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当代]教育与创造基本理论、原则、方法与文论选读
23380700000026

第26章 幼儿创造性的发展及其培养

(一)幼儿的创造性

什么叫“创造性”(creativity)?马斯洛(Maslow,A.H.)认为,可以分“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两种。前者是天才或是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等特殊人物具有的创造性,它可以产生出新的有社会价值的成就。后者则是人人皆有的,对于别人而言未必是新的、但对于他自身而言却是前所未有的活动。它虽没有社会价值,却可以产生出独自的个性活动。后一种创造性可以凭借某一专业领域的经验的深化,而向前一种创造性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属于后一种。随着他的成熟和发展,是可以朝着“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发展的。

关于创造性的最流行的定义就是,把它看作创造新的想法、新的事物的能力,即创造力。它可以有两种涵义,其一指成就性,亦即获得成就的能力;其二指可能性,亦即潜在的能力。前一种涵义又可分为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表现力。一般认为,创造性思维同创造性想象大体相同,都具有想象和思维两种功能。创造性思维乃是扩散性思维(思维的方向朝多种多样方向变化的思维)与集中思维(沿着一定方向进行的思维),或者是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分析思维)统合的产物。所谓创造性表现力是指掌握的表现技术臻于熟练而产生出来的、超越传统技术水平、达到新的更高水平的能力。

创造性比智力更具情意倾向,同动机作用的关系密切,难以仅仅用能力的概念来界说。创造性可以从人格特征的角度作种种考察。

例如可以列述如下特征:自主性、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支配性、自我主张、自我表现、非同步性、冲动性、决断力、机敏性、躁郁质、热中性、固执性、好奇心、冒险性,灵活性、踌躇性、广泛的兴趣、复杂的爱好、高度的感受性、自我控制、无凝固的想法、有耐性等等。从这些特征看来,可以视作幼儿特征的是很少的。创造性不是单一的人格特征,而是由若干因素构成的复合物。

总之,创造性是包括了创造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创造性人格在内的综合概念。可以下这样的定义:“所谓创造性,是产生出符合某种目标或新的情境的解决问题的观念;或是创造出新的社会(或个人)价值的能力以及以此为基础的人格特征。”

(二)幼儿期创造性的发展

幼儿期创造性的发展同智力发展不一样,两者多少有些不均衡。据托兰斯(Torrance,E.P.)研究,创造性发展的曲线同成长过程的各个时期是对应的:三岁、四岁半时上升,五岁时急剧下降。小学一年级至三年级急剧上升,从三至四年级、六至中学一年级、高二至高三,稍有下降。一般认为,其原因在于:身心发展的“非同步性”,兴趣变化、升学的过渡与转折、环境的变化、学习内容的高深一类的文化变化。

利根(Ligon,E.N.)比较了自出生至十七岁的各年龄阶段想象能力的特点。这里就婴幼儿期的创造性、特别是创造性想象的发展特点及其指导要点,试作归纳如下。

【出生~二岁】儿童在生后一年里想象力开始发展。婴幼儿首先打听事物的名称;试图再现声音和节奏;给自己做的玩具取名字;对感兴趣的事物也能愉快地等待。儿童观察事物、玩味事物,希望获得新的经验。这个时期的创造性可以用种种方法加以刺激而得到发展:简单的游戏、大型的积木,木偶等都可以激发想象。一旦到了听得懂语词时,可以用教唱歌曲的办法使幼儿认识事物。

【二岁~四岁】这个时期的儿童是借助于不断地反复积累直接经验以及语词游戏、想象游戏的经验来学习外部世界的。他们会受到自然魅力的强烈吸引。儿童注意的时间极短,所以通常是随玩随丢。这时,同基本生活习惯的形成相应,自律性开始发展。想独个儿玩,这是由于儿童对于自己能力的自信有了提高的缘故。儿童的好奇心进一步高涨,时常提出使大人困惑的问题。儿童是在发现自己的世界的过程中学习处置事物的方法的。最好是向这个时期的儿童提供有利于产生各种各样想象的玩具和工具。对于儿童来说,积木、砂土,比现成的玩具更能刺激想象力。成人同孩子一道观察生长着的花草;观察日长夜大的狗、猫;秋天到了,观察五颜六色的树叶,感受大千世界的千姿百态,是非常有意义的。即令儿童有时忘乎所以,干了一些超出自己能力限度的事情,也切莫禁、堵。重要的是鼓励。

成人同孩子一起同呼吸、同欢乐,这样,儿童就能感受到发现新事物的喜悦。只要不危险,就得尽量地给孩子以探索的自由,充实游戏环境,以利于儿童大量地积累起新的经验。

【四岁~六岁】四岁至六岁的大部分儿童都已具备出色的想象力。这时期有了计划能力,他乐于构思游戏、计划作业。儿童虽然也许不懂得事物之间关系的原由,但是他能够找出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此外,开始意识到他人的存在,认识到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儿童做各种模仿游戏:开店、办学、做家务。为此,需要为他们准备这方面的玩具。当他们计划游戏时,要让他们自己考虑,即令幼稚,有时也予以采纳。为了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要鼓励儿童在游戏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这个时期的儿童,应当作出简明易懂的回答。

(三)促进幼儿创造性形成的条件

想象力丰富是幼儿的特点。在成人看是不现实的、无价值的,对儿童却是自然而然的。不过,创造性亦非任其自流而能发展的。要发展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就得剔除一些不利因素,积极地提供促进创造性发展的条件。下面,根据托兰斯的研究,考察一下托儿所、幼儿园的教养员应当注意的促进幼儿创造性形成的条件。

【促进创造性学习】幼儿本来就是以创造性的方法从事学习的。

儿童们提出问题,自己研究、探索。他们要摆弄物体,进行实验、创作、游戏、儿童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事物、发现事物或者创造着什么。儿童当他一旦想到有什么差错,不足或不理解之处,总不肯罢休,总要寻根究底地探索、提问、试验、修正、摇动、毁坏、改造。儿童当他一旦发现了什么,制作了什么,他会情不自禁地告诉教师和父母兄长。因此,成人要支持儿童的想法,鼓励儿童的发现、发明和创作。

【教师的探究精神】儿童的探究精神是由孜孜不倦地探索未知世界的教师培养的。托兰斯说,凡是有高度创造精神和好奇心的教师,他所培养的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的积极性一定高涨。反之亦然。教师要儿童从事某一劳作,他自己先做出来,说:“这是昨天老师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有趣哪!大家也做做看!”儿童们看到老师的作品,就会高高兴兴地去做。这样,教师本人具有探究精神,怀有好奇心,富有创造性,儿童也会受到刺激,激起探究精神和好奇心,从事创造活动。

【从接触事物中学习事物】给儿童乐器,那么儿童就会以创造性的方法去接触它。就是说,儿童会随心所欲地触它、闻它、定睛看它、轻轻叩击它,尽量地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摸索乐器。这就是直观学习。而后,当教师说明这个乐器时,儿童就会全神贯注地聆听。这种直接经验不仅对乐器的演奏十分重要,而且也是创造性活动的基础。所以,我们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的安排,避免那种千篇一律的从讲述开始的注入式方法。

【保持兴趣】有一种看法认为,儿童兴趣持续的时间极短,要保持兴趣,就得接二连三地转换活动。于是,不能让儿童有充分的时间去思考,也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转移注意。结果学习往往是走过场。其实,四、五岁的儿童对于某一活动的兴趣可以持续30分钟以上的的时间。只要形式富于变化,即使同一内容,也有可能使他们集中心思学习的。

【激发想象】要激发儿童的幻想。然而,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和小学之后,有不少父母和教师拼命地压抑孩子的想象力。因为在他们看来,幻想是不健康的、无价值的,在尔后的生活中派不了用场的。但是应当懂得,产生幻想的想象力是儿童探索活动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这也是成人的创造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因此,在想象力最活跃地表现的幼儿期,在儿童长大成人之前,就应当努力激发他们的幻想。

【唤起不同的看法】Synectics是发展创造性的方法之一。这是戈登(Gordon,W.J.J.)倡导的。这种方法是,把看不惯的东西当作看惯的东西,或者把看惯的东西当作看不惯的东西,从而产生出观念来。这种方法被用于直觉力的培养。儿童喜欢反反复复地听同一个故事。对儿童来说这不是单纯的重复。他是要更深刻地回味,更具体地想象,更细致地思考。这是儿童乐于做的。因此,让儿童理解故事的梗概是重要的。但不限于这一点。培养丰富的想象力,使想象深化的创造性的听力,也是必要的。这就要求创造性的读书方法。

【使儿童好好观察物品,利用物品开展游戏】儿童具有强烈的接触物体、研究物体的需要。这种需要乃是成人好奇心与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据说常常使用物品进行游戏的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观念,独创性高。这是创造性表现力的基础,也是产业界发展新技术的重要因素。

【容许沉默和踌躇】创造活动未必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陷入僵局,产生纠葛。或游移不定,或沉默寡言,一动不动。创造性活动不少是在一度沉默和停止活动之后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的。这时父母和教师需要耐心,等待儿童自己发言和活动。

【创设活动场所,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要使儿童有实现自己观念的手段,就得提供丰富的设备和材料。这种材料不一定要有商品价值的,工厂丢弃的许多废旧物品,不少可资利用。以便让儿童随心所欲地使用它们,从而发现什么,创造出什么东西来。

【使观念具体化】当儿童自己产生的观念以某种具体的形式表现时,想象力,思考力就会高涨起来。儿童对于自己画的画、创作的诗和故事、想出的发明,具有浓厚的兴趣和自豪的心情。儿童的作品当受到他人表扬时,他会满怀自信地创造新的作品。因此,成人要给儿童提供活动的场所,使儿童的观念得以具体化;同时,适当地作一些表现方法的指导。当然,要让儿童自己去搞,当他不顺利时给予启发。有许多儿童不会用语词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心情。这时有效的办法是让他画画,或者演剧。在创造活动中,观念是重要的。表达观念同样是重要的。因此,一般认为,倘若儿童尚不能用语言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就得采用图画、动作乃至各种各样的表达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