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成一法师为我向诸位作的介绍。今天准备了不少资料,诸位可把它当作学术演讲来听,也可把它当作通俗演讲来看。
首先要向诸位致歉,因为今天到的人数太多,场地太小,害得许多人坐在地上或站在四周,还有许多人。无法进入演讲室,而被阻于门外的走廊及地下室。好在国父纪念馆的播音设备完善,馆内的任何角落都装有扩音器,故在室外的许多地方,除了见不到我的演讲神态,却可听到我的演讲内容。
一、何谓人生
人生是什么?见仁见智,很多学者,给了它很多定义。人不能离开空间与时间而活下来,故以时空为背景,分作三点,将人生的定义叙述如下:
(一)人类的生命
生理活动及心理活动,在时间过程中的延续,即是人的生命。前一秒、这一秒、下一秒的身心活动,叫作人的生命。诸位都曾照过照片,请把你们自幼至长大到衰老的每一个阶段的照片,都拿出来排列看看,便可发现时间消逝,如过眼云烟。
再从心里活动的刹那变异,前念、今念、后念之间的滑动不已,也能很明显地感觉到时间的存在。凡是成为心理的经验者,便成记忆、认识、推想。这些心理经验的累积,便成为时间过程的结束。
时间的延续,焉我们带来了寿命的事实。生理的寿命加上心理的寿命,便构成了活动于时空之中的“我”。
(二)人类的生活
人类的生活,是指人的身体有其活动的空间范围,人的心念也有其活动的空间范围。主要是指人类活动于物质条件的环境之中,是由于人、事、物的相对,彼此所占的空间位置,发生相互的关系之时,便是人类的生活。你在你的位置,我在我的位置,他在他的位置,当此位置交互移动、接触而发生变化关系之时,便是人类的活动,称为人类的生活。
(三)人类的生存
人类的身心,活动于时空环境中的事实,便是人类的生存。它是人的生理、人的心理、社会伦理、自然的物理现象,四者的连系。身体的生理现象,分分秒秒地不断变化;精神的心理现象?刹那刹那地念念迁流;身心的活动,必须以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为其背景。可见,人类的生存,是结合了心理、生理、伦理、物理的四个条件,在时间与空间中活动。
二、人生的真与假
(一)从因缘法看人生,是虚妄的、空的
《中论》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诸法的起灭,无非因缘的变幻,所以是虚妄不实的。因缘合,因缘散,幻起幻灭,只有临时的现象,没有不变的实体。人生既是生灭现象之一,当然不会是永恒的存在。
(1)时间是三世的延伸,没有不变的实体。
从时间的延伸,知道有生命的现象。可是,时间仅是避去、现在、未来三个点连接成线的标志,除了点和线,没有三世,也没有时间,既没有时间,何来藉时间的延伸而有的生命。
生命存在,可从影片的摄制与放映来了解。一秒钟可拍摄数十张镜头的陵片,将摄下的底片冲洗后,再以摄制时相同的速度放映,其效果就跟原来的实况一样,可是,其中并无实况,仅是一卷胶片中许多镜头的连续,把每一个镜头的底片剪开,只是一张一张不动的幻灯片。可见,时间并非实质。身心现象的存在,无非如幻灯片的连续,从各别的每一张幻灯片而言,是无生命的,连续起来,便让人幻觉以为有生命活动于其间。
生命,乃是生理及心理片断的连续,既没有固定不变的身体,也没有经常不变的心念’不论是身、是心,只要有刹那停止活动,时间便不存在。所以,烦恼重、痛苦多的时间,感到特别难过;烦恼轻、痛苦少的时间,便感到光阴迅速。
(2)空间是方位的连续,没有固定的实相。
空间的存在,是从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由点至面的交错。假如自己没有身体所站的立足点位置,便没有方向可指,也就没有空间这样东西。如果只有你存在于一片太空之中,太空里没有任何东西,这时候空间便不存在;或虽然太空里有一切东西,但你不存在,空间这时也没有了:因此,不论是主观的你或客观的环境?只要有一样不存在,空间的感觉就无法戍”止。
(二)从因果法看人生,是真实的、有的
(1)时间的延续,必有其因果的依存关系,后果必始于前因,前因能产生后果。
过去所发生过的任何行为,都会于现在或未来产生某种结果。
(2)空间的连结,必有其因缘的依存关系,彼此互相为因,亦互相为缘,互为对象,始发生连带的作用。
空间是由因和缘的依存关系所产生。因是主格,缘是宾格,主要的因素是因,次要的缘由是缘。二者之间再加入其他的东西,彼此发生了关系,这叫做因缘。
(3)时间的价值既不能否定,人类的生存现象便是不争的事实。
虽然佛法讲万法的本性即是空性,但因绿和合所产生的关系却是存在的。因此,时间与空间也存在于因缘的条件之中。
(三)从禅的立场看人生,是即真即妄、即有即空的
这层意思我们可以分作因果及因缘的二方面来讲。
(1)因果关系的前后交替,是事实。前念与后念,前因与后果,则非同一现象:因缘是有,主体是无。
任何现象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但是不是有一个不变的主体从前因一直延伸至后果呢?譬如刚才我口渴,喝了水之后便解渴了。是不是有个不变的“我”一下口渴,一下又不渴了呢?这是大问题。刚才成一大法师替我介绍了很多职称,有过去的,也有现在的,究竟那一个才是我?我过去曾是父母的儿子,师父的徒弟,老师的学生,国家的军人,后来去日本留学,又成了留学生。如今做了师父,又做了老师,造究竟是一个人?还是许多个人?如果是同一个人,我不应该长大,头发不应该变白。我做小和尚时的相片,和现在的我,竟然完全不同。还有我曾听说,人在七年之中,身体因新陈代谢而全部变换过。因此,这身体已经不是原先的我了。
再看我们的念头,前念和后念就像电影片子一样,前一张底片不同于后一张底片,看起来相似、相续,却是个别不同的现象。
我们的身体需要穿衣服,今天换一件,明天再换一件。而且身体本身就是衣服,也天天在换颜色,换大小。衣服是外衣,身体是内衣,当身体死亡时,便是把整个衣服换掉。
心念非我,身体非我,却构成了虚妄的自我。
(2)因缘关系的宾主聚散,是事实。除了宾主聚散的现象,世间并无一物一事能够永恒不变地存在:因缘是有,主体是无。
今天我在这儿演讲,诸位是听众。下次或者我变成听众,你们之中有人上台成了主讲者,这是互为宾主关系。但关系只表示现象的变化,在变之中,却没有一样不变的东西。
我在北投看见有人在盖房子,我说:“你们这房子刚盖,就有部份坏了啊!什么人敢住?”因为那钢筋已开始生锈,洋灰也开始剥落了。工人说:“没有关系,我们随时来修补,等卖出去的时候,看起来还是新的。”但当有人搬进去后,房子又开始旧了。任何东西在完成的同时,也就已在变化。因此,因缘法的关系是有的,不变不坏的实体却不存在。
(3)空有的层次:
①对因果法的否定,称为断见;对因缘法的执著,称为常见,这二者都是世间的哲学见。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是因果法的根本原则。不信因果法的人,巧取豪夺什么都来。他不相信人有生前死后,因此,贪图享受,罔顾道德,这叫断见。
有一部佛经中说:“宁起常见如须弥山,不取断见如芥子许。”可见常见比断见好,常见至少相信有个不变的灵魂或永恒的神存在。当身体死后,认为灵魂可能升天,也可能下地狱,因此,不敢做坏事,怕鬼找麻烦,怕神处罚他。这种见解以佛法的立场看,虽是不正确的,但对于维护世道人心却有相当的助益。
②对因果法及因缘法,不能见其空,是一般的世俗见,因此而烦恼不已,生死不了。世俗人总是对于自己的财产、利益、事业、观念等,抓得很牢,认为是可靠的。其实做生意的人都知道,生意好坏不是靠一个人能决定的,而是靠整个环境,不仅仅靠国内环境,还要靠国际环境,一个人想要凭一己之能掌握全局,必定会带来重重烦恼。因为不了解因缘和合的道理,认为非这样不可,所以舍不得这样,舍不得那样。
③对因果法及因缘法,只能知其空,是出世的小乘见地,由此而求人涅盘,出离生死。根本的佛法有几个字,为其原理、原则:无常、苦、空、无我。什么是无常呢?因缘法中一切东西的存在都是临时的关系,就叫无常。虽然无常的事实发生,却不知道或不希望它无常,而且舍不得离开它,便会引生种种痛苦和烦恼。如果你愿意接受无常这事实,那就是无我,也就是没有一个永恒主宰的常我或神我。这时候我们又叫它空,或叫它涅盘、寂减、解脱、自在。此时你没有烦恼,不受烦恼所困扰,这是小乘。
④有者即空之有,空者即有之空,是大乘禅的立场。故六祖惠能要说:“凡夫即佛,生死即涅盘,烦恼即菩提。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这都是说明相反即相同的道理。
有“空”才能生“有”,有“有”才能显“空”,这话怎讲?比如现在这个演讲室挤满了人,但中间有没有空隙?有!因为有人的实体存在,也就显出了人和人之间的空隙来。
惠能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意思是说,无常本身是出世法,佛法是应世间法而说的,佛法离不开世间法。出世的理想是要我们不执著,而非要我们离开世间另觅菩提法,在世间而亲证无我的境界就等于出世了。因此,离开凡夫没有佛,佛是应凡夫需要而出现的。大家都成佛了,佛也就没有出现于世的必要了。
三、禅的源头
(一)中国禅的源头思想
(1)《维摩诘经》(人不二法门品)云:“于一切法,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离诸问答。”禅,大家都知道是不立文字,离言说相。凡是有问有答有表示的,都不是禅。
(2)(楞伽经)云:“我于何等夜,得大菩提?于何等夜,人大涅盘?此二中间,不说一字,亦不已说、当说、现说。”这意思是佛陀自述他在什么时候成佛?什么时候人涅盘?从成佛到涅盘之间的四十九年,没有说过任何一个字,现在没什么好说的,未来电不会再说什么。
(3)《观无量寿佛经》云:“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又云:一是心是佛,是心作佛。”造就是说,佛心众生心,同是一个心。
(4)《圆觉经》:“当知生死,及与涅盘,无起无灭,无来无去。其所证者,无得无失,无取无舍;其能证者,无住无止,无作无灭。”
这段经文大意是说:生死和涅盘这两样东西,从众生看,是有生死的苦海,也有极乐的涅盘,但佛却不认为自己是从生死而证涅盘,或舍去了烦恼而得到了智慧。生死与涅盘,没有这回事,了生死和证涅盘的人也不存在,这是佛法的最高境界。
(5)《大乘起信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
通常说降魔,破生死狱,除烦恼网,是成佛以前必经的阶段。在禅法的角度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不必要的。所以《起信论》的“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也就是不用语言、没有名字、不可以用头脑去想,叫做不可思议,这个实在便是禅法的特质。
(6)菩提达磨的(二入四行)云:“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更不随于文教。”
这是说禅没有你我、凡圣、来去的差别,也不像世俗的知识那样,不可用文字作教化的语句,也不是从经书典籍之中可以找得到的。
(二)中国禅的别名
禅虽然不能用文字来说明,中国禅宗所留下的书籍,却是佛教诸宗派里份量最多的。代表本来佛性的“月亮”虽然不可用言说来表示;代表方便度众的“手指”却可以藉著语言文字来完成。因此在禅宗的语录公案中,便出现了许多标示禅法的别名,我只选了以下若干例子来说明。
(1)心:真妄不二:即妄即真。
真心是无心;有心可动是妄心。例如有人保证说:“我对你可是真心的哦,绝不骗你!”这是真心还是假心?当然是假心!真心是无心,又叫不动心,是彻底的解脱与智慧。若你还有相对的差别境界,有你有我,便落于虚妄的层次。“心”即是禅法的例子,可举者如下:
①二祖求安心,结果觅心了不可得。二祖慧可向达磨祖师求安心,达磨祖师问他:一将心来,与汝安。”他找来找去,找不到心,这时候便悟得了真心。
②傅大士撰《心王铭》。
③三祖僧璨作《信心铭》。
④四祖道信有《人道安心要方便门》。
⑤牛头法融有《心铭》。
⑥五祖弘忍有《修心要论》。
⑦六祖惠能主张:“一行三昧,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也。”又说:一但行直心,于一切法,勿有执著。”此原出于《维摩诘经》的“直心是道场”及“直心是净土”。
心直口快,想到什么就说什么,不是直心,而是虚妄心。所谓直心是没有你我、利害、得失的。这直心实际上就是无心,就是智慧。
⑧马祖道一及南泉普愿,均以“平常心”二字示人。
实际上“心”就是禅法,禅法没有真妄的问题存在,什么是真心?什么是妄心?在禅法的立场,即真即妄,真妄不二,心就是心,修行的时候修这个心,悟了之后,还是悟这个心。
(2)道:性修不二。
中国有把梵文“菩提”,翻译成“道”,也把修行的方法翻译成“道”,禅宗所说的道,则常是禅法的别名,例如:
①马祖、南泉均以“乎常心是道二不入。
平常心就是直心,讲平常心比讲直心更贴切。意思是说我们平常的生活经验就是道,就是禅法。有人要到深山去修道,认为深山有道,那么,马路上就没有道,城市里没有道,家里人多事杂当然也没有道。这样的见解与“平常心是道”的观点是不相应的。所以古禅者要说“十字街头好参禅”了。
②禅者参方,寻师访道时,常以“如何是道”作问。
③有的祖师以“无心是道”作答。
因此,没有心就是真心,真心就是禅法,禅法就是道。
(3)佛:凡圣不二,众生即佛,佛即众生。常有桦者以“如何是佛”作话头,一路参究下去。
佛是修行的最高成就者,因此佛即代表禅法。但却不是狭隘地限定唯有释迦牟尼所成的佛才是禅法,而指广义的佛的法性身,所以有情众生可以成佛,无情众生照样可以成佛。有一则故事说:有位襻师对著佛像解小便,被另外一位禅师駡道:“你啊!还是个出家人,这是佛像你看到没有?在这儿解小便,你罪过多大啊!”这禅师就问了:“那什么地方没有佛啊?你指出来,我就去那儿解小便。”可见泥塑木雕的固然是佛,而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一草一木、一尘一土,又何处不是佛?
(4)佛法大意、西来意、西来宗旨祖师意、祖师西来意,类此四句的案例最多,都是指禅法的本身。
“佛法大意”的“意”是什么?是间菩提达磨祖师究竟从西方的印度给东方的中国带来了什么?是不是禅法呢?
(5)牛:心的别名,称为牛。牛又分成露地白牛和海底泥牛,还有水牯牛。露地的白牛,是指已经閗悟成佛了,这比喻见于《法华经》。海底泥牛是什么?曾有人问:“西来意是什么?”便答:“海底泥牛。”这表示根本没有这样东西,因为泥牛遇水即散。露地白牛是肯定的,比喻为真心;海底泥牛是否定的,比喻为真心中没有执著,亦即真心无心。水牯牛呢?在中国古时,到处都有,供人用它且调教它;因此把心看好,用功修行之时,就是“牧牛”。牛实际上就是心的另一个名字,也就是禅法的全体。
(三)就在平常生活中
禅法不离开日常生活,而且是普遍于一切处的。否则刚才所说的那位禅师,便有特定的地方可以解小便了,因为有些地方有佛,有些地方没有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