差,因此应采取极为有效的措施,加强对光盘档案的保护。
I.从严控制环境条件
不适宜的温湿度会大大缩短光盘的寿命。光盘保存环境的温度以20℃,相对湿度以45%为好。灰尘和有害气体会影响光盘信息的读写效果,并加速光盘的老化。因此,光盘保存时,要保持环境清洁,使用后的光盘放在盘盒中,避免遭受灰尘和有害物质的侵蚀以及防止强光和静电对光盘的危害。
2.建立合理的保管制度
对入库的光盘要检查,符合条件的光盘才能接收入库;光盘存放时,应以竖直方式放在盒内,确保不被挤压;为了保证光盘上的档案信息不被丢失,应每隔10~15年复制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