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大劫难:300年来世界重大自然灾害纪实
22492600000041

第41章 大风暴(10)

风灾发生之初,国大党就提出印度人民党中央政府应当将其宣布为“国家灾难”,索尼亚·甘地11月2日代表国大党向瓦杰帕伊总理就此递交了备忘录。但总理则屡次表示,中央政府自第一天起就把风灾视为“国家灾难”,过分纠缠于是否正式宣布“毫无意义”。据某报披露,两党在风灾“名分”上较劲的真实目的在于:如果风灾被宣布为“国家灾难”,则根据印度“救援法”,受灾的邦政府将不需中央政府特别批准而自动从“国家灾难救援基金”和其他来源中获得资金及软贷款,但奥里萨邦的地方选举近在明年3月,印度人民党政府就是要卡住救援资金,确保国大党邦政府因救灾不力而丧失民心在选举中下台。无论上述说法是否准确,印度人民党与国大党在许多问题上的确是踢起了政治皮球。例如,国大党邦政府指责人民党中央政府组织不力,人民党中央政府则认为国大党邦政府未能善用中央所拨的款项。瓦杰帕伊总理决定派出一个高级官员小组驻扎奥里萨邦监督救援工作,邦政府则明言完全有能力独立处理一切,所缺的只是资金。与此同时,邦政府还在埋怨:尽管它已多次发出指令,但各县并没有在灾前储存足够的重要物资。来自巴拉迪普的一位邦议员则代表县政府反唇相讥道:“尽管我属于国大党,但我还是要说邦政府根本没有帮上人民一把!”

政治的话语总是隐约而晦涩,而当飓风呼啸着刮过普通人的屋顶时,他们所面临的生死选择,却尖锐而直接。由于各方救灾力量为了各自的政治目的而互相推诿责任,不能齐心协力,导致灾民被推向了更加悲惨的境地。据报道,绝大部分灾民至少是在饥饿了3天之后才吃上一点东西的,半个月后,一些地方人均只得到了250克救济粮。在重灾区埃拉萨马还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方面满载食物的卡车陆续抵达乡政府却无人分发;另一方面大量灾民在乡政府所在地区绝望地沿街乞讨。被安置在沿公路搭成的帐篷内的灾民,不时聚集在公路上,拦截来往的车辆,妇女和儿童争着把手伸进汽车的车窗内,睁着愤怒而惶恐的眼睛乞讨食物和金钱。更有些持棍恶徒在外地开往奥里萨邦首府的公路上拦截救灾物资、打劫店铺,部分地区还出现了灾民哄抢粮食的事件。运粮的货车在数个地区被拦截哄抢,隶属印度食品公司的三个货仓在几日内就被洗劫一空。许多人在接受采访时都重复同一句话:“广播里说政府已拨了多少亿卢比下来,但我们还没见到一分钱。”

老百姓们渴望着援助,他们显然失望了,但是他们却没有时间来琢磨这其中谁应该负更大的责任,因为还有更多的事情等待着他们去做,他们总不能坐以待毙。面对这一切,正如根德拉巴的家庭主妇巴桑塔所说:“飓风让我们认识了什么是死亡,但它更教会了我们如何生存!”在灾区,许多妇女和她一样,用布条和被飓风连根拔起的树干在公路旁搭起帐篷来作全家的栖身之地,以至于贯穿奥里萨邦的国家五号公路成了最大的灾民聚集地。无数的男人们则步行数公里到救济站去领取一两公斤的大米,其中大部分人已在饥肠辘辘中捱过了近十天。

可是即使能得到米,还有更大的问题——已经没有用来生火做饭的煤油或任何其他燃料了。当然,他们比那些尚未盼来救援物资的灾民要幸运得多,他们先是靠香蕉、木瓜等天然水果为生,然后在牲畜饲料和废墟中寻找一切可食用的东西。

人们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顽强地生存着,但是与灾难并生的疾病和瘟疫又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威胁。本来,为避免瘟疫和传染病的发生,也为使众多在风灾中遇难的生灵得到安息,巴拉迪普地方政府的官员决定将堆积在海滩的数百具尸体以印度教的方式点火焚毁。11月4日就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焚烧。

但是此后死亡人数又大量增加,政府已没有足够的人手来完成焚烧或掩埋的工作,有人难忍冲天的臭气,便随意将尸体扔入河中,使水源受到严重污染。胃肠病和霍乱随之开始流行,数以千计的人因为饮用不洁净的水而出现腹泻等症状。虽然政府立即派去几支医疗队,送去了一千万粒用于净化水质的药丸,疾病还是在一定的区域内蔓延。

11月7日是印度传统节日中最盛大的蒂瓦里节(即灯节),每到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要点起灯来迎接象征财运和吉祥的天女拉克希米,孩子们也会兴高采烈地大放烟花爆竹。然而,1999年的蒂瓦里节对奥里萨邦来说是一个没有灯的“灯节”,因为即便是在首府巴内斯瓦尔也有许多地方尚未恢复电力供应,何况刚刚经历重灾的奥里萨人也无心欢度节日。当飓风的阴影还沉沉地压在他们心头时,他们期待着的不是天女拉克希米,而是一个更有效率的政府,是在恶劣环境下生存的能力。

十七、防风减灾,趋利避害

在东方和西方的神话传说里,我们总可以看到“风神”、“海神”的影子,的确,倍受风暴侵扰的人们一直祈求着神灵来帮助他们驱去风灾的阴影。在祈求中度过了千百年后,人们发现比“波塞冬”、“妈祖”更灵验的倒是人类自己。在不断摸索中人们掌握并积累了不少关于风暴的知识,近三百年来的进步尤其显着。

比如在长期的航海活动中,海员们认识到台风前进方向的左前方往往是风力最小的地方。有了类似的经验,海上航船就能迅速避开台风绕行;路上建筑物可以及时采取加固措施;水库事先适当放水,防止暴雨形成的洪水冲垮堤坝。在农业中,及时疏通田里的排水沟,防止作物受淹。对已成熟的作物组织抢收,未成熟的作物可以三五棵一组绑扎起来,以免吹倒。对待干热风,劳动人民也发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主要有:

选育丰产、早熟、抗干热风强的作物品种,适时早播、早栽,加强田间管理,避开和防御干热风的危害,还可在干热风来临前合理施肥,如提前施氮肥,或在基肥里加磷肥,都可以使作物更强壮。

随着科技的进步,大气运动的许多秘密已被揭开,掌握了一定规律的人们,对抗风暴不再只是凭借感性的经验,而是正着手建立一个全方位的防风减灾系统工程。它包括灾前防御预警系统、防风产品与防风工程、灾后的救助与科研等多个子系统。

首先是建立预警系统。风暴预警系统包括监测、预报和服务三个基本环节,现在主要是针对台风的。监测是随时掌握台风发展和位移的动态变化情况;预报是根据热带气旋发展和位移的规律,对其未来一定时间内的情况作出定性和定量的预测;服务是将监测和预报的信息及时、准确地传送给政府各级领导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并且使其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由于预警系统是防灾减灾工作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人民的重视。

1999年8月中旬,美国得克萨斯州南部的科珀斯克里斯蒂市遭飓风“布雷特”袭击,据当地气象部门说,这是20年来进入该州的最大一次飓风,由于预报及时,几乎没有人员伤亡。准确及时的预报可以给人们争取时间,使他们能躲到安全地区逃避风暴。所以人们发明了不少观察天象进行预报的方法。中国沿海地区有这样一些农谚:“六月无善北,下雨淹头壳”(福建);“台后不回南,三日过后又发狂”(广东宝安);“西风吹过午,大雨淹灶肚”(广东普宁),等等,用来预报台风。后来又有了用天气图预测的方法。气象卫星在台风预报上更是神奇。自从气象卫星上天以来,全球所有飓风和热带风暴无一漏报。科学利用气象卫星分析台风强度的变化、移动路线、登陆地点等各类情况,提前作出台风经过地区强度预报,使受灾区得以及时撤离人员、转移重要物资设施,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国自1949年以来,气象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在监测、预报风暴的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沿海地区早已建成地面仪器、雷达和气象卫星等综合性的气象监测网,建立了高速的国际和国内通信网,保证了监测、预报的气象信息能迅速、准确收集和分发。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中国政府积极参与联合国“减轻自然灾害10年”的活动,重视自然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中国在卫星减灾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得到了国外同行的好评,尤其是“风云一号”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中国的卫星减灾工作迈上了新的台阶。中国气象工作者利用卫星资料预报台风成效十分显着。1986年8607号台风袭击了广东汕头地区,由于气象部门在台风登陆前24小时及时发出了警报,当地及时组织了3000多艘渔船安全回港,300万亩农作物提前收割,35座大中型水库采取了安全措施,据统计,这次抗台风工作减少损失近10亿元人民币。

当然,预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还应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监测的能力;开发防风产品;建立有效的灾后救助系统。

在与各种风灾斗争的过程中,人们逐步认识到,台风、龙卷风等固然常常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如果因势利导,其也有造福人类的一面。如台风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前面我们已经有所探讨,事实上,在今天,台风作为地球资源的重要成分,已经纳入了人类管理大气资源的宏伟蓝图。台风的巨大风力又成了人们力图加以利用的无烟能源之一。即便是令人谈虎色变的龙卷风,利用得当一样可以造福人类,科学家们还在设计“人造龙卷风”。龙卷风之所以带来巨大的灾难,是因为它具有很大的能量。据测算,一场普通的龙卷风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几颗原子弹发生核爆炸所释放出的能量,只需一分钟就可产生足够英国使用50年的电量。尽管现在人们尚无法控制自然界发生的龙卷风,但已有科学家设想根据龙卷风发生的原理研究人造龙卷风新能源,让其“洗心革面”,弃恶从善为民造福。

千百年来,风暴以其迅急的突发性和毁灭性向人类提出挑战,然而人类也一天比一天更坚强,不仅能面对风暴保护自己,还能改造风暴的顽劣秉性,让暴戾的狂风将功补过帮助人类。相信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生态保护意识的加强以及利用科学趋利避害能力的提高,肆虐已久的风给人类带来的不仅仅只是灾难,而是成为造福人类的重要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