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又称概要,是以内容摘要的形式,不加任何评论,简要报道科技档案信息的编研成品。它具有客观、精练、及时的特点。如某建筑研究总院的档案部门编印的《科研成果简介》,列举了课题由来(任务来源、研究目的)、研究成果(主要数据、结论)、技术水平、应用情况、经济效果、鉴定评审和获奖情况等。某化工研究院编研的《科研报告摘要》,集中反映了该院建院以来取得的科研成果,共1976条文摘,尽管每条文摘字数严格控制在300字以内,其总字数仍达60万字。
手册,又称指南、要览、便览或须知。它是以科技档案信息为依据,简明、扼要地概述或罗列有关科技生产活动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数据、计算公式、基本方法、措施和规范等资料性和知识性的工具书。其特点是内容全面系统、通用可靠、使用快捷方便。如某建筑设计部门编辑的《工业建筑设计手册》、医药卫生部门编辑的《临床药物手册》、化工部门编制的《化学危险品手册》等皆属此类。
3.利用科技档案再创造---编纂型成品
利用科技档案进行再创造,提供编纂型成品,是编研工作中的最高层次。这种方式较前两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把科技档案仅仅作为素材来使用,不是进行简单的加工,而是重在研究、创造;不是提供仍保留科技档案形态的一般编研成品,而是提供一种新的知识产品。当然,它与一般的科研活动也有不同,它必须以科技档案作为原料、依据,而不能离开科技档案去“自由发挥”。编纂型成品主要有以下几种:
(1)年鉴。这是一种逐年编纂出版,以记述某一地区、某一专业或某一单位一年内重要科技生产活动和科技成就为主要内容的条目式资料性工具书。年鉴具有资料性、权威性、时间性和连续性的特点,能集中反映一年中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和事件,提供翔实的科技档案信息,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年鉴记录的时间严格控制在年度之内,材料也主要来自所针对年度形成的科技档案。年鉴一年一编,逐年续编,内容上保持前后联系,互相衔接,具有持续、详细反映特定对象历史面貌的优势。常见的年鉴有企业年鉴和专业年鉴,如《××冶金公司年鉴》《中国科技年鉴》等。
(2)大事记。这是按时间顺序,简要记载一定历史时期重要科技活动和重大科技事件的编研成品。科技大事记具有简洁、准确、时序性的特点。
科技大事记结构简单,只包括时间和记实两部分,内容直截了当,一般不作评述。科技大事记客观记载大事、要事,如实反映特定范围的科技内容。大事记的每一条内容严格按时间顺序编排,时间既是大事记的排序依据,又是其查找线索。
常见的大事记主要有:(1)综合性大事记,以某地区或单位的全部大事为记载对象,如《××研究所1988~1998年大事记》;(2)专题性大事记,以特定科技活动为记载对象,如《××市基本建设大事记》《××考古大事记》;(3)科技活动大事记,以实物或特定活动为记载对象,如《××大学对外学术交流大事记》;(4)科技人物大事记,以科技人物活动为记载对象,如《李四光年谱》。
(3)科普读物。科技档案中蕴藏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科技信息,将此挖掘出来,编印成科普读物,向社会介绍、推广,无疑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科普读物具有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的特点。编印科普读物,所选择的科技档案大多以科研档案、自然现象观察档案居多。
(4)科技人物传记。是反映著名企业家、科技经济界名人或企事业单位先进模范人物生平与主要事迹的编研成品。科技人物传记具有典型性,可起到补史作用。为科技名人立传,不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而且能为人类历史留下具体、珍贵的史料,为编史修志留下重要的依据。为科技名人立传是社会历史发展的需要。
科技人物传记,根据传记记录的详略,可分为略传和详传。略传是只记载传主的基本情况和部分事迹的简要传记形式。如以条目形式反映传主基本情况的《××公司劳动模范名录》;按时间顺序反映传主重要科技活动的《李四光地质研究活动大事记》。详传是反映传主的基本情况、简历、事迹和实例的传记形式,如《童第周》《院士风采》等。
(5)科技史志。依据有关科技档案及其编研成品撰写的反映一定历史时期,某地区、某专业、某单位或某项科技生产活动的历史面貌及其发展规律的编研成品。科技史志具有概括性和教育功能突出的特点。科技史志以系统阐述科学技术发展规律为目的,具有历史研究和现实指导的双重意义。
从内容上看,科技史志也有综合性和专业性之分,如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和某省农业科学研究院主编的《××省农业科研志》。
(6)专题著述。这是在系统分析有关科技档案信息内容的基础上,重新撰写的、研究或反映某一专题的编研成品。与其它形式的编研成果相比,专题著述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术性和创造性。因为专题著述不是科技档案原文的再现,而是编研人员对科技档案原文中的大量事实材料、数据材料、各种学术观点和技术方法等,重新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比较,作出的综合叙述和概括介绍,有的还反映了编研人员的独立见解或建议。显然,这样的编研成品已经不再是科技档案原文的简单汇集,也不是某些重要科技档案原文的浓缩,而是一种新的知识产品。专题著述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较高的应用价值,因此,它是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高级形式。如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对所藏清代宫廷档案进行整理研究,编纂了《慈禧光绪医方选议》、《清宫医案研究》等。
18.2.2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结构
科技档案编研成品,一般分为主体结构和辅助结构两部分。主体结构部分包括正文、题名、注释、目录、插图和附录等,是供用户利用的主要信息材料;辅助结构部分包括封面、序号、编辑说明和索引等,是供用户查阅编研成品的辅助材料。这两部分通过科学合理的编排,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共同构成形式规范的科技档案信息产品,这样才能实现编研成品的整体价值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I.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体结构
(1)题名。又称题目、标题,用以概括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题或其中部分正文的主题。故有总题名和正文章节题名之分。题名既是用户的向导,又是编排目录的前提,因此,题名要能完整、准确地揭示整个编研成品或部分正文的主题内容,文字表达要简明、扼要,避免冗长。
(2)目录。又称目次,是反映编研成品各部分的主要内容,固定其排列顺序的一种工具。目录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顺序号、正文题名、页码,它能帮助用户快速了解编研成品的基本内容、查阅有关科技档案信息的重要线索。
(3)正文。是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主要内容,它是将经过选择和加工所形成的科技档案信息单元,按照一定的体例予以组织和编排,成为具有某种逻辑关系的科技档案信息体系。常用的正文编排体例有:按时间顺序组织正文,按地理位置组织正文,按系列、规格、结构、性能等组织正文,按专业、专题、问题等组织正文。
(4)注释。又称注解、注,是对正文中某些内容和加工情况所作的文字说明,可以帮助用户了解正文的加工情况,准确、客观地理解正文,从而正确地利用编研成品。适当地使用注释,不仅可以帮助用户理解,而且还能体现编研的严肃性和内容的原始性。
(5)插图和附录。插图,是指编研材料中与正文信息形式不同的图样、表格、照片等特殊信息形式;附录,是指为了帮助用户理解正文内容而另外选编的其它有关文献。其作用都是帮助用户加深对编研成品内容的理解。
插图一般编排在正文中相应的位置,附录则编排在正文之后。
2.科技档案编研成品的辅助结构
(1)封面。用以反映编研成品的总题名、编辑出版单位、时间、使用范围、机密等级等内容。封面不仅对编研成品起到保护作用,更重要的是醒目地介绍了编研成品的主要内容和有关事项,方便用户选择使用。
(2)序言。又称序、前言、引言,是位于正文之前的评述性文章,一般包括以下内容:编研成品的目的、意义,编研成品涉及的背景与现状,对编研成品内容的客观评价等。
(3)编辑说明。又称编者的话,是位于正文之前的介绍性文章,可包括如下内容:(1)编研成品的材料来源、内容范围、完整准确程度、选材依据、选材标准等,对于有突出特点和重要价值的编研材料,应着重介绍;(2)编研成品正文的编排体例、加工方法、统一使用的符号等;(3)承担主编与分工协作的单位、人员名单。编辑说明和序言有时可合为一体。
(4)索引。是以编研成品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信息内容为对象编制的辅助性检索工具。索引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多角度、多途径地查找编研成品的内容。编研成品可根据需要编制一种或多种索引,常用的有主题索引、人名索引、地名索引等。索引一般由三个项目组成:(1)标目,即检索对象的标识;(2)出处线索,即检索对象在编研成品中的页码;(3)排检,即标目按字顺法或分类法的排列顺序。
18.3科技档案编研方法
科技档案编研作为一项研究性较强的工作,其质量取决于科学的编研方法,特别是科学的编研程序。科技档案编研的基本程序是:选题、选材、加工、编排或编写、审校与批准等。
18.3.1选题
科技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课题,自然也是编研所确定的题目。选题是否合适,不仅关系到编研成品的质量,而且也关系到整个开发工作的效益。
无论是上级下达的课题,还是用户委托的课题或自选课题,都应考虑到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库藏科技档案的基础以及科技档案部门的自身条件。概括起来讲,就是根据必要性、可能性和主观能动性来最终确定题目。
考虑经济建设和科技发展的客观需要选题,要努力做到三个结合:一是为当前科技生产活动及管理工作的急需服务,与今后历史、技术的长远需要服务相结合;二是为高层管理人员进行计划决策、组织指挥的需求服务,与基层管理人员、科技人员做好本职工作的需求服务;三是为特殊或临时需要进行的短期编研与系统的、长期的、大型的编研相结合。
考虑库藏科技档案材料的基础选题,主要是从编研应具有的信息基础出发。选定的题目一定要拥有与该题目相关的、比较充实的、高质量的科技档案,再辅以其它的信息源;否则,再好、再需要的编研题目也是无法完成的。考虑库藏基础,对于上级下达课题和用户委托课题的完成尤为重要。
科技档案部门的自身条件,尤其是人员条件也是选题时必须考虑的。
由于科技档案的专业性很强,不少编研课题单纯由档案工作者完成是不太现实的,因此,必须吸收专业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参加,同时解决好与之关联的工作安排、经济补偿等问题。
18.3.2拟制编研方案。
编研方案是组织和协调整个编研工作,使其有条不紊进行的一种计划纲要。事先拟制编研方案,进行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也是保证编研工作有序进行的重要措施。
编研方案的基本内容包括:(1)编研的主题、目的和要求;(2)编研的内容范围,即选择科技档案所包括的内容、时间;(3)编研成品的服务对象;(4)编研成品的结构、体例;(5)编研过程的时间安排和工作步骤;(6)编研人员的组织分工等。
为保证编研方案在编研工作中的指导作用,编研方案应经全体编研人员充分讨论后确定,对其中的各项内容,要形成统一认识,以便在编研过程中自觉执行;对编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也要有足够的估计和准备,以便在编研过程中设法解决。必要时,编研方案还应广泛征求有关领导和科技人员的意见,委托项目的编研方案要经过与委托方的认真协商,以协议或合同的形式确定下来。
18.3.3选材
选材就是选取与编研题目有关的各种材料。选材的总原则是材料与题目的一致性和材料本身的真实性、多样性。所谓一致性,就是要切题,既要避免选漏,又要避免选重;所谓真实性,就是选用的材料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核实,确保真实无误;所谓多样性,就是选材类型要多样,在以科技档案为主的前提下,兼选有关的科技情报、科技资料予以补充。
与前述科技档案信息筛选过程相似,编研过程中的选材也分为初选、复选、定选三个步骤。编研成品有汇编型、文摘型、编纂型三种,选材的要求也不完全相同。汇编工作需要选用科技档案的全文、全图,选中之后进行复制,然后用复制件进行编排;摘编工作要从科技档案中摘录有关内容,要求更加精练;编纂工作要从科技档案及相关材料中,广选素材,并加以融化、吸收。
18.3.4加工和编排、编写
加工与编排,是指对所选的科技档案材料进行具体的编辑工作,这是直接关系编研成品质量的一项重要内容。
加工,是在对科技档案信息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考订、选录、摘要、复印、绘制等方式,对科技档案信息进行优化,对其内容进行校核与注释,以及对相关文字、标点、图例、符号进行考订和标准化审查等。加工的要求是精确、细致,忠于原文。
编排,是按照拟定的体例形式,对选择的科技档案信息进行科学系统的组织和排列。根据科技档案信息的特点,其体例形式主要有:按时间先后组织编排,如年鉴、大事记等;按规格、性能、结构组织编排,如图集、图册等;还有按专业性质、技术水平、规模大小、重要程度等不同特征进行组织编排的。
编写,是针对编纂而言的。就是以精选出来的、并经过考订的科技档案材料为素材,按照一定的规则,创造新的知识产品的过程。
18.3.5审校和批准
审校分初审和终审。初审是对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初稿的各项技术编排内容进行校正以及对正文内容进行核对,可由编研人员各自完成自己所承担的部分,亦可相互校审。终审是对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初稿的全面审查和校核,包括选材内容是否恰当,图样、报表是否准确,编排体例形式是否科学,文字、标点、图例、符号有无错误等等。终审一般由专业技术部门的负责人完成。
经过终审后的科技档案编研成品初稿,还须报请有关领导审定和批准方可成为定稿,定稿后,印刷方式、印刷数量、发放范围、发行方式等,也须经过有关领导确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