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历史上的今天
23384500000016

第16章 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1673年2月17日)

莫里哀,法国喜剧作家、演员、戏剧活动家,法国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义喜剧大师和创建者。

莫里哀原名若望·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的艺名。1622年1月15日,莫里哀出生于巴黎一个具有“王室侍从”身份的宫廷室内陈设商家庭。莫里哀曾享受贵族教育,但不久就宣布放弃世袭权力,从事戏剧事业。他创立“光耀剧团”,惨淡经营,曾因负债而被指控入狱。后来,他不顾当时蔑视演戏的社会风气和家庭的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在外飘流了十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素材,编写演出了一系列很有影响的喜剧。最后,莫里哀作为剧团的领导人重返巴黎,并在巴黎进行创作演出。1673年,在演完《没病找病》最后一幕以后,莫里哀咯血倒下,当晚就逝世了。由于教会的阻挠,他的葬礼办得冷冷清清。

莫里哀共留下33部剧作和8首诗。早期剧本有《冒失鬼》、《爱情的怨气》等。1658~1664年是莫里哀回到巴黎后戏剧创作活动的第一个时期。1659年公演的独幕剧《可笑的女才子》讽刺17世纪贵族矫揉造作的风气,奠定了莫里哀作为现实主义喜剧家的地位。接着,他演出反对封建夫权思想、歌颂恋爱自由的社会问题喜剧《丈夫学堂》和《太太学堂》。后一部五幕诗体喜剧获得巨大的成功,引起他同保守派文人长达两年以上的论战。莫里哀接连写出短剧《〈太太学堂〉的批评》和《凡尔赛宫即兴》,驳斥对手们的污蔑。这次“喜剧之战”在法国舞台上开辟了喜剧以及歌舞剧的新时代。1664~1666年是莫里哀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阶段。1664年1月演出的《逼婚》,嘲笑了唯心主义的经院哲学和不可知论的荒谬悖理。同年5月,在凡尔赛宫的盛大节日晚会上演出《达尔杜弗》(初演时为3幕),大胆讽刺了天主教会,被国王下令禁演。在这部思想深刻、艺术成熟的政治喜剧里,莫里哀塑造了一个性格突出而又有极大概括意义的典型形象骗子达尔杜弗,后来这个名字就成了“伪君子”的同义语。在此期间,莫里哀还写了两部揭露封建统治阶级的剧本《唐璜》(或名《石宴》)和《愤世嫉俗》。1666~1673年是莫里哀创作生涯的最后阶段,他对喜剧形式作了多方面的探索,取笑的主要对象是上层资产阶级,批判他们努力把自己贵族化的可笑企图。主要剧作有《屈打成医》、《乔治·当丹》、《吝啬鬼》、《浦尔叟雅克先生》、《贵人迷》、《司卡潘的诡计》等。《吝啬鬼》是莫里哀最深刻的性格喜剧之一,剧中致富的渴求和吝啬强有力地支配着放高利贷的阿巴贡老头,他宁可放弃想娶的姑娘,也要要回被人偷走的金币,在法语中他的名字已成了“吝啬鬼”的同义语。

在法国,人们认为莫里哀代表着“法兰西精神”,他的剧作常演不衰。莫里哀的喜剧已成为典范性作品,影响了许多国家喜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