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不打算同任何国际力量中心对抗,也不打算单方面依赖任何力量中心”,俄罗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建立平等的伙伴关系,反对美国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反对把世界分为所谓的“领导国家”和“被领导国家”。
近两年来,俄罗斯对西方的对俄政策有了新的认识。尽管俄罗斯放弃了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选择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从东欧撤军,但是西方仍没有把它当作“自己人”,仍然把它视为欧洲安全的潜在威胁。在国际事务中,俄罗斯常常被西方视为冷战中的“战败国”,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北约东扩以及西方企图阻挠独联体的一体化发展,更加剧了俄罗斯同西方的矛盾和利益冲突。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同另一个坚持独立自主的大国——中国建立平等和信任的伙伴关系,加强合作,对俄罗斯在世界大国之间发挥平衡作用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影响,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俄罗斯联邦外交部第一副部长阿·阿达米申就曾撰文说:“同欧洲、美国和亚洲这三个主要地区保持战略上的平衡符合俄罗斯的利益。不管俄罗斯同西方的关系发生什么变化,同中国保持建设性的伙伴关系符合俄罗斯的利益。”另一位当时主管亚太事务的副外长亚·帕诺夫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在东方的地位越巩固,我们就能越有信心、有份量地在西方采取行动。”随着北约东扩和来自西方的对俄罗斯的压力越来越大,良好的中俄关系对俄罗斯来说就更加重要了。“政治上的一切总是相互关联的。我们现在同西方关系出现了困难,而幸好在我们同东方的关系中不仅困难减少,而且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是令人欣慰的。”再从地区范围来看,特别是同俄罗斯和中国利益攸关的亚太和中亚来看,俄罗斯要维护其在这地区的利益并发挥影响,同中国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现在,俄罗斯对参与亚太事务采取了积极的姿态。这同上面已经谈到的国内经济发展重心东移和迫切需要吸引亚太国家参与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开发直接有关。同时,莫斯科越来越意识到,亚太地区高速发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占据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主导地位。俄罗斯学者不无夸张地这样形容亚太对俄罗斯的重要性:“通过亚太是进入21世纪的最短路程。”俄罗斯企图以它东部地区富饶的自然资源及强大的军事威力作为一个大国活跃在亚太舞台上,并在既合作又竞争的美国、日本、中国三大国之间发挥平衡作用。在历史上,沙皇俄国和苏联都把控制中国作为称霸亚太的关键。而现在的莫斯科领导人不会不知道,新俄罗斯只有同中国保持良好的关系,它通向亚太的路才可能是通畅的。
此外,俄罗斯要在亚太地区发挥大国作用尚有许多不足之处。除了在经济和政治上在一定的时间内难以成为一个力量中心以外,它同这一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之间还存在矛盾;同这一地区另一个强国——日本,由于“北方领土”问题未能解决,两国关系在短时间内还难以得到根本改善。相比之下,它同中国之间矛盾最少。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同中国保持和发展友好关系,对于弥补它在这一地区的不足,增强它在这一地区的地位,显然是重要的。在这里,不妨引用一段俄罗斯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中国、俄罗斯在亚太地区关系所作的分析:“中国今天成了仅次于德国的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且是俄罗斯巩固东北亚阵地时惟一可以指望的国家。因此,中国这个方向对俄罗斯外交极为重要。美国和日本都不会主动协助我国提高在亚太的作用。对于中国来说,同俄罗斯合作在很大程度上是维持东北亚平衡的一个因素,可以抵消中国并不希望的美、日影响的单方面上升。”中亚各国同俄罗斯有传统的历史和文化联系。居住在俄罗斯境外的2500万俄罗斯人中,将近1000万居住在这一地区。
俄罗斯在中亚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利益。苏联解体以后,世界上各种有影响的力量都在向这一地区渗透,力图填补由于苏联解体而在这一地区形成的“战略真空”。而新独立的中亚国家也力争发展同“兄弟的穆斯林国家”的关系而使自己的对外政治和经济联系多样化。但是,俄罗斯不愿看到极端的泛突厥主义和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势力在这一地区得到发展。因为在莫斯科看来,这两种势力中的任何一种都具有反俄倾向,都会损害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利益。俄罗斯还担心民族主义和宗教势力的发展会在这个地区造成新的对抗和冲突,从而危及俄罗斯南部边境的安全。面对这样一种形势,俄罗斯希望同中亚毗邻的中国能在这一地区发挥一种积极的平衡作用,至少在维护这一地区的稳定方面,中国能同俄罗斯保持相近或相同的立场。
(第三节)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和特点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并不是空洞的宣言,而是有实际内容的。1997年4月23日,江泽民主席在对俄罗斯杜马发表的题为《为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而共同努力》的演讲中说:“当前,中俄两国正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平等信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是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它的基本宗旨是:深入发展双边合作,保持长久的睦邻友好,促进两国共同发展与繁荣,造福于两国人民;密切双方在国际事务中的磋商与协调,维护各自的独立、主权和民族尊严,维护各自在国际上应有的地位和正当权益;通过双边合作和共同努力,促进国际局势的缓和与稳定,推动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和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中俄的这种新型关系,只是双方的协作友好关系,而不是结盟关系。它不针对任何第三国,更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它有利于维护本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完全符合世界局势与国际关系发展的潮流和需要。”这是迄今为止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和宗旨所作的最权威和最全面的阐述。这里,不妨根据中俄领导人的讲话、中俄两国发表的声明并结合两国关系的实践,对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容、宗旨和特点再作一些具体的分析和归纳。
一、相互尊重和平等
中俄双方一致认为,相互尊重和平等是保持和发展正常、健康的国家关系的重要原则。
1.相互尊重和平等首先表现为互不干涉内政,尊重对方国家人民的自由选择。
过去中苏两国就意识形态的是非进行争论,不管其本意如何,结果都导致对对方内政的干涉。现在,中俄已经吸取了这一教训。中俄两国领导人反复声明,每个国家的人民都有权从自己的国情出发,在没有外来干涉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选择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模式。中俄两国尽管改革的道路和方式大相径庭,但是这并没有妨碍两国国家关系的发展。中国没有像西方那样,利用苏联解体以及俄罗斯国内的危机和困难,对它指手画脚,施加影响和压力;俄罗斯也没有利用所谓“人权”和“民主”问题,伙同西方向中国发难。总之,在相互交往中,中俄双方谁都没有羞辱感。
2.相互尊重和平等还表现在相互支持各自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方面所作的努力。
例如,中国支持俄罗斯为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行动,认为车臣问题是俄罗斯内政,并支持俄罗斯在推动独联体一体化方面所作的努力。俄罗斯一直支持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
1998年11月24日,在江泽民访俄期间,俄方重申了对台湾的“四不”立场,这就是:不支持任何关于“台湾独立”的构想;不接受关于“两个中国”和“一中一台”的立场;反对台湾参加联合国和其他只有主权国家参加的国际组织;不向台湾出售武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俄建立在相互尊重和平等基础上的伙伴关系堪称冷战后大国关系的楷模。
二、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式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还表现在摒弃冷战思维,建立新的安全观和新的安全模式方面。
1.成功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把冲突的根源变成和平和合作的纽带。
中俄两国拥有漫长的共同边界。长期以来,边界争端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重要障碍。20世纪60年代发生的边境武装冲突,曾使两国走到了战争的边缘。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以后,双方以现有边界条约为基础,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本着平等协商、互谅互让的精神,分别于1991年5月16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关于中苏国界东段的协定》,1994年9月3日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中俄国界的西段协定》。如前所述,1998年11月23日,中俄两国元首共同宣布,随着东西两段勘界工作野外作业的结束,两国已勘定的边界在两国关系史上首次在实地得到准确标示,双方将在商定的期限内完成全部勘界工作。至此,除了两小段以外,中俄边界问题全部得到了解决,这为中俄发展长期和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在解决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的同时,中俄双方共同致力于整顿边境地区的秩序,特别是着力推动边境地区的经济合作,使边界成为促进两国共同发展和繁荣的纽带。
2.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建立,两国不再把对方视为潜在的军事对手。
1996年4月26日,中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在上海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根据协定,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双方不举行针对对方的军事演习;限制军事演习的规模、范围和次数;相互通报边境100公里纵深地区重要军事活动情况;彼此邀请观察实兵演习;预防危险军事活动;加强双方边境地区军事力量和边防部队之间的友好交往,等等。1997年4月24日,上述五国在莫斯科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的协定》。根据协定,将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裁减到与睦邻友好相适应的最低水平,使其只具有防御性;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不谋求单方面的军事优势;双方部署在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互不进攻;裁减和限制部署在边界两侧的陆军、空军、防空军航空兵、边防部队的人员(在长达7000多公里的边界线各自一侧100公里范围内,每一方保留的陆军、空军、防空军航空兵的人员不超过13.04万人)和主要种类的武器数量;交换边境地区军事力量的有关材料;对协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等等。协定的有效期到2020年12月31日。因而对中国、俄罗斯等五国来说,传统的主要依靠军事力量维护安全的方式已经失去了意义。
中国、俄罗斯等五国签署的边境地区军事领域信任和裁军的协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治、军事文件。中俄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建立信任和裁军维护相互安全,这不仅是五国决心成为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这一愿望的生动体现,对五国相互关系的发展具有重大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而且在亚太地区是一个创举,在世界范围也有示范作用。
中国、俄罗斯新的安全观和共同建立的安全模式同冷战思维和冷战时期的集团对抗做法形成鲜明对照。众所周知,冷战结束以后,围绕重建世界安全体系问题,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路线:一是像美国在欧洲和亚洲所做的那样,加强冷战时期的政治军事同盟;二是像中俄两国所做的那样,建立军事领域的信任和大规模裁军,建立新的安全体系。中国、俄罗斯这种做法不仅同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水平相适应,而且符合冷战后的时代潮流。
三、互补互利,共同发展
关于中俄经贸和科技合作,前面已经谈了很多,这里只提及以下三点:(1)中俄双方都高度重视两国的经贸和科技合作,把这一领域的合作当做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平等信任的政治关系和互利合作的经济关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就像一对车轮,将长期睦邻友好的中俄关系带入21世纪。”中国、俄罗斯发展经贸和科技合作,目的是实现两国互补互利,共同发展,并为两国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奠定可靠的物质基础。(2)两国合作的潜力巨大。中俄双方都认为,两国在发展经贸合作和科技合作方面拥有地理上相连和经济上互补性强的优势,双方都把对方视为重要的合作伙伴。
(3)为了推动两国经贸和科技合作,中俄建立了两国总理的定期会晤机制。为了协调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的工作,设立了以两国副总理为主席的政府首脑定期会晤委员会。在这个委员会框架内常设经贸和科技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运输合作委员会、军技合作委员会等。这说明,两国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已将双方主要合作领域纳入两国政府的宏观协调和指导之下,这对推动这些领域的合作及中俄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共同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
为促进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而共同努力,这是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重要内容。
1.中俄在国际上问题有广泛的共识和一致的立场。
双方都认为,冷战结束以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双方决心致力于促进世界多极化的积极趋势,反对建立“单极世界”的企图;双方都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准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作为处理国家关系和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础,尊重各国人民的自由选择,大小国家一律平等,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双方都主张确立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安全观,摒弃冷战思维,反对强化军事集团、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双方都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反对以其他任何组织取代联合国的企图,等等。1996年4月签署的《中俄联合声明》指出:
“当今世界处于深刻而复杂的变化之中。谋求和平、稳定、合作和发展已成为当今国际生活的主流。但是,世界并不太平。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集团政治有新的表现,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仍面临严重挑战。”叶利钦总统说:“俄中两个大国对世界命运肩负着特殊的责任,两国都反对强权政治、反对一国将其意志强加于别国。”2.中俄在国际战略领域具有广泛的合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