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哥只累作文素材是重点
我国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意思是说没有米,再巧的媳妇也做不出饭来。可见材料的重要。作文也是如此,手中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才能有东西可写。对初中生来说,作文的材料来自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眼睛好比~架录像机,把见到的事情一一录下来,经过思考、分析,记在心里,这就是积累写作的基本素材。著名作家吴伯箫曾说过:“大地风物,社会生活,是无限丰富,绚丽多彩的。说,说不完,写,写不尽,的确是创作的源泉。作者只要向生活汹涌的大海汲取一点一滴一枝一叶(印象鲜明的景物形象),都可以做有意义的记载、说明、赞颂或讴歌。”
因此,家长不妨从平时~点一滴的小事开始,抓住孩子对一些事物的兴趣,慢慢引导,帮助孩子积累写作素材。
(1)教育孩子随时积累直接材料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按道理讲不愁没有写作的材料,可事实并不如此,一到作文课上,就有不少初中生反映没东西可写。这是什么缘故呢?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我们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并不等于每一个初中生的生活也必然是多姿多彩的。谁要是只把自己关在屋里死读书,谁就会失去接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机会。谁要想接触丰富的社会生活,谁就应该投身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去。比如:积极参加兴趣小组的唱歌、跳舞、绘画、书法、体育活动等,从事科技制作、种植花草、饲养动物;走出校门参观、游览、访问,多看优秀的课外书、电视、电影、戏剧等等,这样就解决了“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个人生活单调、呆板”的矛盾,丰富了知识,开阔了眼界,陶>台了情操,也就从根本上开发了写作的源泉,获取了第一手的写作素材。
有的初中生的生活也很丰富,去的地方也不少,但是写起作文来仍然很费劲,这就是由于他们对生活中所看到的一切熟视无睹,把写作的材料都放跑了。
因此,家长们在为自己上初中的孩子创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的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孩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广泛地积累写作的素材。
(2)持之以恒,积累生活中间接的写作素材
积累就意味着一点一滴、日积月累,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积累间接材料(如剪报、摘抄、心得体会、内容提要),主要是多看书、勤做笔记,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材料随时记下来,时间长了,自然会积累起大量丰富的材料,作文时就不愁没内容可写了。
不少初中生把自己积累材料的本子叫“采蜜集”、“浪花集”、“拾贝集”,等等。
总之,家长们应尽可能引导、提高孩子认识客观世界的兴趣,通过外出旅游、参观、阅读书刊等途径,开拓孩子的视野,使之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
5.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与要领
审题,就是仔细审查和分析文题的意义和要求,以便按题目划定的范围、提出的具体要求去写。审题决定着文章的全部内容是否符合题目特定的要求,决定着文章的构思能否按照正确的方向开展。
掌握作文审题的方法与要领十分重要。在历届中考高考中,作文卷因审题不当而降低档次甚至造成全盘皆错、全局皆输者不在少数。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唐兆杰老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审题八法,颇为实用,父母们可以把它介绍给正学摸索写作方法的初中孩子们。这八种审作文题的方法如下。
(1)释词法
直接用词命题的文题,务必首先弄明白其最基本的含义,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引发联想和感受。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题《尝试》就是尝一尝,试~试;就是试验、改革、革新;而绝不能仅仅理解为“第一次”,否则就会偏题。再如《习惯》就是积久养成的生活、学习方式,经常遵守的行为准则。《机遇》就是机会,有利的境遇。《追求》就是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和境界。《抉择》就是选择、挑选,等等。像《追求》,理解了其本义后,进而则可推想到道德、理想、情操、事业等方面的追求,再联系自己和社会的实际展开议论,就有事可议,有理可论,切中题旨。
(2)开掘法
鲁迅先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写出好文章必须苦思索,深开掘。要深入捕捉命题者的言外之意,题外之隐。例如,1994年上海高考题《街头小店》,街头小店比比皆是,可千万别信手拈来随意便写。首先得想一想题目的内涵是什么,结合常识和生活经验不难悟出,“街头小店”题外还有若干隐含的要求:诸如地理方位、布局特点、经营品种、风格特色、时代氛围,等等。如果审题不细,考虑不周,挂一漏十,定被扣分。名家大手笔往往能深掘底蕴,如巴金的《灯》,不仅写了眼前的“灯”,还写了联想中的“灯”;峻青的《雄关赋》,就描写了思念中的雄关、具体的雄关、心中的雄关,热情洋溢地歌颂雄关。
(3)题眼法
所谓“题眼”,是指文题中借以立意的关键性字眼。“眼”明而心亮,抓住了题眼,才能把握文章的重点,选准展开文路的基点。题眼,有时体现在题目的逻辑重音上,如《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怎样”便是题眼,文章重点应是对此作出回答。《一位革命前辈的事迹鼓舞了我》,“鼓舞”是题眼,要写在什么样的境况下(环境和心境)受到了怎样的鼓舞。题眼,有时体现在题目的修饰成分上,如《生活在幸福的时代》,题眼是“幸福的”。《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尊敬的”是题眼,为什么值得尊敬,这便是作文的重点。
(4)还原法
还原法就是把出题者为防止猜题押题而故意设置的障碍扫除,还其庐山真面目。如高考作文题《画蛋》和《毁树容易种树难》,说穿了是对比喻论证的运用。只要将“画蛋”的基本功训练之重要推及到别的类似事情上即可。题面上看似烟遮雾罩,实际上是要求用到比喻论证。如果将《毁树容易种树难》稍作变式:《谈人才问题——从(毁树容易种树难)谈起》,变式后意思与原题相同。
(5)辩证法
辩证法就是对文题所提出的话题进行辩证的思考,如1990年高考作文题,要求考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第一个小姑娘认为,玫瑰园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这是以偏概全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可以联想到:如看到一个人的缺点,就否定他的优点;看到一点短处,就否认他所有长处。这就违背了“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古训。再如,光明中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谈的便是“理论与实践”的哲理;《毁树容易种树难》谈的是“难与易”的辩证;《读(画蛋)有感》,谈的是“基础与提高”的话题。
(6)推敲法
推敲法就是对文题所提供的材料进行仔细的推敲,尤其要注意对那些隐含题旨的细节、词句、语段进行反复的斟酌。如1992年高考作文题,题目提供了一篇500字左右的小小说,要求写一篇记叙文,一篇议论文。要真正审清题意,阅读材料时,就得抓住“运动鞋”做错了事后“低着头走了”的细节,因为这为他回头清扫提供了可能,“公德心尚未泯灭”;要理解“红雨衣”“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匆匆离开”的动作神情;推敲“伞下的一对”对话的寓意与神情;琢磨“我”的“恍然大悟”的动作与神态。从而透过字面把握主旨。如果浮光掠影,望文生义,就有可能把“伞下的一对”批评为爱情至上者;把“运动鞋”斥为浪荡儿;把“红雨衣”贬为复仇者,偏离了“中国人的公德心并未泯灭”的主旨。
(7)改写法
改写法是指从一种体裁改变为另一种体裁,从一个重点改变成另一个重点,从一种形式改写成另一种形式。如1979年高考题,要求把《第二次考试》改写成《陈伊玲的故事》,文体未变,还是记叙文,但贯穿事件(考试)的人物线索变了,前者是苏林教授,后者为考生陈伊玲。主题也变了,前者歌颂苏林教授严格掌握德才兼备的标准选拔人才,后者歌颂陈伊玲公而忘私、救灾爱民的高贵品质。从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需要出发,对所提供的素材就得重新剪裁和安排。如果写成缩写、摘要,就偏离了题意。
(8)综合法
综合法就是对文题提供的材料及各项具体要求作全面的分析与审视。如下列的两则作文。
题一:以《手》为题,写一段描述性文字,字数控制在300字以内。要求:A.“手”是描述的主体,对人物的有关情况(年龄、职业、身份、经历等)只作简要交代,不要设计故事情节。B.描写的“手”应能体现人物的某种思想性格,并与人物的年龄、职业、经历等相符。
题二:根据下面的材料,结合自己的体会,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600字。
“开卷有益”是我国历代读书人的信条,对这一看法现在有了分歧。一种看法认为:“开卷有益”是有条件的,必须把反动、黄色之类的坏书排除在外;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有比较才有鉴别,不了解反动的、黄色的,怎能知道什么是进步的、健康的?因此,“开卷有益”无需附带什么条件。
从教师的评语中发现,全面按照题意和所有要求作文的微乎其微。大多数学生顾此失彼,抓不住题意,看到这点要求忘了那点要求。有些学生甚至连“300宇以内”、“600字以上”也分不清楚,不予考虑。有些考生没把“手”作为主体描写,而把主要篇幅用在叙述故事情节上,把描写性文字写成了记叙性文字;在议论中,有的偏执一端,不辩证运思。凡此种种,都是审题失误所致。
6.培养谋篇布局的能力
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结构,谋篇布局就是如何安排好文章的整体结构,从而使一篇文章让人读起来感到完整、流畅、动人。
怎样培养初中生作文谋篇布局的能力呢?
父母可以通过由简单到复杂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来训练孩子谋篇布局的能力。具体做法如下:
(1)把打乱的句子组合成一段有意义的话
把打乱的句子组合成一段有意义的话的方法可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把孩子读过的童话等故事选取一两段,把句子打乱写出来,然后让孩子把它们组合起来。组合起来之后,再让他把这段话的意思表达出来。然后,再把原书拿出来,让孩子自己对照,看看原书的这段话与自己的有什么不同,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通过比较,家长再指出孩子组合的失误之处。有时候,虽然组合的与原书不同,但如果合情合理,并表达了一定的意义,父母也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而不应强求必须与原书一致才算正确。
第二阶段是让孩子自己围绕某件事情或人物写下一些描述的句子,然后让他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组合,并且每一种组合都尽量是合理的,符合逻辑的,并能表达出一定的意义。
(2)把文章打乱让孩子重新组合
~篇文章打乱之后,有时能有好多种组合方式,孩子在从小学升入初中之后,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增加,写作能力的不断提高,应该懂得一篇文章谋篇布局的重要性了,但在实际作文过程中,他并不能将每篇文章都布置得合理而科学。因此,通过训练来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仍是十分必要的。把文章打乱重新组合不失为一种较好的训1练方法。一般来说,家长应选择孩子没有读过的文章来训练。一篇文章应要求孩子最少有两至三种组合法,然后由他自己进行比较,评出优劣。结果再与原文对照,由孩子和家长共同探讨优劣所在。
训练初中生作文谋篇布局的方法可能还有许多,但这里介绍的方法还是比较实用而且比较容易为中学阶段的孩子所接受的。
7.写好状物作文有方法
指导孩子写好状物作文,是训练和提高孩子写作水平的基本途径之一。状物的“状”,就是用文字对物体临摹(也就是陈述);“物”主要指自然界中的动物、植物和静态实物。练习写这类文章,能锻炼初中生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父母指导上初中的孩子写状物作文,着重要结合下列三点要求:
一是言之有物。即作文要写出物体的形状、颜色、结构、现象、景象、用途、意义等,最主要的是写出物体的特征。
二是言之有序。即状物时要条理清楚,有详有略。写作顺序和观察顺序一致。
三是围绕中心思想来描述,同时,写出作者的真实感受。
初中阶段所写的状物,大体有这样几种:植物、动物和静态物体。下面,分别介绍一下作文时应注意的问题。
(1)植物
自然界中的植物数不胜数。简单地说,有花、草、树木、粮食作物等,但具体到每一类里到底有多少种,谁也说不清。它们种类不同,形态也各异。但是既然它们同属于植物,描写它们时,还是有一些规律可循的。
对植物的描写可以先从整体外形入手,看它们像什么;也可以按照它们生长期的时间顺序来写,即先长什么,再长什么,最后长成什么样子;还可以按根、茎、叶、花、果的顺序来写,再说明它们各有什么用途,当然,把这三部分结合起来写,也是可以的。有的同学描写一朵枯萎的茉莉花,并由此联想到人,写出人生的哲理,使文章显得独特、新奇,而又耐人寻味。
写植物一般可按这样的次序:外形一部分一特点一用途一点明主题。
(2)动物
动物的种类很多,有天上飞的,地上跑的,还有水中游的……它们各具特点,要写好它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描写好动物的外形,如身体、四肢、翅膀、头、尾、毛等。
第二,要抓住动物的不同特点、不同习性进行详细描述。
第三,一定要把自己对动物的喜恶之情写出来;并且学会联想,从它们身上联想开去。这样文章才会显得内容充实,主题鲜明。
第四,要写好动物的动态和静态。动物的大小、外形、毛色等在静态中容易表现,而它们的特性则在动态中容易显现。
同时还要注意动物食、住、行、生长繁殖、自卫进攻等方面的情况,特别要注意发现那些特殊情况下的特殊表现,以便有所发现,写出新意。
(3)静态物体
静态物体,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小到学习用品、生活用具、玩具、工艺品等,大到汽车、火车、飞机……
描写这类事物,重点是要写好物体的外形、构造、用途等方面。
但写起来,并不比写动态的物体容易。要写好它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抓住所要描写物品的形状、大小、色彩及其特点,采用由表及里的方法,把它的大致轮廓准确地描摹下来。
二要对物品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把那些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详细描绘出来,以增加人们对它的印象。
三要挖掘出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给予表达。
四要揭示出自己与该物之间的关系,表明一个道理,把自己的思想感情融进物体之中,写出真情实感。
总之,状物要注意状其形,力求形象的逼真,更重要的是通过联想和想象写出神韵来。很多优秀的作文,描写形象生动,大多得力于作者善于通过联想加以比喻,通过想象加以拟人或夸张,使所描绘的对象不但有形、有象,而且有神、有韵。8.做好看图作文的“四步法”看图作文,在原先看来是小学生才做的事情,但近几年来,高考、中考中也颇出了几次看图作文题。这大概是因为看图作文可以培养孩子的观察、分析和想象能力,可以考查孩子作文的审题、布局、谋篇的能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