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半岛东部200多公里长的沿海地带素有“海盗海岸”之称,因为这里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是海盗们的主要据点,这些海盗直到19世纪初才被彻底消灭。从古时候起波斯湾就被认为是航海的摇篮。东西方最古老的贸易通路就经过这里。中印贸易、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贸易在阿拉伯半岛交汇在一起,对此5000年前就有所记载。世代居住在波斯湾和阿曼湾沿岸的阿拉伯人起初以打鱼和采集珍珠为生,但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完善,他们开始从事更为有利可图的海洋运输业。早在公元9世纪马斯喀特的阿拉伯人就开始同遥远的中国、暹罗(泰国旧称)、爪哇和苏门答腊等地的商人进行贸易往来。他们通过海路将东方的香料、佐料、丝绸及其他贵重布料运到波斯湾各港口出售。古代埃及人对死者的尸体进行防腐处理时必备的没药和香油就是由阿曼人运去的。运到波斯湾各港口的东方货物沿幼发拉底河向上可直达巴比伦城,然后再由骆驼组成的商队穿越茫茫沙漠将货物转运到地中海沿岸,腓尼基人则再从这里通过海路将货物运送到埃及的各个富饶的城市。大约500年以后,红海才取代了波斯湾在东西方贸易中所占据的重要战略地位。那时候,波斯湾地区的贸易、航海与海上抢劫活动是非常频繁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时,海盗海岸上生存着一些阿拉伯部落,但基本上只有查瓦锡姆部落从事海上抢劫活动。
该部落人口众多,但在16世纪葡萄牙船只穿越霍尔木兹海峡进入波斯湾之前,欧洲人对其却一无所知。海盗海岸以海岸线曲折而着称。其间散布的众多海湾和濒海湖是海上船只最为理想的避难所。查瓦锡姆部落的活动中心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城是世界奴隶贸易最繁荣的地区之一,19世纪末这里还存在着公开的奴隶贸易。随着主要商路从波斯湾转移到红海,该部落的海盗活动也就渐渐销声匿迹了。但是欧洲殖民者的入侵却使该地区的海盗活动重又猖獗起来。1763年,东印度公司的下属贸易机构成立,欧洲人在波斯湾地区的贸易垄断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失去了收入来源的当地阿拉伯人由于生计所迫,又开始从事非法贸易和抢劫,继而发展成后来持续几个世纪的公开的海盗活动。1778年查瓦锡姆海盗的六艘船只袭击了一艘由殖民地经波斯湾向宗主国传递政府公文的英国船只。激战了三天之后,该船被海盗俘获,并被拖到了拉斯·埃尔·海姆斯。第二年,他们又接连袭击了两艘英国船只。1797年10月,他们又打起了停泊在布什尔港的英国海军舰队的“瓦伊佩尔”号军舰的主意,差点得手。当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当地的贸易代表应部落船队头领的请求,命令“瓦伊佩尔”号船长向海盗们出售火药和弹药。可是火药桶刚被搬到海盗船上,海盗们立即就向英国船只开了火,而英国人此时却在悠闲地吃着早饭,没有一点防备。但他们很快反应过来,纷纷跑到甲板上人接火。双方进行了激烈的海战,尽管英舰舰长不顾伤力指挥战斗,65名船员中仍有32人伤亡,舰长本人牺牲。18世纪末巴林一位族长的四个儿子告别了家乡,在波斯湾水域活动了数年后在霍尔一哈桑湾附近安居下来,并在这里组建了一个海盗集团。当时无论是土耳其政府,还是波斯政府都不具备足够强大的舰队彻底消灭这两股以卡伊斯岛(1805年以后)和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为主要据点的阿拉伯海盗。查瓦锡姆海盗在阿拉伯半岛上最强大的敌人是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剿匪活动的苏丹·奥玛纳。1804年9月,由于不堪忍受海盗不断对本国的沿海地区进行侵扰,苏丹成立了一支讨伐队,他亲自乘坐一艘不大的阿拉伯船只驶往巴塞达,准备从那里直捣海盗的陆上老巢,另一支小型船队虽然在近岸地区跟随其后,但难以相互照应,这个疏忽却被海盗钻了空子,3艘海盗船只突然从一个小海湾中杀出来,不一会儿,苏丹及其手下就全部被杀。苏丹的死使海盗们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随后他们又袭击了一些英国船只。马斯喀特人戴维·锡通船长劝说英国政府组织一支讨伐船队,并亲自率队追捕查瓦锡姆海盗。海盗和孟买的英国殖民当局进行了长时间的艰难谈判后,双方于1806年在阿巴斯港签订了协议。协议规定,海盗将抢劫的英国船只悉数归还,并支付损失赔偿,保证不再侵犯英国船只的利益;英国人则允许他们在苏拉特和孟加拉之间地区与英国海盗进行贸易。但是等到英国军舰对阿拉伯人不再具有威慑力的时候,他们又于1808年4月对一艘英国军舰“菲里”号发起了攻击。该舰虽然只装备了6门火炮,却使海盗们丢盔弃甲,损失惨重。同年,海盗们又袭击了一艘英国驻波斯大使布里杰斯乘坐的、从布什尔返回并有两艘军舰护航的“锡尔弗”号。当时,海盗们趁着“锡尔弗”号稍稍落后于两艘军舰的机会,突然将其团团围住。英舰格莱姆舰长严格执行孟买当局的指示,在海盗船没有接舷时严禁手下开火。最后,英船上的22名船员全部被打死,格莱姆舰长本人身负重伤后于慌乱之中乘人不备跌入船舱里。然而,海盗们却在返回的途中遇到了英国的“内雷伊德”号护航舰,刚刚抢到手的“锡尔姆”号及舰长格莱姆都被救回。1808年英国人和查瓦锡姆海盗之间爆发了一场最为激烈的冲突。东印度公司一艘装备了14门火炮的商船在卡伊斯岛附近落人海盗船“幸运”号手中,“幸运”号船长是一位叫列梅姆的远近闻名的法国海盗。英船船长梅努埃利克急中生智,船刚一落人海盗手中,便悄悄地将外交文书及装有大量现金的保险箱抛人海中,并在地图上标出了确切的地理位置,以便以后再返回寻找。梅努埃利克船长和另外两名军官被押到毛里求斯岛,其他人则在布什尔港被释放。被释放的军官深知船上的外交文件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因此,当他们在布什尔港口被释放以后,立即弄了一艘大船,带上武器,沿海湾沿岸向孟买方向航行而去。找了很长时间后,外交文书终于被打捞了上来。但不幸的是,他们又在通往波斯湾的一个海峡地区遇上了海盗,并与之展开了激烈的战斗,海盗仗着人多势众,将这些英国人全部俘虏,并把他们押回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投入监狱,等待英国来赎买。几个月过去,这些英国无人问津,海盗们决定将他们处死。
但英国人却告诉海盗头目说,他们知道卡伊斯岛附近的海底有一大批珠宝,他们可以帮助海盗们找到这批财宝,以换取自己的自由。海盗同意了。当海盗们到达英国人指定的地点后,无时无刻不在做着发财梦的海盗们一个接一个地潜入水下,一段时间内,船上除了英国人之外几乎没有别人。正在英国人企图逃跑的关键时刻,离船不远的海盗发现了他们的可疑行动,立即返回船上,使英国人的如意算盘落了空。等到保险箱被打捞上来以后,他们还是被全部释放了。但他们在赶往布什尔的途中却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不仅缺少水和食物,而且不懂当地语言,结果活着到达目的地的只有一名军官和一名水手。但当他们千辛万苦地把外交文书送到孟买当局手里的时候,不仅没有功劳,却连苦劳也没有。19世纪初,波斯湾水域频繁的海盗活动使该地区的贸易和航海活动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深受其害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利用自己的影响曾经三次组织了海上讨伐队。第一次是在1806年,后两次分别是在1809年和1810年。1809年,查瓦锡姆海盗已发展到拥有一支极为庞大的舰队,包括63艘大船(其中一些船只配有300名船员,装备了40—50门大炮)和810艘稍小一些的船只,共有水手19000人。为了对付该舰队,孟买当局也于1809年9月派出了一支由18艘船只组成的分舰队。英国政府建议波斯政府共同采取行动,但波斯政府迟迟不予回应,因此,讨伐队首领莱奥涅尔·施密特上校单独率领自己的舰队驶往马斯喀特,他将在那里得到两位族长的支援。11月11日,舰队到达目的地拉斯一埃尔一海姆斯。部队登陆之后迅速控制了整个城市及各个防御阵地,整个海盗村被烧毁,停泊在港口的大约60艘船只被摧毁,3000名海盗被杀,1000人被俘。整个行动共摧毁或击沉海盗船只120艘。讨伐队可谓大获全胜。随后,讨伐队又以同样的方式拔掉了海盗的第二大据点希纳斯。这时波斯政府也派出船队追赶逃出巴塞达的查瓦锡姆海盗。查瓦锡姆海盗迅速转移到红海后又控制了印度和穆哈之间的航道。
1816年他们又抢走了4艘满载金银珠宝的商船,对孟买当局的赔偿要求也置之不理,他们甚至请求孟买当局允许他们抢劫印度船只。此后几年,这些海盗一直在印度海岸一带活动,袭击近海航行的船只,有时距离孟买市只有70海里。阿拉伯海盗又发展成一支拥有64艘大船及大量的远洋帆船和7000多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英国人忍无可忍之后,决心将波斯湾地区的海盗一网打尽。格兰特·开尔船长负责指挥此次行动。他的舰队包括两艘大型军舰,一艘是装备有50门大炮的“利维尔普尔”号,另一艘是装备有20门大炮的“伊登”号。此外,还有其他6艘护航船只。讨伐队中的陆军由1600名欧洲人和1400名当地士兵组成,它还将得到阿曼国苏丹塞伊德‘萨伊德派出的马斯喀特的4艘船只和4000名阿拉伯士兵的支援。1819年讨伐队一劳永逸地消灭了该地区的海盗活动。大多数阿拉伯部落由于担心遭到同查瓦锡姆部落同样的命运,纷纷在1820年1月8日起草的所谓《共同条约》上签了字,确立了“英国政府和阿拉伯各部落间的永久和平”。但该条约只是在形式上规定了双方共同对波斯湾地区的海盗和奴隶贸易作斗争,实质上却是英国企图控制富庶的阿拉伯国家的殖民主义政策的最充分体现。它不仅使波斯湾地区的海盗活动销声匿迹,而且也使各个阿拉伯国家沦为英国的附成为这些国家失去独立性的第一个屈辱条约。183又强迫阿拉伯各部落酋长在这里签订了一份定》,将海盗海岸改名为“特鲁西尔海岸”(今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北部水域),并于1853年将其确定为永久性协定。对此,英国人还不满足,又开始把东南沿海的阿拉伯国家强行置于自己的保护之下。如1861年签订的一份协议规定,巴林的族长必须“彻底根除战争、海盗活动和奴隶制度”,并以此换取英国强加于人的“保护”。早已失去贸易性质的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布什尔代表一职被取消,代之以英国政治驻扎官(帝国主义国家驻在保护国的官员,等于总督),代表英国政府与置于保护地位的当地阿拉伯统治者进行交涉。尽管遭到土耳其和波斯政府的强烈抗议,《英国和平条约》还是帮助英国在波斯湾地区水域这个阿拉伯海盗曾经活动频繁的地方强行确立了自己的绝对统治地位。
五 后来的印度洋
丘死后,海盗们还是继续进出印度洋。特别是在武兹·罗杰兹加强取缔海盗后,有更多的海盗们把印度洋当作新的工作场所。豪威尔,戴维斯、克里斯多佛,肯典特、爱德华·英格兰、约翰,泰勒……不过,公元1721年英格兰王国政府颁布的海盗法令,给了印度洋上的海盗们最后一击。这个法律明定只要是跟海盗有接触的人都必须受到惩罚。因为跟陆上有接触,海盗行为才能成立。海盗法令是一个断绝海盗与陆地之间的关系的法令。在这之后,印度洋跟加勒比海及大西洋一样,除了公认海盗的私掠船之外,所有非公认海盗的活动完全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