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改变一生的20位中国哲人
22626500000019

第19章 韩非子(4)

韩非子由此而得到启发:“做事情也是这样:一件事情做了以后还能再弥补,这样做事就很少失败了。”

韩非子告诉了我们一个道理:当我们在处理问题时,要留下一点回旋的余地,掌握“留下一点空白”这个处理问题的技巧。

在做事情时,我们要留有余地,考虑自己的能力所及,做到量力而行,量体裁衣。

无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不要超过一定的限度,无论我们有什么称心如意的事,无论我们的事业多么顺利,我们都不要忘乎所以、得意忘形、自以为是,而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凡事都要给自己留有余地,不要把什么事情都做过了头,如果一旦遇到意外之事,这样我们才会有后路可退。否则我们只能处于被动的地位,使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那么这就等于我们把自己的后路堵死了,使自己无路可退。

与人相处,凡事不可做绝,要记得给彼此留有余地,以后不管在什么场合见面,都不会难堪,不会尴尬。当然,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则另当别论。

批评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改过自新的机会;表扬人而留有余地,便是给人留下继续前进的动力。

与他人交谈,话里留下一点余地,不把话说死,给双方都留有余地回旋,求同存异,这样的交流富有弹性,符合人的性情,容易取得好的结果。否则,说话不留空间,把话说绝对了,把自己的后路堵死,反而容易把人际关系搞僵。

即使是与最亲密的人相处,有时也要留下一点余地。亲密无间,不分彼此,容易模糊个性,丧失自我。没了个性,少了自我,交往相处也就失去了原本的意义。余地是润滑剂,是台阶,是缓冲器,更是推进器。“距离产生美”,便是这个道理。

韩非子提醒我们,留有余地,才能做到进退从容、曲伸自如。人在社会中,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学会留有余地。凡事都应该留有余地,这是生活的智慧。

欲速则不达

韩非子在《外储说左上》中,讲了一个关于齐景公的故事:

“齐景公在渤海游玩,信使从都城飞驰来报告说:‘宰相晏子病情严重,快要死了,请主公赶快回去,否则您就赶不上见他最后一面了。’齐景公立即起身返回都城,只见信使又一次前来催促。齐景公说:‘快驾那匹叫烦且的良种快马,让马官韩枢驾车。’才走了几百步,齐景公觉得马官韩枢驾车不快,夺过缰绳亲自驾车。又走了几百步,齐景公又觉得良马烦且跑得不快,他便从车上跳下来用脚向前奔跑。”

在故事的结尾,韩非子用带有调侃的口吻说:“凭烦且这样的良马和马官韩枢这样的驾车能手,齐景公却以为不如自己下车用两条腿跑得快。”

在韩非子看来,齐景公爱护臣子的心固然可以理解,但他急于求成的做法却非常愚蠢。

韩非子提醒我们,干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为了达到目的而不假思索地一味求快,必然会事与愿违。

然而,生活中许多人却不懂得这样的道理,他们凡事都想一挥而就、一蹴而成,应该知道,做什么事情都有一定的步骤,欲速则不达。

比如,许多人学习外语往往缺乏耐心,不愿意去循序渐进地苦练基本功,不去背记单词,也不去理解分析语法,一心只希望获得“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于是一些奸商便利用了人们的这一投机心理,制造了许多“快速掌握外语”的秘诀。其实,这些秘诀惟一能起的作用只是为那些奸商赚钱,并不能有效帮助人们快速掌握外语。

比如,许多家长都希望孩子的学习能很快进步,成绩能迅速提高,然而这是不现实的。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循序渐进、逐渐提高。

再者,许多人都渴望快速成功,因此他们产生了投机取巧的浮躁心理,最后的结果常常是欲速则不达。其实,成功一定要经历艰苦的岁月,才能炼出钢铁般的意志,想一步登天无异于天方夜谭。要想成功首先就要摒弃急功近利的心理,拥有成功的能力,把握时机,脚踏实地地前行,如此才有成功的可能。

总之,无论做什么事情,急于求成是永远不会获得想要的结果的,只有脚踏实地才能获得最终的成功。

不要自以为是

韩非子不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他在《外储说左上》中讲了一个“虞庆自以为是”的故事:

“虞庆修建房屋,他对盖房子的工匠说:‘修得太高了。’工匠回答说:‘这是新盖的房屋。泥是潮湿的,屋椽是新的,潮湿的泥份量重而新椽木易弯曲,用易弯曲的椽木承担湿重的泥,会适当的低一些的。’虞庆说:‘不对。天长日久,泥干了,椽木也干燥了。泥土干了份量就变轻,椽木干燥就变直,用直的椽木担当轻的涂料,这屋顶就显得更高了。’工匠无话可说,只好照虞庆的话去做,结果房屋很快就倒塌了。”

在韩非子看来,虞庆就是一个自以为是的人,他对盖房子的事情根本不了解,却不懂装懂,对内行的工匠指手划脚,最终导致房屋倒塌的后果。

自以为是的人就是这样,总是看不起人,不管别人说什么做什么,他总喜欢说三道四,喜欢持反对意见,全然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而往往他根本就是外行。

自以为是的人总是高抬自己,总喜欢说:我怎么样?我以前怎么样,我像你这么大怎么样?这是一种自吹自擂。

自以为是的人看问题鼠目寸光,可他非要把他鼠目寸光的观点强加在别人身上,还美其名曰:我比你看得远!他那点引以为豪的经验,只是小聪明的表现而已。

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洋洋得意,自以为天下舍我其谁,不把别人放在眼里,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人很招人讨厌,当他跟别人洋洋得意地吹嘘自己时,别人也许表面上赞许他,但其实心里充满了鄙夷。

这样的人是典型的“骄傲自满”,拿一知半解的东西妆点自己的门面,其实是班门弄斧,让内行人耻笑,还不自知。

自以为是的人不思进取,以为自己到达了颠峰,其实只会越落越远。

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朋友,因为他不把所有人放在眼里,而朋友之间需要相互的信任与尊重。

自以为是的人永远不会取得真正的成功,因为一个小小的成功足以满足他的虚荣心。

总之,自以为是的人令人讨厌,所以永远不要自以为是。

不放纵自己

韩非子认为,人一富贵,就容易产生放纵的心理,而人一放纵就会给自己带来灾祸。

韩非子曰:“富贵至,则衣食美;衣食美,则骄心生;骄心生,则行邪僻而动弃理。行邪僻,则身死夭;动弃理,则无成功。”

富贵来临,就衣食丰美;衣食丰美,就容易滋生放纵的心理;放纵的心理一产生,行为就邪恶不正,举动违背事理。行为邪恶不正,就会身遭夭折;举动违背事理,就不会成功。

事实也的确如此,富有时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挥霍腐败,丧失进取之心;富贵而骄,不可一世,往往会招致妒嫉和怨恨,甚至被坏人觊觎,产生劫富之心。

韩非子提醒我们,人富贵之时不能放纵自己。其实,人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放纵自己。

求知上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无知和浅薄;

工作上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懈怠和马虎;

生活上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自私和享乐;

品德修养上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虚伪和轻浮;

胜利时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狂妄和自负;

失败时放纵自己,就会使自己变得颓废和消极……

放纵自己,是一种精神上的丑,思想上的邪,品德上的恶,是损坏自己灵魂的一味毒药,它会使自己原本纯净的心灵出现锈斑,使自己健全的肌体受到腐蚀,使自己走向一条灰暗的、猥劣的甚至是颓废的、邪恶的人生之路。

所以,我们绝不能放纵自己。

经营自己的长处

韩非子在《说林上》中讲了一个“鲁人迁徙”的故事:

“鲁国有一个人善于编织草鞋,他的妻子善于织生绢,他们想迁徙到越国。有人告诉他说:‘你们肯定会穷。’鲁国人问:‘为什么?’那个人回答说:‘鞋子是用来穿在脚上的,但越国人都喜欢赤脚走路,他们不穿鞋子;生绢是用来织帽子的,但越国人都喜欢披长发,他们不戴帽子。以你们的长处,迁徙到不能发挥长处的地方,想不穷困,那怎么可能呢?”

韩非子认为,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

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亦有“长”与“短”,人生的诀窍之一就是挖掘自己的潜力,经营自己的长处。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的最高文凭是中学,因为在哈佛大学他没有读完就经营他的电脑公司去了。他就是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并果断地去经营自己长处的人,所以成为世界首富也就不足为奇了。

人生一如平面直角坐标系,横、纵坐标便决定了你的位置。在人生的坐标系里,一个人如果站错了位置——选择用自己的短处而不是长处来立业的话,那常常是十分困难的。有可能最后你会成功,但为此你将耗费比别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代价的惨重也许是你不愿正视的;也有另一种可能,也是最有可能的,是你将为你错误的选择而沉沦于永久的懊悔与失意之中。

因此,对于一技之长的保持相当重要,即使它不怎么高雅,也可能是你改变命运的一大财富。

韩非子告诉我们,经营自己的长处,能给你的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只会使你的人生贬值。

在选择职业时同样也是这个道理,你无须考虑某个职业能给你带来多少钱财,能不能使你成名,你应该选择最能使你全力以赴的职业,应该选择最能使你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