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颜呆卿,字昕与。玄宗时,安禄山听说他出了名,便上书推荐颜呆卿做常山太守。后来安禄山反叛,颜呆卿起兵讨伐叛军,河北各郡县都为他助战。
天宝十五年,叛军攻打常山,呆卿日夜与叛军交战,直到弹尽粮绝,常山陷落了,叛军活捉了颜呆卿,将他押送到洛阳。
安禄山数落他说:“我推荐你当了判官,接着又升任太守,我难道还有什么对不起你的吗?结果你还来反叛我!”颜呆卿大骂道:“你原本是营州的一个小羊官,皇上提拔你做了节度使,有什么了不得的?你却反叛!我家世代都是唐朝的臣子,官爵俸禄都是朝廷赐予的,你虽上书推荐了我,难道就要跟你一起反叛朝廷吗?我为国家征讨贼寇,可惜没能杀了你来谢皇上,这怎么能叫反叛呢?你这个臭野狗为什么不赶快把我杀了?”
安禄山大怒,把他绑起来,用刀割他的肉,颜杲卿骂不绝口,又割了他的舌头,他仍含糊不清地骂着,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颜呆卿被迫封为忠节公。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这句名言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出自于汉武帝时太中大夫东方朔之口。那么,东方朔是怎样一个人呢?
东方朔虽然很机智聪明,但也能在重大问题上犯颜直谏,以使皇帝少犯错误,利于国家长治久安。这样的事情有三次:
第一次是汉武帝爱打猎,可是宫廷附近没有一处林苑,遂决定在阿城以南、鳌屋以东、宜春以西划一块地建筑狩猎林苑,并派两名大臣去筹划。这时东方朔上书进谏说有三不可:一是上对国家无用,下夺农桑之业,侵害百姓;二是辟荆棘之林,养虎豹兔狐,毁人坟墓;三是增加玩乐的兴趣,减少治国的忧虑,消弭神志。他又举历史上商纣王、楚灵王、秦始皇大兴建筑而亡国的事例作为殷鉴。武帝感到他的意见很正确,给了赏赐。
第二次汉武帝的姑姑馆陶公主,寡居后宠一嬖重董偃。公主告诉府库说董偃花费只要每日不超过百斤黄金、百万贯钱就可以付给。公主又请皇帝赐给董偃衣冠、爵位、俸禄、仆役等,皇帝也允许了。于是董偃贵宠天下。不久,各地玩耍狗马的人、踢球击剑的人、盘杠耍车的人都聚集在董偃这里,陪伴他和公主嬉戏。汉武帝听说后很感兴趣,就以宴请公主为名,要公主把董偃也带进宫来。这时东方朔持戟把住宫门不准董偃进宫,并向武帝奏说:“董偃有斩罪三条不能进宫:其一是偃以人民身份不经皇帝准许私侍公主;其二是败坏风化、婚姻乱礼;其三是尽狗马之乐,行邪枉之道。所以他实为国家之大贼、皇帝之坏根哪。”他希望武帝能接受易牙把董偃除掉。汉武帝虽然不能采纳东方朔的意见,但也没让董偃从正门进入宫内,而是另辟旁门才进宫的。从此董偃的声誉一落千丈了。
第三次是当汉武帝问及怎样才能教育百姓重归土地埋首农桑的时候,他却建议武帝应该改变自己奢侈排场的风气,向孝文皇帝学习,“穿朴素的衣服,登没有揉过皮的硬鞋,用素绳系佩剑,不着装饰,睡卧以蒲草编的席子,对人多看重品格和道德行为,处事则以仁义为标准。在赏罚上更要重农桑而轻财货,不兴建筑,避免征伐。百姓也就会回归土地而重视农业生产了。否则,一方面当今朝廷在大讲排场考究、衣饰华丽、游戏奢侈,另一方面却要百姓重视农桑是很难的。”武帝听了觉得也有道理。
显然,上述建议都是直指汉武帝的喜好,或是揭露皇帝的缺点,触了痛处,是犯颜直谏的。其中有些建议虽然没全被采纳,但也拿他没有办法。
正如司马光所言,忠奸谁能得势,取决于君主。
唐太宗新即位时,励精图治,尤其重视治国的道理,因此多次把魏征找到卧室,征求良策。魏征既有经国之才,性格又很耿直,所以提出的建议都很直率而中肯。太宗对他的建议很赏识,对他的忠心也很满意,因此提升他官职,任命魏征为尚书左丞。这时,有的官员反映魏征好偏袒亲近自己的人。太宗要御史大夫温彦博去查一查,温大夫查考过后上奏太宗说,偏袒的事没有,但做为人臣,应该遵从尊卑礼仪,他注意不够,招此诽谤。于是太宗要温彦博告诉魏征,以后注意检点。过几天,魏征人奏说:“臣闻君臣协契,就会往一处想。如果不存公道,只注重尊卑礼仪,国家兴亡也不过问,国家的未来就危险了。”太宗听后表示赞成。魏征又奏说:“愿陛下使臣为良臣,不要使臣为忠臣。”太宗问他:“忠良有区别吗?”魏征说:“良臣,如尧舜时代的稷、契、咎陶就是榜样。忠臣,如桀纣朝的龙逢、比干可作代表。良臣自己获得美名,君主也得到尊崇,子孙传世,福禄万代。忠臣身体受到诛夷,君主陷于横暴昏庸,国家社稷被毁坏,不过自己空留个好的名声。所以这两者相差太远了。”太宗听后,深为魏征的言语所感动,表示接受他的意见,一定成全他为良臣。
魏征在朝期间,忠心耿耿,多次劝唐太宗以隋亡为鉴,改善政治。他认为:君好比舟,民好比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必须“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太宗赞成魏征的意见,注意改善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他建议唐太宗要注意听取不同意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他在朝期间,前后曾陈述谏条200余事。退下来不当政了又接连给太宗皇帝递上4本奏章,希望太宗皇帝能够在如何对待百姓,如何对待臣下,如何对待赏罚,如何对待征杀4个方面,要极为慎重,以便作到百姓无怨、上下一心、赏罚分明、社会安定,这样才能使国家社稷得到安宁。他还提出,作君主的要作到十思:有了欲望时要思知足以自戒;想办事时要思知止以安人;要常看到自己处于高危的地位多思谦冲而自牧;当自己满足时多思江海而下百川;出去游猎时要思只围三面以一面供其逃生以为度;害怕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担心言路阻塞你要思虚心以纳下;顾虑有小人佞臣包围则思正身以黜恶;当你准备赏赐时则思无因喜以谬赏;当你准备施以刑罚时则思无因怒而滥刑。魏征还敢于提出与皇帝不同的看法,敢于据理力争,即使引起唐太宗的盛怒,他还是能作到神色不变地继续讲道理。甚至有时把唐太宗气得要杀死他。但是,因为他说得对,唐太宗为了自己创下的基业能够长治久安,还是很信任他的。643年,魏征病死了,唐太宗痛哭流涕,说:“魏征死去,我丧失一面镜子了。”
唐太宗与魏征的故事告诉我们:皇帝圣明,则忠良既用,皇帝昏庸,则奸佞得势,忠良遭害。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永和乡孝悌里岳家庄人。宋代著名的军事家,伟大的民族英雄。他在近20年的戎马生涯中,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建立了卓越的功勋,却被秦桧、赵构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残酷的杀害。数百年来,这位著名的抗金将领一直受到人们的景仰和凭吊。在他的墓前,秦桧、王氏、张俊等被铸成铁人跪在地上,遭受千百万人的唾骂。正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1128年,宗泽去世。接替他的杜充是无能之辈。次年,金军攻占两河与中原各地,随即越过长江,先后占据了杭州、绍兴、宁波等城。
在此国家、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岳飞挺身而出,率孤军坚持作战。他集合好自己的队伍,刺血激励部下说:我辈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矣?士兵为他的慷慨陈词所感动,表示愿意抗战到底。岳飞治军严格,规定不许侵掠百姓,做到“秋毫不犯”。他先后移军驻屯于广德、宜兴等县,致力于维持社会治安,收编散兵游勇,对不服收编的,就派兵攻讨,并随时率军与金军作战。在很短时间内,岳家军“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军风就赢得了人民的热爱,躲避兵乱的老百姓纷纷来到宜兴县安身,他们建起“生祠”,挂起岳飞的画像以赞扬岳飞的恩德。
1133年,由于岳飞在抗金战斗中的声誉和功劳,南宋政权就把东起江州(今九江)、西到荆州、北达长江北岸的一些州县,划为一个军区,指定由岳飞负责边防。岳飞俨然成了一位能独挡一面的大将军。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朝廷无能,使心系中原的岳飞时时悲痛。他屡次向赵构上书,陈述收复中原的方略,但不为赵构所采纳。直到1134年,金军直接威胁到宋朝的长江上游安全,并危及下游时,岳飞才得以率兵北上抗金。岳家军从江州北上,所到之处,人们无不夹道欢迎。岳飞率军很快收复了郢、随、邓、唐、襄阳、信阳等州郡。他上书皇帝要求派兵把守,沿山筑寨,建设成兵进中原的抗金基地。岳飞因功被授于清远军节度使,湖北路荆襄潭州制置使。1136年,岳飞再次从鄂州移军襄阳北伐,顺利收复了伊阳、洛阳、商州等处,大军围攻陈、蔡地区。黄河两岸人民欢呼雀跃、奔走相告,纷纷与岳家军联系,准备一旦有实际军事行动,便配合岳家军作战。岳飞也兴奋地与部将相约:“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但是,这次北伐虽五战五捷,却因钱粮不济而未能成功,已经克复的州县再度陷入金军之手。当地的忠义军民又一次遭到屠杀,岳家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1138年,宋高宗赵构为了坐稳偏安于江左的皇帝宝座,不惜出卖领土和军民的利益,自从秦桧拜相以后,就在赵构的同意下,与金人开始谈判议和。
岳飞对这种屈辱的求和十分愤懑。他向赵构上书说:“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相臣谋国不臧,恐贻后世讥。”但赵构、秦桧还是在1139年与金人达成了议和协定。对此,岳飞又上了一道《谢讲和赦表》,名为“谢表”,实为抗议书,道出了积压心头多年的愤慨。但也因此遭到了秦桧等人的痛恨。
1139年,议和还不到一年,金兀术就毁约南侵,河南各地重为金军染指。宋王朝不得不派岳家军抵御金军的南下。1140年,岳飞率军再次从鄂州出发,接连克复了颖昌(今河南许昌)、陈州(今河南淮阳)、郑州、洛阳等地,岳飞把司令部设在偃城,打算以此作为北伐的根据地。金兀术以精锐的“铁浮屠”(铁甲骑兵)和“拐子马”(左右翼骑兵)来犯,被岳飞杀得大败,从此粉碎了“铁浮屠”和“拐子马”不可战胜的神话。接着岳飞又在颖昌与金军作了一次决战,杀死了统军上将夏金吾(金兀术之婿)。当然岳家军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河北各地的百姓为策应岳家军,纷纷起而攻城夺地,战局对宋军有利。只要宋军的其他几路部队在长江下游牵制住金军的一些兵力,岳家军就可以横扫中原,收复失地。岳飞认为自己多年恢复旧土的夙愿就要实现了,他向南宋王朝紧急呼吁,要求“速赐指挥,令诸路之兵火速前进。”
然而,卖国求荣的赵构害怕岳飞威望过重,“尾大不掉”,更怕迎回钦宗,帝位不保,当岳家军正待命北渡之际,却令各路军“兵不可轻动,宜且班师”,撤退了防守淮河的张俊、杨沂中等部,使岳家军处于孤军深入的危险境地。接着,秦桧等人又令岳飞“措置班师”,通令他在丧师和班师之间抉择。岳飞抑制不住心里的悲愤,痛心疾首地高呼:“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
岳家军班师后,赵构和秦桧采取明升暗降的办法,任命岳飞为枢密副使,实际上解除了他的兵权。1142年8月,赵构和秦桧派人向金求和,金兀术要求“必先杀岳飞,方可议和。”于是,一场灭顶之灾降临到岳飞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