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中的心理学诡计
22959800000001

第1章  自我心理管理:中基层管理者必备的心理要素

所谓“自我心理管理”是人对自身的管理,是一个人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的过程。作为管理者,进行管理活动是工作的重点,这其中除了对员工的管理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对自我的心理管理。也就是说,管理者应该通过对自己的心理的调节,不断提高管理的水平,把管理工作做好。

第一章 做好心理准备

心理准备就是在进行某项行为之前所做的心理管理,就是将自己的心理机能提高到和行为相适应的高度上来,以便行为的顺利实施。管理者在进行管理活动之前,首先应该从心理上对所要进行的管理行为做必要的心理准备,这样才能在管理的过程中将管理行为和管理思想真正贯彻到位。

公事公办是心理管理能力的最大体现

作为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表现是很重要的,因为员工会在潜意识里将你的行为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而一个管理者首先应该在思想上将所有员工装在自己心里,用一杆秤去衡量所有员工的表现。这就要求管理者是一个无私的人,一个平等对待所有员工的人。

管理者在与员工接触的时候,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在自己的心里将员工放在同一个天平上。管理者的心既不能偏左,也不能靠右。如果一个管理者不能真正从心理上完成这样的自我管理,那么他就很难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的员工,甚至引起员工们的反感。老一辈革命家陶铸同志有诗云:“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这种人生境界在管理中同样适用,管理者必须首先做到“心底无私”,才能赢得“天地宽”。

为了工作的需要,管理者往往要抛开自己的私心,比如对手下得力员工的调动,就是一件令每个管理者头疼的事情。因为,得力的下级是管理者自己很器重和欣赏的,是从心理上认可的,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工作方法自己都了如指掌。更重要的是,在长期的共同工作中,相互已经建立了心理默契和愉快的工作关系,甚至私下的交情也不错。现在突然要从你的团队中调走,的确舍不得。但是为了工作的整体需要,那么此时就需要你首先从公司的人事部署、经营策略和本部门的工作方针考虑,明确自己部门的工作需要;再仔细分析下级的工作能力、品性、耐力和其他的潜质;然后,就是你运用自己心理管理能力的时候了,你应该理智地做出自己的选择。

当然,你还必须和你的下级讲清楚,说服他们改变自己的心理趋向,这需要诚恳的态度和耐心的沟通。你可以开门见山地对下级说:“这是出于整个公司发展的考虑,尽管你一直工作很努力,工作成绩也很好,但从公司的大局考虑,到那个部门更能发挥你的能力。”说服别人总是要费些口舌,但你要知道,在公事上你应该是对公司负责,而不是对某个下级负责。你私下里还可以耐心地向他做出更详细的解释,这样就不至于因此而影响相互间的关系。

我们常说的“公事公办”,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心底无私才是你赢得员工认可和尊重的前提。当然要做到公事公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你要放弃自己已经形成的心理认同,进行自我的心理调试和管理,不让你的感性判断影响自己的理性判断。这可能很难,但你必须这么去做,如果你不能做到,甚至公私不分,那你的下级也会效仿,这就导致公司秩序的混乱。不仅如此,员工也会因此对上级产生不信任,甚至产生反抗心理。公司中富有正义感的员工就会与有私心的员工作斗争,而上级自身有私心就会使公司上下矛盾重重。

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内心不能掺杂过多的私人感情。一般人都喜欢奖赏而害怕惩罚,但赏罚分明可以让员工士气大增,更容易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去。因此,做到赏罚分明也是管理者进行自我心理管理必须经历的过程。

我们都熟知“孔明挥泪斩马谡”的故事,这可以说是赏罚分明的一个典范事例。当时,街亭是魏蜀两军的必争之地。蜀将马谡熟读兵书,深得诸葛亮的赏识,诸葛亮在心理上已经建立了对马谡的高度认同。当马谡自告奋勇当先锋去镇守街亭时,诸葛亮明白事关重大,让他立下了军令状,还任命大将王平做他的助手。但是由于马谡并没有完全理解诸葛亮的战略意图,加上他自己刚愎自用,不听王平等人的劝阻,弃城不守,涉水上山,犯了兵家大忌。结果,魏军将蜀军团团围住,切断水源和粮草。于是,蜀军大乱,在魏军强大的攻势下溃败了,街亭这个战略要地失守。诸葛亮退回汉中之后,严厉追究马谡失守街亭的责任,最后以军法论处。

诸葛亮心里经历了激烈的内心斗争,他十分不忍心惩处马谡,但诸葛亮更明白,如果不按军法从事,军令就将失去威严,兴复汉室的理想就彻底成了一句空话。相信看过《三国演义》的人会有深刻的印象,诸葛亮在中军帐中反复思量,他爱惜马谡这个人才,但他内心深知,斩马谡是他必须要下的决心。其实,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完成了一次意义重大的心理管理。他的内心斗争,也是原有的心理机制与自我心理管理能力之间的一次较量,这个较量的过程就是对自我心理管理的最好诠释。

诸葛亮赏罚分明的做法赢得了手下大将的拥护,也更加提高了自己的威信。

一个聪明的管理者,或者说一个懂得自我心理管理的管理者,知道什么时候可以使用个人感情,更知道什么时候必须使用自我心理管理的能力来做出有利于大局的心理取舍。

化干戈为玉帛,实现双赢

职场有时像战场,难免会碰到一些“敌人”。但是职场又不完全像战场,每个人都需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才能够成就事业。所以在职场上,作为管理者,当你在工作上非常需要某个人的协助,而这个人又跟你有某种程度的不合时,你该怎么做?逃避和抵制,是最笨的方法,这么做只会显示你的懦弱和无能。

最有用的办法就是先把握你的“敌人”的心理,分析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然后才能对症下药,有针对性地接触“敌人”,达到心理沟通和认可的目的,真正做到化敌为友。

当别人抓住你的错误大加指责时,你在恼怒之前,不妨先平复自己的心态,认为他是对你的关心。从这个角度去理解和解决问题,要比无休止的争论强得多。如果你能挖掘对方句句带刺的话里隐藏的积极因素,那么就会大大减小出现敌对局面的可能性,从而减弱攻击的心态。接着,你要有直面问题的心态,努力找出合理的办法解决它。可以先分析原因,想想自己做了哪些事、说过哪些话让对方看不顺眼。如果不明就里地去找对方兴师问罪,只会更加激起对方的反感心理,让对方看你更不顺眼,从而激化矛盾。

你不妨抱着解决问题的心态去向对方问清楚原因。你可以问他:“我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是否可以告诉我是什么问题?”如果对方什么话也不愿意说,那说明对方对你的敌意较深,那你干脆直截了当地跟对方说:“你对我似乎有些不满,我认为我们有必要把话说清楚。”实在不行,可以向对方发出委婉的警告。如果对方不肯承认他曾经跟别人说过不利于你的话,你也不必戳破他,因为对方已经从心理上感到了自己的言语和态度的不当之处,这时你只要跟他说:“我想可能是我误会了。不过,如果以后你有任何意见,希望你能直接告诉我。”你的目的只是让对方知道:你绝对不会坐视不管。这时你的心理优势已经确立,你就可以向对方发出化解矛盾的信号。因为,当对方成为你的“敌人”后,他会产生躲避的心理,会尽量避免在同一个场合碰面,如果你想化解仇怨,不妨先发出点信号,找寻和对方碰面的机会,温和地注视他,看看他的反映,是尴尬?躲避?还是怒目而视?只要不是最后一种表情,那就有化解的希望。

如果你觉得直接向对方示好心理难以接受的话,那你可以借助第三者。也许你突然地向对方示好,会让对方怀疑你的诚心。不妨借和其他同事聊天的机会说他几句好话,或向知道你俩关系的人倾吐反悔之意,这些话总能传到对方耳朵里。只要对方接收到你的信息,他肯定会产生相应的心理反应。正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你有“再见还是朋友”的心理愿望,对方也肯定有,所以你所做的一切,对方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说不定也甜在心里呢!如果是这样,你的“化敌”计划就大获成功了!

事实上,很多时候你和别人的矛盾,并不涉及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更多的只是由平常的点滴小事惹起的。所以,这就要求你首先培养这样的心理机制——小题大做,也就是在思想上和心理上把小事重视起来。

比如对方出于炫耀心理抨击你,那你即使是一个很温和的人,也肯定会感到在心理上受了伤害,你本能的反应就是还击,想办法赢回心理的平衡和优势,这样自然就和对方产生了对立情绪。其实,原本可能就是对方顺口一说,根本就没往心里去。不如低调处理,这样既会平息冲突,也会让他在体察到你低调的同时有所歉疚和收敛。“让人三分不为懦”,你的忍让,将为你赢得一个朋友。

许多时候,矛盾的产生是你说了不该说的话。比如,如果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你,说明他对你有足够的信任,但要是他从别人嘴中听到了自己的私密,他肯定在心里认定是你出卖了他,也肯定会在心里不止千遍地骂你。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是巩固职场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不仅没有哪个同事敢跟你推心置腹,更会将曾经的朋友变成仇人。

大凡成功的人士都有“有容乃大”的胸襟和气度。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在日常的管理中,要有包容别人的胸襟,绝不能逞一时之快。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种人才齐聚到你的麾下。我们一般会对自己赏识和喜欢的人格外宽容,但对和自己顶撞的人有着本能的抵触和反感,甚至产生成见,这是很危险的。只要是对方本着对工作负责的态度和你发生冲突,那你就应该区别对待,你的宽容和大度会很快化解对方的怨气,换来对方的理解。

今天的职场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果发现别人要把你拉下马,你一定要勇于面对问题和挑战,但不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否则情况会更加糟糕。现在已不是可以一人独享功劳的社会,与别人分一杯羹,达到双赢,才是现代职场人必备的能力。

智者管理总是善用反对自己的人

有位心理学家曾说:“人类要开拓健康之坦途,首先要学会宽容。”

身在职场,难免会和人产生矛盾,发生纠纷,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这个事情如果解决不好,就可能给工作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作为管理者,最常碰到的就是来自上级或者下属的反对意见。这其实并不是坏事,相反还是好事。

想想看,首先对方之所以向你提出反对意见,就证明你的想法有不妥当之处,有需要完善的地方,那这不正是你需要提高的地方吗?另外,从对方的心理来分析,对方之所以能提出反对意见,证明对方用心研究了你的提案,这也正是对方对你的重视。所以,你应该放宽心态,平衡自己的心理。你不应该一听到反对意见就从心理上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应该静下心来耐心倾听对方的意见,对方的意见也许会对你很有裨益。

作为一个管理者,不光要听得进去反对意见,还要善于利用持反对意见的人,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就创造了一段这样的佳话。

在1968年的美国大选中,基辛格是作为尼克松对手的智囊人物出现在政治舞台上的。基辛格在吹捧自己“老板”的同时,自然避免不了大肆攻击对手尼克松,他甚至在电台呼吁:“在所有候选人中,尼克松当总统最危险。”他还挖苦说:“建议尼克松去做副总统候选人,因为他当副总统的经验很丰富。”总之,基辛格把尼克松骂得狗血喷头。但是,尼克松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当选为美国第37届总统。

尽管基辛格攻击过尼克松,但尼克松捐弃前嫌,力邀基辛格加入自己的幕僚班子。在他上任后,曾两次亲自约见基辛格,与基辛格的会谈投入到了忘记午餐时间的地步。通过交谈,基辛格改变了对尼克松的看法,更重要的是他被委以重任。基辛格后来回忆说:“在对外政策上,尼克松比1956年以来的所有总统候选人都好。”基辛格对尼克松的宽宏大量和宽厚无私心存好感,同时认为尼克松识人的眼力的确高人一筹。

这一消息传开,各界纷纷赞赏尼克松的大度和气量。他的这一举措,也使得新政府一开局就赢得了民众的喝彩,大大提高了白宫的声誉。尼克松起用基辛格,正是看中了基辛格的才能,同时也利用了媒体的作用,改变了人们对政府的心理偏见,为新政府赢得了良好的开局。

善于使用那些与自己意见相左甚至内心里反对自己的人,是自我心理管理能力的体现。在《三国演义》中有很多这样识人用人的出奇例子,诸如孔明之用魏延,曹操之用司马懿,从而把唯才是举的思想完美地演绎了出来。

作为管理者不但要善于团结志同道合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特别是反对自己的人。要受得住委屈,经得起“误会”,对相互间的纠葛和矛盾要善于淡化,善于遗忘,切不可以牙还牙,以怨报怨,要时刻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有“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的雅量。要有容人纳贤的肚量,敢于用那些比自己强的人,能容人之长、容人之功,更要善于容人之短、略人小过。就像刘邦所说的:论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筹划粮草,我不如萧何。但张良、韩信、萧何皆能为我所用。这正说明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只有团结各方面的人才一道干大事,才能成大业,别人才会对你更加敬重。

自信的管理者总是不断否定自己

作为管理者,自己的职业地位相较于普通员工来说,已经算是较高了,而正是这一点让他们更容易迷失自己。所以,管理者在工作中要不断地否定自己才能在事业上更进一步。

不断否定自己其实是对自己的一种心理认可和自信,也是一个不断认识自己的心理过程。一个人只有对自己形成正确的认识,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能够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他才能做自己的主人;他才能够不怕否定、批评和指责,有自己内在的标准;他才能够不一味寻求赞许,不为了得到赞许而丧失自我;他才能够不停留在现在的安全感里,而是敢于继续前进。

不断否定自己就是不断看轻以前的自己,赢得更进步的另一个自己。年长的人总是劝告那些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在人生的路上,要多把自己看轻些。看轻自己是一种智慧,它并不是自卑,也不是怯弱,它是人生的一种经营方式。诗人鲁藜说,还是把自己当做泥土吧,老是把自己当珍珠,就会有被埋没的痛苦。美国的政治家和实业家富兰克林年轻时曾去拜访一位前辈。年轻气盛的他,挺胸抬头迈着大步,进门撞在门框上。迎接他的前辈见此情景,笑笑说:“很痛吧!可是,这将是你今天来访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平安无事地活在世上,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记住低头,就是要记住不论你的资质、能力如何,在社会上,你都是渺小的,要在生活中保持低姿态,把自己看轻些,把奋斗的目标看重些。富兰克林从中领悟了深刻的哲理,并把它列入一生的生活准则之中,最后终于完成了一番伟业。

保守秘密是一种职责

保守秘密是一个职场中人很重要的职业操守,对于那些管理者来说尤其重要。因为作为管理者,由于工作的需要,有很多条件和机会接触到公司和上级的秘密,如果不能保守秘密,那就很容易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也会给上级和自己的声誉带来负面的影响,直接影响到自己的事业前途。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就任总统前,曾在海军中任要职。他的一位朋友想打探有关潜艇基地的计划,这自然是一个机密。罗斯福煞有介事地向四周看了看,小声问:“你能保密吗?”

对方以为情报即可到手,马上说:“当然能。”

没想到罗斯福也说了一句:“那么,我也能。”

《大长今》中有郑尚宫娘娘训导众宫女的一个情节。在郑尚宫娘娘所说的重要戒律中,有一条就是要“善于沉默,保守秘密”。

长今有保守秘密的心理素质,因此得到了郑尚宫、皇上和皇后对她的敬重和信任。

可见保守秘密,是身为职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也是事业发展的需要。机密关系到企业的成败,关系到上级的声誉与威望。身为职业人,一定要牢记祸从口出的道理,对保密事宜做到守口如瓶。

如果你思想松懈、心理屏障倒塌、说话随便,说了不该说的话,有意或无意地造成泄密,那么,轻则会使上级的工作处于被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重则会给企业造成极大的损害,造成不可挽回的影响。这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极不负责的态度,势必会使上级在各个方面处于不利地位。这样的事,即使发生一次,也会使上级难堪,对你留下不好的印象。所以,事关工作机密,管理者一定要处处以企业利益为重,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做到慎之又慎。

1990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宣布解除空军参谋长杜根将军的职务,原因是杜根将军向记者公开发表了美国同伊拉克的作战计划,透露了美国的“具体作战方案”,泄露了有关美国空军的规模和布防的机密。

在诱惑颇多的今天,人很容易背叛自己的忠诚而出卖别人,而能够守护忠诚就显得更加难能可贵。

斯特是美国一家电子公司很出名的工程师。这家电子公司规模不大,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时刻面临着来自规模较大的比利孚电子公司的压力,处境很艰难。

有一天,比利孚电子公司的技术部经理邀斯特共进晚餐。在饭桌上,这位部门经理对斯特说:“只要你把公司里最新产品的数据资料给我,我会给你很好的回报,怎么样?”

一向温和的斯特一下子愤怒了:“不要再说了!虽然我的公司效益不好,处境艰难,但我决不会出卖我的良心,做这种见不得人的事。我不会答应你的任何要求。”

“好,好,好,”这位经理不但没生气,反而颇为欣赏地拍拍斯特的肩膀,“这事儿当我没说过。来,干杯!”

不久,斯特所在的公司因经营不善破产了。斯特失业了,一时又很难找到工作,只好在家里等待机会。没过几天,他突然接到比利孚电子公司总裁的电话,说想见他一面。

斯特百思不得其解,不知“老对手”公司的总裁找他有什么事。他疑惑地来到比利孚公司,出乎意料的是,比利孚公司总裁热情地接待了他,并且拿出一张非常正规的大红聘书,聘请斯特做技术部经理。

斯特惊呆了,喃喃地问:“你为什么这样相信我?”

总裁哈哈一笑,说:“原来的部门经理退休了,他向我说起了那件事并特别推荐你。小伙子,你的技术水平是出了名的,你的正直更让我佩服,你是值得信任的人!”

斯特这才明白过来。后来,他凭着自己的技术、管理水平和良好的诚信,成为了一流的职业经理人。

保守秘密是一种职责,更是内心的一杆标尺和对忠诚的心理认同。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这样的高度心理认同,才能不被诱惑所左右和驱使,而做出违背原则的事情来。

秘密好比俘虏,放走秘密,只有严惩看守。当你对下级说“这件事千万不要对别人说……”时,你就已变成了一个该受处罚的看守了。上层的决策也许对你来说压在心里不好受,但是如果你透露给了下级,下级反而就失去了对你的信任。因为秘密必须由知道秘密的人自己严守。

谦虚使人少走弯路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里,成为了这个所里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两位同事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

“听说他俩也就是本科生学历,有啥好聊的呢?”这么想着,他只是朝两人微微点了点头。

不一会儿,一位同事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似的跑到对面上厕所去了。

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漂?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

那位同事上完厕所,又蹭蹭蹭地从水上漂回来了。

“怎么回事?”博士生刚才没去打招呼,现在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

过了一阵,另一位同事也站起来,走了几步,也迈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了。

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我到了一个江湖高手云集的地方?”

过了一会,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

博士生不愿意去问两位同事,憋了半天后,于是也起身往水里走,心想:“我就不信这本科生学历的人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

只听“扑通”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

两位同事赶紧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反问道:“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而我就掉水里了呢?”

两位同事相视一笑,其中一位说:“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桩子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不了解情况,怎么也不问一声呢?”

任何人都不喜欢骄傲自大的人,这种人在与他人合作中也不会被大家认可。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在某个方面比其他人强,但你更应该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他人的强项上,只有这样,你才能看到自己的肤浅和无知。因为团队中的任何一位成员,都可能是某个领域的专家,所以你必须保持足够的谦虚。谦虚会让你看到自己的短处,这种压力会促使你在团队中不断地进步。

再高的学历也只代表过去,而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有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而你作为一个团队的带头人,更是要首先具备这个优良的品德。

老子曾经告诫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老子道德经·益谦第二十二》)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不自我表现,反而显得与众不同;一个不自以为是的人,会超出众人;一个不自夸的人会赢得成功;一个不自负的人会不断进步。相反地,老子告诫世人:“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矜夸者不长。”(《老子道德经·惹思第二十四》)

的确,作为管理者的你谦虚时显得你高大、朴实、和气,上级和下级就愿与你相处,认为你可亲可靠;你恭敬顺从,上级的指挥欲就能得到满足,认为与你配合得很默契很合得来;你愚笨,同事就愿意帮助你。相反,你若以高姿态出现,处处高于对方,咄咄逼人,对方心里会感到紧张,做事就没把握了,而且容易产生一种逆反心理,使交往和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谦虚可以使你永远把自己置于学习的地位,并有助于发现他人的优点。但是,谦虚绝不是通常意义的客套与虚伪,也不是遇到工作时的退缩与推诿,更不是所谓的韬光养晦,深藏不露。如果公司需要你发挥自己的能力,并且你也有这样的能力,你必须知难而进,当仁不让,决不能把谦虚作为推卸责任的借口。

机敏圆通、游刃有余的九大操守

职场竞争的异常激烈,使得职业人要想在职场中游刃有余,在内外兼修的同时,还应该善于经营人际关系,注意为人的口碑,确保自己在与同事交往中能够游刃有余。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融入同事的爱好之中。

接受、了解同事们的一些兴趣和爱好,从中寻找共同话题,通过交流尽快融入团体之中,这对增进友谊有很大的帮助。

2 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

要是同事能将自己的隐私信息告诉你,那只能说明同事对你有足够的信任。要是同事知道了自己的私密被公开曝光,他肯定认为是被你出卖了。那么你们的关系也就破裂了,也许还会给你带来更大的困扰。因此,不随意泄露个人隐私是巩固职业友情的基本要求,如果这一点做不好,恐怕没有哪个同事敢和你推心置腹。

3 闲聊应保持距离。

在办公之余,大家相互在一起闲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有些人多半是为了在同事面前炫耀自己的知识面广,其实也不过是皮毛而已。如果你打“破砂锅问到底”,对方马上就会露馅了。这样会让喜欢“神侃”的同事难堪,以后再闲聊的时候,同事们都会有意无意地避开你。因此,在闲聊时,不求事事明白,适可而止,这样同事们才会乐意接纳你。

4 搬弄是非是大忌。

流言是职场中的“软刀子”,搬弄是非,会让单位的其他同事对你产生一种避之唯恐不及的感觉。要是到了这种地步,相信你在这个单位的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因为到那时已经没有同事敢和你真诚相待了。

5 低调处理内部纠纷。

针对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的小矛盾或者某个下级的错误,处理时要注意方法,要理性处理摩擦事件,不要表现出盛气凌人的样子。就算你有理,就算你是上级,如果得理不饶人的话,他们也会对你敬而远之,以后也会时刻提防你的,这样你会失去同事和下级的支持。此外,他还会怀恨在心,这样你又会多一个“敌人”。

6 切忌随意伸手借钱。

不到万不得已,不随意向同事借钱,更不要向下级借钱。如果借了钱,一定要记得及时归还。不要因为个人经济方面的疏忽,使同事和下级对你丧失信任感,从而疏远你。

7 牢骚怨言要远离嘴边。

不少人总是怨气冲天、牢骚满腹,逢人就大倒苦水,这样做会让同事和下级感到既然你对目前工作如此不满,为何不跳槽,去另寻高就呢?这也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工作情绪。

8 得意之时莫张扬。

得意之时,不要张扬,以免招致一些人的嫉妒,引来不必要的麻烦;失意之时,不能在公开场合诉说对上级的不满,甚至还牵扯到其他同事和下级,这样,不但会招致上级的厌烦,也会引起下级的怨恨。

9 讨好上级的同时,照顾好同事。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讨好上级很重要,照顾好同事也很重要,顾上不顾下,会引起同事的排斥、反弹,不利于工作的顺利进行;顾下不顾上会引起上级的不满,以致影响加薪、升职。

要想控制别人,就要先控制好自己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遇到问题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尽快想办法解决问题,弥补损失,而是大光其火,追究下级的责任,甚至将下级骂个狗血喷头,那他不但解决不了问题,还会给上级留下推卸责任、无能的印象。一个“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管理者,更会赢得他人的信赖。

曾经担任过美国作战部长的斯坦顿,早年做过林肯的战地机要秘书,一天,他气呼呼地告诉林肯说,一位少将用侮辱性语言指责林肯偏袒一些人。

林肯听了也很生气,于是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他甚至说:“可以狠狠地骂他一顿。”斯坦顿马上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拿给林肯看,林肯看后高声叫好。但是当斯坦顿把信收好时,林肯问他干什么去,他回答说:“寄出去呀。”林肯大声说:“千万不要胡闹,这信不能寄,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这么处理。你写这封信时,已经解气了,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就把它扔掉,再写第二封吧。”

林肯是一个自我约束力很强的人,当他知道别人的批评有道理时,就会心悦诚服地接受。

他手下的米德将军就曾因为拖拖拉拉不服从他的命令而贻误了战机,错失了一举歼灭敌对方李将军的大好机会,林肯知道后,气得浑身发抖,对自己的儿子罗伯特喊道:“上帝呀!这是什么意思?他们已经在我们的手边了,只要一伸手,他们就成我们的了,可是我的言语和行动居然没能使我的部队哪怕动一动,在这种情况下,几乎任何一位将军都能把李将军打败。如果我去那里,我将亲手给米德一个耳光!”

就是在这样的情绪支配下,林肯给米德写的信仍保持着高度的克制:“我亲爱的将军,我相信你并不了解李将军逃跑所造成的后果将是多么的严重。他已经落到了我们手里,如果歼灭他,就会立即结束战争,可是,现在我们却失去了歼灭他的机会,这样一来,战争将无限期地拖延下去,你当时怎么会在南岸那么做呢?要说你现在还能再做出更多的成就,那是不可想象的,而且我现在也根本没有这个指望。你的黄金时间一去不复返了,而我也因此感到无比遗憾。”就这样一封信,林肯写好后却一直夹在他的文件夹里,直到去世后才被人们发现。

如果说林肯发出这封信,那他心情是痛快了,然而既然良机已经错失,对米德的责备只能使米德为自己极力辩解,减弱他作为一个指挥官所该发挥的作用,或许还会迫使他辞职也未可知。

要想控制别人,就要先控制好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人总会有受到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在造成自己困扰的时候,首先要在心理上建立克制的意识,把不满的情绪用积极的思考来转移,反击回去或发泄愤怒都有失管理者的领导风度。

第二章 态度决定高度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是受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的。态度就是一种心理能力,这种能力足以左右你对事物的看法和判断。

你的热忱影响周围的每一个人

一个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选择一群非常优秀的人和一群平庸的人进行调查,以搞清楚为什么优秀的人可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就,那些普通人为什么那么平庸。结果是非常惊人的:他们之间的最大差别,并不在于外在的能力,而在于他们的心理素质。是心理素质决定了他们的外在能力,而态度是心理素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热忱是一种持续的心理状态,能够鼓舞和激励一个人对手中的工作不断地采取行动。不仅如此,热忱还具有感染性,不只对其他热心的人士能产生重大影响,所有和它有过接触的人都会有心理感应。

热忱不完全等同于热情。热忱是一种带有执著心理状态的持续不断的热情。它的内涵是对事业的渴望。未来的赢家是具有系统思考能力和心理能力的组织者。他们是真正的领袖,因为他们能用自己的热忱,持续不断地鼓舞起整个团队的士气并产生持久的群体热忱。

管理者的能力非常重要,而且他的能力也会吸引到优秀的人才。同样,对待事业的热情,也可以起到很大的心理吸引作用。一个管理者,对工作的每一个步骤都抱有极大的热忱,影响和带动了周围的人,他们就会跟随着管理者前行,这就是一种群体心理效应。

安东尼·罗宾是当代美国最成功的激发心灵潜能的专家,曾辅导过美国前总统克林顿、英国的戴安娜王妃,还有网球名将阿加西。他使曾跌到世界排名138名的阿加西重新成为世界第一。安东尼·罗宾经常到世界各地巡回演说,在新加坡,有3800人参加他的课程,他激励着现场的每一个人。当有一个人情绪不好的时候,安东尼·罗宾会指着那个人说,YOU!你的情绪不好,你会影响到别人,你现在站立起来。然后那个人就站起来,他再一次强调这种热情的带动作用,结果现场所有的人都被他带动起来了。如果你真的想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对工作当中、生活当中的每一件事情,一定要充满热情地去做,才会把你的热忱激发出来,进而去影响你周围的每一个人。

尽职尽责是管理者的人生原则

工作是否单调乏味,往往取决于我们做它时的心境。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而且应该尽职尽责去做。

巴黎卢浮宫收藏着莫奈的一幅画,描绘的是女修道院厨房里的情景。画面上正在工作的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天使。一个正在架水壶烧水,一个正优雅地提起水桶,另外一个穿着厨衣,伸手去拿盘子——即使是日常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也值得天使们全神贯注地去做。

每一件事情对人生都具有十分深刻的意义。你是砖石工或泥瓦匠吗?可曾在砖块和砂浆之中看出诗意?你是图书管理员吗?经过辛勤劳动,在整理书籍的缝隙时是否感觉到自己已经取得了一些进步?你是学校的老师吗?是否对按部就班的教学工作感到厌倦?也许一见到自己的学生,你就变得非常有耐心,所有的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了。

人们看待问题的方法是有局限的,我们必须从内部去观察才能看到事物真正的本质。有些工作只从表象看也许索然无味,只有深入其中,才可能认识到其意义所在。因此,无论幸运与否,每个人都必须从工作本身去理解工作,将它看做是人生的权利和荣耀。

每一件事都值得我们去做。不要小看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即便是最普通的事,也应该全力以赴、尽职尽责地去完成。小任务顺利完成,有利于你对大任务的成功把握。一步一个脚印地向上攀登,便不会轻易跌落。通过工作获得真正力量的秘诀就蕴藏在其中。

一个人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该尽心尽责,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求得不断的进步。这不仅是工作的原则,也是人生的原则。如果没有了职责和理想,生命就会变得毫无意义。无论你身居何处(即使在贫穷困苦的环境中),如果能全身心投入工作,最后就会获得经济自由。

执行力强的人永远不找借口

现在的企业常处于这样一种怪圈:企业的高层怪中层,中层怪员工,员工怪中层,中层又反过来怪高层,形成一个怪圈,却没有一个人真正地负责,也没有一个人保质保量地做好自己的工作。这说明企业的执行力很差。执行力很差不仅仅是基层员工的问题,而是涉及所有管理层面的问题。

执行力并不是工具,而是工作态度。很多人工作态度始终不够认真,造成执行力的偏差。所以在端正态度后,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是:从自身做起,用认真的态度来执行。所谓“上行下效”,你的行为必然会成为你的员工效仿的对象。

当然,执行力是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层级和每一个阶段都应重视的问题,企业的所有员工都应共同担负起责任。不管从事什么职业,处在什么岗位,每个人都有其担负的责任,都应做好分内事,这也是执行力的基本要求。

一个人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就会随时保持自己的紧张感,就会负起自己的责任,会经常反思自己是否做好了分内的事情,会经常思考改进和完善工作的方法。

其次,作为管理者应该从细节上加强自己的执行力。一个做事不追求完美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而要做事完美,就必须注重细节。古人云“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就是强调伟大的事业不要忽视微小的细节。然而,环顾我们周围,大而化之、马马虎虎的毛病随处可见,“差不多”先生比比皆是,好像、几乎、似乎、将近、大约、大体、大致、大概、应该、可能等等成了“差不多”先生的常用词。就在这些词汇一再使用的同时,许多重大决策都停留在了纸上,许多重点工作都停留在了表面上,许多宏伟的经营目标都成了海市蜃楼。因此,必须坚决杜绝这个问题。

还有一个在管理者身上普遍存在的问题:对执行的偏差缺乏敏感性。不仅是对自己的执行,对员工的执行也是如此。总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这导致许多工作往往离完美只差一小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是划时代的创举,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它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一位外国友人说:“中国人真了不得啊!把人能送到太空去,是继前苏联、美国之后,全世界第三个成功把人送到太空的国家。不过你们中国人为什么做电池都做不好,做一个螺丝钉都做不好呢?”一位大师回答他说:“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伟大民族,一咬牙要做某件事情,是没有做不到的。不过做电池,做螺丝钉时忘了咬牙。”这就是问题所在:做起事情有了偏差,根本就无所谓,对偏差没有感觉,也不觉得重要。对一个螺丝钉的偏差无所谓,也不会把一个电池的偏差放在心上,所以就没有做好,这是我们中国至今不能做出全世界最棒的电池、最好的螺丝钉、许多企业也不能做大做强的真正原因。

另外,不能很好地坚持企业的制度也是导致执行力差的原因之一。如果作为一个管理者都如此,那么很难想象你的下级会比你做得更好。

执行是能否实现预定目标的决定性因素,它不是简单的战术,而是一套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实现目标的系统流程,它是战略的一部分。高效执行,就要杜绝一切借口。一个不找任何借口的人,肯定是一个执行力很强的人。

勤奋是“更上一层楼”的阶梯

作为一个管理者,相比普通员工来说,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这不是你停步不前的理由,更不是偷懒的借口。

懒汉们常常抱怨,自己竟然没有能力让自己和家人衣食无忧;勤奋的人会说:“我也许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但我能够拼命干活以挣取面包。”

有一位懒惰成性的乡绅,他拥有一块有自由保有权的地产,每年他坐收500美元的地租。后来,由于无力还债,他把一半地产卖掉了,剩下的一半地产租给一个勤劳的农夫,租期为20年。契约到期的时候,这个农夫问这位乡绅是否愿意把这块土地出卖。这位乡绅感到十分吃惊,他说:“是你想买吗?”“是的,如果我们能讲好价,我就买了。”“这真是太不可思议了。”这位绅士仔细打量着眼前这个农夫,说:“天啊,请你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我不用交租金,靠两块这样大的土地也不能养活自己,而你每年都要交付给我200美元的租金,这些年下来,你竟然还买得起这块土地。”“道理很简单,”这个农夫回答说,“你整天在家里坐享其成,坐吃山空;而我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任何劳动都会得到回报的。”

要想在这个人才辈出的时代走出一条完美的职业轨迹,唯有依靠勤奋的美德——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不断进取。

许多人都抱着这样一种想法,我的老板太苛刻了,根本不值得如此勤奋地为他工作。然而,他们忽略了这样一个道理:工作时虚度光阴会伤害你的老板,但受害最深的却是你自己。有些人挖空心思来逃避工作,却不愿将同样的精力和心思用在自己的工作上。这种人自以为聪明盖世,可以骗得过老板,其实,他们欺骗的正是他们自己。

对于管理者来说,也许你要比员工处理更多的问题,你也要比员工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你甚至要牺牲掉许多的个人爱好来为企业付出。但你要知道,你为企业付出的任何一点,你的老板都会心里有数,你的下级也会心里有数。一位优秀的老板会很明白,员工的勤奋会带来什么样的结果;他也很清楚,一名懒散的员工会给自己带来什么。很显然,他不会把升迁和奖励送给那些耍小聪明的人。

一个管理者既要完全了解上级的意图,又要正确地传达给自己的下级,还要监督他们去执行。但现代职场需要的不是传声筒,而是要做到“不必老板交代,积极主动做事”,这样才能称得上是“勤奋”。你应该在执行上级指令的时候加上自己的经验和智慧,使工作完成得更加出色,出乎上级的意料之外,超越上级的期望,你也就为自己赢得了更多的机会。每个老板都希望自己的员工能主动工作,带着思考工作。

积极主动是一种心理选择

一些工作具有挑战性,是因为它本身包含了很多的未知因素,而且是自己之前没有遇到过的。但是,在这些挑战面前你的态度将起很大的作用,如果你表现出畏难情绪,未战先怯,从心理上就已经埋下了失败的种子;如果你积极主动去迎接挑战,就可以将一些原本可能影响心理波动的因素挡在门外,以一种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挑战,也有助于对问题的正确判断。

积极主动(Pro-active)这个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推介给大众的。弗兰克本人就是一个积极主动、永不向困难低头的典型。

弗兰克原本是一位受弗洛伊德心理学派影响颇深的决定论心理学家,但在纳粹集中营里经历了一段凄惨的岁月后,他开创出了独具一格的心理学流派。

弗兰克的父母、妻子、兄弟都死于纳粹魔掌,他本人也在纳粹集中营里受到严刑拷打。有一天,他赤身独处于囚室之中,突然有了一种全新的感受,也许,正是集中营里的恶劣环境让他猛然警醒:“即使是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的自由。”

弗兰克的意思是说,一个人即使是在极端痛苦、无助的时候,依然可以自行决定他的人生态度。在最为艰苦的岁月里,弗兰克选择了积极向上的态度。他没有悲观绝望,反而在脑海中不断设想,自己获释以后该如何站在讲台上,把这一段痛苦的经历讲给自己的学生听。

凭着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方式,弗兰克在狱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心灵超越了牢笼的禁锢,在自由的天地里任意驰骋。

弗兰克在狱中发现的思维准则,正是每一个追求成功的人应具有的人生态度——积极主动。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面对困难。

一个人要想在企业里取得发展,应该积极主动地接受挑战性的工作。在飞利浦,选拔人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安排挑战性的工作;二是看他能否经受困难,不被困难打败,跌倒后能否重新站起;三是辅导他。许多有才华的人,在其一生中需要有一对一,或者一对二的机会去接受有经验的人的直接传授,这样提高会很快;四是持续不断地学习。

比如公司空出来职位,你没有做过这个工作,但你认为这是给你的一种挑战,那么能不能不怕失败,主动要求去做这项工作。这时候,有些人会首先谈条件,但实际上这个挑战本身就是一个机会,如果你能做下来,公司会看到你可以做更困难的工作,会给予奖励。如果不给,你也增加了你的价值,在选择别的公司时就有更多的价值。

消极被动(Reactive)的人总是在等待命运安排或贵人相助。对一件事情,他们总认为是事情找上他们,而自己无法主导或推动事情的进展。

积极主动(Proactive)的人对自己总是有一份责任感,认为命运操纵在自己的手里,自己可以主导事情的发生和发展。

在人生的旅途中,你是你自己唯一的船长,千万不要让别人驾驶你的生命之舟。你要稳稳地坐在舵手的位置上,决定自己何去何从。人生的旅途十分短暂,要珍惜自己所拥有的选择权和决策权。

要有主动承担责任的气度和修养

人们往往对于承认错误和担负责任怀有恐惧感。因为承认错误、担负责任往往会与接受惩罚相联系。有些不负责任的管理者在出现问题时,首先把问题归罪于员工或者客观原因,总是寻找各式各样的理由和借口来为自己开脱。其实,这些都是无理的借口,并不能解决已经出现的问题,也不会减轻要承担的责任,更不会让你把责任推掉。

一份英国报纸刊登一则招聘教师的广告:“工作很轻松,但要全心全意,尽职尽责。”事实上,不仅教师如此,所有的工作都要求全心全意、尽职尽责,而这正是敬业精神的基础。

作为一个管理者,在遇到顾客投诉等突发情况时,首先要冷静。

第一,不要推卸责任,要亲自出马,对因员工的一时疏忽给顾客添加的麻烦,向顾客表示诚挚的歉意。

第二,在弄清事情的经过后,对顾客提出的合理要求,应尽力予以满足,并求得相互的理解;对顾客提出的不合理要求应做耐心的解释工作,若仍不能与顾客达成协议,可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

第三,以教育为目的,对员工进行耐心地说服和教育,查找问题的症结。确系员工的一时疏忽,要进行批评,必要时给予相应的处罚。

主动承担责任,能体现一个管理者应有的气度和修养,也能得到员工们的理解和尊敬。切不可不问青红皂白,当着顾客指责员工。

一个推卸责任的管理者,家人和同事也会为他们感到沮丧和失望。其下级也必定会受这种恶习的传染——当他们看到上级推卸责任时,往往会群起而效仿。这样一来,个人的缺陷和弱点就会渗透到整个事业中去,影响企业的发展。

企业管理需要“罗文精神”

读过《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的人都为“罗文精神”所感动。“罗文精神”来源于一个震撼人心的故事。美国人阿尔伯特·哈勃德于1899年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做《把信送给加西亚》。它叙述的是美西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1895年,西班牙入侵古巴。1897年,美国军舰“玛恩”号驶入哈瓦那港。1898年,西军击沉了“玛恩”号。美国随即对西班牙宣战,战争以西班牙失败而告终。战前,美国总统需要送一封信给古巴起义军首领加西亚,陆军低级军官罗文接受了这个任务。罗文怀揣这封重要的信件,到那个又陌生又险恶的国度,寻找那个隐秘的人物,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且从加西亚那里带回了重要情报,保证了战争的胜利。

此书一问世,就在纽约流传开来,随即轰动了美国,不久便震撼了世界。日俄战争时期,俄国军队中从长官到士兵,每人身上都揣着一本俄文版的《把信送给加西亚》。日本军人从俄军战俘中得到这本书,随即转译为日文版,不久就有了天王诏令:《把信送给加西亚》这本书国民人手一册。一个多世纪以来,人们经历了数不清的民族兴衰、战争胜负和社会巨变,可是这本书却历久弥新、长盛不衰,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在全球最畅销图书排行榜中名列第六名。

《把信送给加西亚》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彰显了“罗文精神”;而“罗文精神”之所以可贵,是因为它弘扬了忠诚与敬业这种“人类社会的最基本法则”。

企业要提倡罗文精神,更要以此作为团队的共识和理念来培养执行力。

那么,罗文精神的精髓到底是什么?怎样培养企业员工的执行力?

罗文精神的精髓就是:态度第一,技能第二。

员工缺乏的往往不是某种知识和技能,而是缺乏一种正确的工作态度、一种务实的工作精神。要提高职工的务实精神,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建设:

首先,营造一种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管理者要从企业的管理体制、运营体制到奖惩制度、企业精神等大处着手,营造一种务实的创业精神和工作作风。

其次,有切合实际的工作运营流程。一是企业设计的运营流程必须是符合实际的,设计的任务目标是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否则就是罗文在世也完不成任务。二是工作流程的设计必须是以执行为导向。有了执行导向的工作流程,不仅可以促使职工逐渐加强务实作风,同时也为进一步营造务实的企业文化打好了基础。

再次,从上到下应提倡务实的工作作风。一个优秀的团队不是靠说出来的,而是靠带出来的,管理者要求员工做的事首先自己要能做到。

一个成功的企业,不是光靠几个成功的管理者就能实现的,它需要所有员工,需要整个团队都具备“罗文精神”,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把企业这艘巨轮成功驶向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