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所在部队附近一个村子里有位长得很漂亮的妇女队长,经常带着人来慰问部队。在接触中,她对雷锋产生了好感,甚至得到了家里的支持。但雷锋对这件事却完全不知情。根据部队的纪律,战士不能随便和地方上的女青年谈恋爱。于是,有人向上级反映雷锋与地方女同志搞对象,雷锋挨了批评。
受了委屈的雷锋没有发牢骚、说气话,而是对领导说:“没有这些事,请领导放心,我不会给部队丢脸。”这一天,雷锋在日记里讲出了自己的心里话:“今天,指导员找我谈话。他说:‘雷锋同志,你从3月份离开连队到下石碑山单独执行运输任务,工作很积极,政治责任心强,任务完成得很出色,安全行车四千多公里没发生事故,同时还给人民群众做了很多好事。这很好,要继续发扬……不过,现在有人反映,说你和一位女同志谈情说爱,是否有这么回事呢?你好好谈谈。’
“从内心往外说,我没有和哪个女同志谈情说爱。指导员提出这个问题,我感到莫名其妙,不知风从何起。首长经常教育我们,无论到什么地方,都要严格要求自己,不要违法乱纪。这些话,我永远也不能忘记,坚决不会明知故犯。
“我想:自己年轻,正是增长知识的好时候,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我还这样想过:我是在党哺育下长大成人的,我的婚姻问题用不着自己着忙……
“现在,有同志说我谈情说爱,没有任何根据,完全是误解。我是个共产党员,对别人的反映和意见不能拒绝,哪怕只有百分之零点五的正确,也要虚心接受。现在有的同志还不了解我,冤枉了我,使我受点委屈。这也没什么,干革命就不怕受委屈。‘没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我没有这回事,就不怕人家说。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事情总会清楚的,让组织考验我吧。”
当我们受了委屈的时候,是否能像雷锋这样包容、忍耐、自我反省呢?如果能够这样,同事之间就能少一些矛盾,更融洽地相处。
消化委屈,首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什么是宽容?在牛津英文字典里,“宽容”的意思是原谅和同情那个受自己支配且无权要求宽大的人。宽容超越一切,因为宽容需要一颗博大的心。劳伦斯·斯特恩说:“只有勇敢者才懂得怎样宽容……懦夫是绝不会宽容的,这不是他的性格。”宽容并非仅仅是原谅,宽容更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宽容更不是怜悯,“怜悯的道路笔直而又平坦;宽容的道路,则曲折而又艰难”。我们所需要的,正是一种饱含着爱心和人性、呈现出智慧和力量的宽容。
老子曾经问他的一个学生:“牙齿和舌头谁硬?”学生说:“牙齿硬。”老子张开嘴让学生看:“牙齿硬,但是已经一个都不在了,舌头软,现在还完好无缺。”老子以此教育学生懂得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最好的办法是一张一弛、刚柔并济。一些人可能觉得雷锋应该属于那种顽固、激进,甚至有些“傻”的人,事实恰恰相反,雷锋比一般人更懂得妥协和变通,灵活地处理问题,甚至是在自己蒙受委屈的时候,他也会克制和忍让。
我们在社会上生活,在职场上打拼,人与人之间难免发生冲突和碰撞。如果一味地不妥协,不退让,与别人硬碰硬,一定要分出个是非黑白来,争强好胜,就会给人留下作风霸道、不易相处、无法合作的印象,也会造成自己心理的紧张和扭曲。这样一来,不管是自己的内心里,还是外部环境,总是阴云密布,随时会电闪雷鸣,又怎么谈得上阳光心态呢?孔子把懂得合理地权变看作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即便是“言必信、行必果”,如果走向了极端,也不过是像石头一样顽固的小人。其实也就是教导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弯曲,灵活变通。
像雷锋那样,知错就要立即改正
雷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错就改,不断地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品质。
人无完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雷锋也不是没有缺点,他有时也会被突如其来的荣誉冲昏头脑。雷锋在部队里被树为典型,经常出去做报告,记者为他拍了很多相片。雷锋就经常把这些相片拿出来,给战友们看。这样的事发生在一个迅速走红的年轻人身上,似乎不难理解。当时就有人向领导反映雷锋骄傲自满,而雷锋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有错就改,不断地提炼和完善自己的品质。
在了解到战友的意见后,雷锋在日记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骄傲的人,其实是无知的人。他不知道自己能吃几碗干饭,他不懂得自己只是沧海一粟……这些人好比是一个瓶子装的水,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可是还晃荡不出来。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从这些痛切得近乎苛刻的文字可以看出:雷锋对自己的错误是决不姑息迁就的,他接受批评、改正错误的决心是坚定的。
李明作为一个应届毕业生,“顺发”公司破格的录用了他。这让他首先是心中是美滋滋的,是欣喜若狂的。应聘中成功的喜悦,极大地增强了李明的自信心,满腹经纶终有用武之地。
不久之后,李明便踏上了我目前的工作岗位——派驻下沙生产基地的一名出纳。李明觉得当时还满意这岗位,虽然每个人都想留在总公司,但那里有的是“顺发”的老前辈、老员工。他不想那里呆着、闲着,要锻炼、实现自我价值。
李明对自己的事业发展有目标,有规划的。可以这样说吧,在工作之前李明的规划是不切实际,但在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李明开始塌实工作,吸取前辈的经验是我目前工作主要目标。奥运会的口号“更高、更强、更快”,正能体现我心中的所思所想。
“顺发”的领导我见的并不多,有的也是听其名并未亲眼见过。通过学习边总的一些文章,倒对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作为“顺发”一面旗子的边总,有的是大肚气量、胆人魄力。他对每件事认真的精神,也可以称为一股韧劲,是值得我学习的,是可以作为我的工作风向标的。边总常常通过自我反省来督促自己的工作,督促自身修养提高。我今天也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给我之前工作来个反省,来个总结。
在生活中一定不会缺少“喜、怒、哀、乐”,而李明在工作中也经历过这些时刻。
反省是一面镜子,帮你找出自己的不足;反省是好友的一句鼓励自己的话,鼓舞你不断前进;反省是前进的动力,推动我们走向成功。
越王勾践吴国打败俘虏以后,每天都反省自己失败的原因,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总结,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反省自己应该怎样才能够再一次成为王者。通过几年的反省后,他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终于战胜了吴国,成就了梦想,他也因此成为一名贤能的君王。
要学会自我反省,了解自身的不足。只有充分的了解自己才能改变自身,让自己变得更完善,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像雷锋那样,与人相处关系融洽
学习雷锋精神,就要学习雷锋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态度谦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就可以赢得他们的认可,并得到他们有益的帮助,使自己更快、更顺利地成长起来。
雷锋不是个呆板保守、不苟言笑,一张嘴就闻得见火药味的人。相反,雷锋的个性活泼开朗、待人热情,遇人总是笑脸相迎,而且手脚勤快、头脑机灵。正因为如此,雷锋与身边的人总能愉快相处,关系融洽,这些人成为了雷锋坚定的支持者,在人生的道路上给了他不能缺少的关心和帮助。我们来看看雷锋与他前后两任师傅的相处经过,体味一下雷锋的“与人相处之道”。
第一位是在团山湖农场教雷锋开拖拉机的师傅。这位应聘者傅话少又爱较真。为了让应聘者傅满意,雷锋充分发挥了他的优势:勤快、机灵。他每天不等天亮就起床擦洗拖拉机;雷锋不抽烟,但应聘者傅爱抽,雷锋就随身携带烟叶、火柴;休息的时候,雷锋又是倒水又是递毛巾。有这样懂事的好徒弟,应聘者傅别提心里有多舒坦,毫无保留地把驾驶技术传授给了雷锋。当然,在学技术上雷锋也是毫不含糊的,他把师傅教的技术自编成15条要领,背得滚瓜烂熟。开工时,他一边当农具手一边学习,收了工,就抓紧阅读有关的书籍。就是在吃饭的时候,还把桌腿当离合器,把碗筷当方向盘,来回比画。10来天的时间,雷锋就学会了驾驶拖拉机。
第二位是雷锋在鞍钢学开推土机时的李长义师傅。雷锋个子小,坐在推土机驾驶室里根本看不到前面的铲子,只能站起来猫着腰开车。所以,李师傅一开始并不看好雷锋,但雷锋决心很大,他虚心学习,早来晚走。猫着腰开一天的推土机,腰酸背疼,脖子发硬,加上东北的天气天寒地冻,但他从来不叫苦。不到1个月,雷锋就能自己驾驶了。冬季驾驶推土机,最辛苦的就是检修和清洗发动机滑油泵。雷锋自从学会之后,就再也不劳烦师傅。每次他都是抢先钻进车盘下面,打开检示器,放掉油槽里的水,把滑油泵清洗干净。等干完活出来,浑身已经被泥水渗透。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李师傅对他的看法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打心眼里喜欢上了这个徒弟,雷锋也成了李师傅的家庭中的一员。
雷锋是怎么处理好与两位应聘者傅的关系的?一是靠他的机灵、勤快。在雷锋身上,这一点表现得很充分。这就是我们在本书中多次提到的,他最大的长处就是精神饱满、不厌其烦地去做那些很多人不放在眼里、甚至不屑一顾的小事。像给师傅倒水、点烟、擦洗机器这样琐碎的事情,雷锋做起来得心应手,非常自然,没有半点儿虚情假意、矫揉造作的成分。因为他是真心实意地尊敬对方,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任何一个刚走上工作岗位的人,都会感到不知干什么好,不知从何处入手,这时要做个有心人,从打扫卫生,整理报纸文件,接听电话做起,为其他同事做些辅助性工作,如打印资料,填写简单表格等,既给人留下勤快的印象,又易于融入同事圈中,得到大家的帮助、提携。要有一种从零做起的心态,放下面子,尊重同事。对于上司或同事交办的每一件事,不管大小,都要竭尽全力,克服一切困难,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善尽美地完成。因为上司和同事并不了解你的学识或能力,开始不会委以重任,往往让你做一些比较琐碎的杂事、小事。只有做好每一件事,使人觉得孺子可教,才能取得上司、同事的好感与信任。切勿养成拖沓、马虎的习惯,或者自视清高,以为大材小用,对小事不屑一顾。
一个人如果没有真才实学,只会跑腿打杂献殷勤,难免成为别人眼里的“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雷锋能够赢得先后两任师傅的认同,可不单单是靠机灵勤快或者耍小聪明。他勤奋刻苦、脚踏实地、虚心学习,用过硬的表现来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即便是雷锋自己成了师傅之后,仍然是虚心地向其他人学习,从不骄傲自满。雷锋在鞍钢开推土机时,车间主任安排他带3个学员。雷锋悉心地向他们传授驾驶技术,一起研究机器构造原理,如果有自己不懂的地方,就去请教其他师傅,然后回来告诉学员。在新的工作环境里,勤勤恳恳的工作作风和虚心求教的学习态度,都是必不可少的。
一家国有企业录用了一个叫郭帆的大学生,把他分配到厂长办公室做文员。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徐是快50岁的人了,在厂子里已经干了将近20年,人特严肃,不苟言笑。年轻人好动,喜欢活跃的气氛,面对老徐,郭帆始终觉得有点别扭,一天到晚板着个脸,打自己来就没见他笑过。
一天,郭帆闲着没事在办公室里上网,看到徐静蕾写的博客,就和老徐打趣道:“徐应聘者,你看人家徐静蕾都开了‘老徐的博客’,您是不是也弄个博客啊,您文笔好,把自己写的东西贴上去,不定还火了呢!”老徐听了,脸色一变,“小伙子,这是上班时间,有事忙事,没事学习,别扯那些无聊的东西。年轻人要知道上进,成天泡在网上,能有什么出息?”被老徐结结实实教训了一通,郭帆大气儿都不敢出。
自那以后,郭帆开始将功补过,工作起来特别认真。每天都是第一个到办公室,扫地打水,下班后也是把一切都收拾停当了,最后一个离开。写的每一份材料都是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不管是谁交办的事,他都尽心尽力,办得妥妥贴贴。时间一长,老徐对他的看法转变了,觉得年轻人态度谦虚,知道上进,是个可造之材。一天早上,当他把一杯泡好的热茶端到老徐手里的时候,老徐对他露出了难得的满意的笑容。
从此,老徐把郭帆当成了自己的徒弟,开始言传身教,不论是工作上的大小事情,还是单位里的人情世故,都毫无保留地指点郭帆。得益于老徐的帮助,郭帆不论是业务上,还是在单位的人际关系上,都如鱼得水,进步得非常快。说起老徐,郭帆的感触特别深:如果自己当初不接受老徐的批评,甚至是跟他对着干,现在就是另一种局面了。作为新人,一定要尊重老员工,态度要谦虚。
老徐这样的作风严谨、一丝不苟的老员工,由于为企业服务多年,对企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忠贞不贰。在工作上,不仅严于律己,而且对后进的新人要求也比较严格。由于年龄、经历、个性和成长环境等诸多差异,在他们和新员工之间会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有些格格不入。当“看不惯”新员工的时候,他们会毫不客气地加以批评、教训。其实,“老徐”们本身并没有恶意,也不一定是出于对新人的成见,他们的出发点往往是为企业未来的发展考虑,为新人本身的成长考虑。
如果能够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平和的心态接受老员工们的教导,认认真真地改进工作中的不足,满足他们对新人的期望。对于“老徐”这样的员工,只要真心诚意地尊重他们,尽心尽力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态度谦虚,勤奋好学,追求上进,就可以赢得他们的认可,并得到他们有益的帮助,使自己更快、更顺利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