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1953年,郑周永的现代土建社承包了一座大桥的修建工程。由于战时物价上涨,开工不到两年,工程费总额竟比签约承包时高出了七倍。在这严峻的时刻,有人好心地劝阻郑周永,赶紧停止施工,以免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但郑周永另有一番想法:金钱损失事小,维护信誉事大。于是鼓起勇气毅然决定:为了保住现代土建社的信誉,宁可赔本甚至破产,也要按时把工程拿下来。结果,现代土建社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终于按时完工,保质保量地按时交付使用。
郑周永虽然吃了这回大亏,以致濒临破产,但也因此树起了恪守信用的形象,赢得了人们的信任,生意一个接一个地找上门来。不久,他投标承包了当时南韩的四大建设项目:韩兴土建、大业、兴和工作所和中央产业,承建了汉江大桥的第一期工程。接着,又继续承建了汉江桥的第二、第三期工程。光是汉江大桥这三项重大工程就前后花了整整十年的时间,它不仅使郑周永的“现代建筑”赚得了丰厚的利润,而且压倒了同行对手,一跃成为韩国建筑行业的霸主。
商人要想使自己的行业有大的发展,必须讲商业道德,以德为本。郑周永宁失了老本,却赢得了信誉,使生意越做越兴隆。
西汉初年,北方匈奴首领冒顿杀父自立,以力自威,这大大地威慑了它的邻国东胡。为了限制匈奴的发展,东胡国不断挑衅,企图找借口灭掉匈奴。
匈奴人以骠悍喜骑著称。国中有一匹千里马,油黑发亮如软缎,浑身无一根杂毛。它能日行千里,为匈奴国立下过汗马功劳,被视为国宝。东胡国便派使者向匈奴国索要这匹马。匈奴群臣都认为东胡太无理取闹,一致反对。
足智多谋的冒顿一眼看穿了东胡的用意,但并没有流露出来。他知道,舍不得孩子打不着狼,决定忍痛割爱来满足东胡的要求。他告诉臣下:“东胡之所以要我们的宝马,是因为与我们是友好国家。我们哪能因为区区一匹千里马而伤害与边邻的关系呢?这样太不合算了。”这样,就把宝马拱手送给了东胡。
东胡国王一看,冒顿如此胆小怕事,就更加狂妄。他听说冒顿妻子很漂亮,就动了邪念,派人去匈奴说要纳冒顿之妻为妃。
冒顿的妻子年轻貌美,端庄贤惠,深得民心。匈奴群臣一听东胡国王如此羞辱他们尊敬的王后,都气得磨拳擦掌,欲与东胡决一死战。冒顿更是气得钢牙紧咬:连妻子都保护不了,还算个男人?况且还是个国王!然而他转念一想,小不忍则乱大谋,社稷毕竟重于一切啊!
于是,他强打笑脸劝告群臣:“天下女子多的是,而东胡却只有一个啊!岂能因为区区一个女人伤害与邻国的友谊?”这样,他又把爱妻送给了东胡国王。
东胡国王轻而易举地得到了千里马与美女,就认为冒顿惧怕他,更加骄淫起来。他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国力越来越虚弱不堪。然而他却毫无自知之明,又第三次派人到匈奴去索要两国交界的方圆1000里土地。
冒顿召集群臣商议,大臣不明他的态度,都沉默在那里。有人耐不住这可怕的寂静,联想到以往两次的事,试探地说:“友谊可能重于一切,送给他们好了。”冒顿一听,怒发冲冠,拍案而起:“土地乃社稷之根本,岂可让予他人!东胡国王霸我皇后、索我土地,实在是欺人太甚!是可忍,孰不可忍!现在天赐良机,我们要灭掉东胡,以雪国耻!”他亲自披挂上阵,众人同仇敌忾,一举消灭了毫无防备的东胡。
冒顿失去了千里马和爱妻,却得到了东胡国王的骄淫与虚弱。东胡国王得到了别人的千里马和娇妻,却失去了社稷。
张良,字子房,传为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人。他的祖父与父亲均在韩国朝廷任丞相,先后辅佐韩国五代君王。张良年少,未及做官报效朝廷,韩国便被秦国灭掉了。
张良立志为韩国报仇。他常独自信步闲游。有一天,来到一座大桥上,见一老者鹤发童颜,身披粗麻织成的短衣,坐在桥上歇息。老者见到张良,就把自己一只鞋故意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后生,去把我的鞋拾起来!”张良原是韩国贵族的公子,依以前的脾气恐怕早已诉诸拳脚了。但如今不同,他时刻不忘自己求贤复仇的志向,觉得必须尊重眼前这满头银丝的老者。于是,他下桥将鞋拾起,跪着双手递给老人。没想到,那老者并不用手来接,只把脚往张良面前一伸,不客气地说:“给我穿上!”张良二话没说,恭恭敬敬地将鞋给老人穿好。老人笑着起身,满意地飘然而去。
张良望着老人的背影暗自思忖:“这老者非同凡响,必有来历,只是怎样才能知道他的根底呢?”正揣摩着,只见那走出约一里路的老者又走了回来,笑着对张良说:“后生可教!五日后的清晨你我桥上再会。”张良喜出望外,忙跪在地上拱手答是。
第五天天刚拂晓,张良梳洗完毕不等进早餐就往大桥走去。可他还没走到桥边,便远远见那老者端坐桥头,看样子已等他多时了。老人生气地责备张良说:“与长者约见,怎么能晚到呢?你且回去,五天后早些来!”张良急忙认错,等到老头儿脸色稍缓和,才怏怏而去。
又一个五天后的凌晨,张良刚听到第一声鸡叫就翻身起床,来不及梳洗便急奔大桥而去,不想那老者又比他先到。见了张良,老者只是用双眼直瞪着他,看到张良自责不迭,连连懊恼自己这般掉以轻心,才和蔼地说:“又来迟了,再过五日可一定早来啊!”
到了第四天夜里,张良躺在床上翻来覆去不能人睡,看看时辰还不到午夜,索性起床穿衣,冒着严寒深一脚浅一脚,磕磕碰碰赶到桥头。定睛一看,桥上没人,他这才把一颗心放到肚里,静静地等候老者的到来。
良久,那老者由远及近一步一步走过来,张良急忙上前迎接,扶老人坐定。老者理着银须不住点着头夸张良道:“这就对了。”说着从胸襟里取出一卷古书递给张良,意味深长地说:“你将这本书细细地读,它能帮助你辅佐新君王,实现你的宿愿。我走了,以后不再相见。13年后,看到济北谷城山(今山东平阴西南)下黄石,便是见到我了。”张良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接过书,诚心诚意地叩头致谢。待他抬起头时,那老者已头也不回地走出好远了。
张良抱着书卷,起身大步流星回到住所,挑灯细看那书,原来是贤丞相姜子牙辅佐武王灭商的《太公兵法》,张良欣喜若狂,从此日夜钻研,反复诵读,终于精通了作战韬略,熟悉了治国之道。
后来,张良聚众投奔了刘邦,成为刘邦的重要谋士。他给刘邦所讲的治国安邦之道,大多被刘邦采纳。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后,封张良为留侯,夸赞他具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才能。
张良得《太公兵法》13年后,有一次随刘邦外出路过济北,果然在谷城山下见到了黄石。他把黄石小心地带回供在祠中,死后便和黄石葬在一起。
张良给一位陌生老人下桥拾履,看似失去了自尊,但他得到了真才实学,吃的是“小亏”,则是占了大“便宜”。
知晓了得与失的道理,就应该利用它为自己创造价值,创造效益。
美国可口可乐公司,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是一开始就向中国倾销商品,而是采取“欲将取之,必先予之”的办法。先无偿向中国提供价值400万美元的可乐灌装设备,花大力量在电视上做广告,提供低价浓缩饮料,吊起你的胃口,使你乐于生产和推销美国的可乐,而一旦市场打开,再要进口设备和原料,他就要根据你的需求情况来调整价格,抬价收钱了。
10年来,美国的可口可乐风行中国,生产企业由一家发展到8家,销量、价格也成倍增长。美国商人赚足了钱,无偿供给中国设备的投资早已不知收回几十倍了。
八 难与易
事之难易,常在于为否。
要做的事情当然有难易之分。但彭端淑《劝学》中说:“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说的也不无道理,他强调的是一个“为”字。“事在人为”,“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说的也都是这个道理。
老子认为,以无为的态度而有所作为,以不惹是非的态度去处理事情,把平淡无味看作有味。大生于小,多来源于少。以恩惠来回报怨恨。对待困难要从容易克服的地方着手,要图远大必须从细微的地方着手。处理天下的难事,必须从简易的地方着手;处理天下的大事,必然从细小的事情着手。所以圣人行事始终不贪大,才能做成大事。那些轻易地许诺言的人,必然能兑现的极少,将事情看成多么容易的人,必须招致很多困难。所以圣人对待困难总是很慎重,于是就没有困难了。
《礼记·学记》中说:“精通熔炼钢铁修补器具的人的儿子,一定会先练习缝缀皮袄;善于制弓的人的儿子,一定会先练习用柳条编簸箕;开始让马驹驾车与熟练的马驾车相反,要把马驹系在车后。道德高尚的人明察这三件事,即可立志于学问了。”这里的三个比喻说明:为学必须从简易人手,循序渐进。
他们强调的是:做事要由易至难,先易后难。但难和易,有时通过人为的造势是可以改变的。也正因如此,我们才更有必要探讨做事中的难与易这个话题。
《孙子兵法》强调用兵要“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实就是避难就易,化难为易的良策。
公元前684年春天,齐桓公以鲍叔牙为大将,率大军攻打鲁国,一直打到鲁国的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尽管鲁庄公早已有所准备,操练人马,赶制武器,但鲁国是小国,力量有限,眼见齐军已攻人国境,鲁庄公深感自己兵力不足,他决心动员全国力量和齐国决一死战。
鲁国有个平民叫曹刿,听说齐国已打了进来,非常焦虑,请求见鲁庄公,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谈,鲁庄公知道他是个有才识的人,就让他和自己同坐一辆战车,来到长勺前线。
曹刿和鲁庄公察看阵地,见鲁军所处的地理形势十分有利,心里很高兴。恰在此时,齐军擂起战鼓,准备进攻。鲁庄公也想击鼓,曹刿劝阻了他。曹刿还建议鲁庄公下令:“不许呐喊,不许出击,紧守阵角,违令者斩!”
随着震天的鼓声,齐军喊叫着猛冲过来,可是鲁军并未出战,阵地稳固,无隙可乘,齐军没碰上对手,只好退了回去。
时隔不久,鲍叔牙再次击鼓,催促士兵冲锋,鲁军阵地还是没有一个人出战。
齐军第三次击响战鼓,向鲁军阵地冲来,但将士们已经体力困乏,信心不足了。
曹刿见齐军第三次的战鼓声威力不足,冲锋的队伍也比较散乱,这才对鲁庄公说:“主公,可以击鼓进军了!”
鲁军将士听到自己的战鼓声,齐声呐喊,杀向齐军,齐军抵挡不住,掉头向后逃跑。
鲁庄公想下令追击,曹刿劝阻道:“让我先下车看一下。”曹刿下车察看齐军兵车辗过的车轮印迹后,又登上车前槽木眺望齐军败退的情况,然后对鲁庄公说:“可以追击了!”
鲁庄公立即下令全军追击齐军,一直把齐国兵将赶出鲁国的国境。
战斗结束后,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曹刿说:“打仗,主要是靠勇气。第一次击鼓,将士们的勇气最盛;第二次击鼓,将士们的勇气就衰退许多;到第三次击鼓之时,勇气就差不多丧失光了。齐军三次击鼓冲锋,勇气已尽,而我们此时才击鼓进军,勇气旺盛,因此能打败齐军。不过,当敌军溃逃时,要防备佯败设伏,我看他们旗帜歪倒,车辙很乱,才知道他们是真败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所以军事家们总是避开敌人的锐气,等待敌人松懈之时再去攻击,对于己方是要在士气最盛之际发起进攻。齐鲁之战中,鲁国大胜靠的就是这招“避其锐气,击其惰归”。迎其锐气,则难;“击其惰归”,则易,这就是化难为易的一种方法。
赤壁大战,曹操大败。为了防止孙权北进,曹操派大将曹仁驻守南郡(今湖北公安县西北)。这时,孙权、刘备都在打南郡的主意。周瑜因赤壁大战,气势如虹,下令进兵,攻取南郡。刘备也把部队调到油江口驻扎,眼睛死死地盯住南郡。
周瑜说:“为了攻打南郡,我东吴花了多大的代价,南郡唾手可得。刘备休想做夺取南郡的美梦!”刘备为了稳住周瑜,首先派人到周瑜营中祝贺。周瑜心想,我一定要见见刘备,看他有何打算。
第二天,周瑜亲自到刘备营中回谢。在酒席之中,周瑜单刀直人问刘备驻扎油江口(今湖北公安县北),是不是要取南郡?刘备说:听说都督要攻打南郡,特来相助。如果都督不取,那我就去占领。周瑜大笑,说南郡指日可下,如何不取?刘备说:都督不可轻敌,曹仁勇不可挡,能不能攻下南郡,话还不敢说。
周瑜一贯骄傲自负,听刘备这么一说,很不高兴,他脱口而出:“我若攻不下南郡,就听任豫州(刘备)去取。”刘备盼的就是这句话,马上说:“都督说得好,子敬(即鲁肃)、孔明都在场作证。我先让你去取南郡,如果取不下,我就去取。你可千万不能反悔啊!”周瑜一笑,哪里会把刘备放在眼里。周瑜走后,诸葛亮建议按兵不动,让周瑜先去与曹兵厮杀。
周瑜发兵,首先攻下彝陵(今湖北宜昌)。然后乘胜攻打南郡却中曹仁诱敌之计,自己中箭而返。
曹仁见周瑜中了毒箭受伤,非常高兴,每日派人到周瑜营中叫战。周瑜只是坚守营门,不肯出战。
一天,曹仁亲自带领大军,前来挑战。周瑜带领百余骑兵冲出营门大战曹军。开战不多时,忽听周瑜大叫一声,口吐鲜血,伏于马下,被众将救回营中,原来这是周瑜定下的哄骗敌人的计谋,一时传出周瑜箭疮大发而死的消息。周瑜营中奏起哀乐,士兵们都戴了孝。曹仁闻讯,大喜过望,决定趁周瑜刚死,东吴没有准备的时机,前去劫营,割下周瑜的首级,到曹操那里去请赏。
当天晚上,曹仁亲率大军去劫营,城中只留下陈矫带少数土兵护城。曹仁大军趁着黑夜冲进周瑜大营,只见营中寂静无声,空无一人。曹仁情知中计,急忙退兵,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只听一声炮响,周瑜率兵从四面八方杀出。曹仁好不容易从包围中冲出,退返南郡,又遇东吴伏兵阻截,只得往东北逃去。
周瑜大胜曹仁,立即率后直奔南郡。等周瑜率部赶到南郡,只见南郡城头布满旌旗。原来赵云已奉诸葛亮之命,乘周瑜、曹仁激战正酣之时,利用混水摸鱼之计,轻易地攻取了南郡。
诸葛亮利用搜得的兵符,又连夜派人冒充曹仁救援,轻易地诈取了荆州、襄阳。
周瑜这时方知自己上了诸葛亮的大当,气得昏了过去;
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诸葛亮直取南郡,当然很难,但他坐山观虎斗,当周瑜与曹仁两败俱伤的时候,轻而易举地夺取了南郡。这也充分体现了化难为易的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