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时间1988年12月7日,亚美尼亚南方城市列宁纳坎迎来了一个晴好的冬日。已不是初冬,人们对寒气习以为常,并不太在意。工人们开始上班,学生们步入校园,家庭主妇们开始到商店选购商品。整座城市充满了祥和气氛,与人们度过的无数冬日,并无太大异样。然而,这一天接着发生的事情,对于亚美尼亚人来说,又实在太不一样了,每个经历了这一天而活下来的人都会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
1988年12月7日,上午10点41分,一阵刺耳的呼啸声划破天空,大地开始剧烈抖动,连续不断地前后左右、上上下下地摇动,地面上撕开了一道道大裂缝。顷刻间,列宁纳坎市内的房屋纷纷倒塌,狂风大作,滚滚烟尘,遮天蔽日。一座座建筑物变成了一堆堆碎砖烂瓦。
这场里氏7.0级的地震是20世纪以来发生在高加索地区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地震波及亚美尼亚加盟共和国北部地区的数千公里。
地震洗劫了亚美尼亚地区4000平方公里的广大区域,当地的三座城市全都毁于一旦,学校、工厂、医院、教堂、办公大楼以及寓所都被夷为平地,成千上万的居民被埋葬在瓦砾之下。
地震发生时,亚美尼亚的人民或在办公室、车间工作,或在课堂上学习,他们中许多人未能幸免于难。在列宁纳坎,80%的住房、学校、办公楼和厂房倒塌。离列宁纳坎不远的斯皮塔克镇完全“被从地球上给抹掉了”。另一座临近的城市基洛瓦坎,城中的7万居民经历了难以想象的灾难。在这座城市,几乎所有的建筑物,不论高矮,全部坍塌,说不清有多少居民被埋在废墟之下。一个又一个街区的新建公寓移地而走,构造架散落四周如同许多松落的骨架。
幸存的人们徘徊于街头,惊恐使他们说不出话来,很多人身裹大衣或毛毯以抵御12月的寒风。有的人围坐在临时搭起的篝火旁。更多的人在寻找着自己的亲人,他们用弯曲的铁钎、用自己的双手挖着、刨着。“我的弟弟就在这附近”,一位满脸胡须的男人伤心地说,“他是一个工厂的工程师,是回来度假的”。到处都是遇难的人呼喊救命的哀号声。
震后,在列宁纳坎市高尔基街第九中学的地下室里,发现了50具被砸死的学生尸体。在坍塌的市计算机中心建筑大楼下面,有250人被困。以培养地震研究专门人才为目标的亚美尼亚地震学院,未能在地震中幸免于难,学院的建筑物和一些珍贵的仪器遭到损毁,在它附近只有一座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大理石教堂依然耸立。
灾后幸存的人们利用简陋的工具或者干脆用自己的双手展开了救援工作。莎卡亚是一个幸运者,她回忆说:“那天我正在办公室里上班,突然间一切都倒塌了,然后是死一般的黑暗。我渐渐地失去了知觉。”莎卡亚除了一只手外全身被埋在乱石中,露在外面的那只手上正巧戴着一枚戒指,她由此才被自己的儿子辨认出来。然而,更多的不幸遇难者们被救出来时已经停止了呼吸,等待他们的只是让亲人们辨认后进行埋葬。
灾难降临亚美尼亚时,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正在美国纽约访问,他在联大会议上宣布了单方裁军计划,使西方领导人大为欣然。当戈尔巴乔夫的车队驶过纽约市中心时,成群结队的纽约市民向他挥手示意,夹道欢迎。地震噩耗传来,戈尔巴乔夫立即结束了自己的访问,乘机回国,他说:“紧急动员抢救那些遭到这次可怕灾难的人们,我自己必须亲自到场。”
在列宁纳坎,戈尔巴乔夫视察了灾情后尽力安慰亚美尼亚的人民,他对围绕在自己身边的群众说:“全苏联人民都与你们共悲哀。”他告诉大家食品和物资会紧急援助,并命令全力抢救仍压在废墟之下的人们。
救援工作必须马上跟上,“每小时的延误就意味着被埋住的每1000人中又会新增20个人的死亡”,一位前苏联健康机构的专家宣布说。
亚美尼亚是一个多山的地区,山崩阻断了许多道路,通往乔治亚的铁路干线被毁。亚美尼亚首府埃里温机场虽然开放,但12月的大雾给飞机降落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一架前苏联民用飞机在着陆时撞毁,机上79人全部遇难。祸不单行,第二架载着医药的飞机在降落时机毁人亡。救援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障碍。
虽然有如此之多难以克服的困难,然而前苏联举国上下全力救援灾区。震后,当时的苏联政府迅速成立了以部长会议主席雷日科夫为首的中央救灾委员会,发布了紧急动员令。次日凌晨,雷日科夫又与党中央书记、国防部长、建委主任等组成了政治局特别委员会,全国各地以各种方式援助灾区,仅莫斯科市政府就火速拨出500万卢布的救灾款、15000吨马铃薯和其他蔬菜。莫斯科居民纷纷捐出粮食、衣物,还有鲜血。每天都有数百架飞机、上百列火车和无数汽车装载着药品、衣物、食品、帐篷等大批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各地救灾队伍也纷纷赶往灾区,数千名医务人员组成了几十个医疗队在现场抢救伤员。雷日科夫在灾区一直工作了十余天,卫生部长恰佐夫在闻讯3个半小时后就率领78名外科医生、创伤学家及麻醉师奔赴现场,同时运去了大批药品、御寒衣被和备用血液。据估计,在灾区参加救灾的军队、民防部门和其他从事恢复工作的人员共有8.18万人,救灾出动民航机3572架次,军用运输机2426架次。各地居民还纷纷捐款、献血,前苏联社会发展银行收到各地寄来的救灾款就达12.08亿卢布,12月8日一天,莫斯科就有3000人无偿献血600升。在救灾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震后10天从废墟中扒出23700人,救活15300人,疏散妇孺老幼5万余人,有效地控制了伤亡人数的进一步扩大。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亚美尼亚大地震震动了前苏联全国,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伸出了无私的援助之手,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国际大援助。大地震后,前苏联宣传媒介及时、充分、持续地向国内外介绍地震灾情和救灾情况。各大报纸和电台、电视台都以最重要的位置大量报道地震消息,外交部几乎天天举行记者招待会,向国外记者介绍灾区情况。从震后第四天起,外国记者可以自由进入灾区采访,不受限制。截至1989年1月上旬,仅西方四大通讯社从灾区发出的有关地震的报道就有好几十万字。这种“让外国人帮助宣传”的做法,对赢得国际上的同情和支持起了相当大的作用。与此同时,前苏联驻美国和欧洲各国的外交机构在地震后也都分别举行记者招待会,向驻在国政府和公众通报灾情,主动要求帮助。美国政府和个人在地震后5天就向苏联提供了660万美元的援助,欧洲共同体及其成员国提供了3780万美元的援助。据统计,有近80个国家向前苏联提供了1亿多美元的援助。此外,数十个国家向地震灾区派出了包括医生、抢险队和地震专家在内的各类救灾人员2000余人;世界各国政府、红十字会和其他民间组织向灾区提供了大量急需的医疗器械、药品及活动医院,各种救灾车辆、推土机、起重机等物资。中国政府和人民对这次地震所造成的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也表示了极大的关注和同情,并先后运送了两批救灾物资支援灾区。国际社会的共同援助,对抢救灾民,医治地震创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正当救援工作全面展开的时候,大自然似乎有意为难人们,气温骤降,天上落下冰雨。一位援助人员从列宁纳坎的一个教室中搬出了48具躯体,只有一个得以救活。日复一日,埋在瓦砾下的人的呻吟声越来越弱,直至完全停止呻吟。
浩劫过后,一位无家可归的老人步履蹒跚地裹着大衣从地震中心来到埃里温,他摇着头讷讷地说:“那儿什么都没留下,什么都没有了。一切得从头开始。”
这场里氏7.1级地震,使约2.5万人丧生,近2万人伤残,死难者几乎全是直接死于地震灾害,98%的尸体是从废墟下挖出来的。亚美尼亚第二大城市列宁纳坎80%的建筑物被毁,第三大城市基洛瓦坎市也遭严重破坏,有50多个村庄被毁,受灾最重的斯皮塔克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全城2.5万人中仅2000人幸免于难。震灾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100亿卢布。对于一场这样震级的地震来说,本不应该有如此巨大的伤亡(一年后的美国旧金山发生同样震级的地震,仅死亡68人),亚美尼亚大地震留给人类的教训是深刻的。事后,人们在探寻地震造成如此巨大损失的原因时发现,这次地震造成的后果如此严重,除了地震破坏性强的因素外,主要是因这里的建筑物全无抗震设防,且建筑质量极差,连五六级的地震也抗御不了。专家们在研究地震灾难后果时还发现,列宁纳坎市的一些居民住宅是用未经过烧制的、晾干的土砖建造的。这些土砖毫无力度可言,地震袭来,房屋立刻变成一堆粉末,人统统被埋在里面,许多人就是这样窒息而死的。震前,政府没有向人民透露地震可能发生的任何信息,以致人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时猝不及防、束手待毙,使这场地震成为20世纪以来前苏联境内最严重的一场大震灾。更可怕的是明知这里是地震高发地区,政府却在这里修建了两座核电站、一个核物理研究所和一些大型化工厂,万幸的是这些建筑设施未遭破坏,否则,地震加核污染,后果更加不堪设想。
人类在谋求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地震是各种自然灾害中主要的一种,况且至今仍无法对其进行准确预测。减灾、防灾是目前对付地震的有效途径之一,应当提倡以预防为主,各种房屋、建筑物必须首先考虑到防震因素,同时兼顾防火、防水等因素。否则一旦灾难袭来,不仅财产化为乌有,而且有时会使人类在灾难面前显得软弱无力,悔之晚矣!
十二、1995年日本关西(阪神)大地震
在日本这个全世界地震最多的国家,对防震减灾工作是非常重视的。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死亡14万人,遭受巨大损失后,日本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加强了其防震、抗震的工作,使城市的抗震设防水平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此后70年间,日本又陆续发生了几十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由于拥有先进的抗震设施,这些地震均未造成严重的破坏,损失明显减小,然而到了1995年,一场世界罕见的浩劫又出人意料地降临到日本关西地区,造成了严重的损失。
1995年1月17日清晨5点46分,东方刚刚破晓,一向忙碌得很晚的人们大多还沉浸在睡梦中。突然,伴随着一阵阵蓝光闪动,关西大地传出一种可怕的吼声,大地随之激烈地晃动起来,一场可怕的灾难降临了。随着大地上下左右剧烈地颠簸摇晃,几万栋房屋顷刻间轰然坠地,激起一阵阵烟尘。平整的路面撕开一条条裂缝,地基变形,铁道弯曲,列车脱轨,港口破坏。一幢幢大楼拦腰折断倒落下来,截断了道路。立交高速公路在地震的冲击下也发生了断裂,从几十米高处塌落下来,将在下面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压成了铁饼。地震引起的火灾将神户市上空映得一片通红。人们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惊呆了,一些幸存者逃出摇摇欲坠的房屋,在浓烟烈火中呼叫着亲人的名字,从碎石瓦砾中抢救亲人、同胞。到处都传来惊恐的呼叫声,城市变成了一片废墟,变成了混乱与恐怖之地。
这次地震发生在过去破坏性地震较少的关西地区,波及京都府、大阪府、福井县、滋贺县、兵库县、歌山县、奈良县等2府5县。据测定,地震震级达7.2级,震中位于神户东南60公里处的淡路岛,极震区在兵库县南部。因此次震害为百年罕见的城市直下型,破坏性最为严重,加以关西地区不像关东地区那样防御措施严密,故而造成了非常惨重的损失。
据报道,这次地震给靠近震中的神户市、宝冢市、西宫市带来了灭顶之灾。大量房屋塌毁,道路塌陷。连素来被认为抗震能力强、以坚固着称的高速公路、地铁、地下隧道也损失惨重。日本人引以自豪的阪神高速公路,有10处高架地段发生断裂,至少有8处崩落,粗大的钢筋混凝土柱子从根部折断,500多米的路面被掀在一旁。高速公路隧道中的支柱有不少崩裂,隧道墙上到处都是大小裂缝。大开地铁站顶部连同地面上的国道下陷,最深处达3米,站台下行线路原有的35根支柱,震时有30多根弯、折、崩、损。东海道新干线、山阳新干线等铁道受损严重,不少地段铁轨弯曲变形,10多辆列车脱轨。
神户、大阪两大城市的供水、供电、煤气、电信全部中断。由于煤气管道破裂,泄漏的煤气遇火即燃,并蔓延为熊熊大火,那些房屋建筑中的木结构材料、大量的化学装饰材料都是易燃品。神户市西部的长田区,覆盖全区的木结构房屋在大火中全部化为灰烬,神户附近的芦屋市新建的高级住宅区,也有大面积被焚毁。
地震过后,以神户和大阪为中心的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均停止了,大中小学宣布停课。约20万无家可归的难民挤在学校、体育场和灾民中心,缺衣少食,许多人从家中逃出来时只穿了单薄的睡衣,有的只披着毯子和被单,在寒风中冻得瑟瑟发抖,流行性感冒迅速蔓延,防止疫病的流行成为燃眉之急。
在地震中,旅日华侨、中国留学生等有45人不幸遇难。
福建籍华侨聚集区——长田区在一夜之间化成一片灰烬,广东籍华侨聚集的中央区“广东村”的房屋大部分均倒塌。有80多家店铺的“南京街”也成了一片废墟,由华侨经营的着名餐馆“第一楼”、“神仙阁”、“大福楼”等八大菜馆大都倒塌,损失惨重。
关西大地震给日本的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一些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遭受沉重打击。据报道,关西地区国民生产总值高达5700亿美元,其制造业占全日本的近30%;商业批发业占20%;服务业占15%以上。大地震给他们带来了惨重的经济损失。全球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商松下电器公司,被迫在神户市停止生产个人电脑、文字处理机和电子游戏机。电脑厂商富士通公司位于大阪附近的工厂也有一座建筑物倒塌,致使这家生产电脑显示屏的工厂陷入瘫痪状态。日本神户钢铁公司、日本钢铁公司、川崎钢铁公司、大发汽车公司等设在大阪和神户地区的工厂也都先后宣布停产。据日本官方宣布,这次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总计超过960亿美元。在地震中死亡的人数达6430人,3万多人受伤,几十万人无家可归,受灾人口达到140多万,被毁房屋超过10万栋,大量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设施被严重破坏。地震对日本证券交易产生了直接冲击,日本第二大证券交易所大阪证券交易所全面停止正常交易,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交投也极为清淡,股票和债券价格双双下跌,日元兑美元汇率也出现下跌。日本经济在这次大地震中受到沉重打击。关西大震灾使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约2%的资产瞬间消失,震灾对受灾地区的经济影响尤其巨大:
1995年2月,神户各大型零售店的销售额跌落至上一年同月的18.6%,震灾两年后的1997年3月,随着主要百货店的全面恢复,卖项才逐渐回升,但与全国的百货店相比,1998年3月仍亏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