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同事间的交往是最频繁的。“同事”这个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是相当复杂,因此要想真正做到与同事和睦相处又谈何容易?但是谁也没有办法回避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脱离这个群体,而是要无奈地涉足其中。所以,掌握与同事相处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技巧中,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把握好同事间心与心的距离,洞悉同事的心理活动,修炼一套“攻心术”,以便能妥善处理同事间的关系。
第一章 了解同事心理
在“同事文化”盛行的今天,身处职场的人不可避免地要与同事频繁地打交道,并且与之形成微妙的人际关系。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既不能凭着自己的个性,心血来潮,为所欲为,也不能为了避免事端而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去消极逃避,而要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同事的心理,注重心灵间的沟通,以便在日后的工作中能够长久地携手共进、友好相处。
在默契中了解同事心理
在与各种人的交往中,如果能相互间培养出高度的默契,将会对彼此都大有好处。唐代诗人李商隐曾写道:“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形容爱人之间的情感默契。其实不仅在爱人之间需要默契,在同事之间也需要默契。
上下级间需要默契,同事间更是呼唤默契。存在默契,同事间的心理距离将会很近,在相处的时候也会减少摩擦。同事间之所以能够形成亲密的社交圈,是因为除亲人、同学之外,同事是人们最经常接触到的人群。与其交往,彼此了解,安全放心,还有利于工作配合,何乐而不为。
默契是一种不需要语言的感情交流。这种交流需要长期的培养,否则,不但达不到心理默契的程度,还会闹出笑话。下面的小故事就是说的生活中没有默契会产生尴尬。小王第二天要参加毕业典礼,特意买了条裤子,结果发现裤腿长两寸。晚饭时,当着奶奶、妈妈和姐姐的面,小王说裤子长两寸,但她们都没说什么。当晚,妈妈睡得晚,忽然想起小王的话,便悄悄将裤腿剪掉两寸并放回原处。夜里狂风大作,姐姐被惊醒,猛然想起小王的裤子,赶紧剪掉两寸后,再入睡。第二天奶奶起床早,做好饭后,突然想起小王的裤子,急忙拿来裤子剪去两寸。当小王穿裤子时,才发现不再长两寸,而是短了四寸。
这是关于默契的经典案例,把它放在同事间的关系上,也是同样的道理。同事之间在工作中要讲求团队的分工和协作,互相要有默契。默契实际上是一种心里感觉。
默契是在长期的工作关系中日积月累形成的。只要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利益和共同的协作意识,心自然会往一处想,劲会向一处使,逐渐会达成默契。有时,性格不同,或者是工作方法不同,照样会有默契感。能否达成默契的关键是,是否具有共同的价值观。此外,一个人的悟性高低,也会影响到是否默契,若不能及时领悟别人的心思,就很难说有默契了。
不管你和谁在一起合作,要想获得佳绩,第一个条件就是双方十分默契,一起努力。要想达到这个目的,你应该主动和同事交往,和对方建立默契感。其实,在工作中,与同事相处时,做到了解同事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因为地位相同而且有很多互相坦诚交往的机会。
只有了解了同事的性格,即相互间已经达到了非常默契的程度,才能明确掌握一个人的心理,也就是说才不会误会了对方。了解了同事的性格,即使他对自己爱理不理,你也能掌握事情的发展。并且当你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你只要按照其性格进行交涉就不会被对方误解。总之,默契往往能让你的工作顺心愉快。
因此,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你千万要注意培养相互间的默契。默契的人际关系,会给你的工作中的一切都带来无限方便。在办公室,如果你和同事建立了足够的默契,那么你们的心理距离是很小的抑或是百无一口,你们会根据那份独到的默契在下意识中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东西。
基于这份默契,你和同事之间的心理距离会进一步缩小,相互间会更加对彼此的心理活动了如指掌,并对以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取悦同事的关键是投其所好
在你的周围,你的上司或同事一定各有不同的喜好。要想在职场得志,必须得左右逢源、八面玲珑才行。要把这一点修炼到家,就必须在待人处事时做到知己知彼,针对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投其所好,这样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在与上司相处时,首先要搞清楚他的兴趣爱好、了解其意图、掌握其心思。然后,注意察上司之言、观上司之色,摸清他的喜怒哀乐,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投其所好,尽可能迎合他的心理,满足他的需要。如此,你便能赢得上司的好感,使他有兴趣了解你的能力、考察你的才干,使你受到器重。
同样的道理,对于周围的同事,也要投其所好,这样将会对你大有好处。要知道你的工作离不开同事们的合作与支持,所以,要想与同事合作愉快,就需要在彼此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而建立这种良好关系的一个重要窍门就是揣摩他们的心思,摸清他们的脾气,投其所好,懂得取悦他们,这样你就有一个非常好的人缘。
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
第一是要找到同事独特的心理特征。世界上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个性,因此,要想投同事所好,就必须迎合他们深层次的心理需求,从下面这个例子中可见一斑:
一天,张女士的小儿子生病了,请来一位医生到家里治疗,然而小孩却咬紧了牙关不愿意吃药,任何哄骗对他都不起作用,孩子仍然不愿意张开嘴。张女士笑着对医生说:“医生,从一个孩子的服药能够看出年龄和个性之间的关系。在一两岁的时候给他吃药肯定会哭喊,三岁的时候给他吃药肯定会十分发愁,看起来十分勉强。现在,我的儿子都已经五岁了,他的个性或许变得十分坚强了。咱们还不如改以鼓励的方式叫孩子吃药,想必他为了显示勇敢而笑着把药吃到肚子里去……”于是,医生按照张女士的建议以鼓励的方式叫孩子吃药,结果孩子勇敢地吃下了药。
这个故事说明,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之下是有不同的心理特征的,你只要抓住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就一定会少一些麻烦,多一些顺利。
第二是要从小处着手。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需要投其所好,但这并不是说要放弃原则,而是要从小事做起。在不丧失原则,坚持立场的情况下,你可以尽可能说一些同事喜欢听的话。比如说,上班的时候,如果你发现你的同事穿了一件新衣服,你就可以赞美他一下:“你的这件衣服真漂亮,和你的人非常相配。”但是投其所好并不等于谄媚,并不等于讨好,因此你的赞美一定要恰到好处,不能太露骨。如果你的某位女同事的眼睛并不大,但是你说:“哎呀,你的眼睛又大又亮,简直比赵薇的眼睛还好看。”这实际上就是讽刺她了,会让她感到很难堪。
另外,要做到在小事上投同事所好,你还可以在平时上班的时候带一些他们爱吃的食品;如果你的同事心情不错,你就不要说大煞风景的话;如果你的同事心情很差,那你就可以安慰安慰他。通过这些小事投同事所好,会不知不觉间让他们对你产生好感。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
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就是俗话常说的“将心比心”,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位置互换”。站在对方的立场看问题,满足对方的需求,是不变的成功之道。
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曾说过这样的至理名言:如果成功有什么秘诀的话,那就是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并满足对方的需要。这话实在是再简单、再浅显不过了,任何人都应该一眼看出其中的道理,但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时间都忽略了它,不是吗?工作中,同事之间不免会有摩擦,这时大家试着冷静一下,把自己摆在他或她的位置上来处理这个问题,换位思考一下,你会怎么做?这时的你还是那么生气么?还觉得他或她罪该万死吗?还会认为只有你做得对,他或她一定错了吗?相信这时的你应该不会怒发冲冠了,而是能够理解他或她为何这样做了吧。如果这个时候你能恰当的去做一些满足对方需求的事,那他一定会记住你的恩德,有朝一日,你必将得到回报。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不仅可以使你消除心中的积怨和愤恨,更能促使同事之间的关系和谐。
如果在工作中只顾自己办事方便、顺利,而不去考虑同事的心理,就很容易产生矛盾,而且事情也不会像自己想的那样顺利。因为,心里只想着自己,没想到他人,自己高兴别人未必也高兴;自觉困难,同事可能感觉容易;凡事只从自己角度考虑,矛盾和烦恼就会接踵而来。
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让你能看懂身边的一些事和一些人,会使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而不是处处怀疑别人,时时记恨别人,更能使你身心愉悦,开朗大方,遇到不顺心的事也不会彻夜不眠了,而是多了一份理解和包容。只有站在对方的立场来看问题,才能使你看问题看得更深入、更清楚,而不会被表面现象所蒙蔽,更不会给小人以可乘之机。
作为同事,我们没有理由苛求人家为自己尽忠效力。在发生误解和争执的时候,一定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为人家想想,理解一下人家的处境,感受对方的心理,就能够以更好、更富有人情味的方法解决问题,也更能加深双方的友谊。
拒绝同事的时候要讲究艺术
在工作中,同事之间是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造成满盘皆输。因此,在工作的时候,你必须要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不能心存侥幸心理或者推托心理。
身在职场的人一定要懂得别人的心理,在工作时,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同事身上,而是要主动去承担责任。
然而,许多情况下,有些人却为了让同事对自己有个良好的印象,或者为了照顾到自己的面子,或者为了给同事一个台阶下,当对方提出某些要求的时候,不假思索地接受了。还有些人不愿意使对方失望,害怕由此而激起对方的怨恨,因此不管什么要求,都喜欢以同意或者顺从的态度来加以满足,这甚至已经变成了一条铁律。
是不是总是迎合、满足别人的要求,就能够营造出和谐顺利的同事关系呢?肯定不是。
你所接受的事情,有时由于受到了各种条件、能力的限制,绝非想办就能够办到的。所以,当朋友托你办事的时候,首先要掌握分寸,分清职责,考虑你是不是有能力做到,否则的话,你不如回答:“我不行!”
要知道,一味地碍于情面而夸下了海口,往往会给自己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过,拒绝对方的要求并非一件轻松的事。事实上,人人都有自尊心,想获得对方的重视,而且不希望对方失望,这就需要你在拒绝同事的时候讲究艺术,不仅要拒绝同事的要求,还要不伤害同事的自尊,更不能有损于和同事的关系。假如你的一位同事想把本来属于他的工作转移到你的肩上来,你先不要出于本能地拒绝:“唉,你的事情我可不会干。”为了慎重一些,你应该这么跟他说:“我很乐意帮你的忙,可是事情太不凑巧了,我手头的工作还没有完成。我觉得,您的能力与素质能够胜任,最好您自己先干着吧。噢,对了,我能帮上你一些别的什么忙吗?比如,帮您捎一件东西!”像这样不仅有拒绝,而且还有帮助,既合情又合理,自然会使对方知难而退而又说不出话来。
在职场中,要做一个受人欢迎的合作者,明智者就必须要懂得同事的种种心理,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自己的行为。掌握分寸,分清自己的职责,既不要推诿责任,也不要一味地应承。
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郑板桥说:“聪明有大小之分,糊涂有真假之分,所谓小聪明大糊涂是真糊涂假智慧,而大聪明小糊涂乃假糊涂真智慧。所谓做人难得糊涂,正是大智慧隐藏于难得的糊涂之中。”
糊涂不是无智,相反它是人类隐藏着的智慧;糊涂不是无能,相反它是人类一种未曾被启动的潜能。做人要学会糊涂。郑板桥曾道,难得糊涂。“糊涂”的郑板桥其实是个明白人。看破官场腐败、肮脏的他,辞官回乡,以写诗作画为生,潇洒人生,以怪驰名。他能看破,但就是不说出来或做出来。这是一种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智慧。
同事之间往往会有一些非正式的小道消息传播开来。有时,就需要你学会装糊涂;装糊涂的方法应该灵活多变。“心照不宣”是一种比较高级的装糊涂法,只要你管住了自己的嘴,抑制住你想表现的欲望就行了。有的时候你会被同事当面提及,应该顾左右而言其他。实在被同事逼急了,最好说不知道。有时,会有一种像小偷被别人当场捉住一样的感觉,这没有什么难堪的,只需你双眼无辜地望着同事,同事肯定会怀疑是他的判断失误。
因此,这种“糊涂”实际上就是“明者远见于未萌,智者避危于无形”,是一种少有的谨慎,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专注于某项重要的工作,是一种为以后取得胜利的一种策略。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
另外有一种就是被动装糊涂,是因为你对事情的真相不清楚,还想知道;或者这件事实在关系重大,四处都是陷阱,怕掉下去,只得装糊涂。
有时,从你那里探听情报的同事反而可能掌握一切情况,只是为了得到更多的事实或者核实一下而已。这时,你只能装得“更傻”了。假如你想反过来,从探听者那里获得情报,你更得会装糊涂。只要你多用反问句或者疑问句,“真的?”“是吗?”……同时,充满渴望地望着同事,或者诱导同事继续讲下去,他或许就忍不住把所知道的消息说得一清二楚。一个主管职位空缺以前,关于人选的问题议论纷纷,而你又没有接受过任何正式的谈话,那些日子你感觉像热锅上的蚂蚁。后来,同事问你:“啥时候请客呀?老兄,快要高升了。”这时候,你就要“糊涂”一下:“不要再拿我开心了,你给我发聘书呀?”
这是高明的糊涂。这种装糊涂的办法往往会让你获得极大的主动性,而不会在同事的言论之下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有道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在一些喜爱卖弄自己才干的同事面前装糊涂好处很多,会让同事对你不会有防御心理和嫉妒心理,从而也不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身上,处处给你穿小鞋。然而,不幸的是,现在的人全都想表现自己的小聪明,唯恐别人说他傻。结果逞一时之能,成为众矢之的,反而让自己负上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我们何不“难得糊涂”一下?这种糊涂,不跟别人正面较真,表面上看是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这里的“糊涂”,并不是真糊涂,而是“假糊涂”,嘴里说的是“糊涂话”,脸上反映的是“糊涂的表情”,做的却是“明白事”。因此,这种“糊涂”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智慧,是精明的另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是适应复杂社会、复杂情景的一种高级的、巧妙的方式。
不过话说回来,除了装糊涂,有时还要装明白。当财务部的主任笑着问你:“听说,从下个月起,公司的奖金将要调整了?”这件事你并没听说过,然而无风不起浪。假如你说:“没有听说过”。就显得你消息有多不灵一样,这时,你最好问:“怎么,反应很大吗?还没有最后做出决定的事已经传得如此厉害啦,真有灵通人士呀!”在这时,装糊涂也就是装明白,是一种与同事相处的心理战术。
第二章 做好沟通协调
由于同事之间每个人的性格、工作性质、工作职责不同,在各自的工作交往中自然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小矛盾。又由于同事之间存在一些利益方面的冲突,会使矛盾变得复杂,那么在工作中应如何使沟通变得更顺畅呢?作为职场中人,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定要讲究沟通技巧,控制自己的心理情绪,与人为善,以诚相待,和同事积极配合,共同应对工作中的问题。
以合作的优势弥补自己的缺陷
人与人的合作不是力气的简单相加,而要微妙和复杂得多。在人与人的合作中,假定每个人的能量都为1,那么10个人的能量可能比10大得多,甚至也可能比1还小。因为人的合作不是静止的,它更像方向各异的能量,互相推动时自然事倍功半,相互抵触时则一事无成。合作是一个问题,如何合作也是一个问题。
同事合作指的是两个同事或者两个以上的同事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团结起来,一起向这个目标努力。合作和竞争看起来似乎水火不相容,事实却不是那样,合作和竞争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合作与竞争,是伴随着人类的出现而一同出现的。合作与竞争发展到了今天,不但没有被削弱,反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力度正在不断增强。
在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处理上,是处处要胜人一筹,还是合作互助?实际上这不单是人际关系问题,而是道德修养问题,也是一种心理状态的外化。同事之间关系和睦融洽,工作氛围健康向上,对每个人来说,都是莫大的好事,对企业的运转和创益也会产生良性影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莱因哈特·赛尔顿教授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假设有一场比赛,参与者可以选择与对手是合作还是竞争。如果采取合作策略,可以像鸽子一样瓜分战利品,那么对手之间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斗不存在了;如果采取竞争策略,像老鹰一样互相争斗,那么胜利者往往只有一个,而且即使是获得胜利,也要被啄掉不少羽毛。现代社会中的现代企业文化,追求的是团队合作精神。所以,不论对个人还是对公司,单纯的竞争只能导致关系恶化,使成长停滞;只有互相合作,才能真正做到双赢。
小猴和小鹿在河边散步,看到河对岸有一棵结满果实的桃树。小猴说:“我先看到桃树的,桃子应该归我。”说着就要过河,但小猴个矮,走到河中间,被水冲到下游的礁石上去了。小鹿说:“是我先看到的,应该归我。”说着就过河去了。小鹿到了桃树下,不会爬树,怎么也够不着桃子,只得回来了。这时身边的柳树对小鹿和小猴说:“你们要改掉自私的坏毛病,团结起来才能吃到桃子。”于是,小鹿帮助小猴过了河,来到桃树下。小猴爬上桃树,摘了许多桃子,自己一半,分给小鹿一半。他俩吃得饱饱的,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故事中的小猴与小鹿,就其个体而言,尽管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想实现得到桃子的心愿,可是它们都没有好好地想一想,如果只靠“单枪匹马”是摘不到桃子的。然而,一旦他们组成了一个相互协作的团队后,就出现了取长补短的奇迹——轻而易举地摘到了桃子。因此,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首先应该从心理上端正态度,认识到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只有承认了个人智能与体能的局限性,懂得与同事们进行合作的重要性,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才能够有效地以合作伙伴的巨大优势来弥补自己的缺陷,使自身的力量得到质的飞越,才能使自己能够应付来自于各方面的各种挑战。
每年的秋季我们都能看到大雁从北向南以“人”字形作长途迁徙。大雁在飞行的时候,“人”字形的队列很少发生改变,而头雁必须经常地进行更换。
头雁对于雁群的飞行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头雁在向前开路的时候,大雁的身体以及展开的羽翼能够使左右两面形成真空。其他的大雁在头雁的左右两面的真空区域里飞行,那就相当于搭乘一辆已经开动的班车一样,自己不用费多大的力气就能向前行进。看来,成群的大雁以“人”字形进行长途迁徙,要比一只大雁单独飞行省很多力气,而且也能够飞得更远。
同事之间如果能够有互相包容的心理,有接纳对方的心理,很好地相互合作,同样能够产生相同的效果。不过,这需要你以一种接纳的心态做好充分准备,这样一来,你就能通过与同事的合作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就跟你帮助别人爬上了一棵果树,你也同样能够吃到果实是一个道理,并且你越努力地去帮助别人,你就越能吃到更多的果实。
不幸的是,许多自认为不幸的人心理状况却不够积极向上,始终信奉另一种人生哲学。他们坚信,财富是有限的,我帮你获得了,自己也就失去了。应该说,这种人生哲学是享受财富的哲学而并非创造财富的哲学。虽然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一个事实是:同样大的一块蛋糕,分的人越多,每个人分到嘴里的就越少;可是假如你与同事是在联手制作一块蛋糕,只要保证这块蛋糕能够不断地做大,那么你与同事之间的矛盾也就迎刃而解了,你们之间的心理才会真正交融起来。
沟通是化解矛盾的有效途径
同事和你在一个公司里工作,差不多天天见面,互相之间免不了会有种种鸡毛蒜皮的事情发生,每个人的性格、脾气禀性、优点以及缺点全都暴露得十分明显,特别是每个人行为上的缺点以及性格上的弱点暴露更明显,结果会引出种种矛盾、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有的是表面的,有的却是背地里的;有的是公开的,有的却是隐蔽的。
同事之间要常通信息,这样才利于团结。一个优秀的企业,强调的是团队的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因此同事之间的沟通十分重要。同事之间要想沟通好,必须开诚布公,相互尊重。如果虽有沟通,但不是敞开心扉,而是藏着掩着,话到嘴边留半句,那还是达不到沟通的效果。
同事间产生了矛盾并不怎么可怕,只要能面对现实,主动采取措施去化解彼此之间的矛盾,就能缓和同事之间的关系。
你在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的时候,要采取主动的态度,你可以尝试一下抛开以往对同事的成见,善意地对待同事,至少要像对待其他同事一样地对待他。开始的时候,同事会心存介意,或许会觉得这是一个大圈套而不予理睬。你要耐心一点,没有什么不能解决的问题,把以往的矛盾平息下来的确不容易。
你应该善待同事,慢慢地改进彼此之间的关系,过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上的问题就会像阳光下面的水滴一样消失。
假如是深层次的矛盾,你应该主动找同事沟通,并且确认是不是自己不经意间得罪了同事。不过,这需要在你做了许多的内部工作,并且希望和同事和好以后才能这么去做。
但是,往往在公司里能够看到一些同事坐在一起,表面上是为了解决彼此间的矛盾,可是事实上却是双方更加强硬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在你向同事表达自己的意图的时候,同事或许会说你并没有得罪他,还会反问你为何要这样问。
这时,你不妨心平气和地解释自己的想法。例如,你非常看重与对方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或许彼此之间存在某些误会等等。若你的确做了让同事生气的事情,而且同事坚持说你们之间没有任何矛盾的时候,那责任就完全在对方身上了。
可能同事会和你讲述某些问题,然而这些问题并非你所想的那个问题,这时,不管同事讲什么,不妨听同事讲完。
为了表示你理解了对方讲述的话,你最好用自己的话再重述一遍同事说的关键句子。若同事的年龄和资格比你老,你应避免在这时与他当面对质,除非你确定自己的理由非常充分。更好的办法就是在双方都冷静下来以后交谈。你不妨谈些与矛盾相关的问题,而且你还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一些问题。假如你的确做了错事并且遭到了对方的指责,就应该重新分析那个矛盾并且真诚地向对方道歉。
与人为善是无形的相助
善待他人是人们在与同事相处的过程中应该遵守的一条基本准则。在当今这样一个需要合作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更是一种互动的关系。只有去善待别人、帮助别人,才能处理好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孟子曾经说过:“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与人为善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同情心,它是一种无形的相助,一种博大的爱,是一股矫正世俗的春风。道家的始祖老子说得好:“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道德经·易性第八》)与人为善者与水一样能善利万事万物,化解人间恩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与人为善者能包容一切,胸怀博大;“水质透明,清澈见底”,与人为善者白日为善,夜来省己,心如明镜……
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与人为善并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让自己活得更快乐。与人为善其实极易做到,它并不要你刻意做作,只要有一颗平常心就行了。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人做了一个试验,他早晨上班来到办公室的时候,对周围的同事笑了一下,没想到,却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他的上司看到他时对他也笑了一下,他的上司可是从来没对他笑过的人呀。这个人这一天的心情特别好,平时那种冷冰冰的感觉没有了,周围的人都很亲切。而据说,就是因为他早晨的那个笑,感染了身边的其他人。与人为善使你有一种充实感,你知道没有人会故意和你过不去。
与人为善是做人的一种积极和有意义的行为。它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使自己有一个塑造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自由天地,并享受到一种施惠于人的快乐,从而有助于个人的身心健康。与人为善可以给我们带来好心情,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讨人喜欢,甚至四面楚歌,主要原因不是大家故意和他们过不去,而是他们在与人相处时总是自以为是,对别人百般挑剔,随意指责,人为地制造矛盾。只有处处与人为善,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才能建立与人和睦相处的基础。在很多时候,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么对待你。这就教育我们,要待人如待己。
蚂蚁的“抱成团”是共渡难关的智慧
在海边生活的人或许注意过这样一种有趣的现象:几只螃蟹从海里游到岸边,其中一只也许是想到岸上体验一下水族以外世界的生活滋味,只见它努力地往堤岸上爬,可无论它怎样执著、坚毅,却始终爬不到岸上去。这倒不是因为这只螃蟹不会选择路线,也不是因为它动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们不容许它爬上去。你看每当那只企图爬离水面的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时候,别的螃蟹就会争相拖住它的后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里。人们也偶尔会看到一些爬上岸的螃蟹,不用说,他们一定是独自费了很大的力气才上来的。
然而,在南美洲的草原上,有一种蚂蚁却演绎出另一幕故事:酷热的天气,山坡上的草丛突然起火,无数蚂蚁被熊熊大火逼得节节后退,火的包围圈越来越小,渐渐地蚂蚁似乎无路可走。然而,就在这时出人意料的事发生了:蚂蚁们迅速聚拢起来,紧紧地抱成一团,很快就滚成一个黑乎乎的大蚁球,蚁球滚动着冲向火海。尽管蚁球很快就被烧成了火球,在噼噼啪啪的响声中,一些居于火球外围的蚂蚁被烧死了,但更多的蚂蚁却绝处逢生。
这两个故事多么相映成趣啊!它们说明了这样一个道理:在团队合作的时候,相互拆台,易事难为;互相弥补,积极配合,难事可成。螃蟹的“拖后腿”,多么像人类中某些人的做法,由于嫉妒心、“红眼病”和一己之私作祟,他们惧怕竞争,甚至憎恨竞争。一旦看到别人比自己强,就拆台阶,下绊子,千方百计竭尽倾轧之能事。其宗旨不外乎一条:我不行,你也别行;我得不到,你也别想得到。于是,有多少发明创造的才智,就这样在无声中被内耗掉;有多少贤能,就这样被埋没在默默无闻之境;有多少“千里马”就这样病死于槽枥之间。蚂蚁的“抱成团”却与此大相径庭,这一抱,是命运的抗争,力量的凝聚,是团结协作的手段,为共渡难关,获求新生所做出的必要努力。无此一抱,蚂蚁们必将葬身于火海,精诚团结则使它们的群体得以生存下来。
螃蟹的“拖后腿”,是不能效仿的;蚂蚁的“抱成团”则抱出了值得人类学习效法的团结启示。身处职场的人,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如果能常将螃蟹的“拖后腿”与蚂蚁的“抱成团”所造成的后果对照起来好好想一想,想必以后该怎样见贤思齐,择善而从,就不言自明了。
坚持原则的同时讲究艺术
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一旦遇到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你是对的,你就一定要坚持原则,因为这时候只有坚持原则,才有可能避免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比如说,在实施一个项目的过程中,某个同事刚愎自用,固执己见,坚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实施。然而,他的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漏洞,一旦执行下去,必定会走向失败,导致满盘皆输,从而给公司造成损失。而你又敏锐地预见到了这个问题,并且有足够的理由证实同事的荒谬。那么在这种时候,你一定要坚持原则,明确地表达出你的想法,而不必怀着照顾同事面子的想法缄默不语。要知道,也许就是因为你的坚持,才让企业得以生存,创造佳绩。
然而,中国人是讲面子的,在你坚持原则、提出意见的时候,如果方法不正确,就极有可能让对方下不了台,从而导致同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
因此,为了照顾同事的面子,你在坚持原则的时候一定要讲究艺术,让事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的同时,又让同事能够愉悦地接受你的思路和做法。
在生活中,许多人为了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常常会巧妙地提出自己的见解,让对方心甘情愿地接受,同时又坚持了原则。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就是这样的人。
诺尔曼·白求恩大夫在生活中很有情趣,说话风趣幽默,平易近人,喜欢和身边的人们打成一片,有时候甚至像个孩子王。但在工作上,白求恩则展现出了他的另一面,坚持原则以致让同事们觉得他有些固执,比如他看到卫生员们用当时十分昂贵的X光机给普通病人做检查时,非常气愤,坚决把X光机搬走自己保管。在他看来,X光机主要是给那些需要动手术的伤员急救用的。白求恩的耿直和坚持原则,让人敬佩。另一方面,白求恩也很会机敏灵活地疏通人际关系。有一次,八路军的伤员亟须救治,而周围只有一座法国教堂,那座教堂也是一座教会学校,白求恩试图说服传教士,但传教士却不太愿意将学校变成医院。但救人要紧,睿智的白求恩果断地对传教士说:“我已经和上帝沟通过了,他已经同意了把教会学校变成医院。你要是不同意,只好跟上帝谈判去吧!”他用这样睿智幽默的语言很轻易地就说服了传教士。
由此可见,在坚持原则的时候,讲究艺术往往会事半功倍,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心理咨询师认为,当一个人坚持原则的时候,与之持相反意见的人常常会产生一种对抗心理。你越坚持原则,他的对抗心理就越强,就好像你用双手去推东西,你用的劲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而当你的手变得温柔时,你受到的阻力就小多了。所以,为了保障事情的顺利进行,为了使同事间的关系得到较好的维护,在坚持原则的时候,你一定要讲究艺术。
借助幽默的力量管理员工
心理学家认为,幽默是人的个性、兴趣、能力、意志的一种综合体现。幽默是语言的调味品,有了它,什么话都可以让人觉得醇香扑鼻、隽秀甜美;幽默是引力强大的磁铁,有了它,便可以把一颗颗散乱的心吸引起来,让每个人的脸上绽开欢乐的笑容。
幽默感是一种了解并表达幽默的能力。幽默是一种艺术,一种运用幽默感来增进你与他人关系的艺术。幽默可以帮助你减轻人生的各种压力,摆脱困境;幽默也能帮助你战胜烦恼,振奋精神,转败为胜;幽默以善意的微笑代替抱怨,使你的生活变得更有意义。
在工作中,当我们对同事所做的事情有不同意见时,我们可以以开玩笑的方式轻松、坦诚地进行表达,这样既能使同事认识到他们的错误,又不至于伤害同事之间的感情。中国人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排解争吵者之间的过激情绪:“有话好好说。”这句话是很有深意的。据心理学家分析,措辞过于激烈、武断是同事之间发生争吵的重要诱因之一,因此,我们在对同事的某些做法不满时,要善于克制自己,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如果你面对的是一位不合作的同事,首先要冷静,不要让自己也成为一个不能合作的人。宽容忍让可能会令你一时觉得委屈,但这不仅表现了你的修养,也能使对方在你的冷静态度下平静下来。
同事之间有了不同的看法,最好以商量的口气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语言得体是十分重要的。应该尽量避免用“你从来也不……”、“你总是弄不好……”、“你根本不懂”这类绝对否定别人的措辞。而应该对同事的错误采用幽默的方式来指出,不但具有幽默的意境,而且会在和谐气氛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一个女员工星期一上班迟到了。男员工问她:“小姐,星期天晚上有空吗?”
“当然有,先生!”姑娘乐了。
“那就请您早点睡觉,省得您每个星期一早上上班都迟到!”
运用幽默的力量不仅可以松弛同事间紧张的情绪,有时候还可以以此避免与同事“交火”。在工作中,同事之间容易发生争执,有时搞得不欢而散甚至使双方心生芥蒂。发生了冲突或争吵之后,无论怎样妥善处理,总会在双方心理、感情上蒙上一层阴影,为日后的相处带来障碍,因此,最好的办法还是尽量避免冲突或争吵。我们可以委婉表达对同事的意见,甚至运用幽默力量,化干戈为玉帛。
小王和小李都是刚进公司的小青年。小王血气方刚,容易冲动,小李则比较沉稳,具有幽默感。一次,两人工作中发生了摩擦,小王怒气冲冲地将小李拉到外面的走廊里,扬言要找个时间选个地方跟小李决斗。
小李说:“单挑我可不怕你。不过,时间、地点及武器由我决定。”
小王同意了。
小李说:“时间就是现在,地点就在走廊里,武器用空气。”
小王一愣,然后哈哈大笑,他要做的只有挠小李的胳肢窝了。
幽默就具有如此神奇的力量,能给你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幽默不仅能使你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使别人乐意与你接触,愿意与你共事,它还是你工作的润滑剂,促使你更好、更快乐地完成工作。这往往是采用别的方法所不能达到的,也是成本最低的一种方法,我们何不多加运用呢?
控制情绪,减少人际摩擦
每个人的情绪都会一会儿好一会儿坏。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学会控制情绪是你成功与快乐的要诀。
动怒是消耗精力的,也是毫无益处的。平常所碰到的事情或大或小,或者间接或者直接,其中涉及原则的事情本来没有多少,在那些无关痛痒的小事上不要和同事斤斤计较,更不能感情用事。例如,单位里某个同事对某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尽管他的观点过于偏颇,你也不用情绪激昂地去和他辩出个胜负来,因为一两句话而伤了同事间的感情,对彼此间的心理造成伤害,实在是没什么必要。
心理医生认为,感情要经常受到理智的支配,情绪性很强的人往往被认为神经质,他们容易给别人造成一种不合群的感觉,人缘也随之离他而去,唯有言谈举止一直保持常态,在公共场合椭圆就方,才能在社会上赢得公众的认可。
如果一个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那么就难免为别人的过错和无知生气。生气再生大一点,就变成了“愤怒”。愤怒所表现出来的情况有:找同事理论,打电话把同事痛骂一顿,马上找人申诉,警告胁迫同事,干脆以拳头暴力来解决争执。还有人摔东西、踢桌子或者踢狗、暴跳如雷等等。俗话说“气能伤身”,当你生气而且情绪激动的时候,往往瞳孔会放大,心跳会加快,呼吸也会急促,有的人生气时咬牙切齿,浑身发抖……这时,非常容易感情用事,结果害人害己,产生了不能弥补的遗憾。
小曹和小凤在同一家公司的同一个部门工作,她们分别负责销售统计工作的制单和核单工作,也就是说小曹负责填制单据,然后交由小凤核对后,才能发货。这是两个联系密切的岗位。一天午餐时,小曹无意中说了一句话伤害了小凤,自己却未察觉,而小凤碍于面子未当面指出,却耿耿于怀。后来恰逢小曹填制单据时出了错,小凤核对时发现了,因在气头上,她故意不予指出。结果发错了货,给公司造成了损失。小曹受到处罚,小凤也难逃责罚。事后,小凤为自己的心胸狭窄、意气用事懊悔不已。
在工作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心理问题,都有感到不顺心、不如意的时候。这时,我们只有冷静处理,才能把问题圆满解决。那么,具体应该怎样做呢?第一,忘掉旧怨新仇,化“敌”为友,握手言欢,和同事愉快合作。大家保持健康的心态,和睦相处,才能减少人际摩擦,增强集体凝聚力。心中无芥蒂,脸上有笑容。第二,忘掉自己的资历,从“元老”二字中解脱出来。保持进取精神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别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第三,忘掉在工作中所有的不顺心。将种种不愉快、不顺心的事统统抛之脑后。第四,用平常心看待职场得失。职场受挫不可怕,斗志消亡才可悲。应抱着“这不是失败,只是暂时未成功”的心态,持之以恒地努力,困难定会迎刃而解。
在大是大非上不可无原则地妥协
心理学认为,人在某个时期易出现个性心理结构发展不完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表现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性格缺陷上或人际关系中。如果表现在工作中,常会出现工作兴趣不能正常发展;表现在性格上,易产生怯懦、退缩、自卑、自私或傲慢等性格倾向;而表现在人际关系中,易从众、随大流、委曲求全。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之所以走不出委曲求全的思维怪圈,完全是因为不够自信,意识不到自己的基本权利。
假如你的上级下达了一项工作任务,让大家务必出色地完成,你的某位同事是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一开始,大家都投入了十足的热情,全力以赴地操作这个项目。但是突然有一天,出现了问题,在某一个关键问题上,你和这位项目负责人的意见发生了分歧,你坚持自己的意见,而你的几位同事乃至上级却都站在了他的一方。
在这个时候,你不妨先冷静下来,仔细地权衡项目发展的趋势,你们各自的意见对项目的操作产生的利弊。如果你发现自己确实有错误,那么不妨勇敢地承认,真诚地服从他们的意见,与他们共创辉煌;但是,如果你发现自己的意见确实是正确的,那么你就一定要坚持立场,不要无原则地妥协,不要害怕失去同事对你的好感。
有道是,有理走遍天下。如果你的立场是正确的,你完全可以跟同事讲清个中的道理,以理服人。同事和你身处同一个圈子,对工作上的是非应该是具有一定判断力的,并且大多数人也能够理性对待你的建议。
有这样一个故事,可以说明人对于合理性的追求:
已饱餐一顿的狼发现一只绵羊倒在地上,狼知道绵羊是因过分害怕而昏倒了,就走过去叫它不要怕,并答应绵羊,只要绵羊说出三件真实的事情就放它走。于是绵羊说出了下面三件事:第一是不想遇到狼;第二是如果一定要遇到,最好是只瞎眼的狼;第三是希望所有的狼都死掉,因为绵羊对狼丝毫没有恶意,而狼却常来攻击绵羊,欺负我们。那匹狼思索了一阵子这只绵羊的话,觉得它说的有道理,于是,就给了这只绵羊一条生路。
诚然,只要你的话是真实的,不是虚妄的胡扯,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甚至是不变的真理,又有谁能够与你的意见为敌呢?
在工作中,要学会沟通,与同事和平相处,但在大是大非上,不要无原则地妥协,而是要坚持立场,以理服人。
用真情消融同事间的隔阂
当你和某些同事存在隔阂的时候,你最好不要消极地采取长期冷战的方法,那实际上是一种逃避。因为同处一个屋檐下,为同一个企业工作,接触的是同一个圈子的人,你不可能完全与他们断绝联系。于是,当某个时候,因为工作关系你必须和他们合作时,就会产生障碍,影响工作进程。
在这种时候,应该通过合理的手段让你们之间的坚冰化解。以理服人是一个不错的手段,但是以理服人并非对每个人都有用。有这样一种人,你越跟他们讲道理,他们越懒得理你,认为你是居高临下,至少是不够低姿态,让他的自尊心、虚荣心得不到完全的满足。然而,这种人中大多有这样一个“致命”的弱点,他们吃“软”不吃“硬”,当你以“软”的手段对付他们的时候,他们反而不知所措,很容易就臣服了。
这个“软”字,说到底就是以情动人,以感情打动同事的心。
刘备就是一个善于以情动人的典型。以今天的眼光看来,刘备虽然智商不高,但其情商超群。民间有谚语曰:“刘备的江山是哭出来的。”这个“哭”,就是刘备以情动人的杀手锏,刘备在大风大浪中把这招功夫练得登峰造极,从而为自己谋取了不少的好处。刘备确实会哭。徐庶离刘备而去,刘备“泪如雨下”,哭得徐庶推荐孔明;与赵云相别,又哭,把赵云哭到麾下;三顾茅庐,孔明仍不出山,又用“哭”得了孔明。他在哭中,得民心,网人才,固友情。其实,拜见孔明时,刘备已领兵上万,今天看来也算个师长军长,能如此恭敬年龄二十多岁的一介书生孔明,别说今天的许多显贵们做不到,就是那些刚刚脱贫的小老板也觉得丢份儿。而孔明这种大智大慧的人最终也为刘备的真情所感动。
由此可见,以情动人,确实是一件有力的武器,当运用得好的时候,可以为自己赢取许多利益,减少不少障碍。在工作中,我们不是非要像刘备那样用哭去打动他人,而是要明白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如果你和同事之间有了芥蒂,在以理服人无效的时候,你可以以感情来打动对方的铁石心肠。
当然,这种以情服人并不是靠眼泪的力量,而是要靠你时时关心同事,以德报怨,不和他(她)斤斤计较,不和他(她)斗气。在工作中,主动为他(她)排忧解难,给予必要的帮助。
没有人完全冷血无情,也没有人是真正的铁石心肠,人都有一种渴望与人亲近的心理,只要你真诚地与你的同事沟通,一定能化解那些不愉快的情绪,协调一致地开展工作。
第三章 正确处理同事间的各种关系
办公室是一个复杂的地方,正所谓:“人上一百,形形色色。”什么样的同事都可能存在,加之同事之间有某些利益的冲突,因此相处起来并非容易。但是,只要你懂得与同事相处的方圆艺术,在工作中加以巧妙地利用,你就能处理好与同事间的各种关系,左右逢源,不会受到心理伤害。
同事关系中的进与退
俗话说,“父母无法选择,但丈夫可以选择”,把这句话套用到工作中,可以改为“职业可以选择,同事无法选择”。同事究竟是相互扶持的同行,还是彼此竞争的对手?得到心仪的工作本来就不易,正准备大干一番时,却赫然发现,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对手。
如果把工作场所比喻成一片汪洋,每个在大海中奋进的泳者,除了锻炼自己的泳技,也要顾虑潮汐起伏,行有余力,还可以当个救生员来拉同事一把。然而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胜任救生员的工作,毕竟想要救人,得先学会自救。
身在职场,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在企业中,资历不如你、业绩不如你的同事纷纷得到升迁,而你总是被委以最没有人愿意干的工作,却得不到应得的报偿;你总是谦虚待人,坚守自己的做事原则,却被人误以为是老实可欺;你做事一贯兢兢业业,有一天却突然发现,平时要好的同事竟然出卖了你,于是上司劈头盖脸地一通指责,你只得默默承担。
麻烦接二连三地发生,却偏偏总是牵连到你,你会从内心感到忍无可忍。当你努力压抑心中越来越多的愤怒时,有些好事者却在一边幸灾乐祸。同在一个屋檐下,面对这种事情,你该怎么办呢?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你是一匹斑马,必要的时候,还得表现得像一头狮子。”因为,当你面对竞争或冲突时,不能保证斑马永远是和一群斑马在一起,所以,当狮子出现,你就得装扮成一只狮子,至少对真正的狮子有威吓的作用。
在同事之中,有一种人总牢骚满腹、怨气冲天。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能多少构筑出一种“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但喋喋不休的抱怨会让身边的人苦不堪言,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苦闷克隆了一份。另一种人的嗜好是“散播谣言”,工作间里一些小打小闹式的玩笑无伤大雅,但要警惕它们发展成为令人生畏的闲话,乃至伤人的谣言。很多不懂得三思而后语的人,无意中成了各种流言的推波助澜者。
这些还算好的。最可恶的也许是在你面临升职之际,有些心理不健康的人,会说你一定是踩着别人的肩膀爬上去的,要么就说你与上司有着不可告人的某种关系;你创造了最佳业绩,受到公司领导的重奖,又说你是造假“英雄”;你与上司吃顿饭,马上变成了“马屁精”。
在工作中的确有一些人气得你真想离开这个群体,可仔细想想,生存最重要,还是忍忍吧。如果每次都动气的话,估计早就气死几回了。
许多人一听到职场争斗,第一个反应就是避而远之,不愿卷入工作中的尔虞我诈,遗憾的是,那些想要明哲保身、图个耳根清净的同僚,最后还是不能脱离是非圈,甚至可能连工作都莫名其妙丢了。可见,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只能鼓起勇气坦然面对。
曾有一份调查显示,约六成的中层管理者每星期都会生一次气,甚至一成半的人每天都在生气。原因是许多人每天一早就要忍受塞车之苦,抢占停车位,看不惯同事居功诿过等等,造成在工作中的怒火一点就燃。
这项调查也发现,每天生气的人除了有身体健康上的困扰,还伴随着心理的忧郁、焦虑、恐惧,并且对别人较有敌意。
其实,职场向来就是“是非”多发地段,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若不学会调适自己,活着岂不是太痛苦了。既然生气会带来负面情绪,还会影响健康,何不想办法与工作中的怒气说声再见呢?
不管怎样,同事之间没有必要非得来个刀光剑影或你死我活,这样做,虽然解了一时心头之恨,但假若自己技不如人,败下阵来,倒霉的还是你自己。有句话“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良好的人际关系、适当的情绪管理,是为工作加温的良方!
同事关系的误区——“小圈子”
人是一种害怕寂寞的群居动物,有一种渴望与人交往和亲近的心理需求,因此,在潜意识中希望与别人走近。但是,人又是有隐私的,他们需要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心灵空间,对于过于亲近的交往又有一种自发的排斥性。
进入职场之前,你的家人和朋友可能都会告诉你,要与办公室的同事保持适度的距离。对待同事要一视同仁,不远不近。但没过多久,你可能会发现到,有几位同事对你真的很好,而你也觉得他们不错,于是逐渐来往频繁,甚至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直到有一天,你从别人多少有些异样的眼神中发现,自己已经被看成是“××小圈子里的人”。
这种“小圈子”不但没能使你有归属感,反而让你有一种落入“陷阱”的感觉。但即使如此,你也不能背叛他们,否则,你就会像做了叛徒一样难受。于是,你被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心理笼罩。
“友谊”与“背叛”的较量使你的行事原则不断被打破。慢慢地,你就觉得人与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自己的空间也变得越来越小。
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处于这种窘境吗?原因是你误入了职场常见的人际关系的误区——“小圈子”。
这种“小圈子”往往是在群体利益冲突中形成的一种利益共同体。这种“利益共同体”与其他利益共同体没有什么区别。在外人眼里,“小圈子”里的人就是一伙儿的,当产生利益冲突的时候,他们肯定会站在一起。所以,你不必指望外人会把这种感情等同于友谊,友谊常常是与“平淡如水”相联系的,而小圈子里的人的情分却总难摆脱与利益的关系。
在工作中,不要走进这种“小圈子”,也不要与你的同事们过分疏远,因为过分疏远的关系会让人觉得你很孤傲,不容易相处,从而对你敬而远之,让你最终陷入孤立的境地。无疑,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过分亲密和过分疏远的距离都是不太合适的,都会对同事间的感情造成负面影响。如果你想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不妨从“刺猬”法则中学习一点相处之道:
森林中有十几只刺猬冻得直发抖。为了取暖,它们只好紧紧地靠在一起,却因为忍受不了彼此的长刺,很快就各自跑开了。可是天气实在太冷了,他们又想要靠在一起取暖,然而靠在一起时的刺痛,又使它们不得不再度分开。就这样反反复复地分了又聚,聚了又分,不断在受冻与受刺两种痛苦之间挣扎。最后,刺猬们终于找出了一个适中的距离,可以相互取暖而又不至于被彼此刺伤。
“刺猬”法则简单地说,就是同事之间不可太过亲密,从你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起,就要学会对每一个同事都一视同仁,学会与所接触的每一位同事都保持一种和谐又不过分亲近或过分疏远的关系。这样,你就拥有了一个良好的、广泛的职场人际关系,也为自己的个人发展拓展了广泛的空间。
此外,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待同事之间的人际关系问题上要学会观察。首先要搞清同事之间的各种关系,是是非非不要去作判断,更不要介入其中。对于有些拉拢你的人要小心,不要意气用事;对于有些持有敌意的人要泰然处之。在工作中与所有的同事和谐相处,积极参加大型集体活动,少参与“小圈子”的聚会,会为你的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
正视同事间的嫉妒心理
嫉妒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它包括焦虑、恐惧、悲哀、猜疑、羞耻、自咎、消沉、憎恶、敌意、怨恨、报复等不愉快的情绪。别人天生的好身材、容貌和逐日显示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以成为嫉妒的对象,其他如荣誉、地位、成就、财产、威望等有关社会评价的各种因素,也都容易成为人们嫉妒的对象。
嫉妒几乎人人都有。它是人们普遍存在的心理病症。从本质上看,嫉妒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无论是何种形式和内容的嫉妒,都有害于正常的人际交往及健全的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知不觉地受到别人的嫉妒。在职场中,我们更容易遭到别人的嫉妒,因为在这里,同事之间始终存在着竞争心理。
“人怕出名猪怕壮”,这是一句中国人都非常熟悉的话。曾经有一位科学家把这句话翻译给美国学者听,那位学者非常吃惊:“为什么中国人害怕出名,中国的猪害怕肥呢?”想说清楚这个原因,说难也的确很难,说容易也非常容易,容易到只说出两个字就足够了:嫉妒。
当你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或者有某种长处因而被同事嫉妒的时候,你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正确的调节办法是:
首先做到大度从容。只要你自己认为做得很对,就要从容地走自己的路,让同事随便议论去吧!例如,宋朝宰相吕蒙正头一次上朝的时候,曾经有位官员在背后指着吕蒙正说:“那个小子就是宰相吧!”有好事的官员想追查出那位骂人的官员,吕蒙正笑着说:“那又何必呢?真的知道了他的姓名,就会一辈子也忘不了,还是不知道的好。况且也没有什么损失!”像吕蒙正这种大度的心胸是很值得职场中的每一个人学习的。
其次是把同事们的嫉妒看成是自己的荣誉与值得骄傲的地方。你一定要记住,同事们的嫉妒,和由这种嫉妒激起的各种责备与围击,其实都是用变态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无能。这种嫉妒事实上是以一种非常极端的方式,通过诋毁你的成功与长处,来掩饰和弥补他的缺陷或无能。事实上,嫉妒是对你的成绩的一种负面形式的肯定,而绝不是来自于客观的批评。就是因为这样,你用不着在意这些嫉妒,反而要十分坦然和骄傲地和同事们在一起相处,而不要有什么顾忌。
再次是把同事的嫉妒变成自己的驱动力。有些时候,同事对你的嫉妒,或许就是一些刻薄的挑剔或者鸡蛋里挑骨头。这是很正常的事情。有许多人经常需要借助这种来自嫉妒的挑刺,来“贬低”自己所获得的成绩,从而再确立一种更高的目标。因此,正确的忍耐就是要把同事对你的嫉妒变成自己的压力或者驱动力,把它当成自己向前发展的台阶。
最后是不要刺激同事的嫉妒心。嫉妒的心理,应该回避而不应该刺激它。它就像蜂窝一样,只要捅一下,就会惹来麻烦。只要你不去捅它,它就能够保持原状。
当你取得成功之时,对嫉妒的人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打击、威胁。那么,你在和同事相处的时候怎样才能消除对方的嫉妒心理呢?
要想办法使嫉妒你的人注意力转移。你可以向他(她)袒露自己获得成功的艰辛,甚至为了获得成功所遭受的不幸,或者获得成功后还存在的窘境,这样就会使嫉妒你的人感到你的成功并没有对他(她)构成威胁,他(她)的心理就会渐趋平衡。
同时,你可以求助于嫉妒者,特别是在嫉妒者所擅长的事情上请他(她)帮忙,使他(她)感到有一种成就感和满足感。你还可以在某些事情上故意谦让或认输,表现出自己在某些方面比不过他(她),这样他(她)就会减弱对你的嫉妒。另外,你还可以在一定的场合中,适当地赞扬他(她)的优点,而且态度要诚恳,语言要中肯,使他(她)感到没有必要去嫉妒别人,大家各有所长。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在你成功之时,让大家共享荣耀,千万不可居功自傲,心安理得,自以为是。你应该真诚地邀请大家,特别是那些嫉妒你的人,用一种符合当时大家心理状况的形式,如请客吃饭或喝咖啡,去卡拉OK等等,融洽彼此的感情,缓和紧张的气氛,分享你的快乐和荣耀,嫉妒者的心理就会得到平衡。
拉帮结派的心理透析
有些人好像天生就善于拉帮结派,他们广泛地遍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大家对这种社会现象很熟悉。是什么原因使得他们总想把自己和同事们捆绑在一起呢?难道是他们十分关心同事们吗?不是。是因为他们自身过于强烈的欲望以及个人的能力很低造成了强烈的反差。
也就是说,是因为对自己的自卑以及对强人的嫉妒。由于自卑,这种人需要在同类中获得帮助;由于嫉贤妒能,他们希望看到比自己强的人遭受失败的挫折,用别人的牺牲来慰藉自卑,如果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纠集同类来群起而攻之。自卑情绪强烈地压迫着这种喜欢拉帮结派的人,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以及对生活的态度,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目标还远远没有实现;而且他们对于自身的过低评估以及他们对生活不的不满意,更加频繁地向他们提醒着这一点。
事实上,他们很可能比别人拥有得更多。他们所表现出来的被忽略感只能说明他们的虚荣心。
没有嫉妒之心的人少之又少,谁都不能完全摆脱。当一个人在饱受痛苦时,当一个人感受到压迫时,或者当一个人囊空如洗时……嫉妒往往会死死地缠住他们不放。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活动受到太多的限制时,嫉妒也就产生了。尽管人们的道德禁止人们怀有嫉妒心,然而人们的精神心理却没有成熟到能够抛弃嫉妒的程度。当嫉妒以最使人不快的形式出现的时候,人们并不懂得用何种方法来避免这种嫉妒和仇恨。
那么当你在职场之中,不幸遇到这种类型的同事的时候,又该如何应付呢?心理咨询师指出,可以运用以下四种办法解决:
1 对戏弄视而不见
爱拉帮结派的人最善于在同事的背后拟定各种作战计划,并且故意去招惹同事,以诱骗同事掉到陷阱里。这时,你可以采取视而不见的方法,也就是采取精神战术,让这种同事无功而返。如果你不把它当成一回事,仍然我行我素,他们根本无计可施;如果你怒发冲冠,则正好中了他们的计。
2 以虚荣心为突破口
爱拉帮结派的人虚荣心很强,十分看重别人的眼光,甚至会过分地重视,结果成天生活在紧张兮兮的气氛中。假如你能善用他们的这种弱点,那么他们就不敢太张狂了。
3 让这种爱拉帮结派的同事出丑
这种爱拉帮结派的人最恨的就是不愿意和他们同一个鼻孔出气的人,常常使用种种卑劣的手段来打击同事,看到同事软弱可欺的时候,最惯用的手法就是成群地发起围击。他们害怕同事站起来坚决地反对他们,因此,面对他们要以强硬的态度进行顽强的斗争,假如意志不坚或者一味地回避,就很容易变成他们欺负的对象。他们害怕在人们面前出丑,因此,对付这种同事的时候,应该试着在众人面前痛斥他。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使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态度必须强硬,绝不能姑息迁就,因为退缩的意念会减弱你的攻势,不仅没有多大的效果,还会遭到报复。
4 吓唬爱拉帮结派的同事
这种爱拉帮结派的人很害怕那些有权威的人,因为平日里凭借团体的力量来保护自己,只要离开了团体,又碰到了比他地位高的人,常常会有自卑感。因此,你最好利用这种同事的弱点,给他们来一个下马威,吓唬他们说要揭发他们的丑行,使他们懂得“邪不压正”的道理。这是对付他们的好办法。使他们知道你也不是弱者,这样以后才会有好日子过。
谨防被面慈心恶的小人欺骗
所谓小人,就是那些为人处世不够光明正大,喜欢背后伤人的人。古往今来,不管在哪一个领域都存在此类人物。他们为了一己之利,常常作出让正人君子所不齿的事情。
丁倩对此深有体会。在公司里,她最好的朋友是凤姐。丁倩到公司的第一天,待她最热情的就是凤姐。这对于一个刚离开校门踏入职场的新人来说,当然备感温暖。
时值年底,公司要准备一场宣传活动,老板点名让丁倩来做策划,目的是想借此摸摸她的底。丁倩当然明白老板的用意,所以她对这次活动的整体构思和策划都非常用心。而在此之前,公司的活动策划都由凤姐一人担当。凤姐经验丰富,八面玲珑,尤其是那娴熟的待人处事方式让她有着极好的人缘,公司里的人通常都会对她谦让三分。
在做策划书之前,丁倩主动去请教凤姐。凤姐很诚恳地告诉丁倩,要抓住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好好表现自己。如果愿意,策划书做完以后,先给她看看,这样有不妥的地方可以及时纠正。她的一番贴心话让丁倩感动不已,庆幸自己遇到了凤姐这样的好姐妹。
丁倩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畅通的信息渠道,不久就做出了一份极其新颖、出彩的策划书。丁倩迫不及待地把策划书拿给凤姐看。凤姐看着策划书一言不发,这让丁倩心里发慌。在丁倩的一再要求下,凤姐终于开口:老板是个保守之人,工作作风非常严谨、认真,有时甚至有些吹毛求疵。虽然你的创意很新,但与老板的风格格格不入,恐怕很难通过。
丁倩对凤姐的及时提醒千恩万谢,回家赶紧把策划书按稳妥路线改得面目全非。
几天后,丁倩把修改后的策划书交给了老板,老板鼓励性地说了几句“不错”后再没下文了。第二天,公司业务会议上,老板对丁倩的策划书只是一句带过,紧接着就让凤姐来谈谈对这个活动的设想。凤姐不慌不忙地开始陈述自己的想法。丁倩越听越觉得似曾相识,这不是自己先前做的策划书吗?只不过凤姐从专业角度进行了润色而已。等凤姐讲完后,老板对她的建议极为欣赏,称赞她有创新精神,还说这些建议一改以往老套沉闷的路子,让人耳目一新,末了还加了一句:“姜还是老的辣”。这时的丁倩脑子一片空白,眼睛直愣愣地看着凤姐,而凤姐则以和善的笑容回报丁倩,眼神中露出一丝不为人察觉的狡诈。
这种面慈心恶的小人最可怕,表面上你很难看出他们的阴险用心。这种小人也最危险,因为他们很会“包装”:开始的时候,他们看起来是那么和善,那么富有诚意,对你又那么关心,你可能感动得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告诉他们。而一旦你跟他们的利益发生冲突,他们就会狠狠地踩你一脚,让你防不胜防。
自古以来,君子常常斗不过小人。小人的各种卑劣手段层出不穷,而君子要忙于正事,无暇分心与小人纠缠。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认清小人的特征,加以注意,与其保持适当的距离。这样,你就不会被那些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小人所伤,你的职业生涯也不会出现许多令人伤怀的波折。
巧识有神经质的人
一般来说,假如个体能和社会的环境相适应,就具有正常的人格。然而,总有少数人不能适应社会环境,为人处世、情感反应以及意志行为都和正常人不一样,也就是说他们患有人格障碍。在职场中,这群人被心理学家称之为“豺狗”,他们患有神经质,存在极大的人格障碍。
在与神经质型的同事相处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行为怪异,喜欢表现自己,惹人注目,情绪带有戏剧化色彩,并且有非常好的艺术表现才能,爱哭爱笑,演技逼真,有一定的感染力。有的人管他们叫“伟大的模仿者”。他们经常对身体吸引力很看重,表现做作的行为,严重的时候装腔作势,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他们具有极强的暗示性与幻想性,看重自己心中既定的公式,强迫自己执行。这种人喜欢幻想,往往把想象当做现实,当缺少足够的现实刺激时,就往往利用幻想来激发内心的情绪体验。同时,他们情绪变化大而且狭隘,感情十分敏锐,情感极其丰富,热情有余却沉稳不足,情绪炽热却不深沉,所以他们的情感变化无常,经常激情失衡。对于很小的刺激,都会有情绪激动的反应。他们嫉妒心强烈,甚至把父母、兄弟都看成敌人。此外,他们具有近乎变态的心理,视玩弄别人为目的。玩弄种种花招让别人就范,如强求、欺骗等等,甚至有不适当的性挑逗或者自杀行为。他们的人际观念很淡漠,不顾别人的需要与利益。在日常工作中,他们极端自私,疑神疑鬼,不信任任何人,不允许别人走到自己的象牙塔里。他们喜欢别人的注意与夸奖,当他们不是别人注意的中心时,就觉得非常不舒服,严重的时候会攻击他人。
心理学上指出,一个人的行为是受其思想驱使的。当一个人的心理出现病态的时候,其行为必定会出现异常,神经质型的人也不例外,那么他们的外在表现有哪些呢?
当你看到某个同事频繁地出现以下行为的时候,就基本可以断定他(她)具有神经质。第一,不断地查看抽屉。他总会觉得有人在监视自己,认定在自己外出的时候,有同事翻看了自己的抽屉。同事替他沏茶,他却生怕茶里有毒而不敢喝。第二,他的资料或物品不许同事们动一下。他喜欢不停地整理东西,每当离开办公室又返回以后,总觉得有人碰了他的东西。第三,早晨工作以前行为琐碎。他每天都会争取头一个到办公室,并且一到办公室,肯定会先上洗手间,并且一天要洗好几次脸。第四,躲到背后搞恶作剧。常常趁别人(特别是女同事)不在的时候,把女同事的手提包偷走,放到自己的抽屉里。有的女同事由于手提包里放了重要的资料,经常急得痛哭流涕,而通常在第二天手提包就会自动回到女同事的办公桌旁。
如果你遇到这种神经质型的同事,确实是件不幸的事,但还是有办法对付他的。第一条秘诀是不能用好奇的眼光看他。他最讨厌有人注意自己的举止,因为你的眼光会使他全身别扭,有被监视的感觉,因此,碰到患有神经质的同事时,要尽量避免以好奇的眼光看他。第二个要点是不能附会应答。“豺狗”型的同事在自言自语的时候,千万不可附会应答,因为平时很少有人愿意理他,如果你顺口应答,会让他误以为找到了知音,今后就会缠住你不放,经常和你交谈,时间一长,危险系数肯定会提高。第三个办法是采取回避的态度。并不是静静地听他说话就不存在危险性,假如你的表情不对头,或者点头的时机不对头,神经质型的同事会有受辱的感觉,甚至会忽然疯狂地向你发动攻击,因此,最好采取回避的态度为妙。这种同事的行为常常是不能理喻的,不管你怎样诚恳,他都有可能忽然向你发起攻击,所以,应该尽量避免和这种同事来往。
以静制动应对挑拨离间者
如果在你的同事中,有爱挑拨离间的人,你可一定要小心了,他们给公司带来的破坏和影响是巨大的,只要稍不注意或者处理不妥,就会搞得互不团结,所以说,挑拨离间者具有极强的杀伤力。
那么在与同事相处的时候,我们该如何识破那些挑拨离间人的嘴脸呢?他们具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爱挑拨离间者以告密为手段。现实生活中爱挑拨离间的人,常以“告密”为快。他们想通过这种方式让人觉得他们是“知己”。同时,又巧借别人的摩擦力量达到离间的目的。被离间者的利益受损是绝对的,一般而言,离间者只有使被离间者在表面上知情,而不能在根本上知底,这样才能达到他离间的目的。爱挑拨离间者总是喜欢用告密、造谣等卑鄙的手段搬弄是非,如果被挑拨的双方都心地坦荡且冷静,那么这类挑拨离间者就不能“坐山观虎斗”,也就达不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然而,如果被挑拨的双方有一方心胸狭窄,受了别人的唆使,那么同事间的关系很可能就会恶化,甚至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这样一来,挑拨离间者正好可以坐收渔翁之利。所以在工作中一定要头脑清醒,冷静客观地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千万不要轻易受人挑唆,对那些爱挑拨离间的同事更应该加倍小心。
爱挑拨离间者以获取自身利益为目的。在工作和生活中,爱挑拨离间者之所以要费尽心思地挑拨别人的关系,其原因就是想从被离间者的矛盾中获取某些利益,如果无利可图,他们是绝对不会花那么多心思的。这种人做了你的同事,你除了谨言慎行,和他保持距离外,最重要的是你得联络其他同事,建立联防及同盟关系,将他孤立起来,如果他向人挑拨和离间,不要为之所动。
爱挑拨离间的人,总是用小人伎俩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而不是公平竞争。如果身边有这样的同事该有多么可怕,一旦成为这些小人离间的目标,那岂不悲惨至极了吗?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应对技巧,我们完全可以从容应付这些爱挑拨离间的同事。
首先,我们要正直坦荡地应对爱挑拨离间的同事。我们一定要保证自己的言行正直坦荡,在和爱挑拨离间的同事相处时,更应当这样。当事人在听到挑拨离间的闲言碎语时不信、不传,平时行得正、站得直,既要做到自重(尊重自己),也要实现互重(尊重他人),这样挑拨离间者就没有了可乘之机。
其次,我们要以静制动地应对爱挑拨离间的同事。爱挑拨离间的同事总是忙忙碌碌地穿梭于其他同事之间,今天向这个同事告那个同事的“秘密”,明天又到那个同事面前造这个同事的谣言。其实应对这种小人作风的同事的最好方法就是以静制动。以静制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减少来往。这些人一旦成为你的同事,在工作中他们经常会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这样会对你的情绪造成莫大的负面影响,以致影响你正常的工作,所以你应巧妙地拒绝和他们见面或不接他们的电话,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二、态度冷淡。对待爱挑拨离间的同事千万不要热情,更不要对他们传播的“秘闻”或“消息”积极应对,对这类同事的态度应该是冷淡、谨慎。三、保持冷静。当听到有人说自己的坏话,肆意贬低自己的消息时,表面上你仍需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头脑冷静。你可以这样回答:“啊,是吗?让他们去说好了。”或者说:“谢谢你告诉我这个消息,请放心,我不会与他们一般见识的。”如此,对方会感到没空子可钻,就不会再来纠缠不休了。
远离翻脸无情的人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在工作中,什么样性格的人都有。你或许也碰到过这样的同事,前一晚上他还和你称兄道弟,有说有笑,一起出去把酒言欢,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就来个大变脸,翻脸无情,和你关系降到冰点,甚至跟你反目成仇,而你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是什么原因造成了他的性情突变。
翻脸无情的同事最大的特征是翻脸像翻书一样,说翻就翻。在他翻脸的时候,你不能问他理由,你不用述说从前对他的恩情或者助益,他连一个字都听不进去的。
翻脸无情的同事好像是患了一种“恩将仇抱病”。你对他的百般关爱,只需小事一件就能翻过去。这就像野心狼子一样,你养的时间越长,对你的危害就越大。这种情形,在连续剧的剧情里,经常能够看到。一般三十集的连续剧中,这种人能横行个二十九集半,但是到了最后,这种人却会受到应有的惩罚。
心理医生表明,翻脸无情的人大多存在心理疾病,他们自私自利,非常情绪化,从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也从不感激别人对自己的好处,简直是“不知好歹”。
翻脸无情的同事到处都占便宜。他清楚每次他利用完一个人,并且找到新的利用对象的时候,就能翻脸了。
与这种翻脸无情的同事相处,就像是在千变万化的盛夏之中,或阴或晴,让人无所适从。而爱翻脸的人却觉得无所谓,反正每次翻的又不是同一个人,人们不仅记不住,更没有办法,只得自认倒霉。
假如你的同事是翻脸无情的人,和他合作的时候,千万要记住“留一手”。一旦事情都做完了,你就要防范他会翻脸。
与翻脸无情的同事相处,就像是在打一场艰苦卓绝的心理战争,你要想在这场战争中脱险,就得随时保持警觉,并思忖好对策。
翻脸无情的人会无视别人过去对他的百般恩情,说变脸就变脸。对付这种人,除了要对他们严加防范外,还有一个办法,那就是远离他们,不要与之产生任何瓜葛。
在翻脸无情的人之中,有相当的一部分人具有迷惑能力,他们在需要你的时候,会跟你极力搞好关系,让你对他们失去警戒心,把他们当成挚友,从而在你身上攫取所需之物。而一旦觉得你的利用价值不大的时候,他们就会迅速变脸,弃你而去,是典型的“白眼狼”型的人物。
采取不同的策略与同事和睦相处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与性格。在办公室这块小天地中,有些人比较好相处,而另外一些人是不易打交道的,比如傲慢的人、死板的人、自尊心过强的人等等,要想与不同类型的同事融洽相处,你必须根据对方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策略,灵活应对,才能达到与他们愉快相处的目的。
遇到雄才大略的同事时,要虚心地学习。雄才大略的同事,胸怀大志,眼界宽阔,而不计较一些小得失。他在工作的时候,不断充实自己。完成了工作以后,他常常会帮助和指导其他同事。雄才大略的同事,见识常常不同于常人,思考和逻辑方式也往往独具特色。他在时机不成熟的时候,能够忍耐,不管是卧薪尝胆或者是胯下之辱,他都可以欣然接受。然而,一旦时机成熟,他就会奋臂而起,就像大鹏一样展翅冲天,没有人能与之相争。遇到了雄才大略的同事,假如你们利害一致,大可共创一番大事业。假如一山不容二虎的话,也可以合纵起来图谋大业,或者各取所需。假如以上都行不通的话,你就应该全心全意地帮助这样的同事成功,自己多少也能落个识才的美名。遇到了这种同事,你应该有自知之明,知道他终究不是池中之物,有一天他肯定能超过你。要虚心地面对他,给他以实质上的帮助或肯定。这是一种投资,到时候肯定会得到回报的。
遇到踌躇满志的同事,尽量顺着他。踌躇满志的同事,对所有的事物都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很难接受同事们的意见,假如你的确聪明的话,也不用和他辩。应该明白,一个很少失败的人,是因为他的高智商,而绝不是他的运气。你应该确信“智商”这两个字的巨大作用,虽然很好写,可是不容易理解。你在他的面前不能随便出点子,应该照着他的意思去做。当然与这种同事共事,有时也不能太顺着他了,应该让他也尝一尝失败的滋味,才能真正地帮助他。
敬业乐群的同事,工作很卖力气。敬业乐群的人,因为工作态度以及做事方法正确,很受公司的肯定以及同事们的爱戴。这种同事,不管是你的主管、同事或者部下,在与他一起工作的时候,你要学会与他一样地敬业乐群。一旦你不那样做的话,你肯定会被他比下去的。
遇到过于死板的同事,你不必在意他的冷面孔,相反,应该热情洋溢,以你的热情来化解他的冷漠,并仔细观察他的言行举止,寻找出他感兴趣的问题和比较关心的事进行交流。与这种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耐心,不要急于求成。只要你和他有了共同的话题,相信他的那种死板会荡然无存,而且会表现出少有的热情。这样一来,你们就可以建立比较和谐的关系了。
遇到急性子的同事,你的头脑一定要保持冷静,对他的莽撞,你完全可以采用宽容的态度,一笑置之,尽量避免争吵。
遇到刻薄的同事,要拉开距离。刻薄的人在与人发生争执时好揭人短,且不留余地和情面。他们惯于冷言冷语,挖人隐私,常以取笑别人为乐,行为离谱,不讲道德,得理不让人。他们会让得罪自己的人在众人面前丢尽面子,在同事中抬不起头。碰到这样的同事,你要与他拉开距离,尽量不去招惹他。吃一点小亏,受一两句闲话,也应装作没听见,不恼不怒,与他保持相应的距离。
与过于傲慢的同事相处,难免会产生不快,但有些时候你必须要和他们接触。这时,你不妨采取这样的措施:其一,尽量减少与他相处的时间。在和他相处的有限时间里,你尽量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不给他表现傲慢的机会。其二,交谈言简意赅。尽量用短句子来清楚地说明你的来意和要求,给对方一个干脆利落的印象,也使他难以施展傲气,即使想摆架子也摆不上。
遇到好胜的同事,要谦让。有些同事狂妄自大,喜欢炫耀,总是不失时机地自我表现一番,竭力显示出高人一等的样子,在各个方面都好占上风。对于这种人,许多人虽然是看不惯,但为不伤害大家的和气,总是时时处处地谦让着他。可是在有些情况下,你的迁就忍让,却会被他当做是一种软弱,反而更不尊重你,或者瞧不起你。对这种人,你要在适当时机挫其锐气,使他知道,山外有山,楼外有楼,不要不知道天高地厚。
遇到溜须拍马的同事,不能与他为敌,更不能得罪他。要与他搞好关系,平日见面还需笑脸相迎,因为他溜须拍马对你无害。如果你有意孤立他,或招惹他,那他往往把你当成向上爬的垫脚石,暗中算计你。
遇到城府较深的同事,要有所防范。这种人对事物不乏独立的见解,但是时机不成熟的时候,他绝不轻易表达自己的意见。这种人在和别人交往时,一般都工于心计,总是把真面目隐藏起来,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能在交往中处于主动的地位,周旋在各种矛盾中而立于不败之地。和这种人打交道,你一定要有所防范,不要让他完全掌握你的全部秘密和底细,更不要为他们所利用,从而陷在他的圈套之中而不能自拔。
遇到愤世嫉俗的同事,睁只眼闭只眼。那些愤世嫉俗的人,对社会上的某些现象很看不惯,觉得社会变了,风气不古,人心险恶,简直都不能再活下去了。与愤世嫉俗的人在一起工作,说不上是好还是不好。如果他所愤恨的事情并不是公司的福利制度,对你来讲那只不过是他的个人行为,大可不必计较。如果有一天这种同事对公司的制度、福利有意见的时候,你就有可能沾光了。他常常能牺牲自己,为同事们的福利去据理力争。
与口蜜腹剑的同事相处,最好的应付方式是敬而远之,能避就避,能躲就躲。要懂得口蜜腹剑的人“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假如他是负责检查你工作的人,你必须装成愚蠢的样子,他让你做什么事情,你全都唯唯诺诺地答应下来。他和气,你应该比他还要和气。他笑着和你谈事情,你应该笑着使劲点头。如果他让你做的事情太毒了,你也不要当面回绝或者与他翻脸,你只需笑着推诿就行了。
图书信息
* * *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