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实训目标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实施EIGRP路由网络配置。
4.2知识回顾
4.2.1EIGRP路由协议简介
EIGRP(Enhanced Interior GateWay Routing Protocol,增强型内部网关路由协议)是一个无类、增强的距离矢量协议,和内部网关路由协议(IGRP)一样,是Cisco的私有路由协议,有时EIGRP协议被称为混合型路由选择协议,因为它同时拥有距离矢量和链路状态两种协议的特性,只在网络链路有更新的时候发送更新数据,EIGRP的最大跳数是255(默认设置是100),EIGRP协议非常适用于特大型的网络中。
EIGRP协议的特点如下。
1.快速收敛
链路状态包(Link-State Packet,LSP)的转发是不依靠路由计算的,所以大型网络可以较为快速地进行收敛。它只宣告链路和链路状态,而不宣告路由,所以即使链路发生了变化,也不会引起该链路的路由被宣告。但是链路状态路由协议使用的是Dijkstra算法,该算法比较复杂,并且较占CPU和内存资源和其他路由协议单独计算路由相比,链路状态路由协议采用一种扩散计算(diffusing computations),通过多个路由器并行的记性路由计算,这样就可以在无环路产生的情况下快速的收敛。
2.减少带宽占用
EIGRP不作周期性的更新,它只在路由的路径和度发生变化以后做部分更新。当路径信息改变以后,DUAL(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弥散更新算法)只发送那条路由信息改变的更新,而不是发送整个路由表。和更新传输到一个区域内的所有路由器上的链路状态路由协议相比,DUAL只发送更新给需要该更新信息的路由器。在WAN低速链路上,EIGRP可能会占用大量带宽,默认只占用链路带宽的50%,之后发布的IOS允许使用命令ip band-Width-percent eigrp来修改这一默认值。
3.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
EIGRP通过使用“协议相关模块”(即protocol-dependentmodule<PDM>),可以支持IPX,ApplleTalk,IP,IPV6和NoVellNetWare等协议。
4.无缝连接数据链路层协议和拓扑结构
EIGRP不要求对OSI参考模型的层2协议做特别的配置。不像OSPF,OSPF对不同的二层协议做不同的配置,比如以太网和帧中继。总之,EIGRP能够有效的工作在LAN和WAN中,而且EIGRP保证网络不会产生环路;而且配置起来很简单;支持VLSM;它使用多播和单播,不使用广播,这样做节约了带宽;EIGRR使用和IGRP一样路由距离度算法,是32位长的,可以做非等价路径的负载平衡。
4.2.2EIGRP的4个组件
EIGRP协议由以下4个组件组成。
①相关协议模型(Protocol-Dependent Module,PDM);
②可靠传输协议(Reliable Transport Protocol,RTP);
③邻居的发现/恢复(Neighbor DiscoVery/RecoVery);
④弥散更新算法(Diffusing Update Algorithm,DUAL)。
4.2.3RTP-EIGRP的可靠传输协议
RTP负责EIGRP数据包按顺序(可靠)发送和接收,这个可靠的保障是通过Cisco的一个私有算法可靠组播实现的,使用组播地址为224.0.0.10。每个邻居接收到这个可靠的组播包时就会以一个单播作为确认按顺序的发送是通过数据包里的两个序列号实现的,每个数据包都包含发送方分配的1个序列号,发送方每发送1个数据包,这个序列号就递增1。另外,发送方也会把最近从目标路由器接收到的数据包的序列号放在这个要发送的数据包里,在某些情况下,RTP也可以使用无需确认的不可靠的发送,并且使用这种不可靠发送的数据包中不包含序列号。
4.2.4EIGRP-Metric计算方法
EIGRP选择一条主路由(最佳路由)和一条备份路由放在拓扑表(EIGRP到目的地支持最多6条链路)。它支持几种路由类型:内部、外部(非EIGRP)和汇总路由。EIGRP使用混合度。
1.EIGRP-Metric的5个标准①带宽:10除以源和目标之间最低的带宽,再乘以256。
②延迟(Delay):接口的累积延迟乘以256,单位是微秒。
③可靠性(Reliability):根据激活状态值而定的源和目的之间最不可靠的可靠度的值。
④负载(Loading):根据包速率和接口配置带宽而定的源和目的之间最不差的负载的值。
⑤最大传输单元(MTU):路径中的最大传输单元值,它包含在EIGRP的路由更新里,但是一般不参与EIGRP-Metric的运算。
2.EIGRP-Metric的计算
EIGRP使用弥散更新算法来决定到达目的地的最佳路由。当最佳路由出问题的时候,EIGRP不使用保持时间间隔而立即使用备份路由,这样就使得EIGRP可以进行快速收敛。
EIGRP计算度的公式如下(K是常量):
metric=[K1*bandWidth +(K2*bandWidth)/(256-load)+ K3*delay]*[K5/(reliability+K4)]
其中:metric为路由距离度,bandWidth为带宽,load为负载,delay为延迟,reliability为可靠度。
默认:K1=1,K2=0,K3=1,K4=0,K5=0不推荐修改K值。K值通过EIGRP的Hello包运载。
4.2.5EIGRP包
EIGRP使用多种类型的数据包,这些数据包通过IP头部信息里的协议号88来标识:
(1)Hello数据包:用来发现和恢复邻居,通过组播的方式发送,使用不可靠的发送。
(2)ACK数据包:不包含数据的Hello数据包,使用unicast的方式,不可靠的发送。
(3)Update数据包:传播路由更新信息,不定期的,通过可靠的方式发送(比如网络链路发生变化)。当只有一台路由器需要路由更新时,通过单播的方式发送;当有多个路由器需要路由更新的时候,通过组播的方式发送。
(4)Query&Reply数据包:在指定机器C用来管理扩散计算的,查询数据包可以是组播或单播;应答数据包是通过unicast的方式发送,并且方式都是可靠的。
(5)Request数据包:最初是打算提供给路由服务器使用的,但是从来没实现过。
4.2.6EIGRP的邻居发现/恢复协议
EIGRP的Update包是非周期性发送的。
①Hello数据包在一般的网络中(比如点到点网络)是每5秒组播1次(要随机减去1个很小的时间防止同步);
②在多点X.25,帧中继、ATM接口和ISDN PRI接口上,Hello数据包的发送间隔是60秒。
在所有的情况中,Hello数据包是不需要确认的。可以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修改该接口的Hello数据包默认的发送间隔,命令为:ip hello-interVal eigrp。
当一个路由器收到从邻居发来的Hello数据包的时候,这个Hello数据包包含了一个保持时间,这个保持时间告诉这个路由器等待后续Hello数据包的最大时间。如果在超出这个保持时间之前没有收到后续Hello数据包,那么这个邻居就会被宣告为不可达,并通知弥散更新算法这个邻居已丢失。默认保持时间是3倍于Hello数据包发送间隔的,更高链路默认Hello数据包发送时间间隔和保持时间是5秒和15秒,T1或低于T1链路分别是60秒和180秒可以在接口配置模式下修改这个默认的保持时间,其命令格式为ip hold-time eigrp。
EIGRP邻居信息都记录在邻居表(Neighbor Table)中,使用shoW ip eigrp neighbors命令查看IPEIGRP的邻居。
4.2.7EIGRP的术语定义
1.弥散更新算法简介
弥散更新算法可以保证路由100%无环路,为了能够让弥散更新算法正确的操作,低层协议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①一个结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检测到新邻居的存在或和一个邻居的连接的丢失。
②在链路上传输的所有信息必须在有限的时间里按正确的顺序收到。
③所有的消息,包括链路开销的更改、链路故障和新邻居的发现,都应该是在有限时间里,一个一个地依次处理Cisco的EIGRP使用邻居的发现/恢复和RTP来确保上述前提条件。
2.adjacency(邻接)
在路由器刚启动的时候,路由器使用Hello数据包来发现邻居并标识自己用于邻居的识别。当邻居被发现以后,EIGRP会在它们之间建立一种邻接关系。邻接是在两个邻居之间形成一条交换路由信息的虚链路(Virtual Link)。当邻接关系形成以后,它们之间就可以相互发送路由update数据包,这些update数据包包括路由器所知道的所有链路及其度。对于每个路由,路由器都会基于其邻居宣告的距离和到达该邻居的链路开销来计算出一个距离。
3.FD(Feasible Distance,可行距离)
到达每个目标网络的最小的路由距离度将作为该目标网络的可行距离。比如,路由器可能有3条到达网络10.30.5.0124的路由,路由距离度分别为380672,12381440和660868,那么路由距离度380672就成了可行距离。
4.FC(Feasible Condition,可行条件)
邻居通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小于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FD AD<FD=>FC=ture。其中AD为邻居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FD为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可行距离,FC为可行条件。
5.FS(Feasible Successor,可行后继路由)
如果一个邻居通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满足可行条件,那么这个邻居就成为可行后继路由FS。比如,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10.30.5.0124的可行距离为380672,而它邻居所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55072,这个邻居路由器满足可行条件,它就成为可行后继路由;如果邻居路由器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为380928,即不满足可行条件,那么这个邻居路由器就不能成为可行后继路由,可行后继路由和可行条件是避免环路的核心技术,可行后继路由也是下游路由器,因为从可行后继路由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比本地路由器到达目标网络的可行距离要小。在拓扑表中记录着到目标网络的一个或多个可行后继路由FS。
6.拓扑表(Topological Table)
拓扑表包括以下内容:
①目标网络的可行距离FD。
②所有的可行距离FD。
③每一个可行后继路由FS所宣告的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
④本地路由器计算出的,经过每个可行后继路由FS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即基于FS所宣告到达目标网络的距离和本地路由器到达那个可行后继路由FS的链路的开销。
⑤发现可行后继路由FS的网络相连的接口。
7.邻居表(Neighbor Table)
每个路由器的RAM中都保存着有关于邻居路由器的地址和接口信息的数据表。
8.后继路由(Successor)
后继路由是到达远程网络的最佳路由,是EIGRP用于转发业务量的路由,它被存储在路由表中。
4.3实训步骤
4.3.1网络拓扑
路由器采用Cisco2621。
4.3.2地址分配
可以自己设计规划IP地址,本实训项目各个网络结点参考IP地址。
4.3.3配置步骤
(1)对于Router1,进行下面配置:
(基本配置省略,下面是EIGRP路由部分的配置)
Router1(config)#router eigrp100//同一个AS中,AS号100必须相同
Router1(config-router)#netWork10.1.1.00.0.0.255//掩码通配符
Router1(config-router)#netWork172.16.0.00.0.0.255
Router1(config-router)#
%DUAL-5-NBRCHANGE:IP-EIGRP100:Neighbor172.16.0.2(FastEthernet0/1)is up:
neW adjacency
Router1(config-router)# ^ Z
%SYS-5-CONFIG_I:Configured from console by console
Router1#
下面查看Router1的运行配置:
Router1#shoW running-config
Building configu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