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先跟对人,再做对事
22804600000031

第31章 聪明地做事,胜过使蛮劲(4)

取得业绩是一切工作的要务,是工作中所有行为的导向。对于一个员工而言。如果只有努力的过程,而没有实实在在的结果,那么他将无法实现自身的发展,更不会获得更高的收入。企业往往都是注重结果的,因为只有结果才能真正给企业创造利润,才对企业的发展有实质意义。所谓的过程胜于结果,那只是你在遭受挫折时候的自我安慰而已,其实你心里也同样清楚,只有结果,只有成果才是老板和公司最想要的,也是你能够获得赏识,走向成功之路的关键。

“不重过程重结果,不重苦劳重功劳。”这是联想集团写在《联想文化手册》里的核心理念之一。“一两智慧胜过十吨辛苦。”带领蒙牛集团取得了惊人发展速度的牛根生经常向蒙牛员工们强调这样的理念。

为什么取得卓越成就的公司,都一直强调结果和功劳的重要性呢?让我们先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一家企业里,有一名清洁女工,她不懂任何技术。但是,有一天她居然跟大家说,她把工厂里的一台出了故障的进口设备给修理好了!大家将信将疑,一再追问之下,她才满怀自豪地说,是她把自己懂得修理这类进口设备的表弟找来帮忙修好的。她流露出来的成就感仿佛比自己亲自动手解决了问题还要强!

有人便对她说:“你的精神可嘉,但那也不能算是你自己修好的呀。”

她反问:“反正问题是由我来解决的。如果不是我非要让表弟过来帮忙,难道他会自己跑来修理吗?机器会自己好起来吗?这不就等于是我做的吗?”

正当大家在暗中嘲笑她如此不可理喻时,企业的老板也到了现场。当他听了大家的讨论后,却对那位清洁女工大加赞许:“她说得很有道理!并不是非要亲自动手才算是自己的功劳。只要结果是因她而得来的,就应该算是她的成绩。我们没有必要在乎具体的过程和实际操作人是谁,重要的是谁在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我认为她说得很对,值得嘉奖!而且我号召所有的员工都向她学习,因为这是一种做事的方法和态度。成功企业都提倡‘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更节省成本地获得好结果。”

功劳重于苦劳,结果重于过程。的确,结果才是最重要的,一切问题的关键就是能够找到解决问题、获得结果的方法。不管你用的是什么方法,也不管是不是你自己亲力亲为,只要你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那么问题的解决就归功于你身上,这也是当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注重的一个理念——埋头苦干固然重要,但是有成果的苦干更是老板和企业所需要的。因此,我们在职场中要时刻树立这种结果至上的理念,这样才能在职场生存下来,不被淘汰。

我国的传统观念认为,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很多人深深地受其影响,特别是当员工不能按要求来完成任务时,这句话就成了潜意识的借口和怨言。然而,在如今这个市场经济时代,要想在市场立足,就得靠效率,靠结果说话。下面这个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家企业里,有一次经理叫小张去把修改好的文件复印好,然后再装订发放到位。小张接到经理的任务后,马上对修改好的电子版文件检查了一遍,在确认无误后,立刻把它打印成一份书面文件,等待复印。这时,小张想起办公室新来了一个实习生,为了能让他多锻炼一下,小张打算把这个任务交给这个实习生来做。

小张把实习生带到行政部办公室,把方法教给了他,并特意嘱咐每次复印的时间不要太长,以免负荷过重致使复印机损坏。这个实习生按照小张的方法来做,但是中间时不时地有其他部门的人有临时复印穿插进来。这样一来,复印机基本上是连续工作的,复印出的文件上面有较多的黑斑。不待复印完,复印机就不转了,小张不得不跑到其他部门把剩余的文件复印完。

等到把复印件发下来后,因部分文件黑斑较多,文件没有达到发放要求,小张遭到经理批评。后又因复印机的维修,按公司的制度小张需要赔偿一百多元。

小张觉得自己很冤,辛辛苦苦换来的却是这样一个结果,自己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呀!但老板却并不这样想——他只看结果,公司靠结果才能生存下去。

在当今社会,很多企业都是以绩论功,以功论酬。谁能为企业带来效益,谁就是英雄。看结果是员工或者企业发展的必须。作为一名员工,你要追求的不是“苦劳”,而是“功劳”。不管黑猫白猫,只要抓到老鼠就是好猫,也就是讲究以功劳论英雄。

身处职场,一个员工不管多么辛苦忙碌,如果只是在“做事”,而没有“做成事”,那么一切辛苦都是白费的,一切付出均没有价值。你的苦劳也不会得到公司的认同,因为只有功高才是公司所需要的。因此,要获得上司的器重,你就必须想方设法把事情做成,而不是抱着一种只要自己做了就算是完成了使命的态度。

学会细分目标,按步骤吃掉“大象”

有些人常妄想自己能一步登天,常做自日梦,想一夕成名,一下子便成为亿万富翁。实际上,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是由于你的能力并不够,二是由于成功必须要经过长久磨炼。因此,真正的成功者善于化整为零,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就像上楼一样,不用梯子,一楼到十楼是绝对蹦不上去的,相反,蹦得越高就摔得越狠,必须是一步一个台阶地走上去。

在职场,要想成功同样是这个道理。不要妄想一步就能当上总裁,你需要的是把眼前的工作做好,把目标一个一个地实现。下面这个故事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比尔原来只是美国一家软件公司的普通职员。从他大学刚毕业走进公司的第一天起,他就为自己定了一个目标:用两年的时间当上产品开发部的经理。从那天起,“部门经理”就像一面旗帜,他没有一天不按部门经理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比尔的准备是辛苦的,他往往要比其他职员多做许多工作,休息时也要参加许多相关专业的培训课程。目标真是一个奇妙的东西,它使比尔每天都被疯狂的工作激情驱使着。虽然有些累,但劳累过后,看着自己的卓越业绩,他便体会到了更深的幸福和快乐。

不到一年,比尔就被提拔到了主管的岗位。他工作起来更加努力了,虽然为此他牺牲了许多娱乐和休闲的时间,但因为有了目标,他感觉不到工作的劳累,相反把它当做一种享受。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不断得到公司总裁的肯定,在当上主管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再次被提拔为部门经理,成了公司里提拔最快又最年轻的经理,但他很快又给自己制订了下一个目标——产品总监。

比尔为什么能从普通职员的岗位迅速升至主管,继而又升职为部门经理?这是他用目标随时鞭策自己,并不断围绕目标积极行动与积累的结果。

没有目标的人注定不能成就大事,但如果目标过大,反而不易操作,所以,你应学会把大目标分解成若干个具体的小目标,否则过了一段很长的时间后你依然达不到目标,会让你觉得非常疲惫,产生懈怠心理,甚至可能放弃追求那些认为没有成功的希望。而如果将最后的终极目标分解成具体的小目标,逐一实现,你将能尝到成功的喜悦,继而产生更大的动力去实现下一阶段的目标。可以说,但凡在事业上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大都是从低微的职位上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们总能在一些细小的事情中找到个人成长的支点,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用恒久的努力打破困境,走向卓越与伟大。

只有具体、明确并有时限的目标才具有指导行动和激励自己的价值。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在特定的时限内完成特定的任务,你才会集中精力,开动脑筋,调动自己和他人的潜力,从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如果没有明确具体目标的时限,任何人都难免精神涣散、松松垮垮,要完成自己所制订的目标也就只是一句空话。下面这个故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罗伯·舒乐博士曾立志在加州用玻璃建造一座水晶大教堂,他向著名的设计师菲力普·强生表达了自己的构想:“我要的不是一座普通的教堂,我要在人间建造一座伊甸园。”

强生问他预算是多少,舒乐博士坚定而坦率地说:“我现在一分钱也没有,所以100万美元与400万美元的预算对我来说没有区别,重要的是,这座教堂本身要具有足够的魅力来吸引捐款。”

教堂最终的预算为700万美元。700万美元对当时的舒乐博士来说是一个超出了能力范围甚至超出了理解范围的数字。

60天后,舒乐博士用水晶大教堂奇特而美妙的模型打动了富商约翰·可林,获得了第一笔100万美元的捐款。

第65天,一对倾听了舒乐博士演讲的农民夫妇,捐出了1000美元。

第90天,一位被舒乐博士孜孜以求的精神所感动的陌生人,在生日的当天寄给舒乐博士一张100万美元的支票。

8个月后,一名捐款者对舒乐博士说:“如果你用诚意与努力能筹到600万美元,剩下的100万美元由我来支付。”

第二年,舒乐博士以每扇500美元的价格请求美国人认购水晶大教堂的窗户,付款的办法为每月50美元,10个月付清。6个月内,10000多扇窗户全部售出。

1980年9月,历经12年,可容纳10000多人的水晶大教堂竣工,成为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经典,也成为世界各地前往加州的人去游览的胜景。

水晶大教堂最终的造价为2000万美元,全部是舒乐博士一分一分筹集而来的。

获取任何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都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许多人做事之所以半途而废,并不是因为困难大,而是与成功距离较远,正是这种心理上的因素导致了失败。而把长距离分解成若干个距离段,逐一跨越它,就会轻松许多。

不要妄想一步登天,那永远都只会是妄想。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走,你才能离你的目标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