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流纪事:百万雄师下江南渡江战役
22538900000007

第7章 渡江战役的准备(4)

4月10日,毛泽东急电渡江战役总前委:“……如果此项协定签订成功,则原先准备的战斗渡江即改变为和平渡江。因此渡江时间势必推迟半个月或一个月。关于江水情形究竟如何,推迟渡江时间有何不利,望即告,以便决策。”总前委通过认真调查,立即回电报告:“每年5月初长江开始涨大水,两岸湖区均被淹,导致长江水面极宽,而且5月的水比7、8月还大,渡江作战将发生极大困难。现百万大军拥挤江边,推迟时间,会在粮草方面造成极大困难,过久推迟,将不得不后撤补充粮草。”总前委还建议中央军委:“只有在保证和平渡江的条件下,才好推迟时间”,“按照目前部队准备情况,立即渡江把握颇大,先打过江,然后争取和平接收,更为有利”。

前方的军情要求渡江时间不宜推迟过久,而在政治上又要求必须推迟一段时间,这的确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经过充分的考虑,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高瞻远瞩,强调军事斗争要服从于政治斗争,于是,4月11日,毛泽东亲自拟电指示总前委:“依谈判情况,我军须决定推迟一星期渡江,即由15日渡江推迟到22日渡江,此点请即下达命令。”4天后,即4月15日,毛泽东又根据谈判进展情况,电示总前委:“和平谈判以4月20日为限期……该日以后我军即须渡江。”17日,毛泽东再次电告总前委“:谈判至15日已告一段落。16日至20日是给南京考虑决策时间。在此时间内,我军应将一切必须攻占的北岸及江心敌据点全部攻占。20日以后我军何日渡江,完全由我方选择,不受任何约束”,“你们应按原计划,确定于22日渡江不要改变,并必须争取一举成功,是为至要。”18日,在总前委汇报整个作战部署之后,毛泽东回电指示:“20日开始攻击,22日实行总攻。”

4月16日,在北平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团推派黄绍竑和屈武携带《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乘专机返回南京请示签字事宜。然而,蒋介石看完协定后拍案大骂“文白无能,丧权辱国”,坚决拒绝接受和平协定,逃到广州的国民党中常会和中政委员会也召开会议联合抵制。20日下午,南京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上签字。

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联合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从20日晚上开始,由我军中突击集团率先发起进攻,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战役正式拉开了帷幕。

(四)后勤保障与军事保障

我国古代兵法有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说的正是行军打仗一定要事先准备好充足的战备物资,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后勤保障问题。人民解放军的后勤保障工作,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捐助来保障供应和支前民工们用手提、用肩扛、用小车推等方式来保障运输的。

正是由于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依靠自己的顽强拼搏、刻苦训练,再加上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才使得人民解放军迅速地完成了战略部署,成为一支百战不殆的威武之师。

1.民工支前与物资筹备

渡江作战的保障工作,除了陆地战斗所必须的后勤保障外,还需要为数众多的船只和船工,以及疏河、修路、开辟渡场、引船入江等浩大工程,可以说任务异常艰巨。能否顺利地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渡江战役的成败。在中央军委和渡江战役总前委的统一领导下,在中原局和华东局的直接组织筹划下,各级都组成了以地方党政机关为主,有军队后勤部门参加的一元化领导的支前委员会,广大人民群众不分男女老幼,都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支前的运动中。他们夜以继日地碾米磨面、筹集粮草、赶制军鞋、抢修船只、铺路架桥、开渠疏河、运送弹药,掀起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群众性的支前热潮。根据第三野战军的统计,在地方党和政府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下,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就筹到了船只8000余条,动员船工19000余名,调运粮食4.5亿斤以及数量充足的油、盐、蔬菜、燃料、马料等,动员7700名民工,16个子弟兵团随军助战,另有332万名民工运粮食、修路,先后协同铁路职工修复铁路210余公里,修复主要公路干线2000余公里,修复桥梁近千座,架设淮河浮桥10余座,沿公路、铁路架设了长途电话,构成了良好的通讯网络,还设立了数百个大大小小的兵站、粮站、船厂及临时医院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后勤供应及运输网络,完全达到了“要人有人,要船有船,要粮有粮”的要求。

人民解放军突破江防后,重见天日的江南人民,怀着喜悦的心情夹道欢迎人民子弟兵。他们箪食壶浆,积极充当向导,为解放军送情报,抢修被敌人破坏掉的桥梁和道路,帮助解决后勤供应困难,为部队追歼逃敌、取得战役的全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保证。

2.疏通河道与渡江技能训练

据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七军军长聂凤智的回忆,当国民党军队退守江南时,早已经把北岸民船劫掠一空了。人民解放军在地方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支援和帮助下在巢湖一带动员了500多条木船。为了将船只运抵到长江边渡口,人民解放军采用了疏河堵坝的办法,开掘多条由巢湖至无为的通航渠道,以此来把征集到的船只完好无损地运抵江边。二十七军的疏河堵坝工程是从3月12日开始的。那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因为他们不得不在寒气依旧逼人的天气里用手挖,用肩扛。更加艰苦的是在执行野外作业的时候,因为此时的长江沿岸,已经是多雨的季节,他们经常被雨水淋得湿透,还要防范国民党空军的偷袭。尽管如此,战士们依然干得热火朝天,聂凤智、刘浩天等二十七军首长们与战士们一起吃、一起睡,使战士们备受鼓舞。为了圆满完成任务,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任务多么艰巨,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在战士们的努力下,短短的20多天里,二十七军就挖河疏渠100多公里,开坝堵坝19处,抢修公路50多公里,完成渡船出江口4处。

等到3月底的时候,500多条民船已经按照预定的作战部署驶进长江边隐蔽了起来。人民解放军还对随船而来的1500多名船工进行形势教育和立功受奖教育,使船工们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提高了阶级觉悟,对送人民解放军过江充满了信心。另外,第二十七军各部还协同地方党和政府,研究制定了船工伤亡优抚条例,船工家属补助办法,以及船只损坏赔偿规定等,充分调动了广大船工及其家属的积极性。⑥就在人民解放军斗志昂扬地准备发起渡江战役的时候,国民党又一次拿出了“和平谈判”这张牌。可是前线的指战员们决心已定,也明白国民党不过是又拿和谈当挡箭牌,所以他们根本不理这一套。聂凤智当时就曾经说过:“我们要过江,这是毋庸置疑的!和谈成了,我们要过江;和谈不成,我们也要过江!‘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这是铁板上钉钉的事!我们现在只有一个任务:练兵!”

在军首长尤其是军长聂凤智的亲自带领和鼓舞下,战士们经常只穿一条短裤,在刺骨的寒风中跳进冰冷的河水里日日夜夜地练习游泳技术。战士们不畏惧寒风冷雨、风急浪高,为了真正熟悉长江的水情,躲避国民党空军的干扰,他们常常趁雨夜或者大雾天气,把小船抬到长江里进行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训练,指战员们很快掌握了乘船过江登陆作战的本领,昔日不谙水性的“旱鸭子”变成了地地道道的“水上蛟龙”。

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政治委员鲍先志对这段历史也是记忆犹新,根据他老人家的回忆,“长江沿岸的4月天,天气依然很冷,阵阵江风吹来,使人感到不寒而栗。但是为了在渡江战役中争当突击队员和水手,人民解放军渡江部队各指战员却只穿着一条短裤,成天在冰冷的江水里奋不顾身地进行练兵,有的抱着一块门板,在水里扑腾;有的抱着一根粗毛竹,在水里扎猛子。战士们经常风趣地互相调侃说:‘人民战士不怕困难,旱鸭子一定要变成水鸭子。办法是靠人想的,本领是靠勤练的;说不定等咱们过了长江,黑旋风就变成浪里白条啦!’正是在我人民解放军的这种不畏艰难、勇于进取精神的鼓舞下,尽管天气也还是很冷,但是无论是阴雨绵绵,还是阳光普照,无论是年轻力壮的小伙子,还是年岁较大的老战士,日日夜夜都钻在水里刻苦练兵。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部队里就涌现出了许多水手,他们基本上能够驾驭船只了。”⑦

3.敌与我之兵力部署情况

弄清敌军的部署状况,再根据敌军的部署情况有重点地部署我方军队,以达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之效,可以说是我军取得胜利的基本条件之一。

(1)敌军兵力部署状况

国民党统治集团为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一方面要求与中共进行和谈,拖延解放军渡江的时间;另一方面则加紧组织长江防御,妄图利用长江天堑与人民解放军对峙,依托长江以南半壁河山重新招兵买马,编练新军,在狂妄的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卷土重来。

国民党军队在湖北宜昌至上海间的中下游地段1800多公里的长江沿线上部署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其中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指挥24个军,共75个师约45万人,布防于江西湖口至上海间(即长江下游地区)800公里的战线上。防守该地段的汤恩伯集团,除以一部兵力控制若干江心洲及江北据点作为警戒阵地外,以主力18个军54个师沿南岸布防,担任一线守备,重点置于南京以东地区,并控制一定的机动兵力,企图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时,凭借长江天险,依托其已经修筑的自以为固若金汤的防御工事,在海、空军支援下,大量杀伤人民解放军于半渡之时或滩头阵地;以6个军放在浙赣铁路及浙东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一旦长江防线被突破,则分别撤往上海及浙赣铁路(杭州—株洲)沿线,组织新的防御。其具体兵力部署是:以第八兵团指挥第五十五、第六十八、第九十六军防守湖口至铜陵段;以第七“绥靖”区指挥第二十、第六十六、第八十八军防守铜陵至马鞍山段,以第十七兵团所属第一○六军位于泾县、宁国、太平地区为预备队;以第六兵团及首都卫戍总司令部指挥第二十八、第四十五、第九十九军防守南京及其东西地区;以第一“绥靖”区所属第四、第二十一、第五十一、第一二三军防守镇江至江阴段,第三十四军位于丹阳、武进地区为预备队;以淞沪警备司令部指挥第三十七、第五十二、第七十五军防守苏州至上海间。另以第九编练司令部指挥第七十三、第七十四、第八十五军和第十八、第六十七、第八十七军共20余个师位于浙赣铁路沿线及浙东地区,担任第二线防御。

在江西湖口至湖北宜昌的1000公里的地段上(即长江中游地区)部署了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所部15个军40个师约25万人。白崇禧集团以27个师担任江防,其中以主力第3兵团位于武汉及其以东至九江地区;以13个师位于长沙、南昌之间的地区。除此之外,国民政府还调集海军第二舰队和江防舰队共130余艘舰艇以及300多架飞机,构成了他们所谓的陆海空立体防线。值得一提的是,美、英等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也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频繁游弋在中国的长江以及长江口外的沿海地区,与已经苟延残喘的国民党政府沆瀣一气,妄图对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横加干涉,重走北伐战争的老路,以维持他们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

(2)我军部署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