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社主要由陆京士领导,由万墨林负责具体事务。杜月笙常常颇为得意地说:“学生子实在太多了,我也认不清楚,反正只要京士和墨林认得就行了。”
抗战爆发后,在杜月笙主持的恒社内,抗日的主张占了很大的优势。恒社社员陆殿栋曾经在发言中说:“目前中国的问题……是要如何挽救危亡,如何共图生存,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把为个人为家庭为少数人谋利益的力量,全部转移到大多数人民与整个国家的身上去。……我们全体同人,放弃个人利益,为国家为民族着想,牺牲奋斗,一致抗敌,我们中国才有出路,我们恒社才能恒久。”也有极少数恒社成员落水当了汉奸,杜月笙对此很感痛心。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恒社在上海重新建立,再度风光一时,但很快就江河日下、无力回天了。这主要是因为外国租界取消,国民党官方不再需要杜月笙的特殊作用了。国民党某情报员在其秘密报告中指责恒社说:“虽然今日其所表于外者,固有慷慨好义之行、济贫扶弱之为,但今日上海之黑暗罪恶如今者,实为彼等一手所造成。社会不察,扬其微德,而没其重咎;天下之昧于理者,莫甚于斯矣。”客观地说,杜月笙的青帮组织确实做过不少黑道上的事,不过,恒社这个组织毕竟与青帮不同,并没有做过什么出大格的事情。
保少帅平安戒毒瘾
杜月笙的鸦片烟瘾并不重,30年代初,他在朋友的劝说下坚决戒掉了。鸦片膏的毒性毕竟比白粉海洛因小太多了,所以才有戒掉的可能。
提醒杜月笙戒大烟的就是他的经济高参杨志雄。有一天,杨志雄对正在吸鸦片的杜月笙说:“月笙哥,你哪样都好,只有一桩美中不足。”
“是哪一桩呢?”杜月笙问道。
“就是它。”杨志雄一指烟枪。
“王八蛋才要吃这个!”杜月笙一跃而起,摔掉烟枪,懊恼地说,“我一天到晚忙,实在受不了,只能靠这个提提神。几百次想戒掉,就是没做到。”
“你要真想戒,我给你想个办法。”杨志雄与杜月笙订立了口头协议。
杨志雄先到宋公馆找到宋子文,提出请卫生署署长刘瑞恒博士帮助老杜戒烟。
“为什么要请这位刘医师呢?”宋子文有点不明白。
杨志雄说:“蒋委员长亲自兼任禁烟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署长能够把老杜戒烟的事报告蒋委员长,老杜也只好奋发向上了。”
宋子文哈哈大笑,说:“没有问题。”
刘瑞恒恰好有事要到上海,他接到宋子文的长途电话后就从南京赶来。这一下,杜月笙连续一个星期没吸鸦片,连报纸上都登出了这个消息,轰动上海。
又过了一些天,杜月笙戒烟终于成功了,他为庆祝自己重新得到自由身,特摆宴庆贺。
与杜月笙相比之下,东北“少帅”张学良的毒瘾可就严重多了,不过,“少帅”来到上海后,在杜月笙的帮助下也彻底戒掉了毒瘾。
张学良,字汉卿。1928年12月29日,他向全世界通电,毅然宣布服从国民政府,在整个东北地区挂起南京国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东北易帜”。他的这一行动,标志着北伐战争胜利结束,使国民党在大陆地区完成国家统一。遗憾的是,1931年“九一八”之后,张学良严重失职,整个东北落入日寇之手,他遭到国人痛骂,罪责难辨。
1933年3月4日,热河省省会承德被日军攻陷,后来幸有二十九军大刀队拼死抗敌,才阻止了日寇的凶焰。3月11日,张学良发表通电,引咎辞去本兼各职。12日,张学良偕眷属抵达上海。此时,三十三岁的张学良沉湎于毒品,满面病容,已经毫无当年美男子的风采了。
张学良坐失大好河山,杜月笙对此也很愤慨,但是,看到这位末路英雄、“过气将军”彷徨海上,杜月笙对这位老朋友的际遇又深表同情。杜月笙对张学良待之以上宾,尽心照顾,不让张学良有半点受冷落之感。
“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之后,号称远东第一大赌场的“富生公司”已经关闭,福煦路181号这一幢英式三层花园洋房早已由张啸林个人买下了。杜月笙力排众议,将这里布置一新,让张学良与家眷、随从住在这里,并且派人加以保护。
张学良早在1925年就开始吸鸦片,他在父亲张作霖的军队中目睹军阀混战的黑暗,内心充满矛盾,就用鸦片烟麻醉自己。与浅尝辄止的杜月笙不同,张学良在吸鸦片方面缺乏自控,烟瘾逐年加重,后来竟然发展到需要注射吗啡。
张学良刚来上海的时候,曾卷起自己的衣袖裤脚给杜月笙看,胳臂腿上布满打针留下的瘢痕,有些地方已经难以下针了,看得杜月笙触目惊心。杜月笙以自己戒毒成功为例,劝张学良下定决心忍受痛苦摆脱毒瘾。
听了杜月笙的话,再加上好友宋子文、吴铁城等人苦苦相劝,张学良动心了,他向蒋介石提交报告,表明自己决心戒毒,然后出国休养、考察。为此,张学良闭门谢客,并且自撰戒毒条幅:“陋习好改志为鉴,顽症难治心作医。”
随后,在杜月笙和杨志雄的建议下,上海疗养院院长、美籍医师米勒,来到张学良的住所帮他戒毒。米勒要求张学良的夫人于凤至,以及他的密友赵一荻(赵四小姐),必须同时戒毒。米勒又提出自己必须有指挥张学良亲随和卫队的全权,还要求赶走张学良的私人医师。
米勒的三项要求,张学良全都同意照办。戒毒的第一天过去了,张学良竟然毫无反应、若无其事,米勒感到十分诧异。于是,杜月笙告诉米勒:“请少帅换到别的床上去睡。”
一换床,秘密就暴露了,原来,张学良的私人医师提前在被褥、枕头等隐秘处,藏了许多含有毒素的药片,供少帅在难熬的时候服用。
杜月笙请杨志雄去面见宋子文,说明此事,宋子文放出狠话:“再有私递药物者,一经查获,立即枪毙!”这句吓唬人的话起了作用,再也没人敢送药片了。
全面戒毒第三天,张学良痛苦至极,大哭大叫,疯狂暴躁。米勒知道这个痛苦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于是就停止使用镇静剂和麻醉药,用强力肉搏等方式控制张学良,迫使他精疲力竭,哀哀哭泣。张学良晚年的时候,回忆当年戒毒时那种万虫噬咬般的烧灼,用了一个比喻:“那种滋味就是肉外面没有皮。”
七天七夜过去后,痛苦开始减弱。熬到1933年4月,张学良终于苦尽甘来,毒瘾全消。此后,他迅速恢复健康,精神抖擞,容光焕发,心情极其轻松愉快,多年不见的生命活力又回到他的身上。于凤至和赵四小姐也同时成功戒毒。吗啡的毒性相对而言还是较小,不像海洛因那样让人终生难断。
张学良送给米勒医生5万块钱,万分感谢杜月笙、宋子文等朋友让他有了新的生命。
4月11日,张学良偕眷属乘意大利邮轮起程出国,由上海疗养院的卡尔佛医生陪伴,远赴欧洲考察。杜月笙亲自相送,执手道别。此后,杜月笙逢人便说,“汉卿有决心!”由于两人感情深厚,到后来西安事变发生的时候,杜月笙曾经致电劝说张学良释放蒋介石,并说愿意以自身为人质换回委员长等情。
张学良在上海戒毒期间,杜月笙为保护张学良冒了极大的风险,事情的起因是,张学良在东北丧城失地,惹恼了一位大名鼎鼎的爱国英雄——王亚樵。
张学良一住进福煦路181号,王亚樵就派人在其门口摆放一颗没有引信的炸弹,并且留下一封警告信,向张学良提出三项条件:
一、马上回到北方,重整兵马,与日寇决一死战。
二、如不能战,自杀以谢国人。
三、既不愿战,又不愿死,须将全部财产交出,购买军火接济关外的抗日义勇军。
三条路,请张学良任选一条,否则,第二颗送上门的炸弹就是会响的。
说起这位王亚樵,就连通吃黑白两道的杜月笙也怕他三分。
王亚樵,字九光,1887年出生于安徽合肥,曾与戴笠、胡宗南结拜为兄弟。王亚樵早年投身辛亥革命,被迫亡命于上海,他发起“安徽劳工上海同乡会”,创立了暗杀组织“斧头帮”。王亚樵身材瘦小,戴一副黑框水晶眼镜,透出几分斯文,却威名远扬,有一串骇人听闻的头衔:“斧头帮”帮主、抗日铁血锄奸团团长、“江淮大侠”、“暗杀大王”、“民国第一杀手”、“远东第一杀手”……
原国民党军统特务头目沈醉曾说过:“世人都怕魔鬼,魔鬼却怕王亚樵。”有一次,王亚樵与上海警备司令杨虎交谈时一言不合,个子矮小的王亚樵就站到凳子上抽了杨虎两记耳光,手握重兵的杨司令不敢还手,还赔笑脸。
王亚樵在庐山行刺蒋介石,在南京行刺汪精卫,在上海北站行刺宋子文,这三个人都险些死在他的手里。
被王亚樵杀死的人有很多,其中官职比较高的就有松沪警察厅厅长徐国梁,签订卖国协定的汪伪政府“外交次长”唐有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