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武则天依唐代三品以上服紫的规定,赐给沙门法朗等九人紫袈裟,所以在唐宋时期一直都以赐紫色袈裟为荣。另一方面,也因执着于赤色而以朱红袈裟为最尊重。唐宋以后,僧衣的色彩自由度较大。到明朝洪武初年,制定了完善的僧侣服色制。当时佛教分禅(禅宗)、讲(天台、华严,法相宗)、教(又称律,从事丧仪、法事仪式)三类,规定禅僧穿茶褐常服、青绦和玉色袈裟;讲僧穿玉色常服、绿绦和浅红色袈裟;教僧穿皂常服、黑绦和浅红色袈裟。现在的僧衣大多是褐、黄、黑、灰等颜色,也有湘色(即黄绿色)的,没有一定的规制。
佛教的“四大金刚”是何许人也
当我们去名山古刹游览,踏进寺庙大门时,总会看到威风凛凛的“四大金刚”。这“四大金刚”是何许人也?
原来,“四大金刚”来源于印度的神话。据说,在喜马拉雅山有“四天”,各天都有一个王在护卫天下,称为“护世四天王”,也叫“四大金刚”。身穿白色甲胄、手持琵琶的是“东方持国天王”,也叫“灭怖畏金刚”;身穿青色甲胄、手执宝剑的是“南方增长天王”,也叫“无畏金刚”;身穿红色甲胄、拿着长蛇的是“四方广目天王”,也叫“除怖畏金刚”;身穿绿色甲胄、拿着宝幢的是“北方多闻天王”,也叫“虽胜金刚”。佛教传入中国以后,这“四大金刚”也就跟着来到中国。
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周武王讨伐商纣时,各方神将皆来助战,“四大金刚”当然也都来了。执剑者呼风,执幢者唤雨,执琵琶者调,执蛇者顺。周武王灭掉商纣、建立周朝后,也就“风调雨顺”了。从此,“四大金刚”也就被当作佛教的守卫之神了。
木鱼是用来做什么的
木鱼是佛教的一种常见法器,共分两种,最常见的一种是圆形木鱼,表面刻成鱼纹状,大小不等,大者置于佛殿,小者置于佛案。二者均使用硬木制成,中心挖空,和尚诵经时用木槌敲击它,便发出清脆的声音。其用途是便于掌握诵经节奏与调整音节。其实,和尚敲木鱼除了这种用途外,还有更深层的含义,就如下边所提到的这个故事一样,叫作“自警”。因为“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这里说得十分明白,佛教徒在修行中的这种“警众”与“自警”(即不寐),就是他们之所以敲木鱼的宗教内涵。
相传,曾经有个好事之人问一位有修养的高僧:“木鱼是用来做什么的?”那位高僧回答道:“是用来召集众僧的。”那人又问:“为什么又非把它刻成鱼形呢,其他动物的形状不行吗?”那位高僧回答不上来了。于是,这位高僧便又去询问他当年的师傅。他的师傅告诉他:鱼是从来不合眼的,之所以把它做成鱼形,就是为了启示我们出家人要像昼夜不眠的鱼一样,专心于佛道修行。又因为鱼生活在水中,不可能时时见到、想到,所以又用木槌敲击鱼身,让僧尼能够听到声音,以起到督促的作用。
另一种木鱼,经常悬挂在寺院斋堂附近,呈直鱼形,扁平而中空,又称“梆”,敲击声十分响亮,是作为通知僧众进斋饭的信号之用的。这种木鱼大都是吊在檐廊的木梁下,悬吊的方向也很有讲究。按佛门规矩,一般寺院只许鱼头朝寺内方向,只有十方丛林方可鱼头朝外。
道教是怎样发展和演变的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正式形成于东汉的后期,南北朝时宗教形式逐渐完备,迄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以《道德经》《正一经》和《太平洞经》为主要经典。奉玉皇大帝为最高的神,要人脱离现实,炼丹成仙。
道教最初形成的教团组织有五斗米道和太平道。魏晋以后,道学者葛洪著《抱朴子内篇》,为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隋唐北宋时期,官方道教兴盛发达。著名道人有王重阳、马钰、丘处机等。道教在明清时期趋于衰落,社会地位逐渐下降。至清末民国时期,道教虽已非常衰微,但作为一种传统宗教信仰,对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风俗仍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家思想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如老子的虚怀若谷、宽容谦逊的思想,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的思想等。正是这种道教文化的发扬,形成了中华民族开阔的文化胸襟,使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能够经久不衰,愈来愈繁荣昌盛。
“炼丹”真的可以炼成仙丹吗
炼丹是道教的一项主要宗教活动,它源于先秦方士的神仙方术。据资料记载,早在战国和秦汉时期就有统治者招致方士寻求“不死之药”之事。方士们认为“仙人食金饮珠,然后寿与天地相保”。因而研究以丹砂冶铸黄金之法,若“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这就是所谓的“金丹术”。
实际上,由于丹丸中含有大量的汞、铅等有毒物质,吃了之后非但不能长生不老或成仙,反而会中毒身亡。秦汉时期不乏有人直接服用金屑而丧命的例子。
方士们转而讲求炼制神丹,或直接饵服,或用以点化药金,再饵服以求长生。于是方士的炼丹方术中,就有了“金丹术”和“黄白术”之分,在炼制“黄白”的人中,也有的不是为了长生,而想以此谋利发财。
炼丹术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其后将人体拟作炉鼎,用以习炼精气神,称为内丹术。
内丹术,乃道家及道教人士对气功之称,以修炼成仙而达至长生不老为最终目的。汉晋唐时代,内丹功渐与道门武学融为一体,成为内家武学。
外丹术指道家通过各种秘法烧炼丹药,用来服食,或直接服食某些芝草,以点化自身阴质,使之化为阳气。外丹术也可指炼金术或道家法术如符箓、雷法等。
中国的炼丹术还具有世界影响,大约在唐代中期甚至更早,即已通过阿拉伯人传往西方,中世纪欧洲的炼金术的来源之一,就是中国的炼丹术。
道教最崇高的神是“玉皇大帝”吗
玉皇大帝简称玉帝,道经中全称做“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尊玉皇上帝”。他被道教尊为最崇高的神,天上的神、地上的仙、水中的龙王、人间的君王,不论是太白金星,还是如来佛祖,都必须向他致敬朝拜,听从他的召唤。
据道经记载:玉皇大帝是昊天界上光明妙乐国王与宝月光皇后所生的儿子,出生之时,满身的宝光火焰,全国都可以看到。他从小就很敏慧,长大了又非常仁慈。在国王驾崩后,他登上王位,治政有方,但他还不满足已有的成绩,于是舍弃了国王之位,去普明香岩山修道,历经无数劫而得道成真,最后得了“玉帝”地位。
信仰玉皇、崇拜玉帝最早于公元4世纪就已经开始了。南朝道士陶弘景所作的《真灵位业图》中记载有玉皇、玉帝道君这样的神灵,列右位第十一位,仅是元始天尊的辅佐。信奉玉皇大帝最盛的是在唐宋之时。不过,唐朝的玉皇、玉帝主要还是一位神仙,还没有获得天上人间最高统治者的地位。
北宋时,宋朝皇帝多尊玉帝为“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上帝”和“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昊天玉皇上帝”。这样,玉帝就被官方尊为至上神,变成了天上人间的主宰,上掌三十六天,下握七十二地,掌管一切神、佛、仙、圣和人间、地府主事。玉皇有制命九天、征召四海五岳之神的权力。万神都列班随侍左右,犹如人世间的皇帝和公卿。天地万物阴阳造化无不在玉皇大帝掌握之中。
玉帝住在金阙云宫灵霄宝殿,那里有三十三座天宫和七十二重宝殿,“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谢的名花;炼丹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玉帝手下十代冥王管人间生死;四海龙王管天气变化;九曜星、五方将、二十八宿、四大天王等神勇盖世;太白金星、二郎真君、五方五老各路神仙,个个法力无边。
道教传说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圣诞日。这一天,道士们要举行祝寿道场,诵经礼忏,称“玉皇会”。每年腊月二十五日,玉皇大帝都要出巡天上人间,考察众生的善恶祸福,所以道教徒要在这一天开设道场,隆重接驾。
“太上老君”是一尊什么神
在道观的大殿正中一般都供奉着“三清”的尊位,其中的太清就是太上老君(其他两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他们统领所有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
太上老君是道教对老子的尊称,历史上实有其人。据《史记》记载,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聃,是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后来被道教尊奉为始祖,并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
老子与道教其实并无关系,老子是哲学家,不是宗教家,也未创立宗教。老子的著作是学术性的,不是宗教性的。后来道教奉他为始祖大致有三个原因:一是他的《道德经》正合道教宗旨;二是老子出生年代早;三是老子有许多神奇的传说。
有关老子的传说,最著名的要数“紫气东来”的故事。相传周康王时,东宫宾友尹喜观星望气,见东方紫气西移,天文呈现出祥瑞之象,知道将有圣人入关,就求为函谷关令。第二年夏天七月,老子果然离开中原西行入关,尹喜就把他挽留下来,对他执弟子之礼,邀请其到玉楼观。老子给他讲授了《道德五千言》。次年,老子升天而去。尹喜继续留在玉楼观清修三年,撰写了《关尹子》。尹喜后来远赴蜀地追寻老子,也升天成仙。
道教在关于老子的传说上,进一步加以神化。到魏晋时老子已传为玄妙玉女所生,并认为他是宇宙生成的根本,是万物之源。
“神”和“仙”是一回事吗
神仙是道教修炼达到的最高境界。神与仙的分别就在于:神是先天真圣,仙是后天真圣,是由人修炼而成的长生不死者。不但长生不死,而且具有种种神通,所以仙也称为神仙。道教后期,神与仙常常混淆不清,一律通称为神仙,并受到信徒的崇拜。
道教是多神教,其神仙系统非常庞大,堪称世界第一。道教众神仙考察其来源,大致有三:一是道教自己发明的,如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等;二是由我国古代神话与民间传说中的神仙转化而来,如东王公、西王母、八仙等;三是借用佛教的神鬼,如阎罗王等。也就是说,道教神仙谱系实际上既有天生的真神,也有凡人得道成仙者,还有历史上的帝王将相与文化名人。总之,古往今来、天上人间的名流,大都被道教拉进了自己的神仙谱系。
“雷公电母”是怎么来的
雷公是司雷之神,属阳,故称“公”,又称“雷师”“雷神”。电母是司掌闪电之神,属阴,故称“母”,又称“金光圣母”“闪电娘娘”。雷电崇拜,起自上古。
雷公电母之职,原来是管理雷电。但是自先秦两汉起,民众就赋予雷电以惩恶扬善的意义。道教继承中国古代对雷公电母的信仰。唐五代高道杜光庭在其编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的多种祈求雨雪的科仪中,都以雷公电母作为主要启请的神灵。
在一些规模较大的道观和庙宇中,常有雷公电母的供奉。雷公神像作力士状,裸胸袒腹,背插双翅,额具三目,脸赤如猴,下巴长而锐,足如鹰爪。左手执锲,右手执锤,作欲击状。自顶至旁,环悬连鼓五个,左足盘蹑一鼓,世称雷公江天君。电母之像则容如女,貌端雅,两手执镜,号曰电母秀天君。雷公神诞之日为六月二十四日。道教信徒一般只是在祈求雨雪时才奉祀雷公电母,专门奉祀的已不多见。但在道教大型斋醮仪礼中仍列有雷公电母之神位。
“阎罗王”的形象是谁
按照道教《玉历宝钞》等说,阎罗王并非是阴曹地府第一把手。说也奇怪,在唐朝末年兴起的地府十王之说,称整个阴间有十个主宰分居十殿,即通称的十殿阎王。其中第五殿主宰就是阎罗王。这位阎罗王,据说他“本居第一殿,因怜屈死,屡放还阳申雪,降调此殿”。
可见自隋唐到清代,就多流行诸家阎罗王之说。
一是隋将韩擒虎。韩擒虎是隋初大将,《二十四史》多讳鬼神,很少记有阴阳界故事,而韩擒虎死做阎罗王的传说,竟被记进本传,可见在初唐时,这个传说是颇为风行的。
二是北宋名相寇准。寇准以秉直见闻于民间。惟刚正者,常能令人长相思,这大概是他得以从诸多文武大臣行列间被选拔的一个原因。传说他的爱妾蓓桃临死前说:“吾向不言,恐泄阴理;今欲去,言亦无害。公当为世主者阎浮提王也。”大概在他生前已经流传此说,所以当时就有人在驿舍侧,挂起寇准图像,上面写有“今作阎罗王”字样。
三是北宋龙图阁直学士包拯。包拯死后出任阎王,在当时就有传说。
包拯的刚正直言、执法严峻,自然是人们理想的阎罗王最佳人选。东方传说文化是讲现世报的,阳世之冤,阴司必报,所以必须要有包拯做阎罗王,才能了结冤报也。
四是南宋江丞相。江丞相即江万里,为人刚直,因触犯权奸贾似道,回乡,后来元兵攻陷江西都昌,他投水自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