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也者,五量之宗也。素也者,五色之质也。淡也者五味之中也。是以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韪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集于草木,根得其度华得其数,实得其量。鸟兽得之,形体肥大,羽毛丰茂文理明着。万物莫不尽其几反其常者,水之内度适也。
夫玉之所贵者,九德出焉。夫玉温润以泽,仁也。邻以理者,知也。坚而不蹙,义也。廉而不刿行也,鲜而不垢,洁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皆见,精也。茂华光泽,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扬彻远,纯而不辞也。是以人主贵之,藏以为宝,剖以为符瑞,九德出焉。
【原文】
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形。三月如咀。咀者何?曰五味。五味者何?曰五藏。酸主脾,咸主肺,辛主肾,苦主肝,甘主心。五藏已具,而后生五内。脾生隔,肺生骨,肾生脑,肝生革,心生肉。五内已具,而后发为九窍。
脾发为鼻,肝发为目,肾发为耳,肺发为窍。五月而成,十月而生。生而目视,耳听,心虑。目之所视,非特山陵之见也察于荒忽。耳之所听,非特雷鼓之闻也,察于啾。心之所虑,非特知于粗粗也,察于微眇。
是以水集于玉而九德出焉。凝蹇而为人,而九窍五虑出焉。此乃其精粗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也。
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龟与龙是也。龟生于水,发之于火,于是为万物光,为祸福正。龙生于水,被五色而游故神。欲小则化如蚕,欲大则函于天地,欲尚则凌于云气,欲下则入于深泉;变化无日,上下无时,谓之神。龟与龙,伏暗能存而能亡者也。
【原文】
或世见,或世不见者,生与庆忌。故涸泽数百岁谷之不徙,水之不绝者,生庆忌。庆忌者,其状若人,其长四寸,衣黄衣,冠黄冠,戴黄盖,乘小马,好疾驰,以其名呼之。
可使千里外一日反报。此涸泽之精也。涸川之精者,生于。者,一头而两身,其形若蛇,其长八尺,以其名呼之可使取鱼鳖。此涸川水之精也。
是以水之精粗浊蹇,能存而不能亡者,生人与玉。伏暗能存而能亡者,蓍龟与龙。或世见或不见者,与庆忌。故人皆服之,而管子则之。人皆有之,而管子以之。
是故具者何也?水是也。万物莫不以生,唯知其托者能为之正。具者,水是也。故曰:水者何也?万物之本原也,诸生之宗室也,美恶、贤不肖、愚俊之所产也。
何以知其然也?夫齐之水遒躁而复故其民贪粗而好勇。楚之水淖弱而清,故其民轻果而敢。越之水浊重而洎故其民愚疾而垢。秦之水泔寇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戾罔而好事齐。晋之水枯旱而运淤滞而杂,故其民谄谀葆诈,巧佞而好利。燕之水萃下而弱,沈滞而杂故其民愚戆而好贞,轻疾而易死。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简易而好正。是以圣人之化世也,其解在水。故水一则人心正,水清则民心易。人心正则欲不污,民心易则行无邪。
是以圣人之治于世也,不人告也,不户说也,其枢在水。
四时第四十
【原文】
管子曰:令有时。无时则必视顺天之所以来,五漫漫六孰知之哉?唯圣人知四时。不知四时,乃失国之基。不知五谷之故国家乃路。故天曰信明,地曰信圣四时曰正。其王信明圣,其臣乃正。何以知其王之信明信圣也?曰:慎使能而善听信之。使能之谓明,听信之谓圣信明圣者,皆受天赏。使不能为,而忘也者,皆受天祸。是故上见成事而贵功则民事接劳而不谋。上见功而贱,则为人下者惰,为人上者骄。是故阴阳者天地之大理也,四时者阴阳之大经也,刑德者四时之合也。刑德合于时则生福,诡则生祸。
【原文】
然则春夏秋冬将何行东方曰星,其时曰春,其气曰风,风生本与骨。其德喜嬴而发出节时。其事:号令修除神位,谨祷弊梗宗正阳治堤防,耕芸树艺,正津梁,修沟渎屋行水,解怨赦罪通四方。然则柔风甘雨乃至,百姓乃寿,百虫乃蕃,此谓星德。星掌发发为风。是故春行冬政则雕行秋政则霜行夏政则欲。是故春三月以甲乙之日发五政。一政曰:论幼孤,赦有罪。二政曰:赋爵列,授禄位。三政曰:冻解修沟渎,复亡人。四政曰:端险阻,修封疆,正千伯。五政曰无杀麂夭毋蹇华绝萼。五政苟时,春雨乃来。
南方曰日,其时曰夏,其气曰阳,阳生火与气。其德施舍修乐。其事:号令赏赐赋爵,受禄顺乡谨修神祀,量功赏贤,以助阳气。大暑乃至,时雨乃降,五谷百果乃登此谓日德。日掌赏,赏为暑。夏行春政则风,行秋政则水,行冬政则落。是故夏三月以丙丁之日发五政。一政曰:求有功发劳力者而举之。二政曰:开久积发故屋,辟故以假贷。三政曰:令禁扇去笠毋极免除急漏田庐。四政曰:求有德赐布施于民者而赏之。五政曰:令禁置设禽兽,毋杀飞鸟。五政苟时,夏雨乃至也。
【原文】
中央曰土,土德实辅四时入出,以风雨节土益力。土生皮肌肤。其德和平用均,中正无私,实辅四时:春嬴育夏养长,秋聚收,冬闭藏。大寒乃极,国家乃昌,四方乃服此谓岁德。岁掌和,和为雨。
西方曰辰,其时曰秋,其气曰阴,阴生金与甲。其德忧哀、静正、严顺居不敢淫佚。其事:号令毋使民淫暴,顺旅聚收量民资以畜聚。砎彼群干聚彼群材。百物乃收使民毋怠。所恶其察,所欲必得,义信则克。此谓辰德。
辰掌收收为阴。秋行春政则荣,行夏政则水,行冬政则耗。是故秋三月以庚辛之日发五政。一政曰:禁博塞圉小辩释忌斗。二政曰:毋见五兵之刃。三政曰:慎旅农,趣聚收。四政曰:补缺塞坼。五政曰:修墙垣,周门闾。五政苟时,五谷皆入。
【原文】
北方曰月,其时曰冬,其气曰寒,寒生水与血。其德越、温恕、周密。其事:号令修禁徙民,令静止,地乃不泄。断刑致罚,无赦有罪,以符阴气。大寒乃至,甲兵乃强五谷乃熟,国家乃昌,四方乃此谓月德。月掌罚,罚为寒。冬行春政则泄,行夏政则砎,行秋政则旱。是故冬三月以壬癸之日发五政。一政曰:论孤独,恤长老。二政曰:善顺阴,修神祀,赋爵禄,授备位。三政曰:效会计,毋发山川之藏。四政曰:捕奸遁,得盗贼者有赏。五政曰:禁迁徙,止流民,圉分异。五政苟时,冬事不过,所求必得,所恶必伏。
是故春凋,秋荣,冬雷,夏有霜雪,此皆气之贼也。刑德易节失次,则贼气莡至;贼气莡至,则国多萾殃。是故圣王务时而寄政焉,作教而寄武作祀而寄德焉。此三者圣王所以合于天地之行也。日掌阳,月掌阴,岁掌和。阳为德,阴为刑,和为事。是故日食,则失德之国恶之;月食,则失刑之国恶之;彗星见,则失和之国恶之;风与日争明,则失正之国恶之。是故,圣王日食则修德,月食则修刑,彗星见则修和,风与日争明则修正。此四者,圣王所以免于天地之诛也。信能行之五谷蕃息,六畜殖,而甲兵强。治积则昌,暴虐积则亡。
道生天地,德出贤人。道生德,德生正,正生事。是以圣王治天下,穷则反,终则始。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刑德不失,四时如一。刑德离乡时乃逆行。
作事不成,必有大殃。月有三政,王事必理,以为久长。不中者死,失理者亡。国有四时,固执王事,四守有所三政执辅。
五行第四十一
【原文】
一者本也,二者器也,三者充也,治者四也,教者五也,守者六也,立者七也,前者八也,终者九也,十者然后具五官于六府也,五声于六律。
【原文】
六月日至,是故人有六多六多所以街天地也。天道以九制,地理以八制,人道以六制。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开乎万物,以总一统。通乎九制、六府、三充,而为明天子。修水土,以待乎天;堇反五藏,以视不亲治祀之下,以观地位货神庐合于精气。已合而有常,有常而有经。审合其声,修十二钟,以律人情。人情已得,万物有极然后有德。
【原文】
故通乎阳气,所以事天也,经纬日月,用之于民。通乎阴气,所以事地也,经纬星历,以视其离。通若道然后有行,然则神筮不灵,神龟不卜,黄帝泽参,治之至也。昔者黄帝得尤而明于天道,得大常而察于地利。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得大封而辩于西方,得后土而辩于北方。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神明至。尤明乎天道故使为当时大常察乎地利,故使为廪者,奢龙辩乎东方故使为工师,祝融辩乎南方,故使为司徒;大封辩于西方,故使为司马;后土辩乎北方,故使为李。是故春者工师也,夏者司徒也,秋者司马也,冬者李也。
昔黄帝以其缓急作五声,以政五钟。令其五钟,一曰青钟大音,二曰赤钟重心,三曰黄钟洒光,四曰景钟昧其明,五曰黑钟隐其常。五声既调,然后作立五行以正天时五官以正人位。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
【原文】
日至睹甲子木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士师内御,总别列爵,论贤不肖士吏,赋秘。赐赏于四境之内,发故粟以田数。出国,衡顺山林,禁民斩木,所以爱草木也,然则冰解而冻释,草木区萌赎蛰虫卵菱。春辟勿时,苗足本。疠不雏不夭鏖,毋傅速亡伤襁褓。时则不凋。七十二日而毕。
睹丙子火行御,天子出令,命行人内御,令掘沟浍津旧涂。发藏,任君赐赏。君子修游驰,以发地气。出皮币,命行人修春秋之礼于天下,诸侯通,天下遇者兼和。然则天无疾风,草木发奋,郁气息,民不疾而荣华蕃。七十二日而毕。
【原文】
睹戊子土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司徒内御,不诛不贞农事为敬。大扬惠言,宽刑死,缓罪人。出国,司徒令命顺民之功力以养五谷。君子之静居,而农夫修其功力极。然则天为粤宛草木养长,五谷蕃实秀大,六畜牺牲具,民足财,国富,上下亲,诸侯和。七十二日而毕。
睹庚子金行御,天子出令,命祝宗选禽兽之禁、五谷之先熟者,而荐之祖庙与五祀鬼神享其气焉,君子食其味焉。
然则凉风至,白露下,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于四境之内,谀然告民有事,所以待天地之杀敛也。
然则昼炙阳,夕下露,地竞环五谷邻熟,草木茂实,岁农丰年大茂。七十二日而毕。
【原文】
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出令,命左右使人内御,其气足则发而止,其气不足则发渎盗贼。数竹箭,伐檀柘令民出猎,禽兽不释巨少而杀之,所以贵天地之所闭藏也。然则羽卵者不段毛胎者不妇不销弃草木根本美。七十二日而毕。
【原文】
睹甲子木行御,天子不赋不赐赏,而大斩伐伤,君危,不然太子危,家人夫人死,不然则长子死。七十二日而毕。睹丙子火行御,天子敬行急政,旱札、苗死、民厉。七十二日而毕。睹戊子土行御,天子修宫室,筑台榭,君危;外筑城郭臣死。
七十二日而毕。睹庚子金行御,天子攻山击石有兵作战而败,士死,丧执政。七十二日而毕。睹壬子水行御天子决塞,动大水,王后夫人薨不然则羽卵者段,毛胎者妇销弃,草木根本不美。七十二日而毕也。
势第四十二
【原文】
战而惧水,此谓胆灭。小事不从,大事不吉。战而惧险,此谓迷中。分其师众,人既迷芒必其将亡之道。
重静者比于死重作者比于鬼重信者比于距重诎者比于避。夫静与作,时以为主人,时以为客,贵得度。知静之修居而自利;知作之从,每动有功。故曰,无为者帝其此之谓矣。
【原文】
逆节萌生,天地未形,先为之政其事乃不成,缪受其刑。天因人,圣人因天。天时不作勿为客,人事不起勿为始。慕和其众,以修天地之从。人先生之天地刑之圣人成之,则与天同极。正静不争,动作不忒素质不留与地同极。未得天极,则隐于德已得天极,则致其力。既成其功,顺守其从人不能代。
【原文】
成功之道,嬴缩为宝。毋亡天极,究数而止。事若未成,毋改其形毋失其始,静民观时,待令而起。故曰修阴阳之从,而道天地之常。嬴嬴缩缩,因而为当;死死生生因天地之形。天地形之,圣人成之。小取者小利,大取者大利,尽行之者有天下。
故贤者诚信以仁之,慈惠以爱之,端政象不敢以先人中静不留,裕德无求形于女色其所处者,柔安静乐,行德而不争,以待天下之作也。故贤者安徐正静,柔节先定行于不敢,而立于不能,守弱节而坚处之。故不犯天时,不乱民功。秉时养人,先德后刑。顺于天,微度人。
【原文】
善周者,明不能见也;善明者,周不能蔽也。大明胜大周,则民无大周也;大周胜大明,则民无大明也。大周之先,可以奋信大明之祖,可以代天。下索而不得,求之招摇之下。
兽厌走,而有伏网罟。一偃一侧不然不得。大文三曾而贵义与德;大武三曾,而偃武与力。
正第四十三
【原文】
制断五刑各当其名,罪人不怨,善人不惊,曰刑。正之、服之、胜之、饰之,必严其令,而民则之,曰政。如四时之不贰如星辰之不变,如宵如昼,如阴如阳,如日月之明,曰法。
爱之、生之、养之、成之,利民不德,天下亲之,曰德。无德无怨,无好无恶,万物崇一,阴阳同度,曰道。刑以弊之,政以命之,法以遏之,德以养之,道以明之。刑以弊之毋失民命;令之以绝其欲,毋使民径遏之以绝其志意,毋使民幸养之以化其恶,必自身始,明之以察其生必循其理。致刑其民庸心以敬致政,其民服信以听;致德其民和平以静;致道,其民付而不争。罪人当名曰刑。出令当时曰政。当故不改曰法。爱民无私曰德。会民所聚曰道。
立常行政,能服信乎?中和慎敬,能日新乎?正衡一静,能守慎乎?废私立公,能举人乎?临政官民,能后其身乎?能服信,此谓正纪。
能日新,此谓行理。守慎正名,伪诈自止。举人无私臣德咸道。能后其身,上佐天子。
九变第四十四
【原文】
凡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有数以至焉。曰:大者亲戚坟墓之所在也,田宅富厚足居也。不然,则州县乡党与宗族足怀乐也。不然,则上之教训、习俗,慈爱之于民也厚,无所往而得之。不然,则山林泽谷之利足生也。
不然,则地形险阻,易守而难攻也。不然,则罚严而可畏也。
不然,则赏明而足劝也。不然,则有深怨于敌人也。不然则有厚功于上也。此民之所以守战至死而不德其上者也。
今恃不信之人,而求以智用不守之民,而欲以固;将不战之卒,而幸以胜;此兵之三暗。
任法第四十五
【原文】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烦,百姓迷惑,而国家不治。圣君则不然,守道要处佚乐,驰骋弋猎,钟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不思不虑,不忧不图,利身体,便形躯,养寿命,垂拱而天下治,是故人主有能用其道者,不事心不劳意不动力,而土地自辟,仓自实,蓄积自多,甲兵自强,群臣无诈伪,百官无奸邪,奇术技艺之人莫敢高言孟行以过其情、以遇其主矣。
【原文】
昔者尧之治天下也,犹埴之在埏也,唯陶之所以为;犹金之在炉,恣冶之所以铸。其民引之而来,推之而往,使之而成,禁之而止。故尧之治也,善明法禁之令而已矣。黄帝之治天下也,其民不引而来,不推而往,不使而成不禁而止。故黄帝之治也,置法而不变,使民安其法者也。
【原文】
所谓仁义礼乐者,皆出于法。此先圣之所以一民者也。《周书》
曰:“国法法不一则有国者不祥;民不道法则不祥;国更立法以典民,则不祥;群臣不用礼义教训,则不祥;百官服事者离法而治,则不祥。”故曰:法者不可不恒也,存亡治乱之所以出,圣君所以为天下大仪也。君臣上下贵贱皆发焉,故曰“法”。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