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受益一生的心计学
23052400000013

第13章 在处世中坚持适度原则(2)

他们实际上并没有多少学问,往往是自我吹嘘、夸夸其谈,他们所表现的高傲、不屑一顾等神态实际上是一种心灵空虚的补充剂,以维持其虚荣心。与这些人相处的方式实际上很简单,乍看起来,他们似乎视野开阔,天南地北无所不谈,好像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但只要就某一问题深入地与之探讨,他便会露出马脚。与这类人初次相处,可以用你的常识将之“震”住。如果做到这一点,往后交往中的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了。

7. 搬弄是非的人

不要以为把是非告诉你的人便是你的朋友,他们很可能是希望从中得到更多的谈话材料,从你的反应中再编造故事。所以,聪明的人往往不会与这种人推心置腹。而令他远离你的办法,就是对任何有关你的传闻反应冷淡,不作应答。如果对方总是不厌其烦地把不利于你的是非辗转相告,以致对你的情绪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你就应拒绝和他见面或不接他的电话,与此类人不宜过多交往。

8. 性情急躁的人

遇上性情急躁的人冒犯你,可要严肃对待。一定要保持头脑冷静,可以暂时置之不理。有时瞪他一眼就够了,有时一笑置之则可。这一笑,在大多数场合,可以使你摆脱尴尬的局面,避免与其发生争吵。

9. 城府深的人

他可能是一位工于心计的人,这种人为了在与别人打交道时获得主动,或者出于某种目的不愿让别人了解自己,而把自己保护起来。这种人总希望更多地了解对方,从而在各种矛盾关系中周旋,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他也可能是一位曾经经历过挫折和打击,并受到别人伤害的人。过去的经历使他对社会、对别人有一种十分强烈的敌视心理,从而对自己采取更多的保护措施。还有一种情况是,他可能对某些事情缺乏了解,拿不出有价值的意见,为了掩饰自己的无知,以一种未置可否的方式、含糊其辞的语气与人交往,并装出一副城府很深的样子。

总而言之,“依据对方脾气,决定交往程度”,其出发点仍是为了避免产生“超限效应”,是为了让你在人际交往中表现更为得体,避免出现热情过度、画蛇添足的做法。当你真正做到这一点时,就可以迅速赢得别人的欢心和信任,从而对别人产生影响力,顺利达到掌控对方的目的。

■ 言多必失,不要授人以柄

上帝只给了我们一个嘴巴,却给了我们两只耳朵,就是为了让我们多听少说。有时候,一句话说不好,不仅会令人厌恶,搞不好还会招来大祸。有时候,话说多了,就会露出马脚或者底线,就很容易被对方抓到把柄,甚至威胁到自己的利益。“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如果想好好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别人没办法操纵你。

可是,我们身边有许多人存在这样一个毛病:肚子里搁不住心事,有一点点喜怒哀乐,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其实,这也没什么不对,好的东西要与人分享,坏的东西当然也不能让它沉积在心里。不过,要说可以,但不能“随便”说,因为你的每个倾诉对象都是不一样的,说心里话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该说的则说,不该说的千万别说。

和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而你也喜欢他,也不该把你的心一下子就掏出来。我们主张不那么死板做人,意思是: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做事,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厢情愿。之所以说不要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是因为人性复杂,你若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给对方,用心和对方交往,就有可能受伤。

很多人总觉得只要自己光明磊落,便凡事无不可对人言。但假如对方是个根本不可以言尽的小人,你说“三分话”都已经显得太多了。如果彼此的关系一般,你却跟人家谈得很深,这就显示了你自己没有知人之明。若是你的话题涉及对方本人,但他与你根本就不熟悉,你却硬跟别人说一些纯属私人的事情,就显得唐突冒昧。再说,如果谈话本身涉及一些机密,因为你一时的“畅所欲言”,便将自己的底牌一股脑儿地透露给对方,岂不是太过愚蠢了吗?实际上,与一些人交谈时,三分的话都已经是太多了。

林丽是部队的一名文书,连队的几个干部都比较喜欢她,也愿意与她交谈,或让她办一些私事。尤其是连队的副指导员,对她非常信任,有时把连队领导之间的一些事情也讲给她听。

她们连队有几十个女兵,个别女兵为了入党或考军校就想方设法接近部队教官,副指导员对此十分反感,曾经对林丽抱怨过这件事。时间长了,林丽觉得非常苦闷,因为副指导员倒是有了倾诉对象,可是她自己呢?因为这些事情很敏感,她不知道向谁倾诉。后来,在一次聊天中,林丽把这些事情跟一个十分要好的朋友说了。把秘密和别人一起分享,心里就轻松多了。没想到,她的那位好朋友为了让连队党支部推荐自己上军校,就把她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副指导员,还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后来,她这位朋友如愿以偿地上了军校,而林丽则在副指导员找她做了一番貌似肯定实则否定的谈话以后,离开了文书岗位。

“交浅而言深,既为君子所忌,亦为小人所薄。”关键时刻,那些你曾经的失言、多言,很可能成为对方对付你的秘密武器,给你重重的一击,让你在竞争中失利。

聪明的人在交谈时,会掌握好透露秘密的分寸,也知道哪些话该说,哪些话不该说。说无关紧要的心事给周围的人听,可以让你变得有亲和力。知道把握分寸,守住自己和别人的秘密,则会让你更加受到人们的欢迎。

罗斯福出任海军助理部长时,有一天,一位好友来访。谈话间,好友问及美国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军事基地的事。

“我只希望你能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建立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

这位朋友要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然是好朋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

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音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情保密吗?”

“能!”好友急切地回答。

“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出我的口入你的耳,切莫向第三者讲起。”这全是自欺欺人的废话,任何时候都不要指望别人对某事能守口如瓶。你可以跟好朋友说,他也可以同样地跟他的好朋友说,而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打死我也不说”。

不能说的就不要说,以避免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省一句话,就省下多少事儿!不仅工作中严肃的事情不能轻易泄露,生活中也是如此。谁没有心事呢?可是,千万别轻易将自己的所想所思告诉别人。处理心事要慎重,因为心事的倾吐会泄露一个人的脆弱面,进而会让人改变对你的印象。虽然有的人欣赏你“人性”、“真实”的一面,但有的人却会因此而下意识地看不起你。最糟糕的是脆弱面被别人掌握,就有可能成为日后被他人操纵的致命伤。

当然,我们并不是要以恶毒的心思去揣测别人。但若能少让人掌握自己的弱点,也是明智之举。有些心事带有危险性与机密性,例如你在工作上承担的压力,你对某人的不满与批评。当你痛快地向别人倾吐这些心事时,有可能什么时候就被人拿来当成反驳你的武器。你是怎么吃亏的,连你自己都不知道。那么,对好朋友应该可以说说心事吧?也不尽然。毕竟,朋友之间也是“距离产生美”。真诚也要有一个度,而这个度就是既对别人真诚,也要对自己尊重。

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是,你把心掏出来,对方未必也把心掏出来,而且也有人掏的是假心。若这种人别有居心,刚好利用了你的弱点,好比薄情郎对痴情女一般,你的日子就不好过了。而会玩手段的人,更可以因此把你玩弄于股掌之中。相信你并不想因此而被人操纵吧?

言不在多,在于精辟,在于有效果。少说点话,让对方抓不到你的把柄,你自然就会安全很多。但是,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逢人只说三分话”,不是不可说,而是不必说。适度的真诚,才能让彼此更舒服、更安全。

■ 切忌无限制的愤怒

翻开历史,你会看到一系列喜欢愤怒的人。奴隶制时代有盗跖,他“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穴室枢户,驱人牛马,取人妇女;贪得忘亲,不顾父母兄弟,不祭先祖。所过之邑,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后来,陈胜、张角、翟让、黄巢、李自成等人都学了他。可惜的是,他们都因为愤怒而失去了性命。

中国历史上可奉为典型的两个愤怒者,一是项羽,一是张献忠。前者一时愤怒,点上一把火烧掉了八百里的阿房宫。后者愤怒一时见人就杀,使得川中尸横遍野,后来的统治者不得不采取以“湖广填四川”的措施,经过大规模的移民才使四川恢复了人气。项羽因为自己的愤怒而失掉了人心,结果抛尸乌江。张献忠也因为自己的愤怒而横尸街头,承受万人的口水。这些有大愤怒的人,无一能有善终者。

存在即为合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宣泄愤怒这种情绪的确有其存在的必要,但它的负面影响却远远大于正面作用。人的愤怒大部分来自于生活中的不满及挫折,有时候很难控制。但只要我们能理智地找出原因,并采取合理的解决方法,当愤怒情绪汹涌而上时,我们就可以不被这种情绪所控制,也不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所操控,从而真正征服愤怒。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同的,既有顺境,也有逆境,而且逆境往往多于顺境。要想在这个变化无常的世界里生存,要想不被愤怒所控制,就必须学会而且熟谙忍耐的智慧。人人都有喜怒,都有情感。可是,如果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完全由着自己的性子来,不能忍一时之气,后果就会不堪设想。

齐国攻打宋国,燕王派张魁作为使臣率领燕国士兵去帮助齐国,齐王却杀死了张魁。燕王听到这个消息,非常气愤,就召来有关官员说:“我要立即派军队去攻打齐国,为张魁报仇。”

大臣凡繇听说后,谒见燕王,劝谏说:“从前以为您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愿意当您的臣子。现在看来,您不是贤德的君主。所以,我希望辞官不再做您的臣子。”燕王说:“这是为什么呢?”凡繇回答说:“松下之乱,我们的先君不得安宁被俘,您对此感到痛苦,却尊奉齐国,是因为力量不足。而今张魁被杀死,您却要攻打齐国,您这是把张魁看得比先君还重。”燕王说:“你认为应该怎么办?”凡繇回答说:“请您穿上丧服离开宫室到郊外,派遣使臣到齐国,以客人的身份去谢罪,说:‘这都是我的罪过。大王您是贤德的君主,哪能全部杀死诸侯们的使臣呢?只有燕王的使臣被杀死,这是我国选择人的时候不慎重啊,希望您能让我改换使臣以表请罪。’”

燕王接受了凡繇的意见,又派了一个使臣到齐国去。

使臣到了齐国,齐王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参加宴会的近臣、官员、侍从很多。齐人让燕王派来的使臣进来禀告,使臣说:“燕王非常恐惧,因而派我来请罪。”使臣说完了,齐王又让他重复一遍,以此来向官员、侍从炫耀。

于是,齐王派出地位低微的使臣去告诉燕王,让燕王返回宫室居住。

这样一来,由于燕王忍怒而委曲求全,从而保全了国家,为他后来攻打齐国准备了充分的条件。试想,假如燕王逞一时之怒,匆忙去攻打齐国,恐怕早已成为齐国刀俎下的鱼肉了。迫不及待地感情用事,只会坠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按下自己的性子,不为一时之气而大动干戈,忍小事而获长久安定,大臣凡繇为燕王和燕国算了很划算的一笔账。

忍是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生存智慧。生活中和事业上的智者都懂得容忍之道。忍耐,不是一味妥协,不是委曲求全,而是一种以退为进、以弱胜强的做人哲学。忍总是暂时的,而胜利却是长久的。以片刻之忍,避免被愤怒所伤,这个道理你懂了吗?

在小林的公司里,有位副总一心想当一把手,经常在一把手背后搞点小动作。对此,大家都有目共睹。可是,一把手还牢牢地掌控着权力,根本没他什么事。除非想办法把一把手整下去,他才可能有机会顺着梯子往上爬。可是,光他一个人闹腾,是翻不起什么风浪的,他要暗地里物色合适的人选与他联手才行。年终时,他听到小林在总结会上给一把手提了点意见,就认为小林可以被他利用。

于是,有一天,他非常关切地把小林叫去聊天。聊着聊着,他就把话题往一把手那里扯,然后就试探小林对第一把手的看法。小林虽然年轻气盛,但并不傻,他什么都没说。这位副总看到什么话也套不出来,干脆就别有用心地说这个一把手对小林是如何不公平,甚至还举了一些例子。他认为,这样一来会激怒小林,从而使小林与他同仇敌忾。

看小林依然一声不吭,这位副总以为他挑拨成功了,便慷慨激昂地说,作为一把手在单位搞歪风邪气必须得有人制止,必须得有人出面告他。那神情、那口气就好像他有一身正气似的,说完便鬼头鬼脑地小声唆使小林,让他给上级部门写匿名信告这个一把手,他负责提供材料,并且还说写完了他会在上面签名。那一刻,小林真是毛骨悚然。

如果你是小林,该怎么做?很多时候,别人之间的矛盾其实已经积累了很长时间,只是还没有到一个临界点,你千万不要去做那个点燃炸药导火线的人。否则,就很难做人了。到那时,任凭你生气发火郁闷踢凳子,都没用了,因为你已经成了众矢之的,成了炮灰。所以,千万要抑制怒气,保持冷静,把握好自己,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可喜的是,小林最终委婉地拒绝了副总的提议,逃过了一劫。

忍字头上一把刀,一事当前忍为高。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个人的人生征途中,挫折和失败都是难免的。暂时的忍让是战胜挫折、走出困境的重要方略。忍,就是这样一种貌似软弱、实则刚强的做人智慧。因为愤怒而被人利用的人是最愚蠢的。想要控制别人,可以利用别人的怒气。同理,要想不被人控制,就必须学会忍耐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