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读懂孩子的心:青少年常见问题心里解析
23423200000007

第7章 家庭:只有沟通才能和谐(3)

在大多数家长的眼中,现在的青少年是最幸福不过的了,他们要吃有吃,要穿有穿,娱乐项目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接受完整的教育,在家里更有长辈和亲朋好友的呵护与关怀。很多家长喜欢用“痛说革命家史”的办法教育孩子,总是对孩子说:“当初在困难时期,每人每天的口粮都是有限制的,全家人一个月只有六两猪肉!你看看你们现在,每天大鱼大肉的,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啊!”家长认为给予孩子足够的物质支持就够了,可是事实上孩子们真的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那么多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总是觉得空虚,觉得别人不了解自己?为什么孩子们除了自己的父母跟谁都可以对话?

青少年随着自身年龄的增长,心理发育的逐渐成熟,不仅仅只满足于物质生活上的要求,他们更希望家长能够正视自己的成长,给予自己话语权,能够平等地和家长对话。他们渴望与家长进行平等的沟通,这是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所以当家长不能与孩子平等交谈、沟通时,孩子会有严重的失落感和压抑感。这也正是很多父母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自己对孩子已经非常关心了,可是孩子还在抱怨父母不了解他们,孩子的心事,就是不愿意对父母吐露。

尊重永远是打开一个人心扉最好的钥匙。父母想要与孩子进行良好的沟通,就要尽量做到以下几点:

1给孩子平等对话的机会

人的思想、行为、动机总是会通过语言不知不觉地流露出来,所以家长应当多跟孩子就他们感兴趣的、关心的事情展开对话。要鼓励孩子说话,并且善于抓住孩子话语的含义,即便他们说得不准确或不全面,也认真去倾听,让孩子觉得真正受到重视。

2耐心回答孩子的问题

当孩子向你提出问题时,家长应该暂时放下手头的事情,认真地听听孩子的问题,并且尽量用孩子能够理解的语言给孩子一个答案。“自己玩去!”“我很忙,别来烦我!”这样的话会伤害孩子,让他们疏远你。

3对孩子付出真诚和尊重

无论在什么时候,两代人之间真诚、平等的沟通,才是最好的亲子教育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要想提高亲子沟通的质量,需要家长尊重孩子相对脆弱的自尊,并且时刻满足他们日益强化的“成人感”。在日常生活中,最好能让孩子觉得你是他们真诚的朋友,可以依赖的对象。

8我就是喜欢踢足球

——顺应孩子的兴趣爱好

小勇从小就喜欢踢足球,在小区里经常可以看见小勇抱着足球和一些年纪相仿的同学在那里玩。后来,学校组建校足球队,小勇报了名,而且还通过了考核,成了校队的一员。小勇的妈妈得知消息后,极力反对。小勇的妈妈认为这是“不务正业”,肯定会影响学习。为此,小勇的妈妈给他报了很多的课外补习班,她想这样一来,小勇就没有时间去训练,校队就不会要他了,那么就不会因为踢球分散学习精力,而且参加补习班又能补充加强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一箭双雕的好办法。但小勇对课外补习一点儿都不感兴趣,他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已经能应付考试以及升学的要求了,所以小勇根本就不去补习班上课,而是去了学校,参加足球队的训练。小勇的妈妈知道后与小勇大吵了一架,母子关系闹得很僵。

兴趣爱好对青少年而言是很重要的。对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父母在为孩子做决定时,如果父母的兴趣与孩子的兴趣相一致,以后的事情进行得就会很顺利。但事情往往是孩子的兴趣与父母的兴趣不一致,这就容易出现矛盾——是尊重孩子的兴趣,还是强迫孩子屈从于家长的兴趣。通常,家长会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还是应该听大人的,大人毕竟比孩子有更丰富的人生经验。可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应该明白一点,你所决定的事要由孩子去实现,你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意愿,不尊重孩子的兴趣,往往是没达到自己的目标,还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青少年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也许这个兴趣爱好,在别人看来不可思议,或是微不足道,但是对青少年自己而言,却是他的最爱,是他的精神支柱。作为父母,应该要理解那些为了捍卫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冲动、过激的青少年。

另外,一些青少年会由于青春期的逆反心理或是觉得家长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让自己不堪重负,才会和家长在兴趣爱好上较劲。还有一些青少年可能是因为其他一些外在的因素,而维护自己的兴趣爱好。

对于青少年的兴趣爱好,家长非但不应该打压,反而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家长应该做到:

1要善于发现孩子潜在的特殊兴趣爱好

父母应该敏锐地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的天赋,用心去发掘、培养。这无论对孩子今后的事业发展还是孩子本身的性格养成都是十分有益的。

2要对孩子的兴趣爱好表示理解和肯定

孩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这其实是一件好事,每个家长都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是一个眼高手低的书呆子。面对这种情况,父母应该对孩子加以鼓励。这样可以使孩子的兴趣爱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适当培养,不要强迫

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时不要急于求成。可以和孩子商讨学习培养的计划,引导孩子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千万不要把兴趣爱好当成作业每天强迫孩子完成,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对自己的爱好慢慢失去兴趣。

4把握好孩子的作息时间

家长在培养、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学习时间、发展兴趣爱好的时间要适当分配,孩子本身的意见同样可以作为参考。需要注意的是,平常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态度要端正,不能因为自己是父母、长辈就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或是逼迫孩子按自己的所谓“合理规划”来生活。这样做必定会引发孩子激烈的反抗。

9你们烦不烦呀

——别总是唠叨

初中刚入学的时候,小磊和同学因为打篮球发生了矛盾,小磊一气之下用玻璃瓶把同学的头打破了,缝了十来针。为此学校给了小磊记过处分。对这件事,小磊的父母不仅对他进行了没完没了的批评,还时常把它当成把柄拿出来唠叨两句:“你别忘了你是个带着处分的学生!”“你要是再打架,后果就更惨了!”

一开始,小磊确实意识到自己错了,觉得父母的批评是正确的也是应该的。可是到后来,父母好像已经养成了习惯,只要小磊有一点点不对,父母就唠叨个没完。小磊在想,我已经都改了,你们怎么还是这么没完没了啊!有时实在听烦了,小磊会忍不住回敬父母几句,可是父母对于小磊的反抗,更是唠叨个没完,还说小磊越长大越没出息。

小磊积蓄了很久的怒火终于爆发了,他对父母说“我早就已经改了,你们怎么还是没完没了啊,是不是要提醒我再去打一架,好让学校开除我啊!”说完,小磊跑到学校里去故意挑事打架,结果被学校开除了。在校长办公室里,看着对校长苦苦哀求的父母,小磊只是冷笑,心里想,这不怪我,都是你们逼的。

爱“唠叨”,这可能是许多父母的通病,而且常常是事无巨细,不分场合,不分时间,没完没了。有的是叮嘱、关心和期望,有的是批评、警告,有的是漫无目的、甚至是为了唠叨而唠叨。而唠叨多了,必然会遭到孩子的反抗。很多家长对此很不解,认为孩子一长大就“不服天朝管”了,我说你是为了你好,别人家的孩子,我还懒得说呢!实际上,每个孩子都是有自尊的,随着自我意识的完善,他们要求一定的独立性,希望得到父母的尊重并给予自己一定的空间。如果父母总是没完没了地说,他们肯定受不了。

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和童年时期的孩子最大的差别就在于自我意识的增强。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智的发育,自我意识逐渐发展起来,独立意识变得越来越强烈。在青少年的内心里,最渴望的事情就是像“大人”那样去生活。他们不希望家长再把他们当小孩子看待,更讨厌家长对他们进行强制教育,至于父母,尤其是母亲没完没了地唠叨,意味着依然把他们当孩子,依然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依然无时无刻对他指手画脚。所以当父母唠叨时,他们会认为这是对自己的侵犯,无论针对什么,都是对自己的不尊重。在这个时候,唠叨的内容已经不重要了,他们所强烈抵触的是唠叨本身,即便是对自己的关心,他们也不会接受。何况父母说的都是“这不行,那不行”,“你必须这样或那样”的话。这时,对立、反抗的情绪就会更强烈。他们会反抗、争辩,甚至有过激反应。

面对孩子的激烈反应,身为家长要相应的做出一些改变。在家庭教育中,我们提倡身教重于言教,家长身体力行,用榜样的作用去影响孩子;要多倾听,少唠叨。

另外家长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点到为止

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在变得越来越强的同时也会变得越来越脆弱。家长对孩子的说教应该做到点到为止,不必事无巨细,更不能没完没了,很多时候家长只要稍稍提一下,孩子就会明白。

2要给孩子一定的自主空间

有些家长总是认为:你是我生的,你听我的天经地义,你不听就是反叛。要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个性、思想、认知等也逐渐发展。他有自己的原则,而且希望大人能够尊重自己的想法。对家长来说,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控制孩子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很容易会引发孩子的逆反。

3注意和孩子平等的沟通

很多家长在跟孩子说话的时候总是高高在上,告诉孩子应该做这,不应该做那,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也有自己的想法。在孩子看来,家长总是跟自己讲一些没有意义的、空泛的大道理,对这些枯燥的“训话”真是烦透了。所以很多时候,大人和孩子应该进行真诚的双向交流,把“唠叨”变成了互动式的沟通,这样孩子也更容易接受。

4说教不如建议

很多时候,家长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习惯等来告诉孩子应该怎样怎样。但事实上,家长过多地说教,远没有比给孩子提出建议帮助大。大人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孩子,提供一些具体的方法,但不要强制孩子接受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