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学理论发展与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
23380100000018

第18章 孔德拉秋克《教学论》选读(11)

可以在不改变教科书逻辑结构的条件下,改变一下教科书的形式,不是从右面,而是从左向下,在下一步开始前排列反馈框面。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就没有必要准备一些特制的纸条,而可以利用一张能盖住整页课文的普通的纸。在把这张纸向下移到一个步子时,学生就看到了前一步子的反馈框面,以及下一步子的信息框面和操作枢面的内容。

教科书也可以编订成学生只要翻阅教科书就能看到反馈框面,每一页都要分成同样的数目(例如,6)的相等部分(栏)。同时,每页上的奇数栏都有一种底色,偶数栏则有另一种底色。分成等份的教材在教科书中要这样排列:第一份教材排在第一张前页的上面头栏,第二份教材排列在第二张前页上面的头一栏,第三份教材排在第三张前页的上面头一栏,等等。反馈框面放在栏的开头。如果,学生学习某份教材,那么在写上答案之后,他只要翻一页书,马上就能看到反馈框面的信息。程序的以下各步子,当学生翻阅教科书时,就象看电影一样,老是在同一位置展现在他的面前。当学生这样读到最后一张(即第三张)时,就重新返回到第一张的前一页,但已经是学习该页上的第二栏了。而步子也将一个接一个地出现。然而,是在新的底色上。所以交错使用底色是为了减轻学生在阅读教科书时的心理负担。

以上所研究的直线式程序教科书的编订形式再次证明,按这种程序的各份教材是严格地按顺序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的。

分支式程序教科书要编订成使学生在学习教科书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到程序根据学生掌握教材的情况而为之准备的那些补充材料。

这样的教科书应按以下方式编订。在列出程序的一个步子的信息框面和作业框面之后,要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作出几种不同的答案。对每一答案要指出讲述与该答案有关的指示框面内容的那页教科书的号码。如果答证明学生不知道前面的某一材料,那么指示框面的内容就告诉他去查看教科书的某一节,或指示他去找其它参考资料。在学习了这一信息之后,学生就应回答新的问题。程序的各个分支可以是一些小等份的直线式程序,即可采用混合的方法组成整个程序。使程序分支化就能使学生在较低的水平上去学习教材,或者相反,把他提到较高的水平上,从而保证程序的适应性。

三、教学检查机器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在研究各种不同的程序教科书时,不难看出,书中输入答案的方法是有限的,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办法。第一种办法,就是在反馈框面中提出标准答案,供学生同自己的答案作比较。第二种办法,乃是提出几种现成的答案,而学生则应从中挑选出正确的答案。第一种办法通常称为自由输入(свободныйввод),第二种办法则常被叫做选择输入(выборочныйввод)。“自由输入”这一术语强调的是下面这一事实,即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学生在形成答案时,他的思维活动是完全自由的。“选择的”这一定语,其义自明。

我们所研究的各种程序教科书中,没有一种能排除学生预先偷看正确答案的可能性。直线式程序尤其如此。借助教科书不可能评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活动的结果。采用教学检查机器就能很容易地克服上述缺点。

许多机器,如考试机(МЭИ)、检查机(КИСИ—5)、整套“阿尔法”型机器和其它机器都已批量生产,并在我国许多学校中得到应用。上述所有机器都采用带有选择输入答案的程序。我们现以多用的“阿尔法—У”型机器为例来说明教学检查机器的工作原则,这种机器可用于教学、自我检查和检查。

机器在作教学和自我检查之用时,是按分支式程序进行工作的,当学生对前一份教材的问题作出了正确回答之后,才发出下一份教材,并许可学生再返回到前一问题上。

机器在作检查用时,当学生对前一问题输入答案之后,不论正确与否,就马上发出下一问题。在答完最后一个问题之后(问题可能有五个或十个),机器就自动评定学生回答的结果,并给他评分。

机器在这些用途中不论作哪种工作,学生只能看到他直接在学习的那份教材。前后各份教材,学生都不能看到。

机器在做完一整套工作之后,或是在从一种工作状态改换成另一种工作状态时,都不需要重新调整。

这个型号的机器是根据在教学过程中表现性能良好的“阿尔法—2”型机器研制成功的。图6示出“阿尔法—У”型机器的职能,图7是其外形。

为了降低机器的价格,把两个信息(“基本信息”和“补充信息”)组件从机器本身的结构中分出来,制成用法手册,作为机器的附件。而且为了更便于利用,补充信息组件制成按字母顺序排列的手册,手册中不是填写字母,而是填写对答案作出解说的那些书页的号码。

学过了第一份基本信息之后,学生就能得到对这份教材的测验题和对这一问题的各种可能的答案。接着他就选定一个答案,并且通过输入组件将答案输入机器,输入组件共有六个按钮0、1、2、3、4、5(见图7)。按钮0适用于输入“不知道”的回答。其它按钮1、2、3、4、5适用于输入所提供的各种回答,其中包括一个正确的答案。但这些答案中也有不完全的,或者不正确的答案。同时没有不合理的答案。

如果学生输入正确答案,那正如图式(图6)上所显示的,机器就会马上发出第二份基本教学信息。如果回答是错误的,那机器就会对每一个可能的错误答案作出解说,并且每一次都让学生重新做测验题。如果答案是不完全的,那学生就会得到对答案的评说,最后,如果学生告诉机器他难以回答向他提出的问题,那机器就会向他解说,应当怎样去做。

当我们再一次回头察看机器的职能图式时,就显然可以看到,它对学生回答的反映是按照三个闭路系统实现的。

(1)测验题,错误的答案,对错误的解说,测验题。

(2)测验题,不完全的答案,对这一答案的评说,测验题。

(3)测验题,学生求助于机器,为了使学生理解本分基本信息,必须给予他一份水平低一些的补充信息,再学习本分基本信息,测验题。

如果提供的一份基本信息的教材没有学会,上述每一种闭路系统,都可从一种系统向另一种系统过渡,并最后通过正确的答案过渡到第二份基本信息。

这种控制教学过程的图式,能使学生利用放置在机器程序中的全部教材。

多种用途的“阿尔法—У”型教学检查机器的工作原理这种机器的结构要求把信息组件分成两个独立的组件:基本信息组件和补充信息组件。第一种组件制成普通书本的形式,第二种组件制成按字母顺序编排的手册形式(图7)。测验题及其答案组件装置在机器视板的窗口上。这样确定的结构使我们可以让机器在无须备有过多信息的情况下就能按它的任何一种用途工作。例如,在机器用作检查时,信息组件就用不着。在用机器作自我检查时,只需把补充信息组件另外安装在机器上,而在用作教学时,可再加上基本教学信息组件。

为了让机器按它的任何一种用途进行工作,可以根据放入机器中的程序问题的数量把换向开关扭向“10”或“5”的位置。

为了让机器作教学之用,只需把换向开关3扭向“教学”的位置,把换向开关2扭向“停闭”(сброс)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任何时候,只要愿意,都可让机器返回开始状态,重新利用它来工作,或让它把整个教学过程重复数次。

如果把开关3从这种位置扭向“检查”位置,那机器就会转作“自我检查”之用。机器用作自我检查时可有几种使用情况,学生可以利用补充信息的信息组件,或者不利用这种组件而根据自我检查的目的进行工作。

现在我们以学习外语语法的一个程序“еще(还、仍然)一词在英语中的对应字”为例,来说明机器用作“教学”时的情况。这一程序是我们同里沃夫市国立大学英语语言学教研室一级教师Н.В.阿古罗娃一起制定的。

学生利用基本信息组件学习第一份基本信息。这份教材包括两条语法规则。第一条规则说明什么时候用副词still。为了巩固学生的知识列出了三个句子:

Heisstillworking.他还在工作。

Thebabyisstillasleep.孩子还在睡。

Sheisstillstudying.她还在学习。

预计,学生能学会这不大的一份教材,而且没有必要在这份教材的后面提出一些测验题。

第二条规则说明,俄文eше的对应字副词more既能与可数名词连用,也能与不可数名词连用。同时还要让学生特别注意到,在与可数名词连用时,副词more只用于多数,而与不可数名词连用时,用来表示增加的数量。

为了巩固和更细致地思考第二条规则,也向学生提出三个句子。

一个句子带有可数名词,两个句子带有不可数名词。第一份基本信息的讲述就到此为止。这样在第一份教材中,说明了俄文еще的两个对应字的三种应用情况。

在第一份基本教材末尾,基本信息用法手册指示学生去利用测验题与答案组件,在这个组件中向他提出第一道测验题。

作业1

说出下句中应填入什么字:

Whereishegoing?Heisgoingtoget?bread.

1.still,2.more。

只提出两个答案供选择,因为在这份基本教材中只学了这两个字。

这项测验作业和供选择的两个答案都写在卡片上,并且放入机器中。在卡片上对着与正确答案按钮号码相应时按点有一个孔,通过这个孔就可以把电路接通。

从上述的具体例子中能看出,这些句子本身不带有任何暗示,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甚至也就没有必要把它们遮盖起来,不让学生看到。

学生在仔细考虑了测验题之后,就选定答案,并按一下适合于他的答案的按钮将答案输入机器中。机器靠着手册(见图7)页码指示器的帮助,指给学生补充信息手册的页码,学生翻开那一页就能找到对答案的说明。假定在我们的这一例子中,学生向机器输入了一个答案more,那机器就会指示出补充信息组件的第二页,学生在上面可以读到:

错误!

副词more能与可数名词(复数)连用,也能与不可数名词连用,表示增加的数量。这一句中不包含这种意思。再想想!

此后,他又温习了第1条和第2条规则,并再次对这道测验题作出回答。在出现新的错误时(如果供选择的答案多于两个),系统就再重复一次,通过补充信息组件提出新的讲解,就这样一直到学生向机器输入正确的答案为止。只有到这时,机器上第一窗口的小灯才会熄灭,并出现第二张卡片,学生在卡片上可以读到如下的句子(接上例):

作业2

请读第3条规则(学生在基本信息组件中读到这一规则)。

规则3

不定代词another同单数可数名词连用,表示增加的数量。

例:Дайтемнеещеоднукнигу!再给我一本书!

Онвыпилещечашучая.他又喝了一杯茶。

Eмунуженещебилет.他还需要一张票。

教学将随着学生掌握教材的情况,按照新的顺序继续进行。

把机器用作自我检查的这种工作实践证明,根据学生向自己提出的检查目的,把这种检查方法区分为几种使用情况是适宜的。

(1)如果学生想依照机器中程序化了的一切教材来检查自己的知识,并得到评价,他就应把机器调到作“自我检查”的基本工作状态:

(2)如果他想看到自己对每一问题回答的结果,那就应把换向开关3(见图8)扭到“教学”的位置。同时,如果在学生输入答案之后,机器就提出下一问题,那就是说,答对了;而如果在输入答案时,只有页码指示器在工作,那么回答就是错了,学生应当自己找出错误来。

(3)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但想得到对自己错误的说明,那就只需把补充信息组件安在机器上。

观察学生的工作证明,其中能力强些的学生一开始就是按第一种用法利用机器作自我检查的工作,而能力差的学生通常很快转到第二种用法上。

在机器处在上述各种工作状态时,都没有必要把任何程序教材遮盖起来,不让学生看到,也没有必要不让学生把机器从一种工作状态调到另一种工作状态,因为全部工作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而在让机器作“考试”工作时,当装上卡片之后,要把前遮板盖紧,加上暗锁,钥匙保存在教师手中,这样学生就没有可能接近调换机器工作状态的组件。学生得不到信息组件,就只能利用机器本身进行工作了。

自动化教室

所谓自动化教室,应当理解为是用整套技术装置装备起来的班级教学活动室,这套技术装置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能自动控制和支配教学过程。

经验证明,把一些最简单的教学机器放在自动化教室中联合使用,比其分散利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教学劳动的效果。由于这样的联合使用,各种机器仿佛显示出新的性能,使教师能进行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活动,使教学过程变得更灵活多样和易于控制。

自动化教室在其发展的第一阶段上乃是把分放在学生工作位置上由个人使用的控制装置简单地合放在一个教室中。使用这种教室的经验证明,它们为教学方法工作提供的可能性是有限的,因此许多学校都曾为改进自动化教室而积极地进行了工作。

自动化教室就其用途来说可分为三种:

(1)总结检查自动化教室;(2)半自动控制教学过程自动化教室;(3)自动控制教学过程自动化教室。

现在我们来研究每一种教室的性能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使用情况。

总结检查自动化教室

如果说自动化教室是把一些控制机器简单地合在一个教室中使用,那么在这样的教室中进行教学时,教学过程的基本职能就是由这些机器来完成的。教师的作用仿佛退居次要地位,简化为只是为不同水平的班级完成不同水平的机械工作。在这种教室中,教师的创造性只是当备课(制定程序)时和在整理检查结果时才表现出来。

当在这种教室中工作时,教师既看不到整个活动的进程,也看不到每一个学生各自是怎样前进的。他不得不努力根据用简单地巡视学生的办法所得到的情况去想象活动进程的总图景。此外,在控制装置上,并未留下有关活动进程、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痕迹。这样教师还得从各个学生身上收集一切情况,记录下来,并转写到教室日志中。在这样地组织测验作业的情况下,教师就非常难以维持课堂纪律,特别是在上课结束时。为了使教师的工作易于进行,在许多总结检查自动化教室中都添设了教师控制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