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王朝铁血路:霸主韬略
23049500000040

第40章 好大喜功显风流(2)

“万岁爷舒服,奴才就心安了……”

“你不是有话要说吗?怎么又不说了?朕已经赦你无罪了,快说吧!”乾隆帝打断和珅的絮叨。

“万岁爷您说您比不过圣祖皇帝,奴才却不以为然。民间有这样一句俗语: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和珅顿了顿,接着说:

“当年康熙爷力擒鳌拜、定三藩、收台湾、赶罗刹,的确是呕心沥血为我大清国开辟大片疆土。但是万岁爷您的威名可是远播海外呀!”

“记得是圣朝十二年(1747),大金川首领莎罗奔公开叛乱。万岁爷命张广泗为四川总督,全力进剿。莎罗奔负隅顽抗,致使我大清多次失利。万岁爷又派大学士讷亲前往督师。可是那讷亲趾高气扬,一到前线,就严令三天攻下刮耳崖,否则以军法从事。结果是损兵折将,讷亲自感失误,故负气推诿。过了半年,银饷花费不计其数,而战功全无。万岁爷知道后,立命将张广泗逮治来京,说他‘负恩忘国’,按律斩首。接着传旨,命讷亲回奏。可讷亲尽把责任推给张广泗。万岁爷将讷亲的奏折掷到地下,命侍卫到讷亲家,取出讷亲祖父遏必隆的遗剑,派人送往军前,令讷亲自裁。讷亲自知不免一死,遂用这支祖剑自刎。万岁爷又另派大学士傅恒为经略,增派军队,和岳钟琪分两路进剿。莎罗奔乞降,大小金川遂告平定。万岁爷得知之后,对有功之臣也是大加褒赏,对傅恒优诏褒奖,把他比作平蛮的诸葛武侯,封他为一等忠勇公,岳钟琪封为三等威信公。在凯旋时,万岁爷又命皇长子和诸王大臣郊劳,您还亲自在紫光阁行饮致礼,并在丰泽园赐宴随征将士。”

“在圣朝三十一年(1766),大小金川再次叛乱。万岁爷命四川总督阿尔泰率军进剿,多年无功。于是万岁爷又另派大学士温福督师,以尚书桂林为总督再征大小金川。可用兵数年,劳师靡饷,我大清接连受挫。遂于圣朝三十八年(1773),万岁爷因温福已战死,桂林无功,遂以阿桂将军为定西将军,严令剿灭叛匪。到圣朝四十一年(1776),阿桂将军攻克了大金川的最后据点噶尔崖,叛乱被平息。叛乱头目索诺木和莎罗奔率家族20余人出降。阿桂将军献俘京师,万岁爷亲御午门受俘。索诺木和莎罗奔被凌迟处死,其他族人等有的被杀,有的被监禁,有的被发边为奴。万岁爷封阿桂将军为一等诚谋英勇公,并画像入紫光阁。此役后,改大金川为阿尔古厅,小金川为美诺厅。”

“朕的事情,你还记得很清楚嘛!”乾隆帝懒懒地说。

“万岁爷的事迹已经深深刻在了奴才的心里。而且万岁爷做了连康熙爷和雍正爷都没有做到的事情。”和珅很有资本地说。

听和珅这么一说,乾隆帝立刻来了兴趣,催促道:“快说说,究竟是什么事情连两位贤明先祖都没有做到?”

和珅如数家珍般侃侃而谈:

“那是在圣朝二十年(1755),万岁爷派兵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昔年康熙爷和雍正爷对准部多次用兵,但未根本解决问题,准部时服时叛,成了我大清一块很大的心病。在厄鲁特蒙古内附后,万岁爷审时度势感到形势有利,遂命班弟为定边将军,以归附的阿睦尔撒纳为定边左副将军,分两路向准噶尔部进攻。准噶尔军纷纷投降,接应我大清。我大清也兵不血刃地进入伊犁。叛乱头目达瓦齐见势不妙,率数十人往南疆逃窜。南疆维吾尔族各部纷纷响应我八旗铁骑,摆脱准噶尔的统治。达瓦齐逃到乌什,被维吾尔族人擒获,押送到我营,继而被解送北京。万岁爷痛斥了达瓦齐叛国的罪行,但为了照顾民族关系,赦免了他的罪过,还封他为亲王,让他住在北京,受到最好的待遇。”

“万岁爷在平定了达瓦齐的割据势力后,为了削弱准噶尔部的割据势力,把厄鲁特四部封为四汗,使各管所属。但是,阿睦尔撒纳自恃平叛有功,一心想当四部的总汗。万岁爷并未答应他的这种无礼的要求,但给了他特殊的恩宠,晋封他为双亲王,食双俸。他仍不满足,制造分裂的野心恶性膨胀起来。他不穿我大清官服,不用我大清官印,行文各部‘以总汗自处’,积极准备叛乱。到了圣朝二十年(1755)九月,万岁爷命他到避暑山庄入觐,想调虎离山,消患于未然。阿睦尔撒纳看出了朝廷的用意,在半路上逃回,公开打出了叛乱的旗号。”

“叛乱迅速扩大,驻守伊犁的班弟兵败被杀。圣朝二十二年(1757),万岁爷命衮札布为定边将军,出北路;命兆惠为俨犁将军,出西路。我大清铁骑长驱直入,锐不可当。阿睦尔撒纳仓皇逃入罗刹国。后来,他因患天花病死,罗刹国因畏惧我大清之威严把他的尸体送还给大清。”

“南疆接着又发生了大小和卓木的叛乱。叛乱迅速蔓延,连万岁爷派往南疆的使臣也被杀害。兆惠刚平定了天山北路,万岁爷又命他立即率兵赴南疆平叛。兆惠率领的清军仅三千人,被霍集占率领的一万多叛军围困在黑水,包围历时三个月,叛军始终未被能攻破。万岁爷得知后命驻守乌鲁木齐的将军富德赴南疆增援。霍集占在大清铁骑的内外夹攻下迅速土崩瓦解,霍集占兄弟也被当地部族所杀,这场叛乱最后被平息。”

“万岁爷鉴于准噶尔部屡次发生叛乱,便于圣朝二十七年(1762)在惠远城设伊犁将军,总辖新疆南北两路事务,从而加强了中央政府对新疆的统治。”

“朕有打过这么多仗吗?”乾隆帝疑惑地问。

“万岁爷的文治武功可以说在历朝历代都是无人能及的。万岁爷的功绩都笔笔记在了奴才的心里。可以说,万岁爷您是一位十足的十全老人呀。”和珅恭敬地说着。

“十全老人,十全老人……”乾隆帝喃喃地说着,眼睛蒙蒙眬眬,竟然在浴池边睡着了。

【“十全老人”的几种说法】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之一,晚年自号“古稀老人”、“十全老人”。年过七十谓为“古稀”。那么,“十全老人”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种说法是,“十全”乃十全十美之意。乾隆有十七个儿子和十个女儿。当他73岁时,已有了玄孙。乾隆自感“五世玄孙,一堂衍庆”是历代帝王不曾有过的大喜事,便在雍和宫、景福殿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处,写了几块“五代五福堂”的匾额,并自封为“十全老人”。

另一种说法是,“十全老人”的名称来自于乾隆的《御制十全记》,乾隆自负文治武功为古今第一人。乾隆五十七年十月初三,在允准廓儿喀国王拉特纳巴都儿修贡停战议和之后,82岁的乾隆皇帝亲撰《十全记》,记述持政以来的“十全武功”,谕令军机大臣将此文缮写四种文字,勒石树碑于布达拉宫前,“以昭武功而垂久远”。后来则自诩为“十全老人”。

据《十全碑》记在,所谓“十全”者,是说他在位期间的十场大胜仗,即:两次平定准噶尔部,一次征服回部,两次征服大、小金川,一次镇压台湾林爽文起义,一次征服缅甸,一次征讨安南,两次降服廓儿喀。在这些战役中,乾隆亲自遴选将帅,运筹帷幄。每逢将士出征,乾隆都要举行盛大的欢送仪式,战役结束后,都要祭告宗庙,论功行赏。又在紫禁城内建紫光阁,将有功将帅之像绘于其上,赋诗立传,并将缴获的战利品收藏其中。在承德兴建普乐寺、普宁寺、安远寺等建筑,以纪念这些历史性事件,极尽渲染之能事。

而实际上,所谓“十全”其实并非全是胜仗。第一次出征金川,因久战不下而收兵;缅甸之役,一等公明瑞死在小猛育,大学士傅恒受挫于老官屯,被迫允和;出征安南,统帅孙士毅狼狈逃回,提督战死,全军溃败;初征廓儿喀,双方并未正式交锋,自然算不得“凯旋”而归。仅此论功,“十全武功”就有四次“不全”。以取胜的六大“武功”而言,也曾遭受重大挫折,损兵折将,战死于疆场,或因贻误战机而被处死的大臣,人数众多,其中有不少显赫的重臣。而且八旗士卒战斗力疲弱,不敢言战。乾隆帝自己也“庙谟常误”,由于在选将、指挥上的失误,都曾导致军事上严重受挫。

这十场战役的起因与性质不同,况且并非十战全胜,称之为“十全”,颇有文过饰非,讳败言胜之嫌。但经过这些战役,奠定了中国疆域广阔,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基础,乾隆皇帝也是功不可没的。

【乾隆下江南有哪些趣事】

说起乾隆六下江南,无论是官方史籍还是民间野史都有许多记载,有颂扬他修堤筑堰、功泽千秋的,也有说他风流成性、迷恋在江南美景中的,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退醒庐笔记》卷上中记载,乾隆南巡道镇江,住在金山寺。相传有一日一位方丈,随同乾隆到江边散步,乾隆见江上舟楫来来往往,十分热闹,便戏问方丈:“你可知江上船有几艘?”方丈从容答道:“两艘而已。”乾隆笑道:“这江上舟楫来往如织,帆樯林立,怎么可能只有两艘?”方丈答道:“我只看见一艘为名,一艘为利,名利之外,并无他舟。”乾隆听后连声说好。

乾隆又见江边有卖竹篮的,就问这个东西做什么用,方丈说装东西的。乾隆也想学方丈玩禅机,便刁难说:“东西可装,南北就不能装吗?”方丈道:“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木类金类之物,篮中是可以装的。南方丙丁属火,北方壬癸属水,竹篮不能装水火,是以把物件称为东西而非南北。”乾隆点头称是,长了见识。

众人走到寺门外,乾隆一时手痒,爱到处题词的老毛病又犯了,便提出到照壁上给和尚们题一匾额。词臣们随后拟了“江天一览”四字,乾隆一时眼花没看清楚,误以为是“江天一觉”,随即挥笔立就,群臣见后相顾愕然。这时,方丈出来打圆场,说:“红尘中人苦于罔觉,果能览此江天,心头一觉,即佛氏所谓‘悟’一之旨也。好匾!好匾!”随后便让工匠镌刻挂上。据说此匾至今仍在。

和康熙南巡相比,乾隆六下江南明显要奢侈许多。康熙南巡的时候还比较简朴,他第一次南巡的时候,途中经过丹阳、常州、无锡,昼夜行船三百六十余里,一路上没有停留,也就没有给地方上带来负担。而且,康熙南巡时主要是住在地方官员的官邸,只在扬州、杭州等地建造了少量行宫。而乾隆下江南的时候,总共建造了30个行宫,整个南巡船队共有一千多只船,一路上吃的、用的都由沿途各地事先做好准备。

乾隆在第六次南巡回来后,曾写下这样两句诗:“六度南巡止,他年梦寐游。”足见他对江南的无限眷恋。但乾隆不知道的是,他的六下江南,既靡费了巨量的金钱,又给当地的老百姓造成了沉重的负担,要是乾隆他再来一次的话,老百姓可是要叫苦不迭了。

乾隆在位60年,执政63年。前期励精图治,取得康乾盛世,大清百姓幸福安康;后期六下江南,大兴土木,浪费人力物力,把多年积攒的财力浪费一空。是他将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顶峰,也是他亲手将它拖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