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诺贝尔
(一)
在19世纪60年代,罗伯特和路德维希都曾在芬兰和俄国以各种设想奋斗过。经过多年的艰难打拼,在70年代初期,他们终于在圣彼得堡建立了自己的生产机器和武器的工厂,从而成为他们的父亲从事过的老机器制造业中的主要企业家。其中,路德维希所建立的枪炮制造厂通过提供第一流的军用产品,曾在亚历山大二世和三世决定命运的时代,在民用和军用方面取得了良好的声誉。
1871年时,路德维希接到了一批来复枪的订单。然而来复枪在投产后,却遇到了不少困难,最大的困难就是找不到制作枪托的木材。对于来复枪来说,最理想的枪托制作材料就是核桃木,而这种木材在圣彼得堡附近却买不到。
后来,路德维希听说在高加索山区盛产这种木材,就托付大哥罗伯特跑一趟,对高加索山区进行一下实地考察,以便了解核桃木的运输、成本等问题。
不久后,罗伯特就前往高加索山区进行考察,而这次远行也成为他一生当中得益最大的一次旅行。
刚开始时,考察结果让罗伯特很沮丧,因为这里的核桃木虽然多,可分布过于分散。如果要采购这里的木材,在运输时就势必会耗费一笔高额的费用。
离开高加索后,罗伯特在回圣彼得堡的路途中,沿着伏尔加河走向了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里海。
在接近里海时,罗伯特站在巴库的土地上,顿时感到阴气深深,处处都笼罩着阴云。这里不见泥土,没有海水,眼前能看到的,只有一片绵延不绝的荒漠。荒漠里的黑色沼泽地星罗棋布,而且到处都有火焰升腾,黑色的烟雾盘旋在空中。
早在十几年前,罗伯特还在芬兰以制灯为生时,曾与石油接触过,因此对石油也颇为了解,当然也知道石油的利用价值。现在看到眼前的景象,罗伯特想:这里到处都是石油,却没有人利用,实在是太可惜了!
罗伯特随即便决定对巴库地区进行一番考察。于是,他找到当地的一些老乡,与他们攀谈起来。通过交谈,罗伯特得知,这里早就出租给两个俄国人了,他们现在正用非常原始的方法开采石油,赚一点小钱。并且还听说,土地租用的合同一年前就到期了,而那两个俄国人对这里的兴趣也不大,看起来并没有继续租用的意思。
罗伯特又好奇地问他们是怎样把石油运出去的,其中一位老乡告诉他:
“自然是沿着伏尔加河了!他们把油装在船上,沿着伏尔加河逆流而上,运到其他地方。而那些船主看他们没有别的出路,还经常向他们漫天要价。”
“要是能修一条铁路,运油可能就方便多了。可如今,谁会拿这么多钱出来修路呢?”另一位老乡接着说。
了解了巴库的情况后,罗伯特的内心开始激动起来。他还特意去看了一些油井,发现那里油源十分丰富,石油的质地也很优良。这么好的石油,开采时多花点钱也是值得的。
罗伯特随即便返回了圣彼得堡,兴致勃勃地向路德维希描述了自己在巴库所看到的景象,并表示如果用他的方法炼油,一定可以大有所成。
路德维希对哥哥的想法也很赞同,并表示愿意提供资金,两人合办了一家小炼油厂。
(二)
1873年,通过对高加索巴库丰富的石油储藏进行的幸运接触,罗伯特果断地购买了那里的一些开采特许权,两兄弟的事业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领域。
不久后,罗伯特就搬到了巴库,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以巨大的精力工作着。没过多久,小炼油厂就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1877年,在巴库地区已经有不下200家的小型石油企业了,但都是由一些全无训练的企业主,用非常原始的方法经营的。他们总共生产大约7.5万吨炼制过的石油,而罗伯特·诺贝尔一个人的小工厂就生产了2500吨。事实也证明,只要增加投资,取得巨额利润是毫无问题的。
在前5年中,路德维希准备用自己的资本为这家小工厂提供资金,然而当石油源源不绝地开发出来,以及在石蜡油成为俄国通用的照明油导致对不同种类的石油需要量不断增加后,最主要的就是扩大经营规模,以便维持其盈利能力,并迎接不断出现的竞争。
这时,一些大一点的公司就开始从某些银行企业取得资金,以采用罗伯特工厂的那种比较现代化的勘探和生产方法的手段来开采石油。俄国对石油产品所征收的出口税最高,但却没有进口保护,这就意味着当时在全世界迅速发展的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也出现在了俄国的市场上,结果使得本国生产的石油价格大跌。
在这种情况下,路德维希曾试图同这一大群制造商就持久价格达成协议,但一直没能达成一致,因此,他便进行更大的计划,通过使企业合理化和大规模扩建的办法投入到竞争当中。
但是,这也需要有巨大的资本做后盾。为此,路德维希找到了阿尔弗雷德,向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凭借一个企业家的敏感直觉,阿尔弗雷德觉得这是一个开创事业的好机会。
于是,1879年,由阿尔弗雷德投资的“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了。这家公司由兄弟三人和路德维希的搭档彼得林上校合股经营。
公司的总部设在圣彼得堡,股金资本为300万卢布,由10名股东持有。路德维希用他所有的资产取得了公司的多数股票,阿尔弗雷德占三十分之一,而罗伯特则因发现和创始工作,被给予10万卢布的股票。
针对油田距离巴库炼油厂的距离较远的问题,阿尔弗雷德认为,按以往的方法,先将原油装入一只只木桶中,然后再用车子将木桶运到巴库进行提炼,不仅浪费时间,还要付出极高的运费。因此,他建议在油田和巴库炼油厂之间铺设一条输油管道,来解决这一问题。
在阿尔弗雷德的启发下,路德维希也开始思考起来。因为石油从水路运输的方法就是先将石油装入木桶,然后将木桶装上船,这样的方法十分笨重、繁琐。为了寻求简便的运输方法,路德维希充分发挥了自己在机械方面的特长,设想:如果将一艘船设计成一只只移动的大木桶,那么本来需要两步完成的工作就可以合并成为一个步骤。
因此,他立马动手设计了一艘运油船,并由斯德哥尔摩造船厂负责制造。这艘名为“索罗阿斯特拉号”的运油船也成为世界第一艘运油船。
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速崛起。10年后,公司已经拥有海上运输巨轮20艘,油槽车1500辆,并有了贮油用的大油池。而阿尔弗雷德提议铺设的输油管道在竣工后又改成了双线,每年有6.8万吨原油通过管道运送到巴库炼油厂,提炼出大量的石油,运往世界各地。
(三)
19世纪80年代最初的几年,石油公司获利很多。然而大量的收入很快就被公司经常性的扩建所吞噬,这也意味着公司很快就会感到资金的周转不足。当支出的年度报告和路德维希更大的工程计划送到阿尔弗雷德手中时,他感到有些担忧,并对哥哥路德维提出过一些警告。
路德维希无疑是个十分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但他却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做事只顾眼前,不顾后果。在企业的发展上,他喜欢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不等一个项目完成,他就开始谋划另一个项目了。
然而,这种做法确实后患无穷的,因为需要不断投入资金,购买新的设备,扩建新的厂房,而新增加的部分还没来得及创造效益,公司的资金就已经用完了。这时一旦遇到重大事件,根本就无力扭转乾坤。
为此,阿尔弗雷德不止一次地提醒过路德维希应该有所克制,等资金上确有把握后再进行扩建也不迟。虽然如此,阿尔弗雷德还是不遗余力地为公司提供财政援助。
1883年,阿尔弗雷德终于忍不住去了一趟圣彼得堡,结果发现:纯粹的技术建设和巴库发展工作的制度表是正常的,但帐目的管理方面却比较混乱。于是,阿尔弗雷德大刀阔斧地砍掉了一些夸张的工程,这一次他还允许自己被选为公司董事。
当时,诺贝尔石油公司对提供油罐车辆和油轮的公司负债很多,而国税还要照付不误。巴黎和圣彼得堡的银行家刚茨伯格威胁要收回100多万卢布的贷款;而在伦敦和巴黎向着名银行寻求贷款的试探也一再遭到拒绝。
从这些情况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诺贝尔石油公司此时的形势确实是错综复杂,困难重重。虽然阿尔费德勒的健康状况不佳,但他还是必须亲自出面解决这些难题。他既不急躁也不拖延地提供了劝告和帮助,并且再次尖锐地批评了公司的财务专家。与以前一样,他以其丰富的经验、谨慎和对企业发展的预见,为公司提供了宝贵的援助,同时还提供了相当大的金钱帮助。
通过提供400万法郎的低息短期贷款,购买了大批新的股票证券,阿尔弗雷德使公司的形势转危为安。他还把自己的俄国公债券拿出来,作为对公司征收利润税款的保证金,以及作为从俄国国家银行借用的100万卢布的帖现贷款抵押。
这一切挽救了局势,机器开始再次运转起来。但这不过是19世纪80年代中期发生的事例之一。在这以后的很多年中,公司都面临很多困难,而路德维希和阿尔弗雷德两兄弟也因为性格、特点的不同,存在着严重的意见分歧。对观念论兴趣很浓的路德维希总是想个人拥有和资助他的企业,从而将它纳入自己负责和完全操纵之下。他讨厌股票交易的预测和手续,这也引起了外部股票持有者的干预。
另一方面,阿尔弗里德却认为,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事事精通,一个企业一旦步入正确的发展轨道,就应该马上放心地交给那些在各个特定方面称职的人。
因此,他反对独资经营,在自己所有的企业当中,他都只持半数以上的股份,其他的股份都留给别人,
但这两兄弟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不贪财。他们热爱工作,但对工作报酬的喜爱,只是因为它可以成为有用的流通资本,或是能用来为某些值得的目的投资。这一特点显然是遗传于他们的父亲伊曼纽尔。总体来说,两人在掌管资金方面都具有一种罕见但却无可非议的性格,只是在具体的用钱方面才会产生各自不同的看法。
诺贝尔兄弟石油公司后来变化甚大的历史,超出了本文的介绍范围,然而值得一提的是,在1842年由他们的父亲伊曼纽尔建立的机械厂,以及儿子们创建的石油公司,都在诺贝尔的后代们熟练的指导下发展成为巨大的世界性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