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阴阳五行教子法
23388400000012

第12章 阴阳平衡教子法——父母要掌握的教子操纵术(2)

关于孩子的呵护与独立的问题,一直都存在争议。有的家长在原则上倾向阳性,主张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有的家长则倾向阴性,认为呵护关怀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两说不一,各持己见。我们知道,阴阳的存在从来都是一体两面、如影随形的,我们的教育原则也是如此。由于年龄的原因,孩子身体与心智的发育还不够完善,这时候过分要求独立,很有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结果是得不偿失。从另一方面来看,孩子成长的过程确实需要一定的磨炼,如果生活上对他们过于呵护,孩子又会变得娇弱不堪。所以说,任何极端的方法都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对于孩子,我们仅仅强调独立是片面的,只相信呵护也行不通,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在细心的呵护中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才算是达到了阴阳相谐的理想状态。

潇潇从小体弱多病,妈妈在平时对她百般呵护,照顾得无微不至。潇潇六岁的时候,还要妈妈亲手喂饭,连穿衣服都是妈妈代劳。上了小学以后,潇潇的缺陷慢慢显现出来了,她的动手能力非常差,连一些简单的手工作业都无法完成。这时爸爸已经意识到了娇惯孩子的后果,他主张马上对潇潇放开手,让她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潇潇失去妈妈的照管后,整天手忙脚乱,经常快要迟到了还没有把书包收拾好。有一次,爸爸坚持不让妈妈帮助潇潇洗澡,结果潇潇忘记调冷水,胳膊被烫伤了一大块。

通过潇潇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呵护与独立不单单是对立的关系,它们之间还存在着密切联系。过分地呵护孩子,只会使他们变成永远长不大的婴儿。由于家长百事代劳,孩子失去了很多锻炼的机会,变得思想幼稚、生活能力低下。因此,对孩子要得放手时且放手,躲在窝里的鹰,永远也学不会飞翔。但是,小鸟儿的放飞一定要等到他们的羽毛长全之后。在孩子学步的时候,还需要家长在一旁耐心地帮扶,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在呵护之中学会独立。在理清了呵护与独立的关系之后,还要注意几点细节上的问题。

第一,孩子的独立性要培养,不能强迫

几乎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妈妈抱在怀里,这种依赖性的戒除,仅仅靠父母一方来“切断”,是不行的。独立性包括行为独立和心理独立两个方面。行为上的独立是指孩子生活上能够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再依赖父母的照顾,同时还包括孩子在学习上能够自主学习。心理上的独立要求则更高一些,也更难做到一些,如果一个孩子遇到难题后,首先想到的不是找爸爸妈妈,而是一门心思要自己来解决,这个孩子就是做到了心理独立。一般来说,如果孩子行为上的独立是家长强迫出来的,那么他心理上的独立反倒会变得更加脆弱。有的家长在孩子没有做好心理准备的情况下,硬是给孩子分床,结果孩子虽做到了独处一室,但是却因为过度恐惧而患上了神经衰弱症。所以,孩子的独立性需要我们去慢慢培养,当孩子在心理上愿意成为一个“大人”的时候,行为上的独立就变得非常简单了。

第二,给孩子“断奶”要有一个过程

任何阴阳的消长都不是在瞬间完成的,让孩子从家长的呵护中学会独立,也需要一个过程。每位家长都有过给孩子断奶的经历,当我们决定给孩子断奶时,要提前两个月开始,逐渐用米粉和其他食物来替代母乳,并在心理上引导孩子离开母乳,接受新食物。当孩子心理上不再依恋母乳,生理上也习惯了五谷食品的时候,母乳就可以隐身而退了。如果你要求一个孩子一晚上就把奶戒掉,他们心理上无法承受,胃部的消化功能也不能配合。让孩子在循序渐进中达到独立,这种成果才会更坚固。

第三,独立不是放任不管,呵护也不是事必躬亲

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要从生活细节上开始,要小心翼翼地体贴孩子、关怀孩子。”但是,这种呵护并不代表家长要对孩子大包大揽、事必躬亲。事实上,对孩子而言,心灵的呵护比生活上的关切更重要。在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家庭,父母由于工作太忙、生活压力过大,从而疏忽了孩子的生活,结果孩子因为缺乏关爱,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孩子独立与呵护的问题上,家长必须做到两相兼顾。当我们把孩子从怀里放飞之后,还要与他们保持心灵的对话,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第一时刻赶到他们的身边,给他们关怀与温暖。

总之,过度呵护会让孩子产生窒息的感觉,过早追求独立也会造成潜在的危险,只有在不间断的关爱中鼓励孩子,他们才能走出父母的怀抱,迈出独立的第一步。

监管(阳)与放养(阴)

儿童教育是一项无比繁重的工作,每位父母都担当着总工程师的角色,但是,并非是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胸有成竹,指挥得当。在当前的早期教育中,还面临着一个两难的问题:面对天真无邪的孩子,我们应该对他们严密监管,还是随意放养?在阴与阳之间,我们该如何抉择呢?

关于这个问题,家长们各执己见。一些家长认为,过分的自由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潜在的危险。他们觉得,孩子自身的辨别能力很差,如果监督不力,孩子就容易染上一些坏毛病,还有可能结交坏人做朋友。因此,这些家长极力主张监管,恨不能把孩子放到眼皮子底下看管起来,甚至是实施24小时监控。另一部分家长提倡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他们认为,孩子要摔打着才好养活,于是放任孩子去疯玩,希望孩子能够在风浪中得到锻炼。那么,孩子究竟是适合监管,还是更适合放养呢?

小华的父母都是公司职员,经常加班和出差。去年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商量着,小华已经辛苦学习了半年,本次升级考试成绩也不错,应该让他好好放松一下。所以,小华得到了彻底解脱,开始的几天,他整天约伙伴东游西逛,后来感觉没意思了,就待在家里上网打电游,慢慢入了迷,连午饭也不好好吃。两个月过去了,小华人变瘦了,心变野了。到开学头一天妈妈才发现,小华居然没有完成暑期作业。

吃一堑长一智。寒假到了,爸爸给小华报了两个课外辅导班,上午三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晚上回家写假期作业。整个春节小华都没有出去玩耍,父母的“圈养”搞得他精神萎靡,身心疲惫。

天下没有不爱子女的父母,但是,爱不等于是把孩子圈养在笼子里,也不是把孩子撒出去放任自流。过度的监管会令孩子感到窒息,一味的放任又会令他们失去约束,两者都不是最科学的教子方法。孩子就像是我们身边的小卫星,束缚得过紧,可能会导致它们撞向地球,放手不管又有可能逃逸到外太空。要想让孩子在预定的轨道上运行,既要有足够的引力去吸引他们,又要有一定的反作用力来保持安全的距离。

为了协调好监养与放养的关系,家长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当孩子沉溺于一些有害行为中的时候,要毫不手软地对他实行监管。

我们要采取监管的,是对孩子来说并不安全的那一部分内容。比如说孩子上网这件事,就必须要监管起来,给孩子规定上网时间,并留心他浏览的内容。如果是电子游戏类,更要加强监督力度,千万不能让孩子沉溺其中不能自拔。对于孩子来说难以自我约束的那类事情,也在监管之列,比如说对于孩子的学习,管总比不管效果要好。督促孩子按时完成作业,提醒他做好课前预习及课后复习,这些都有助孩子学习的提高。

第二,对于孩子有把握做好的事,要让他放手一搏有的家长认为,放养不是一种主动行为,而是由于找不到教育方向,不得已才对孩子放开手的。这是对放养的一种错误认识。如果你相信孩子哪件事可以独立完成,大可以放心地撒开手,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一个小女孩对烹饪很感兴趣,经常去厨房看妈妈做饭,也独立尝试过。有一次妈妈出差了,爸爸对女儿信任有加,就让女儿来掌灶,结果她不负众望,做出了一桌可口的饭菜。放养绝不是漫天撒鹰,而是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给孩子预留下自由成长的空间,这种做法不仅能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对环境的应对能力。

第三,监管不是圈养,放养不是放任。

监管的孩子永远长不大,放养的孩子容易出问题,两者都要避免走极端。有的家长为求绝对安全,不许孩子独自走出家门一步,因为父母的严格控制,孩子完全被剥夺了独立,生活也变得封闭、隔绝了。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无疑会胆小怯懦、缺乏自信,并终将一事无成。从另一角度来说,如果对孩子放任自流,他们就会因为失去管教而为所欲为,变得野蛮而没有教养,还有可能因此陷入更危险的境地。家长对孩子负有监护权,我们既不能把孩子死死箍住,也不能让监护出现“真空”。

事实上,在监管与放养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冲突。相反,二者是处于一种可调和的关系。也就是说,在控制孩子的同时,要有目的地网开一面,给他们留一块相对自由的空间。同样,在给予孩子充分自由的同时,也要牵紧手中的那根线,让他们的活动保持在一个安全的区域之内。只有找对了这个支点,教育的天平才能够真正摆平。

富养(阳)与穷养(阴)

当生活变得好起来的时候,我们经常听到这样一种说法——“再穷不能穷孩子”。当生活真正好起来的时候,我们又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再富不能富孩子”。这两种观点无疑是矛盾的,但又全部是正确的。这里面有什么奥秘呢?让我们运用阴阳之理来参详一下。

家庭教育是孩子接触人生的第一步,也是阴阳调剂的关键时刻。《易经》曰:“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如果我们把孩子放在金屋里,他们就不知道世界上还存在着阴暗的角落,也不懂得体恤家人的辛苦,更不会有对抗困难的决心。如果我们取消孩子所有物质上的享受,又会导致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对自己的贫寒感到自卑,对别人的富有产生忌妒,结果不但不能催发他奋进,反而使他变得忧郁怨愤。所以说,儿童教育是做人的教育,孩子能否健康成长,不是金钱和物质能够左右的。穷养富养不如心养,这才是儿童教育的真谛。

琳琳是个娇弱的小姑娘,父母对她备加呵护。琳琳的父母收入并不高,但是他们经常在经济上对孩子进行“倾销”,生活中有求必应,只要孩子张口,再贵的东西也咬牙买下。这样一来,琳琳在生活水准上的追求越来越高,从玩具、文具到服装鞋帽,所有的东西都要用名牌。由于口袋经常装着很多零花钱,琳琳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经常在放学后请同学吃冰激凌和小吃。有一天,琳琳的爸爸不慎摔伤,接骨手术刚过了三天,爸爸就要求出院,妈妈也支持他回家去养,琳琳对此大为不解。后来无意中听到妈妈和医生的谈话,才知道家里已经没有钱支付过多的医疗费了。她冲过去对妈妈说:“我本来是个穷孩子,你们为什么把我当公主来养呢?”

在儿童教育的问题上,穷养与富养不单单是指经济投入的多少,而是延伸到了品质培养的层面上。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势必想让孩子生活得好一点,这个愿望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绝不能只在意物质方面的厚薄,却忽视孩子心灵方面的充裕与贫瘠。反之,如果你的家庭基础不够好,也不必因为物质上的匮乏对孩子心怀愧疚,而是要给孩子更多的关爱,让他在心灵上感到富足。只有精神上的富有,才能帮助孩子抵抗物质上的诱惑。

无论穷养还是富养,都不过是教育上的一种辅助手段,家长能否得偿所愿,还要看具体的教养过程。

第一,富养不是为了培养孩子的娇气,而是让他们在良好的环境里快乐向前

我们常说“富不过三代”,那些从小娇生惯养的孩子,常常会养成好逸恶劳的习性,变得贪婪而刁蛮。他们不懂得家人创业的辛苦,只会坐享其成、坐吃山空。一旦家庭出现变故,他们就会在贫困中失魂落魄,一蹶不振。这样的富养绝不是我们想要的。古语说“衣食足而知荣辱”,我们所说的富养,就是要努力营造出一个优裕舒适的家庭氛围,给孩子造就一个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高水准的教育中变得更加优秀。

第二,穷养的目的是为了进行逆境教育,而不是人为地“饿其体肤,劳其筋骨”

家长们往往在对“穷养”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他们坚信“自古纨绔少伟男”的说法,认为宽裕的生活会让孩子丧失上进心,因此力主“穷养”。其实,穷养只是一种教子理念,并不是刻意地让孩子去体验断画粥、囊萤映雪的艰苦生活。穷养孩子,就是让他们安守简约的生活,不去艳羡浮糜奢侈的虚华景象。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真正懂得珍惜生活,学会承担责任。

第三,不要让穷和富扭曲了孩子的价值观

穷养和富养都有一个度,如果过分渲染,就会陷进教育的误区。有的家长倾力打造孩子的富二代形象,不但吃穿用度不同凡响,还要请名师做家教。这样富养的结果,使孩子小小年纪就产生了攀比的心态,开始贪慕虚荣,无心进取。有的家长则极力奉行穷养的思想,他们唯恐孩子有钱就变坏,因此在日常花销上对孩子进行严格控制,有的孩子上五六年级了,还得不到买一根铅笔的自由。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心理压抑,生活上过于算计,结果非但不藐视金钱,反而对金钱看得很重。

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是关乎孩子前程的大事。穷养可以磨炼孩子的生活,却也能磨灭孩子的希望;富养给孩子创造了优越的环境,却也能让他们因此堕落。因此,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教育的准星,教孩子不因富养而骄奢,不因穷养而自卑,让他们在物质享受的过程中,学会自立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