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有一种手段叫激励
22661700000026

第26章 做人要有毅力——自古英才多磨难(4)

画家不慌不忙地走到画架前,裁度大小适中的纸张,大笔一挥,才一晃眼的功夫,一条腾云驾雾的飞龙便跃然于纸上,神气活现,气势万千。

富豪十分满意,笑得合不拢嘴,不过画家所提出的报酬却令富豪一点儿也笑不出来。

富豪十分不悦地说:“你只花了几秒钟的时间,就轻而易举地把这幅画完成了,怎么还好意思狮子大开口,提出这样的天价呢?”

画家听了面不改色,只是微微一笑,然后推开另外一间画室的门。

只见那间画室的每个角落都堆满了纸,每一张纸都画满了龙,有龙头、龙尾、龙眼睛,甚至有龙身上的鳞片,每一部分无不细细揣摩,可想见他所花费的心血相当多。

画家说:“你现在所看见的那条龙,是我花了一整年的时间,苦心练习才研究出来的,用这样的价钱来换我一整年的时间和精力,应该不算太过分吧!”

失败是生命必要的投资

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父亲是一个赌徒,母亲是一个酒鬼。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的学业一无所成,不久就离开了学校,成了街头混混。直到20岁的时候,一件偶然的事刺激了他使他醒悟反思:“不能,不能这样做。如果这样下去,和自己的父母岂不是一样吗?成为社会垃圾,人类的渣滓,带给众人、留给自己的都是痛苦——不行,我一定要成功!”

他下定决心,要走一条与父母迥然不同的路,活出个人样来。但是做什么呢?他长时间思索着,找份白领工作几乎是不可能的。经商,又没有本钱……他想到了当演员——当演员不需要过去的清名,不需要文凭,更不需要本钱,而一旦成功,却可以名利双收。但是他显然不具备演员的条件,长相就很难使人有信心,又没有接受过任何专业训练,没有经验,也无“天赋”。然而,“一定要成功”的驱动力,使他认为这是他今生今世唯一出头的机会,最后的成功可能。在成功之前,决不放弃!

于是,他来到好莱坞,找明星,找导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为演员的人,四处哀求:“给我一次机会吧,我要当演员,我一定能成功!”

很自然,他一次又一次被拒绝了。但他并不气馁,他知道,失败定有原因。每次被拒绝之后,他就把它当作是一次学习。一定要成功,痴心不改,又去找人……不幸得很,两年一晃过去了,钱花光了,他便在好莱坞打工,做些粗重的零活,这两年来他遭受到1000多次拒绝。

他暗自垂泪,痛哭失声。难道真的没有希望了吗,难道赌徒、酒鬼的儿子就只能做赌徒、酒鬼吗?当然不行,我一定要坚持下去,我要成功!他想到了换个方法试试。他想出了一个“迂回前进”的思路:先写剧本,待剧本被导演看中后,再要求当演员。幸好现在的他,已经不是刚来时的门外汉了,两年多耳濡目染,每一次拒绝都是一次口传心授、一次学习、一次进步。因此,他已经具备了写电影剧本的基础知识。

一年后,剧本写出来了,他又拿去遍访各位导演,“这个剧本怎么样,让我当男主角吧!”但人们认为他的剧本挺好,但要让他当男主角是不可能的,他再一次被拒绝了。

他不断对自己说:“我一定要成功,也许下一次就行,再下一次,再下一次……”

在他一共遭到一千三百多次拒绝后的一天,一个曾拒绝过他二十多次的导演对他说:

“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动。我可以给你一次机会,但我要把你的剧本改成电视连续剧,先只拍一集,就让你当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说。如果效果不好,你便从此断绝这个念头吧!”

为了这一刻,他已经作了三年多的准备,终于可以一试身手。机会来之不易,他自然拼尽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这部电视剧创下了当时全美最高收视纪录——他成功了!

现在,这个人是世界顶尖的电影巨星,他就是大家熟悉的史泰龙。(前面有个史泰龙的案例,只是说法不一样,最好能换一个)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

成功并非一蹴而就。你一旦有了这个发现,就不会因为没能在一夜之间取得成功而灰心失望。

美国纺织品零售商协会的一项研究指出,最初的努力不成功,几乎能令一半的推销员失败。请看以下统计数字:

48%推销员找过一个人之后不干了。

25%推销员找过两个人之后不干了。

15%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不干了。

12%推销员找过三个人之后继续干下去。而80%的生意是这些推销员做成的。

每一小步都能创造奇迹

1983年,伯森·汉克徒手攀上纽约的帝国大厦,不仅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也赢得了“蜘蛛人”的封号。

美国惧高症康复协会得知这项消息,立即致电“蜘蛛人”,表示想要聘请汉克做康复协会的顾问。

伯森·汉克接到聘书时,立即回电给该协会的主席诺曼斯,请他查一查第一○四二号会员。

这位会员的资料很快地被查了出来,他的名字就叫伯森·汉克,原来他们要聘来担任顾问的“蜘蛛人”,本身就是一位惧高症患者。

诺曼斯知道这个事实后非常惊讶,因为一般的惧高症者,只要一站上阳台,即使只有一楼高,心跳也会加速,然而汉克居然能够徒手攀上四百多米高的大楼,这无疑是件不可思议的事。

诺曼斯决定要亲自拜访这位创造奇迹的蜘蛛人。

诺曼斯来到汉克居住于费城郊外的住所,正巧遇上一个庆祝会,现场有十几位记者正围着一位老太太拍照。

这位老太太是伯森·汉克的曾祖母,她为了庆祝汉克的纪录,特别从一百公里外的慕拉斯堡,徒步走到这里。

没想到,老奶奶这个举动,无意间也创造了另一项“老人徒步百里”的世界纪录。《纽约时报》记者问她:“当你开始徒步走来的时候,有没有任何放弃的念头?”

高龄九十四岁的老奶奶精神抖擞地说:“小伙子,虽然以我这把年纪,要一口气跑完一百公里需要很大的勇气与耐力,但是‘走一步’路就不需要太多勇气与耐力了,只要我走一步,停一步,再走一步,一步步地接上,那么这一百公里不就完成了吗?”

惧高症康复协会的主席诺曼斯,这时才明白了伯森·汉克登上帝国大厦的秘诀,正是那“一步”登天的勇气。

惠特曼成功的背后

惠特曼早年的经历非常悲惨。他只读过小学,13岁就开始谋生,从事过各种各样的底层工作。但是,打开始工作那年起,惠特曼就执著地写诗,直到生命结束,他依然没放下手中的笔。《草叶集》出版时,惠特曼还是个印刷厂临时工,年龄只有36岁,但已经一头白发,看上去像个老人。

1855年,第一版的《草叶集》共94页,收录了惠特曼多年积攒的12首诗,由惠特曼自己排版、自己印刷、自己发行。书出版后的第一星期,一本也没有卖掉。但初版本毕竟使惠特曼获得了一个知音,那就是美国著名的散文家爱默生。爱默生读完惠特曼赠送给他的这本诗集后,兴奋地写信告诉他:“你处在伟大的经历的开端,我祝福你。”

第二年,惠特曼鼓足勇气,将《草叶集》初版增订后,出了第二版。第二版卖掉了11本,但同时也给惠特曼带来了暴风骤雨般的责难。不仅世人不接受它,连惠特曼的母亲和弟弟也不喜欢。他母亲将儿子的诗斥之为“泥巴”,弟弟看了几行就扔到了一边。更可怕的是,把持文坛的批评家们,把惠特曼比喻成“不懂诗的蠢猪”。面对责难,惠特曼毫不畏惧,他说:“我相信有一天,人们会重新看它,并为它的存在而感到震惊。”

为了证实自己诗集的价值,惠特曼每隔一段时间就重版一次《草叶集》,他耐心地等待着世人对它的认可。前前后后,这部诗集共印制成了几种不同的版本,几乎每一种新版本出现,都有新的诗作补充进去。

直到第一个《草叶集》版本面世25年后,美国一家大出版社才决定重新包装出版这本诗集,此时惠特曼诗歌的价值已被广泛认可。那家出版社首次印行3000册《草叶集》,单在费城一个城市,一天之内就被抢购一空。惠特曼去世那一年,这部诗集已从最初的12首增加到3%首,而当初对这部诗集不绝于耳的责难之声,也销声匿迹。人们冷静下来,开始接受惠特曼独特的对事物的颂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