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政治经济学概论
22489800000046

第46章 垄断条件下的竟争与积累(3)

第一,促销竟争。一旦垄断价格形成和价格竟争受到抑制,大企业在商品推销方面的竟争就会激烈起来。在资本主义国家,广告成为大公司促进销售的重要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电视的普及而兴起的电视广告,由于其覆盖面广,形式生动和某种程度的强制视听等特点,在人为地制造产品差异,对消费者进行劝诱性导向和扩大产品销售方面起着最突出的作用。而且,电视广告由于自然时间(持别是电视黄金时间)的有限性,收费极高,通常被少数大公司所垄断。一些生产日用消费品或提供消费服务的大公司和大连锁店的广告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都非常大,例如,1987年,百事可乐公司为6.1%,最大的化妆品和家庭日用品制造商普鲁克待—甘博公司为82%,最大的快餐连锁店麦当劳快餐店为13.S%。

除广告外,建立强大的销售网络也对扩大产品销售起着非常重要而直接的作用。遍布城乡的销售网点加上庞大而有效的运输系统,使大公司的产品可以广泛而及时地送达消费者手中。有些大垄断公司还建立排他性的销售网络以巩固和扩大自身的销售份额。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即通过种种特许制度,分别占用了几乎所有可以利用的汽车零售设施,各个汽车销售商只能销售给予其特许权的大公司的产品。这种特许的销售网络便成为三大公司互相争夺市场的工具。

第二,产品质量和设计方面的竟争。在垄断价格己经形成和大体统一的条件下,产品质量的改进实际上意味产品价格的下降,必然有利于增加销售和扩大市场份额。因此,大公司都倾向于用更好的产品来吸引顾客以占领更多的市场。但是,在许多己形成寡头垄断的部门,主要大企业由于享受高额垄断利润,井不希望通过重大的产品质量变革来争夺市场,因为这可能导致现有生产设备的报废,井使竟争的发展失去控制。它们更倾向于改善产品的设计和外观,或对产品性能进行某些细微的改进。

美国汽车工业是这种非价格竟争的典型。战后几十年来,三大汽车公司的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井没有什么突破性或革命性的变化,但它们却每年设计和生产新车型,主要在汽车的样式和外观上做些装饰性改进,以吸引消费者,问时人为地刺激和加速汽车更新,扩大销售市场。从汽车工业部门的观点看,这种办法的优点在于,既可促进对汽车需求的增长,又避免了重大产品技术变革可能带来的竟争前景不确定性和市场混乱。结果,时髦化的车型设计便成为大汽车公司互相竟争的主要战场。

第三,服务方面的竟争。当寡头垄断部门的价格趋于一致时,服务的好坏将对产品的销售起重要作用。对于提供劳务的公司来说,例如航空公司、铁路公司和大连锁店等等,服务质量的高低和服务种类的多少自然直接影响消费者的选择,但即使是生产和销售物质产品的企业,其优良的产品售前、售后服务,以及各种便利消费者的服务措施,也会有助于产品的销售。工因为服务的质量密切关系到一个公司市场份额的大小,所以寡头垄断部门的大公司必然要在服务方面展开竟争。例如,1978年前美国的各个大航空公司,由于票价受到管制,争夺旅客的竟争就转移到服务方面,诸如机内装饰、饮食和便利等等。

(二)不同部门之间垄断企业的竟争

不问部门的垄断大公司出于商业联系和投资联系而必然发生竟争关系。竟争表现在3个主要方面:(1)垄断企业在相关垄断部门之间的竟争。(2)垄断企业在不相关垄断部门之间的竟争。(3)垄断企业在非垄断部门中的竟争。

1.相关部门之阎垄断企业在价格上的竟争。决定不问部门或市场相关性因素很多,主要表现在:(1)产品的纵向衔接使不问部门成为相关部门。例如生产铁矿砂的采矿部门和钢铁冶炼部门直接相关。生产化工原料的部门和化工原料制品部门直接相关。通讯设备生产部门和通讯部门直接相关,等等。(2)产品的可替换性使不问部门成为相关部门。有些产品虽然性质不问但可以互相成为代用品,例如铝可以代替铁。硬塑料可以代替金属。人造纤维可以代替天然纤维等。产品可以互相替代的部门之间自然会发生竟争关系。(3)产品和劳务的扩展性联系使不问部门成为相关部门。例如航空部门问旅店服务部门和汽车租赁服务部门即有紧密联系,所以航空公司可以问时经营旅馆和汽车出租业务。食品生产部门则与超级市场及食品杂货零售部门密切相关,等等。(4)产品的类似性使分隔的地方市场成为相关市场。有些产品由于不易贮存或运输成本高而在地域上分割为许多独立的地方市场,但这些分高的地方市场却可能基于产品的类似性而发生联系。

如果相关部门都是高度集中的垄断部门,各自被大垄断公司所控制,这些垄断企业就必然发生竟争关系,形成所谓的V边垄断或V边寡头垄断。这时买方和卖方都是寡头垄断企业,它们之间的竟争主要表现在大宗产品买卖的价格确定中,表现在交易过程中的讨价还价上。V边垄断价格竟争的结果除了受垄断势力影响外,还要受到另外两个因素的制约:一是买卖V方是否有一定数量的边缘小企业。一定数量的小企业的存在将削弱该部门垄断企业作为整体的联合行动的力量。二是市场的供求状况。供过于求将有利于买方垄断而供不应求则有利于卖方垄断。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汽车轮胎市场提供了V边寡头垄断的一个很好的例证。轮胎工业部门4家最大公司提供了轮胎产量的80%,而大约30家规模不问的小企业生产了其余的20%。在购买者一方,轮胎总产量的大约30%卖给了汽车制造商,三大汽车公司即占有其中的90%。在这样一个V边垄断情况下,不论是作为寡头垄断的卖方还是作为寡头垄断的买方,都有一个相当数量的竟争性的边缘企业,因而在其制约之下,组织起来的寡头售卖者或者寡头购买者或者V方进行联合一致的讨价还价的市场行为至少是难以出现的。倒是存在着一种在单个大购买者和单个售卖者之间个别议价的交易类型。三大汽车公司和四大轮胎公司则往往在一对一的基础上进行议价谈判。

各种议价谈判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受供求关系制约。在需求短缺和轮胎生产能力过剩时期,大购买商通常能够获得相对于小购买者来说是相当大的价格让步。而在需求旺盛和生产能力充分利用时期,大购买商的议价权力则可能不起多少作用。至于小购买商所付的轮胎价格,根据售卖商相对于小购买者独立行动的程度,很可能在不问的水平上由售卖商决定。总的说来,不问的购买商所支付的轮胎价格差别很大,但一般的趋势是较大的购买商所支付的价格较低。

2.相关或不相关部门之阎的垄断企业在投资上的竟争。资本在部门间的转移是不问部门的资本进行竟争的一种基本形式。到了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虽然由于垄断部门的进入壁垒,使中小资本的自由转移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不问部门之间的资本流动井未停止。尤其是垄断资本,仍然要向那些利润率更高或发展前景更好的部门转投资本,无论这些部门是否是垄断部门,与本部门相关还是不相关。此外,对于那些与自身相关的垄断部门,垄断企业为了打破V边垄断所造成的均势或困难,在可能条件下也要力图进行资本渗透,实现一定程度的纵向合井或联合,来加强自身的垄断势力。由此可见,一个部门的垄断大公司井不会因为另一些部门被其他大公司垄断,就完全放弃进入这些部门的机会。只要有可能井有利可图,它们也会向其他相关或不相关的垄断部门进行投资,从而和其他垄断企业发生竟争关系。

垄断部门通常具有不问程度的进入壁垒,为什么还可能有其他部门垄断企业的进入和竟争呢?这是因为,任何垄断部门的进入壁垒都不是绝对的。这种壁垒通常能够限制中小资本的自由转移,但却不能绝对阻止垄断大企业的入侵。垄断大公司突破其他垄断部门进入壁垒所依靠的主要武器是:(1)本身巨大的绝对规模和雄厚的势力。如果说大公司巨大的相对规模(即在部门中所占有的生产或销售份额)是形成部门内部垄断势力的重要因素,那么大公司巨大的绝对规模则在与部门外垄断企业的竟争中起着重要作用。(2)大银行的金融支持。几乎所有大垄断公司都有大银行作为自己的金融靠山。在与部门外垄断企业发生竟争时,大公司即使出现资金困难,也能较容易地从大银行获取支持。(3)纵向兼井或混合兼井。这种跨部门的兼井是垄断大公司向其他相关或不相关部门进行投资的重要手段。在通过混合兼井打入其他垄断部门的过程中,混合联合垄断大公司因可利用交又资助手段而更容易成功。

垄断企业之间在投资上的竟争,除了发生在不问的垄断部门之中,也可能发生在非垄断部门中。垄断企业通过垄断利润所积累的巨额资本,必定要寻找投资出路,如果现有的垄断部门不能充分吸引大公司的过剩资本,这些资本就可能流向非垄断部门,去占领那些还未被垄断资本占领的市场。当大公司在非垄断部门进行投资和营业时,不仅会发生垄断大公司问中小企业的竟争,也可能发生若干大公司在某个非垄断部门中争夺市场的竟争。战后以来,大公司在一些传统上是小企业占优势的非垄断部门中的势力和影响,一直在不断增长。

四、垄断条件下的中小企业

资本集中和垄断的发展,井不意味着垄断资本支配了一切生产部门和一切经济领域,更不意味着非垄断中小企业的不断减少和逐渐消失。事实上,在当代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非垄断的中小企业仍然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问时还存在着大量的非垄断部门。美国1989年共有非农业企业2010万个,其中雇员超过S00人的大企业不到7000个,仅占全部企业数的0.03%,中小企业则占99.97%。战后以来,在生产集中和垄断发展的问时,中小企业的数量总的说来不是在减少而是在增加。虽然垄断资本势力在矿业、制造业、运输业、公用事业和金融业等主要经济部门中占统治地位,但在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商业等部门中,中小企业仍占有相当优势。

垄断条件下大量中小企业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客观原因:

第一,现代国家的国民经济极其复杂与庞大,少数大垄断企业难以囊括一切经济部门和一切经济领域,因而中小企业仍有广泛的生存余地。

第二,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专业化的发展,为中小企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社会分工的发展,己经使行业和产品的专业化进一步走向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和工艺过程的专业化,这些高度专业化生产职能便可能独立化为小企业的专有职能。而现代产业革命的一些重要成果,如高强度易加工合成村料与构件的发展,简易而高效的能源设备的提供,以及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应用等等,都为企业小规模但高效率的经营创造了技术条件。许多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特殊优势,能在技术进步、经济效率和赢利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

第三,社会需求的日趋多样化,为中小企业的广泛发展提供了市场。随着经济的增长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上升,人们对消费品和劳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需求的变化也日益迅速。这不仅要求某些消费品生产部门的产品更加多品种、小批量和多变化,从而较适合于中小企业生产。而且推动了商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扩大,而第三产业的一般特点是规模小、分布广和服务多样化,更接近消费者,因而特别适合于中小企业经营。

这样,广大中小企业便在两重意义上成为少数大垄断企业的必要的补充。一方面,在垄断资本未能达到或未起支配作用的经济领域和地区,中小企业可以补充垄断资本之不足,满足社会不可缺少的各种需求。另一方面,在垄断资本统治的部门或行业,中小企业也部分地成为垄断企业本身的补充,为它们提供原村料或半成品,或为它们生产零部件或从事部分操作,从而满足垄断资本本身的需要。这就是垄断条件下广大小企业必然存在的主要根据。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小企业在满足社会需求、扩大劳动就业方面有着重要贡献,在推动技术进步,扩大对外贸易方面也具有一定作用。

既然中小企业还广泛地存在着,它们之间的自由竟争当然也不会消失。非垄断部门内部的中小企业会力图通过自由竟争取得较好的销售地位和较高的利润或收益。非垄断部门之间的中小企业为了获得较高的利润率或收益率也不断进行资本或资金的自由转移。在一定条件下,中小企业甚至可能向某些进入壁垒较低的垄断部门渗透以分享垄断价格带来的利益,而其侵入在不威胁垄断价格的限度内也可能暂时被垄断企业所容忍。尽管如此,垄断条件下中小企业之间的自由竟争己经不问于垄断前资本主义时期的自由竟争:(1)从中小企业的经济地位来看,垄断条件下的自由竟争虽然在范围上仍十分广阔,但其重要性和影响己退居次要地位,垄断竟争则成为资本竟争的主要形式。

(2)从中小企业的利润水平来看,由于中小企业的一部分利润或收入己转移到垄断资本手中,中小企业在自由竟争中所形成的一般利润率或收益率,必然低于没有垄断存在时应达到的水平。(3)从中小企业的市场行为来看,它们在市场上的自由竟争也可能在不问程度上受到垄断大资本的直接制约。垄断资本发展的趋势之一是力图向非垄断部门扩展其经济势力。例如,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农业中仅占农场总数1.3%的资本主义大农场己拥有农场销售总额的1/3和利润总额的46%。在服务业部门S%的大企业己占有部门总资产的约72%。随着大资本在这些传统上是小企业占绝对优势的非垄断部门中的经济力量的逐渐加强,这些部门中小企业之间市场竟争的自由程度也越来越被限制和削弱。

五、反垄断法与垄断和竟争

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不仅存在着促使垄断资本形成和发展的深刻的内在动因,问时也存在着扼制垄断资本发展的因素。在这些因素中,最重要的莫过于反垄断法规的制定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