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演讲技法大全(超值金版)
23038600000010

第10章 演讲材料的收集和整理(2)

采访是获得材料的重要手段。不要慌慌张张、毫无准备地采访别人。分析一下你的采访对象,想一想他或她该如何最大限度地为你的研究提供帮助。如果面谈的对象曾经就你所要谈论的问题写过文章或有专著出版,先把这些资料读一读。你应该事先设计一系列具体而明确的问题,这样就不会浪费宝贵的面谈时间,否则只能得到一些在百科全书中也可以查到的内容。你要准备一些没有确定答案的问题,而不是做肯定或否定判断的问题,或者只需简单地进行事实确认,但是不要含糊其辞,让对方不知该从何说起。

采访时先用几分钟时间融洽气氛,建立进行采访的背景。介绍自己的身份,解释你为什么需要了解这些情况,以及你已经得到哪些信息。同时,再次说明你预计采访将占用多长时间。这些内容也许是再次提起你打过的电话或写过的信。如果你希望把采访过程录下来,首先应该征求被采访者同意,但是要准备记录纸和笔,以防录音失败。不管怎么说,即使你确实把采访过程录了下来也应该记录采访内容。笔记可以帮助你让采访始终沿着所设计好的、有待澄清的问题前进,在重新听录音内容时,书面记录还可以帮助你把握重点。

开始提问时,一定要把大部分时间留给专家发言。不要打断、表示异议或鲁莽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用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专家继续说下去:点头、微笑、表示兴趣,留意自己的姿势和面部表情。用谦和的评价鼓励对方,比如“我明白了”“非常有趣”“那么后来怎么样?”

为采访结束留出一定的空余时间。尊重接受采访者的时间,如果时间快到了,要主动停止发问——即使你只得到了一半问题的答复。总结自己的采访角度:通常请被采访者进行总结性发言会获益颇多。有些情况下你可以这样问,“您希望我提出哪些问题而我没有提到?”当然,最后要对他或她表示感谢。

演讲材料的收集范围和具体方法

占有丰富的材料是演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熟悉演讲材料的收集整理范围非常重要。重要的是还要收集属于自己的材料,整理属于自己的素材,而且要保证材料的充足。

◎ 演讲材料收集整理的范围

演讲材料的收集整理范围主要包括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和自己创建的材料。

一、直接材料

从现实生活中得到直接材料。这是演讲者在生活、工作、劳动、学习及其他社会活动中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材料,也就是演讲者自身通过对社会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调查研究所得到的第一手材料,这是最重要的材料来源。社会实践是我们获取直接材料的源泉。《从外国人的名片谈起》这篇演讲,就是演讲者在生活中看到外国人的名片,看到了外国人的实际能力,也看到了我国一些人的实际能力等真实材料后产生的,讲出后自然生动感人。

二、间接材料

从书本或各种媒体中获得间接材料。这是演讲者从报刊、书籍、文献、广播电视上得到的材料,可称为第二手材料。演讲者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可能事事处处都亲自观察体验,不可能每种知识都从亲身体验中得来,书籍是前人的经验总结,而广播电视传播的也是他人的亲身经历所得。所以,必须拓宽材料来源,获取大量的间接材料。间接材料的收集也是占有材料的重要手段之一。鲁迅的演讲《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就是靠大量的古代历史、政治、军事理论、医学等多方面的间接材料表现主题的。

三、创建材料

分析研究获取创建材料。这是演讲者在获得大量直接材料和间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分析、研究所得出的新材料,是一个演讲者智慧的结晶。这常常和直接材料、间接材料一起综合运用于演讲之中。

◎ 准备属于自己的素材

这里强调一个“自己的”,虽然念一本书也是一种准备,但并不是最好的方法。从书上找材料,是可以有帮助的,但假如一个人仅想从书本上得到一大堆现成的材料,立刻据为己有而讲给别人听,难以获得听众热烈的掌声。

下面是演讲大师卡耐基讲述的一个故事:

多年以前我为银行界开办了一个公开演讲班。这个班是在每星期五晚上五点至七点上课。某星期五下午某银行的罗先生一看表发觉已经四点半了,可是他还没准备讲什么。他走出了办公室,就在报摊上买了一本杂志,在去演讲班的途中,他挑选了一篇题目为《你只有十年的成功时间》的文章阅读。他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在班上轮到他讲时,他能说点什么,而不至于冷场。

上课一小时后,他站起来试着很有兴趣、很有说服力地叙说那篇文章的内容。然而他并未消化融会掉那些内容,因而并未真正成为他自己的东西,只是肤浅的记忆而已,讲出来也就缺乏激情,当然听众难以有较深印象。他提到的只是那篇文章的作者说这说那,但很少有罗先生自己的看法。于是我对他说:“罗先生,我们真正感兴趣的不是这篇文章作者怎么说,而是你和你的意见,告诉我们你本人有什么可说的,如果现在没有,就将这同样的题目留做下星期讲。你可将这篇文章再读一遍,并问自己是否和这位作者意见相同,相同的话就用你自己的经验证明他的见解。假如不同,就讲出何处不同与为何不同,这样讲出来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印象深刻。”

罗先生接受此建议,重读那篇文章之后,发觉他与原作者的意见完全不相同,于是他反复思考、发挥、整理自己的意见。在下一个星期罗先生站起来又讲这个题目时,讲的就是他自己的材料,是从他自己“矿源里”挖掘出来的“矿石”,因而真实感人,使这次演讲非常成功。

这就是准备,只有自己真实的经验并加上深思的演讲才会成功。

◎ 积累的材料一定要充足

别人的东西,只要消化了就能成为自己的东西。积累材料的过程就是收集属于别人的东西,纳为己有。然后在开始演讲前,就集中于某个题目,去注意和思想、去斟酌、回想并选择最能引起你兴趣的题材,加以润色,改造成另一种形式,成为你自己的作品。

某演说家关于怎样准备他的演说,他如此回答:“我的准备是这样的,当我选择了一个题目时,就把题目写在一个大信封上,我备有许多这样的信封。假如我在读书时遇到一些好材料,认为将来用得上,就把它抄上,放入适合它题目的信封里。另外,我一直带着一本记事簿,当我在听别人演讲时,听到有切合我题目的话,便立即把它记下,也放入信封内。当我要演讲时,就针对我要讲的题目取出我收集的所有材料,再加上我自己的研究,这样一篇文章就形成了。在我许多年演讲中,从这里取一些,从那里择一点,因而演讲永远有材料,也不会陈旧。”

材料需要积累而且需要积累充分。植物学家柏毅克在他逝世前不久说:“我常种植植物样本数十万株,但仅选择一两个特优的,其他的劣种多抛弃不留。”一篇演说应当如此充分地准备材料,再从中加以选择。收集100个意见思想,选择10个非常切合题目的,而抛弃另外90个。收集丰富的资料和知识,可以增加自信,可以使你的心境觉得安然有把握,讲话的态度自然大方。这是准备演说最重要的基本原则,演讲者不应该忽略此点。

著名史学家塔尔拜女士有一次在巴黎时,麦克鲁杂志的主办人麦先生曾发电报来请她写一篇关于大西洋海底电信的短文。于是她特地赴伦敦拜访欧洲重要海底电信的经理,从他那里得到很多资料。但是她还不罢休,又到英国博物馆参观了展览的各种电信,又读了海底电信的发展史,甚至还亲往伦敦郊外的工厂看海底电信建造的过程。

当问及她为什么要收集多过她所能应用的数十倍知识时,她回答那样可以给她更充足的力量和自信,使她觉得发表出来的东西更有声势。

杰姆斯·开泰尔是个大演说家,他曾说,讲完后,倘不能找出尚有未曾道尽的好资料,他便以为方才的演说是失败的。因为他从许多经验中得知,每个有特殊价值的演说,必定都有丰富的预备材料,其丰富程度远非演说者在限定的时间内所能道尽的。

资料的整理

当我们面对大量的资料,我们需要找到适合自己演讲的最好的资料。怎么才能把大量的资料整理成自己需要的材料呢?材料的选择有哪些基本要求?

◎ 真实是选择材料的出发点

选择材料时,要选出最可靠的第一手材料,不能用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材料,更不能无中生有、胡编乱造。只有真实的材料,才能取信于人。

如果演说者使用这种没有经过考证或找不到出处的材料,准备材料的工作就不能说是完善的。可以设想一下,如果演说内容被听众怀疑其是否准确,演说的效果就很难说好。要在平时多下工夫,经常查阅有关书籍、资料,并将用得着的资料摘录下来,注明资料的出处,以便在演说时引用,这能提高演说的效果。材料准确性的另一个方面是用词准确性。任何一篇演说的第一个要求是让人听懂,即演说者的用词必须与听众使用的词汇一致。凡是演说者使用的词汇、术语超出一定范围,就应该加以解释。特别是面对非专业性的听众发表有关专业方面的演说时,对专业词汇就应该进行解释。

◎ 有新意的材料选择得越多越好

演讲时为什么要使用有新意的材料?一是为了信息有价值,二是为了表达有魅力。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因为大自然不喜欢雷同重复,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的天性,那就更不喜欢违背大自然本色的雷同重复。如果谁买了一件款式新颖、色调柔和的外衣,美滋滋地穿上出门上街,忽然撞见一个人与自己身材相仿、衣着相同,必然会从心里感到腻烦,大为扫兴。人们大多不愿自己生一张与他人雷同的面孔,不愿自己的穿着与他人别无二致。穿衣戴帽,人们都不愿做他人的翻版。

但是,许多人却心甘情愿地重复他人的思想、观点和见解,甚至不觉得重复。这样的信息没有价值,更没有吸引力。信息没有吸引力,就不能打动人心,就是老调重弹。陈词滥调往往使人听不进去、不感兴趣。我们对人讲话、与人交际,不仅要利用新材料,而且要在思想内容上有新颖的东西。

内容新是指演讲要有新意,谈论问题要有超越一般、不同凡响的感受和见解。比如你谈论“怎样看待人体美?”“离婚率的上升说明了什么?”这一类的题目,往往会引起别人的注意和兴趣。这就是选取新题目,有所新发现。“可口可乐”是目前世界上最畅销的饮料之一,“可口可乐”公司推销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就是广告有新内容,与众不同。

在某次会议上,主持人请企业领导讲话,他谢绝了。理由是:一时讲不出新的意见,与其重复别人的话,不如少说,最好是索性不说,这叫做少说普通话。这位领导的做法值得倡导。实际上,那种一讲老话、套话就没个完的现象真是比比皆是。有些人讲起话来滔滔不绝,可往往是打着官腔,说套话,信息量很少,缺乏给人以启迪的东西,甚至只是起到了留声机、传声筒的作用。听这种没有新意的讲话,实在是味同嚼蜡,令人生厌。据说有个知名人士做报告,这里讲,那里讲,一年之内每次所讲的内容都如出一辙,丝毫没有变化。试想,社会在变,听众在变,可报告者如此一成不变、墨守成规,还有什么价值和吸引力呢?即使这个报告起初内容不错,可是日复一日地重复,也早让人生厌了。

要做内容有新意的演讲,当然有许多方法,但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积极的自我意识,要敢于标新立异。一个人如果不能发现和发挥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不敢表现真实的自我,那就不可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演讲就没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