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奇怪的虫子,叫列队毛毛虫。顾名思义,这种毛毛虫喜欢列成一个队伍行走。最前面的一只负责方向,后面的只管跟从。生物学家法布尔曾利用列队毛毛虫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诱使领头毛毛虫围绕一个大花盆绕圈,其他的毛毛虫跟着领头的毛毛虫,在花盆边沿首尾相连,形成一个圈。这样,整个毛毛虫队伍就无始无终,每个毛毛虫都可以是队伍的头或尾。每个毛毛虫都跟着它前面的毛毛虫爬呀爬,周而复始。直到几天后,毛毛虫们饿晕了,从花盆边沿掉下来。
毛毛虫的失误在于它们失去了自己的判断,盲目跟从,进入了一个循环的怪圈,永无休止地耗尽自己的生命而不自知。试想,人们若进入这样的怪圈,会是怎样的结局呢?是否也会为自己的盲目付出无法预知的代价呢?
早晨,一只山羊在栅栏外徘徊,想吃栅栏里面的白菜,可是它进不去。这时,太阳东升,斜照大地,在不经意中,山羊看见了自己的影子,它的影子拖得很长很长。“我如此高大,一定会吃到树上的果子,吃不吃这白菜又有什么关系呢?”看着地上的影子,它对自己说。
远处,有一大片果园。园子里的树上结满了五颜六色的果子。于是,它朝着那片果园奔去。
到达果园,已是正午,太阳当顶。这时,山羊的影子变成了很小的一团。“唉,原来我是那么矮小,是吃不到树上的果子的,还是回去吃白菜好!”于是,它怏然不悦地折身往回跑。跑到栅栏外时,太阳已经偏西,它的影子又变得很长很长。
“我干吗非要回来呢?”山羊很懊恼,“凭我这么大的个子,吃树上的果子是一点问题也没有的!”
从众心理,就像故事中的那只山羊一样,由于对自己认识不清,完全被外界的环境所左右。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现象,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而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该克服从众心理。
盲从的人在别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下进行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没有自己的想法和正确的定位。盲从意味着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缺乏,丧失所有的锐气和进取心。做事盲从的人缺少的是一种独立思考的信心和意志,在安然地接受别人指示的方向面前不具备改变现状的魄力。
可以说,盲目地跟从而不思考是人们走向失败的原因之一,这样的人只能是被领导者和服从者,他们距离成功始终是万里之遥。
也许大多数人走入社会后会发现,自己并不是那种“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他们千方百计地去追寻自己的梦想,有的人甚至不惜迎合世俗的口味,但在付出牺牲后却发现,当初实在是没有必要把自己划进世俗的那一边。这个世俗就是指你生存的队列,就是很多像列队毛毛虫一样永远走不出的桎梏。因为盲目跟从,缺少了思考的智慧,暗淡的人生从此相伴,这是否有些得不偿失呢?
有这样一个幽默故事在人们中间流传着:一位石油大亨死后到天堂去参加会议,一进会议室发现已经座无虚席。于是他灵机一动,大喊一声:“地狱里发现石油了!”这一喊不要紧,天堂里的人们纷纷向地狱跑去。很快,天堂里就只剩下那位大亨了。这时,大亨心想,大家都跑了过去,莫非地狱里真的发现石油了?于是,他也非常匆忙地跑到了地狱。
每个听过这个幽默故事的人,大多都会一笑了之,但是如果在投资方面也这样盲从地行动,那么等待自己的就是“真金白银”的损失了。所以,对做生意的人来说,别人的意见可以借鉴,但是不能盲目从众,盲目跟风,这样的行为太不理性了,对自己会有很大的风险。
在生意场上,华尔街商人总是能够想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方法在竞争中获得胜利,他们不会随波逐流,做别人都在做的事情,他们总能让自己的生意比别人更有新意。
巨富威尔逊在筹备他的旅馆的时候,就决定把自己的旅馆建成第一流的。他在房间里使用了空调,这是当时世界上第一家有空调的旅馆。
每个房间都有电视。这样可以使外出旅游的一家人在饱览了沿途风光后,还能享受到有趣的电视节目,而不至于感到寂寞。他还为孩子们设计了一个游泳池,增加了不少针对孩子的服务项目,甚至还设计了为旅客的小狗居住的免费狗舍……所有这些,在当时都是前所未见的。
房间里光线明亮、空气流通、色调柔和、温馨的居住环境让旅客充满了亲切的感觉。所以,别人的旅馆冷冷清清,而他的旅馆却总是人满为患。
威尔逊“假日客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没有沿用当时的大众经营方式,而是另辟蹊径,让自己的旅馆在众多的竞争者中独树一帜,从而吸引了更多的游客。
所以说,任何东西都必须拥有个性,“有个性才能生存”被各类企业验证为是商界金律。
在华尔街商人看来,生意的成败往往就在于观念是否跟得上时代的潮流,盲目的从众心理必定会带来生意上的失败。在当今这个时代,各种商品琳琅满目,没有个性,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总之要记住,成功是属于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能够有独到见解的少数人。思考而不盲从,才能让人生从这一刻起变得更有意义。
贪心只会加大自己的风险
鲨鱼妈妈生下了一只小鲨鱼,他们共同生活在深海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只小鲨鱼长大了,开始和妈妈一起学习觅食,它逐渐学会了如何捕捉食物。妈妈对它说:“孩子,你长大了,应该离开我去独自生活。”
鲨鱼是海底的王者,几乎没有任何生物能伤害它,所以,虽然妈妈不在小鲨鱼的身边,但还是很放心。鲨鱼妈妈相信,小鲨鱼已经掌握了生存技能,一定会生活得很好。
几个月过去了,鲨鱼妈妈偶然遇见了小鲨鱼,她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小鲨鱼所在的海沟食物来源很丰富,它就是被鱼群吸引到这里的,那么,小鲨鱼在这里应该变得强壮起来,可是它看上去却好像营养不良,很疲惫。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鲨鱼妈妈想。它正要过去问小鲨鱼,却看见一群大马哈鱼游了过来,而小鲨鱼也来了精神,正准备捕食。鲨鱼妈妈躲在一边,看着小鲨鱼隐蔽起来,等着马哈鱼到达自己能够攻击到的范围。一条大马哈鱼先游过来,已经游到了小鲨鱼的嘴边,但丝毫没有感觉到危险。鲨鱼妈妈想,这下好了,可以美餐一顿了,但出乎意料的是小鲨鱼一动也没有动。
鲨鱼妈妈疑惑不解,后来,有越来越多的马哈鱼聚集过来了,可小鲨鱼却还是一动不动。它盯着远处剩下不多的马哈鱼,最后急躁起来,凶狠地扑了过去,可是距离太远,大马哈鱼们轻松地摆脱了追击。鲨鱼妈妈追上小鲨鱼问:“为什么不在马哈鱼在你嘴边的时候吃掉它们?”小鲨鱼自以为很有道理地说:“妈妈,难道您没看出来,后面还有很多吗?”
鲨鱼妈妈语重心长地摇摇头说:“事情不是这样的。欲望都是无法满足的,但机会却不是总有的。贪婪从来不会给你更多,甚至会将你的一切都夺走。”
其实人又何尝不是这样,有些时候,得不到的原因不是你没努力,而是你的心放得太大,来不及收网。
房地产开发商德里克说:“虽然我拥有超过上千万英镑的财产,但我仍然感到压力很大,我不能在每年15万英镑的基本收入的基础上使收支相抵。我想也许我正在失控,我总是苦于奔波,但我还是错过了好多机会。当我不得不作决定时,我感到好像有人把他的拳头塞进了我的肠子里不松手。午夜时,我会从床上爬起来开始进行设计,我只是想让自己平静下来。我无法睡觉,我无法停下来,然而我还是不能取得进步。”
很明显,在德里克看来,他所取得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金钱已成为他的自尊和支柱,一种对人的价值的替代之物。他意识到金钱本身绝不可能让他幸福,直到他重新界定他的价值和他优先考虑的事项为止。如果这种看法不改变,德里克将继续在成功的边缘摇摆不定,将他的家庭和个人的健康置于危险之中。
迷恋金钱有多种表现方式,德里克只是体现出其中一种而已。然而,有一条把所有这些情况贯穿起来的共同的线索。在这一点上,金钱作为美好生活的手段的价值消失了,金钱本身成了一种目的。当它被置于爱情、信任、家庭、健康和个人幸福之前时,它总是倾向于腐烂。这就是贪婪。
很多人会在生意场上失败,往往就是因为贪婪,不知道见好就收。“贪”字是由“今”和“贝”二字组成的,意为急功近利。生意人要是太贪婪,就只会有赔钱的结果。因为,人的贪婪会让人在生意中失去理性。
其实,贪婪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哪一个生意人不想年年翻番,一夜暴富。可是事实表明,大多数生意人并没有赚到非常多的钱,甚至由于过于贪婪导致赔钱的结局。而只有做到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贪婪,对生意场又有充分的了解,那么才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商人。对于成功的华尔街巨商来说,贪婪是可耻的——他们从来不会因为贪婪和迷恋而丧失理智,或者去拿不义之财。
一位商人到银行去申请贷款去购买废铁,银行经理问他生意做得如何,他回答说特别赚钱。这位经理想了一会儿,说:“既然赚钱,为什么又要来贷款购买废铁?你想再大赚一笔,这未免也太贪心了吧,要是我就不会那么做。如果我的生意不好,也许会孤注一掷,但是生意做得好好的,我会见好就收。毕竟物极必反,只有适度经营才能真正赚到钱。”
这位经理拒绝借钱,商人只好气呼呼地走了。
很长一段时间过去了,有一天,商人脸上笑容满面进入了银行大厅,非要感谢之前不贷款给他的银行经理。经理奇怪地问:“我没借钱给你,你反而来感谢我,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商人回答:“废铁跌价,大约跌了30万元,就因为你没借钱给我,所以我没有受到任何损失。”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出,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不失为一种很好的做生意的方法。华尔街商人同样注重这一点。他们强调为人要学会控制,从一点一滴做起,要懂得见好就收,否则很容易跌进欲望的无底洞。这是一个重要的经商原则。
世界上,美好的东西实在数不胜数,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尽可能多的东西,其实,欲望太多反而会成为累赘,毕竟,还有什么比拥有淡泊的心胸更能让自己充实满足的呢?
贪婪的人总是会成为金钱的奴隶,他们被金钱掌控着思想,事事都是从金钱的角度出发,嗜钱如命。他们的人生观就是:为钱而钱。敛财是他们的最大嗜好,也是他们人生的最大目的。对于这类财奴而言,他们的生活就是以钱为中心。挣钱、存钱是生命中的两大任务,根本不懂得如何享受人生。贪婪使财奴忘记了人的本性。他们的脑子里或许只有钱,而不管亲情、友情的重要,即使他们意识到了感情的存在,也是用金钱来衡量——贪钱的人只认钱不认人。正确的理财观念告诉我们,金钱是身外之物,不可贪得无厌,否则将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