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序
你们用手在诉说着彼此的爱恋,也在编织着属于你们的爱情神话。素未谋面,让你们产生了彼此心灵相通的错觉;遥遥相隔,更平添了你们彼此无限的思念。疯狂的、难耐的思念啊!你终于推开了那扇门,而里面那个让你朝思暮想的人却……
相见诚如不见!
不能忘记那些风花雪月
有些感觉是极美的。虽然最后没有结果,可是,那种浪漫的、忧伤的美,却留在心中,永远也挥不去。
忽然想起了歌曲《那一场风花雪月的事》,心底不禁涌起一种柔柔的痛。过去的种种,都浮上眼前。
还记得那是在圣诞树下,你执着我的手,直视着我,认真地说:今生,我决不负你,假如负你,我不得好死。我捂住你的嘴,不让你再说下去。我说:我信。
但是我却在怕,怕誓言灵验,因为我信的是:没有誓言是可靠的。
你说:所有的困难让我来面对,你不要去管,我只要你快乐。我含泪点头,虽然我不信。
在静静的夜里,我们一起听着阿杜的《天黑》——“原来你只会让我掉眼泪”。你说:我永远不会让你掉眼泪。
从来没有吵过架,你那么温柔,让我无法对你发脾气。
思念在不断地加深。你说:我要去看你。我说:不,再等等。等多久?三年。
多少个夜晚,在遥遥的两端静静地思念,即使还不知道对方是美还是丑。
有一天深夜,你说:我要回家了,她在家等我。一种恐惧弥漫在心中,直觉告诉我:我要失去你了。
再出现,已经是两天后。你说:她还爱我。我无语。
也许最初就已经知道结果,所以,才贪恋在一起的每一刻,也才刻意地避而不见。没有明晰的轮廓,只有心的沟通。
想想,真的是一场风花雪月的事。
不信网恋中的诺言
网络究竟是实是虚?网络上的情感究竟是真是假?
很久很久以前,他和她在网络上认识了,彼此感觉非常好。像其他的网恋故事一样,他们的联络逐渐从一种媒介发展到另一种媒介,打电话,写信,互相寄照片。
他们都非常满意对方,他们觉得如果在现实中他们会是疯狂相爱的一对。于是他们开始在网上很认真地相爱。那段日子,他们过得快乐而满足。那时候,他们互相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会永远爱你。他们都认为这是一句承诺,而且是认真的。
他们没有见过面,因为他们的居住地实在是相隔太遥远了,跨越了大半个国度,尽管他们很想见面,想得发疯。午夜聊天的时候,他说:如果我在你身旁,我就会亲你,只一下,轻轻地。她眼睛湿湿的,深深地被感动着。
然而,网恋只是一种形式,一场健康成功的网恋最终必然要从虚幻走向真实,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绝非长久之计。网恋实际上是一场真实恋爱的前奏。一场美好的恋爱总要从网上发展到网下,距离永远是感情不可回避的一大障碍。
后来,他忙于工作,没有了以前那么多的空闲,接近网络的机会也少了许多。可是他还是喜欢拨个电话,告诉她:我永远爱你;也会在午夜对着她贴着耳朵轻轻地说:我要轻轻地亲你一下。
再后来,他连承诺也没有时间说给她听了。
再再后来,他在现实里恋爱了。他第一次吻那个女孩子的时候,忽然记起了对她的承诺。他只是轻轻地笑了一下,就很轻很投入地吻了下去。事后,他有点儿愧疚,他还记得他在网上对有个女孩说过的:我永远爱你。他在想,那个女孩子还在苦苦等待他的承诺的兑现吗?
在他吻女朋友的时候,她也正缱绻在一个男生温暖的怀里。当他的手穿越她的黑发的时候,她心里悸动了一下,想起了网上的他曾经的承诺。可是,那一切回忆起来却已没有了昔日的吸引力。
她握住那个男生温暖的手——真实的幸福——轻轻地对那个男生说:我永远爱你。
网络是真实的,网络上的人是真实的,网络上的情感也是真实的。不真实的,大约只是诺言而已。
不尽虚假的网恋
假作真时真亦假,虚当实时实亦虚。你认为网络是虚拟的,所以,在你投入感情的时候,也会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你认为,通过这种没有表情的文字交流,只能代表一种虚拟的表达,而无法代表他的真实思想。然而,在现实中,当你面对一个真实的可以触摸的人,他的语言、他的行为,还有他的表情,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再者,现在网络的可视系统已经进入大众化——当你在与对方进行语音或文字交谈时,你同时可以看到对方的表情——是否就可以说网络不再是虚拟的了呢?
网络中的情感,最初的确仅局限在虚拟世界中,依靠文字来表达,但是,真正的感情不会满足于网上,总会有走下网络、进入现实的要求。网上的一切,只是让人们大概地了解,要再深入地了解,就须走入真实了。由此可见,网络其实不是虚拟的,你所面对的一切都是真实的,和你在现实中所看见的一样。
在现实中,你会通过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来判断他的为人处事。但是你一样会有判断失误的时候,他的言谈举止不一定就代表他的内在,同时,你的判断,也因深深地囿于你本身的意识形态而容易出现偏差。不过你不会因为自己最终得出结果的错误而说这一切都是虚拟的,你只会想对方很会伪装或很虚伪所以让你上当受骗。同样,在网络上,你会通过对方击打出的文字来判断他的为人。也许你会说这样的判断感觉的成分多些,难道,在现实中你的判断,就不是基于一种自身的感觉吗?
其实说白了,区别就在于你无法看见对方的肢体语言,所以,你便拒绝承认网络上的真实。
你以为虚的,也许就是你的实际;你以为真实的,可能正是你的虚伪。虚虚实实,实实虚虚,就像一面镜子,无论是模糊的还是清晰的,最终所照出来的,还是毫不走样的你。
不能回避的虚拟和现实
凡网恋,都给人一种恶作剧的感觉,通过网恋进入婚姻殿堂的少之又少。
原也是这样以为的,没想到今天无意中打开一个网页,发现里面竟有很多对由网恋走上红地毯的情侣。原来网络真的变成了当今爱情大观园里的一个景观了。
网络恋人的婚姻有更多的坎坷。网络的虚拟有时会给恋人带来神秘的面纱,也会把一些缺点掩盖。可能当两个人真的走到一起时才会发现,原来对方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完美。于是在闪电一样的相识相恋并结婚后,接下来的便是闪电般的离婚,这样的例子在网上、报上到处可见。
虹和雨的相识是在一个聊天室里。十多天后,虹兴致勃勃地赶了200公里的路,去见充满朝气的雨。
“在见面的一刹那,我们两个人都有一种认识了很久的感觉。那天是2000年5月2日……12天之后,我应邀到她家里去玩。短短的一个月后,她答应嫁给我,做我一辈子的情人。”
相识仅短短的一个月,这对网上恋人急不可待地登记结婚了。婚后,不甘寂寞的虹并没有把心思放在营造他们的小家上,仍旧日复一日地沉迷于网络,并与各种网友联络。一天,虹又应邀与网友见面去了,这一去就是三天三夜。忍无可忍的雨一气之下与虹办理了离婚手续。雨心想:就这样给这场轰轰烈烈的网恋画上一个句号吧。然而,几个月后,虹又回到了雨的身边。他们再一次走入了婚姻的殿堂。
后来,他们有了宝宝。可是,有了孩子的虹依然经常挂在网上。雨心里虽然隐隐地有些担心,但仍不断地劝自己:妻子上网聊天、交友,只是她精神生活的一种调剂。为了让她高兴,经济上并不宽裕的雨还给虹买了笔记本电脑、摄像头。然而,这一切并没有换来虹的丝毫醒悟,也没有唤醒她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心。雨一直暗自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在一个晚上,雨发着高烧。他很希望虹能够在他身边陪他说说话。但是,她却不容商量地告诉他,她要出去会一个网友。雨近乎哀求地让她留下,她还是把雨和刚出生没多久的娃娃留在了家里。
雨这时忽然意识到:他应该早点儿劝她与网络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显然,这种醒悟为时已晚……
当虚拟成为现实后,还有好长的路要走。怎么样走好,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事。走到一起总是缘分,细心地呵护这份难得的感情,也是彼此的责任。虽然网恋的可靠性还有待商榷,可是既然它已经是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回避不了它,那么,便只有正视它。
不可抗拒的网恋
在这个风起云涌的网络时代,不管你有多厚的防护层、多强的戒心,一不留神,还是可能会掉进网恋的圈子里。
有人说:这是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是一个让良家妇女无处藏身的年代。由此看来,一个快40岁的很理智的知识女性遭遇一场激情网恋,恐怕已不是很奇怪的事了。
她不是一个轻浮之人,也一向对网络不屑一顾,总认为是一群傻男女们在那里猎奇,寻找安慰;对常常听说的所谓网恋如何如何,她认为简直不可思议。可当她休假在家,闲来无事想上网随便聊聊时,却发生了比常人更快、更狂热的网恋。
她的网恋发生在她的网龄只有12天的一个深夜。偶然之中遇到一个网友——一个和她一样属蛇,一样喜欢大海,一样爱好运动,一样热爱唱歌的男人。他们的感情飞快升温,没过多久就彼此交换了手机号码。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天天聊到深夜,谁也不愿先下线。那几天她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以至于忘了自己是个贤妻良母,忘了自己是受人敬重的工程师。她每天都在盼着晚上的到来,因为可以“见”到他;她的心情也因此而格外地好,好像全世界都在为她高兴。不能上网的时候,他们就发短信聊天,有时甚至直接打手机互相问候,直到后来想见面。但是在最后,她冷静下来,仔细反思:我真的喜欢他吗?我凭什么喜欢他?他凭什么喜欢我?也许我们喜欢的并不是彼此真实的双方,而是喜欢自己理想中的幻影;相隔千山万水,即使我们在网上说的都是真的,即使我们都很真诚,可是我们彼此根本谈不上真正的了解。
网络世界是虚无缥缈的,而婚姻生活却是实实在在的。接下来的几天里,她对丈夫和儿子特别好,好像有所愧疚。她说:网络真是个魔鬼,它能使一个稳重的中年妇女变得轻狂,使一个自认十分理智的人变得不可理喻;对一个成熟的人的影响力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对那些少年。
人人心中都有一个魔鬼。在夜深人静之时,在意志薄弱之刻,它会趁机跑出来,吞噬人们的理智,瓦解人们的思想。
其实爱就爱了,恋就恋了,把美好的经历当做漫漫人生长路的一道风景,珍藏在心,也算一种新的情感经历。只是,不要忘了自己在现实世界中的责任,更不能为了网恋而改变现有的生活轨迹。
中年女人不理智的网恋
网络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过去只知道围着小家转的中年妇女提供了一个接触外面世界的新窗口。这种新视野让她们欣喜万分,也惶惶然不知所措。在欣喜和惶然中,她们找到了可以释放自己过剩精力的所在——网上聊天。最初可能只是好奇,也可能只是为了释放过剩精力,抑或只是由于空虚寂寞。可是她们上网次数越多,情感越投入,慢慢地就像吸食毒品一样,一天不在网上寻求刺激,简直是比死还难受。
有两位社区下岗的中年女人同在一间打字社负责复印和打字业务。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网络中自我麻醉、自我安慰,深陷在网络情感中不能自拔。她们每天早晨来上班,第一件事便是打开电脑,一屁股坐下去,开始她们的“工作”——上网聊天,这无疑常常会影响到她们正常的工作。她们上网聊天的对象全都是男性。近在本市,远到千里之外;小到20岁的纯情小子,大到几十岁的中年男子,大小通吃,有说有笑。聊得兴起,再电话联络,电话铃一响,“电话粥”一煲就是两个多小时。电话里,他们彼此挑逗,寻找刺激。有关对方的年龄、职业、职务、每月的收入等等无所不问。当对方问及她们的时候,她们则自报假名、假姓,今天姓张,明天姓李;明明做的是社区的福利工作,偏说自己是公司里的电脑软件销售员。尽管现实生活中,她们文化程度低、社会阅历浅,见识少、素质差,但是在网络上,她们可以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职业,使自己的虚荣心获得极大的满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情感在这里却能够较容易地得到。
人们总以为在网上可以为所欲为,可以任意更改自己的年龄、容貌或者性别,可以大肆宣泄自己的不满或将对方玩弄于股掌之间,可以毫无顾忌地挥霍自己的情感或放纵自己的欲望。其实,这恰是人性掩耳盗铃的一种真实表露——你所隐瞒的只是你真实的表象,如姓名、年龄及性别,但你所表达的,却可能是你不加掩饰的最真实的情感。
网恋威胁家庭
有人说:网上恋情不过是一种浪漫的感觉,一种有名无实的游戏,尤其对于已婚族来说。有些在现实中很容易判定的是非观念,到了网上,就变得模糊起来。在网上,人们可以对丈夫、妻子以外的异性“老公”、“老婆”地叫着,说种种私衷而动情的话——没有人界定这种婚外网上恋是否正当,似乎也没有办法界定。虽然说了不少本该对丈夫妻子说的话,但还没做出本来只该对丈夫妻子做的那些事,所以,他们可以辩解说这叫有名无实。这是网络通用的保护伞,大伞一遮,一切原本清晰的关系一下子变得模糊而暧昧。
这种有名无实,其实只是外行人的话,或者是当事人的一种借口。实际上,在某种意义上,对当事人来说,这种感情其实更真实、更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