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妒心普遍存在于人们当中,因为人与人之间总会存在差异,在同一个环境或不同环境的比较中,处于劣势的群体容易产生嫉妒心理,可以说,差异是嫉妒心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一个团队中,不是每个人都乐于看到同事或者伙伴获得成功。所以,华尔街富商认为,一个人要想获得财富,就要善于团队合作,克服嫉妒心理。
在团队合作中,我们不仅不能去嫉妒他人的成就和才干,还应该学会尽可能地忍受他人的嫉妒,不要因为别人的嫉妒就放弃自己的理想,让自己成为一个平凡的人,让自己的潜力没有发挥的地方,而是要懂得,别人的嫉妒其实是对自己能力的肯定,不要因忍受不了别人的嫉妒而与他人发生争执,这样只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聪明人都懂得利用他人的嫉妒作为自己能力的体现,懂得利用别人的嫉妒来不断激励自己,促进理想的实现,在嫉妒的催化下把所有的事情做得更好。
总而言之,请不必嫉妒他人,只要更努力就好;也不必为被他人嫉妒而烦恼,只需要更加努力,让这嫉妒变成一种欣赏。
在生活中,我们要记住,如果自己不曾拥有,那么,就快乐地欣赏别人的拥有,不让日子沦于暗淡,不让心绪陷于颓丧,这是我们一生都需要努力、需要坚持的。
因此,我们要像忍受孤独和痛苦那样忍受嫉妒,我们还要学会用时间和努力来粉碎嫉妒,学会以妥协和退让的方式来面对嫉妒者。这样,就会让他们感受到你真诚的爱心,这些爱心可以融化那些嫉妒者,从而消除和化解嫉妒。
学会欣赏别人,和谐团队关系
那是一个暖洋洋的春天的中午,娜茜和爸爸在郊区公园散步。在那儿,她看见一个打扮得很滑稽的老太太。天气那么暖和,她却紧裹着一件厚厚的羊绒大衣,脖子上围着一条毛皮围巾,仿佛天上正下着鹅毛大雪。娜茜轻轻地拽了一下爸爸的胳膊说:“爸爸,你看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多可笑呀。”
当时爸爸的表情显得特别严肃。他沉默了一会儿说:“娜茜,我突然发现你缺少一种本领,你不会欣赏别人。这证明你在与别人的交往中少了一份真诚和友善。”
娜茜觉得爸爸有些小题大做了,就很不服气地问爸爸:“你难道不觉得那位老太太的样子很可笑吗?”
爸爸说:“和你相反,我很欣赏她。”娜茜听了以后惊讶极了。
爸爸接着说:“你看她穿着大衣,围着围巾,也许是生病初愈,身体还不太舒服。但你看她的表情,她注视着树枝上一朵清香、漂亮的丁香花,表情是那么生动,你不认为很可爱吗?她渴望春天,喜欢美好的大自然。我觉得这老太太令人感动!”
这时,娜茜仔细地看了一下,发现那位老太太确实像爸爸说的那样,眼睛中闪动着某种渴望,荡漾在她脸上的笑容掩饰不住她内心的喜悦。
爸爸领着她走到那位老太太面前,微笑着说:“夫人,您欣赏春天时的神情真的令人感动,您使这春天变得更美好了!”
那位老太太似乎很激动:“谢谢,谢谢您!先生。”她说着,便从提包里取出一小袋甜饼递给了娜茜:“你真漂亮……”
事后,爸爸对娜茜说:“一定要学会真诚地欣赏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值得我们欣赏的优点。当你这样做了,你就会获得很多的朋友。”
这个小故事推而广之,还可以这样看:你喜欢别人,别人也就喜欢你;你欣赏别人,别人也就欣赏你;你帮助别人,也就是帮助自己。予人方便其实就是给自己方便。古语云:“欲将取之,必先予之”,“汝爱人,人恒爱之”就是这个道理。
曾经有人在一次公司同事聚会的时候做过这样的一个小游戏,以不记名的方式让每个人写出自己最有好感的人员名单,同时也写出自己最讨厌的人员名单。最后经过统计发现,那些让你产生好感的人,往往也是对你有好感的人;同样,你所讨厌的人,往往也是讨厌你的人。
由此不难看出,人际关系是相互的,与人为善,就是与自己为善。当你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时,别人同样也会向你投来赏识的眼光。而当你用不屑的眼光看别人时,别人也会向你投来不屑的眼光。
美国学者赫兹博格经过调查研究发现,他人的尊重可激发强烈的内在动力,促使人们努力工作,自愿与他人合作。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曾说过:“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也是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动物的地方。”赏识应是为人之道。不懂赏识,不愿赏识,人与人之间往往就多了一份挑剔,少了一份欣赏;多了一份苛求,少了一份呵护。
一家保险公司的经理在谈到成功的秘诀时说:“很重要的一条是:我们欣赏我们的代理人。”
“优秀的人总是相互欣赏的。”苏格拉底常这样对学生说。学会赏识他人,这是人生的一个美好情怀,也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前提。有一个词在国外的使用频率非常高——“Congratulations”(祝贺你),这个词虽然看起来和拼起来都很长,但他们说得却是相当流利。家人之间、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常常因为一点小成绩,一点小进步就互相祝贺,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发现可祝贺的事情。他们眼中有美,他们眼中有对家人、朋友、同事的欣赏和关爱。然而对我们来说,多数人还是不具备这种赏识的意识,我们发现不了别人的美丽,发现不了别人的进步,发现不了别人的优点。普通的人际关系如此,竞争对手之间更甚。我们经常看到别人的成绩比自己强,心里总是酸酸的,虽然这是正常的心理反应,但一定要学会坦然面对,要学会应付这种无奈。试想,你的成就对别人而言也是一种无奈,你也有别人无法比拟的成就和特色,这就是一种相互共存的平衡关系。
就像镜子一样,你冲它微笑,它也会还给你一个笑容,你欣赏了别人,别人才会欣赏你。人们之间不是没有矛盾,人们之间也不是纯粹的和谐,只是这种矛盾也罢,相互竞争也罢,都不应该被放大到那么极端。只要稍稍调整一个方向,换一个角度,就会看到不一样的天地。
欣赏一个人,并不是要奉承他,而是我们能从他的身上发现诸多的亮点。我们要始终记得“人无完人”这句话,不是每个人从一生下来就是优秀或愚钝的,一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那么,他的素养也会由此变得不同。
在我们周围,不管是朋友、同事、亲人,都可以从他们身上找到可以借鉴的地方。他人仿佛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从中找到可以学习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就可以发觉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从而激励、鞭策自己提高综合水平,给自己更大的生活信心和精神力量。
懂得欣赏他人,有利于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一个人如果对别人的优点心生妒忌,看他人一无是处,那么,他将难有大的作为。只有学会欣赏他人,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才能营造出一份坚实、良好的生命质地。
总之,华尔街商人认为,欣赏他人有利于团队中人际关系的改善。欣赏他人,我们的身心也会由此而变得愉悦,得到他人的欣赏和鼓励,我们也会感到欣慰和快乐。所以,任何时候,我们都要胸怀宽广、虚怀若谷,这样我们才会更好地用平和的眼光欣赏他人。
集思广益,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人生之路如此漫长,没有谁能保证自己完美无缺,不犯错误,我们总会遇到一些小挫折、小坎坷,但只要及时发现并改正,那就可以做到尽量完美。当然,在这个时候,光靠自信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多听取别人的意见,汲取别人的经验教训,这样才能更好地克服重重困难。
在罗斯福任美国总统期间,当他去打猎的时候,他就去请教一位猎人,而不是请教身边的政治家。反之,当他讨论政治问题的时候,他也绝不会去和猎人商议。
据说有一次,他和一个牧场工头外出打猎,他看见前面来了一群野鸭,便追过去,举起枪来准备射击。但这时那个工头早已看见树林中还躲着一头狮子,忙举手示意罗斯福不要动,罗斯福眼看野鸭快要到手,于是对他的示意没有理睬。结果,狮子在树林中听到枪声后跳了出来,窜到别处去了。等到罗斯福瞧见,再赶紧把他的枪口移向狮子时,已经来不及开枪,只好眼睁睁地看着它逃跑了。牧场工头立刻瞪着眼睛,向他大发脾气,骂他是个傻瓜、冒失鬼,最后竟还说:“当我举手示意的时候,就是叫你不要动,你连这点规矩也不懂吗?”
面对牧场工头的责骂,罗斯福竟然“逆来顺受”,并且以后也毫不怀疑地处处对他服从,好像小学生对待老师一般。他深知,在打猎问题上,对方确实高他一筹,因此,对方的指教于他确是有益处的。
听取别人的意见,请教别人,就不能在乎对方身份的高低,要对事不对人,只要是好的意见,我们都要虚心接受。孔子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古语也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唐太宗没有听取魏征的谏言,对自己进行批评,就不可能出现“贞观之治”的繁盛景象;如果达·芬奇没有听取老师的批评,就不可能成为世界著名的画家……华尔街商人更是相信,只有善于广泛听取他人的意见,才能使自己永立不败之地。
在一次会议上,比尔·盖茨受到指责,一名技术员指出公司开发网络浏览器滞后。盖茨略作沉吟,决然自责,并向与会者诚恳道歉,此举也宣告了微软经营方向的转型。盖茨后来谈起这件事时说:“我不想在面子问题上浪费时间,那是没有意义的。特权会使人腐化,但我想保持前进的动力。”
从当年的毛头小伙一跃而为世界富豪,这样的成功并没有塞住盖茨的耳朵。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无疑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
1880年,乔治·伊斯曼创建了柯达公司。他深知没有员工的支持,任何企业都无法做大。因此他常常思考一个问题,即如何让员工们行动起来,与企业共同进步。
1889年的一天,乔治·伊斯曼收到一个工人写给他的建议书。这份建议书的内容不多,字迹也不优美,却让他眼睛一亮——这个工人建议生产部门将玻璃擦干净。对于这样的问题,在乔治·伊斯曼看来,是小得不能再小的一件事了。然而,这次伊斯曼却看出了其中的意义:这正是员工积极性的表现。
乔治·伊斯曼立即召开表彰大会,发给这名工人丰厚的奖金,“柯达建议制度”也应运而生。
在柯达公司的走廊里,每个员工都能随手取到建议表。投入任何一个信箱,建议表都能送到专职的“建议秘书”手中。专职秘书负责及时将建议送到有关部门审议,作出评鉴。公司里设有专门委员会,负责建议的审核、批准以及发奖。此外,建议者还可以随时拨打电话询问建议的下落。
100多年过去了,柯达公司员工提出的建议近200万个,其中被公司采纳的超过60万个。现在,柯达公司员工因提出建议而得到的奖金,每年都在150万美元以上。
“柯达建议制度”在降低新产品成本核算、提高产品质量、改进制造方法和保障生产安全等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而且,员工提出的建议即使未被采纳,也会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管理人员了解到员工在想什么:二是建议者得知他的建议得到重视时,会产生满足感,工作会更加努力。专业人士评价说:“没有‘柯达建议制度’,就没有今天的柯达!”
但是,华尔街商人同样认为,听取别人的意见并不代表不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成功的前提,听取别人的意见也是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条件。一个人如果经常听取别人的意见,会使自己增长很多见识,让自己少走很多弯路,赢得更多的时间去追求完美,更好地走向成功。
也许有人认为,既相信自己又听取别人的意见,那不是自相矛盾吗?其实不然,相信自己与听取别人的意见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这里说的“相信自己”并不是不切实际地夸大自己的力量,而是站在事实的基础上相信自己。这里的“听取别人的意见”不是指一味地盲从,不加选择地听取别人的意见,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择其善者而从之。
所以说,我们遇事要多与他人商量,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做到这些,才能更好地和他人合作,而不是因为分歧,弄僵彼此的关系。
兑现承诺是合作的基础
我们在工作中,无时无刻不在与承诺打交道,然而有些人却拿承诺开玩笑。给客户做了承诺,事后却是一拖再拖,问起的时候就说忘记了,下次回复。上司交代的任务,满口应承,最后却又是忘得一干二净,并找出这样那样的理由。还有同事与同事之间的承诺,也是一而再、再而三地食言……也许这些事情你自己早忘了,可是被你食言的人们——客户、上司、同事肯定会记得一清二楚的。“忘了”、“下次吧”……都能成为你不坚守承诺的借口。这样做的结果是,你会失去大家对你的信任,不知道你说的哪句话是真的,哪句话是假的,托付给你的事情,你能否完成,他们的心里完全没有底。自然而然,你就会变成一个无足轻重的人物。毕竟,没有人喜欢言而无信的人。
某知名国际集团的总裁卡尔到科罗拉多大学演讲的时候,有一个叫杰夫的商人通过演讲会的主办者约卡尔见面谈一谈。卡尔答应了,但只能在演讲完后,而且只有15分钟的时间。
杰夫就在大学礼堂的外面坐等。卡尔兴致勃勃地为大学生们演讲,讲他的创业史,讲商业成功必须遵循的原则,不知不觉中时间已超过了与杰夫约定的见面时间,显然他已忘记了与别人的约定。
正当卡尔兴致高昂地继续演讲时,他发现一个人从礼堂外推门,径直朝讲台上走来。那人一直走到他的面前,一言不发放下一张名片后转身离去。卡尔拿起名片一看,背面写着:“您和杰夫先生在下午两点半有约。”
卡尔猛然记起了这回事。尽管一边是需要他说服并且灌输企业发展的目标甚至是动力的大学生们,而另一边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向他请教的商人,但卡尔没有犹豫,他对大学生们说:“谢谢大家来听我的讲演,本来我还想和大家继续探讨一些问题,但我有一个约会,而且现在已经迟到了。迟到是对别人的不礼貌,我不能失约,所以请大家原谅,并祝大家好运。”
在雷鸣般的掌声中,卡尔快步走出礼堂,他在外面找到了正在等他的杰夫,向他致歉后,便又与杰夫进行了交谈,告诉了他想要知道的一切。结果,他们一直交谈了30分钟,超过了原来定好的15分钟。后来,杰夫成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他把这一段经历告诉了他的朋友,朋友们对这位总裁也产生了信赖。
由此我们看出,不坚守承诺的人,只能是失信于人,自吞苦果,只有信守承诺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认可。言必信,行必果,说出来的话,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努力去实现。这样,大家对你办事就会很放心,你的受重视度自然就会越来越高。
19世纪初,黑森·卡塞尔的威廉王子匿名借给了丹麦政府一大笔钱。王子让罗斯柴尔德作为中介,对于自己则可以匿名,于是,丹麦就定期将利息支付给罗斯柴尔德,再由罗斯柴尔德把钱转给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