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来讲,美的前提是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对于美是直接的、表面的,而精神健康对于美是内涵的、根本的。美,首先表明一个人的心灵、气质、生命活力及民族特点。容貌不可能是一个模式,各种不同的容貌只有通过心灵、气质表现自己的美。现代心理学认为,那些能够满足需要或适合社会要求的对象,就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意和愉快等;那些不能满足需要或不适合社会要求的东西,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痛苦、忧愁、恐惧、愤怒和仇恨等。积极的情绪体验能提高人的活力,增强人的体力、精力,驱使人去活动;反之,消极的情绪体验则会降低人的活力,减弱人的精力。要想保持容颜美,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即使是发生了不顺心的事,也要极力摆脱情绪的影响,千万不要受不良情绪的影响。要时刻牢记,人只有在笑的时候,才是最美的。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笑都好看,皮笑肉不笑就毫无美可言。
由上可知,真正的美丽是来自健康,尤其是心理健康。请记住孔子讲的话:“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耳。”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心境,科学对待和积极避免情绪过激,就能保持美丽的容颜。
16.心理健康与衰老有何关系
科学研究表明,衰老虽是个生物学的自然过程,但社会心理因素却能起着明显而又重要的延缓或促进衰老的双向调节作用。美国学者芮格利1976年提出:老年性的诸多衰老征象有可能是心理冲突、痛苦与防御的累积的结果。他在治疗一位70多岁的女患者时,发现她明显的衰老并非是躯体器质性的衰老过程,而是压抑在她内心的10多年的心理创伤所致。芮格利指出:“这位病人,现在假使存在着弥漫性大脑皮层萎缩,但经神经病学和放射学检查都不能发现任何器质性改变,也没有证据说明她患有脑血管疾病。其精神状态很明显地随着隐情的起伏而波动。”有人对50~80岁患者所作的调查和检查亦表明,他们的性欲和记忆力并不像我们传统的认识那样,有很大的衰退和丧失。许多衰老患者并非是生理年龄意义上的衰老,而是心理、社会年龄意义上的衰老,是后者导致了直观上的老态龙钟,加速了生理衰老过程。
随着时间的流逝,人总会逐渐的老起来,黑发变白,额头皱起,体力衰弱,精力减退,开始步入老境。尽管衰老是人生旅途无法回避的问题,但每个人衰老的早晚却很不相同。如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里说:“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今世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里再清楚不过地说明了人的衰老和年龄并不成正比。一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尽管年龄很大,但其精神状态、行为动作上并不显得老;而那些日常不注意养生的人,可能还不到衰老的年龄,就从内心到外形上表现出衰老的现象。
引起衰老的原因很多,其中不懂得精神保健是重要的一方面。俗话说:“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这里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个人老还是不老,与其精神状态密切相关。在精神上经常保持愉快、乐观的人,就不易衰老;相反,时常忧虑、悲观的人,会使衰老提前到来。传说中的伍子胥过昭关,一夜之间白了头。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例子。
17.心理健康与疾病有何关系
当前随着社会的前进,经济的发展,人类已进入情绪负重的非常时代,精神因素对人体疾病的影响将越来越复杂。事实证明,现有50%~80%的疾病与精神因素有关。国外有学者统计,因情绪不好而致病者占74%~76%。美国某医院对就诊病人统计,发现65%病人的疾病与社会环境有关。
为什么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有这么大的影响呢?这要从大脑的作用来看。人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大脑是人体的高级中枢,对身体的一切机能活动起着支配或调节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情绪剧烈地波动,会打乱大脑功能的正常发挥。使得身体内部环境失调,引起许多疾病。巴甫洛夫指出:“一切顽固的、沉重的忧悒和焦虑,定会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有人调查发现,在遭遇强烈刺激,感情急剧波动后,在短时间内死亡的170例中,59%死于个人不幸与巨大损失消息传来之后;34%死于面临危险或威胁的处境;7%死于狂喜之时。前苏联外科学家皮罗戈夫观察到:胜利者的伤口比失败者的伤口要愈合得快,愈合得好。以上都说明了情绪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防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老年人在退休、离休后,生活地位和环境发生了变化,再加上疾病缠身,在情绪上产生一些波动,引起一些心理变化,在行为上表现烦躁、易怒、爱发牢骚;或精神萎靡、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寝食不安;或孤独、多疑、忧郁、自卑等。因此,老年人更要注意情绪过激给身体健康带来的巨大病痛。情绪的不良刺激,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它会引起整个心理活动失去平衡状态,从而引起组织、器官在生理功能上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它可诱发内分泌功能失调,降低免疫能力,为肿瘤的发生提供了内在条件。
引起癌症的原因尽管很多,但近年来大量科学实验证实,不良的心理——社会刺激因素是一种强烈的促癌剂,这一点已为动物实验所证实。如将狗分成两组,使一组长期处于惊恐不安状态,另一组则生活在安静的环境中。结果,前一组6条狗中有3条狗死于癌症,后一组4条狗都安然无恙。现代身心医学实验证实,不良心理因素,过度紧张刺激,忧郁悲伤等,可以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造成免疫性T淋巴细胞成熟障碍,抑制免疫功能,诱发癌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精神状态,对心血管机能具有明显影响。如情绪激动时,会出现心跳加速,害羞时面部血管会扩张等,都是常见的现象。临床观察,心绞痛往往在情绪激动时发生。这是由于在情绪激动或紧张的脑力劳动时,神经系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血液中儿茶酚胺的含量增加,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肌的耗氧量,突然发作心绞痛,严重者甚至可以诱发急性心肌梗塞。
一般人在高兴时胃口较好,悲伤时食欲减退。研究表明,情绪变化时,迷走神经冲动发放,胃功能受到影响。此外,情绪对肠功能变化也是很明显的,如愤怒、焦虑的情绪使结肠功能亢进,降低结肠持续收缩,结肠变窄,溶菌酶分泌增加,肠结膜变脆,并出现斑点出血,甚至糜烂、溃疡。
情绪太过会导致神经系统严重失调,引起各种神经官能症,包括神经衰弱、癔病和强迫症,严重者还可以引起精神错乱和行为失常。所谓反应性精神病大都是这样引起的,它是由强烈、突然或持久的精神因素所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
内分泌专家告诫人们:“过度紧张、长期焦虑等精神负担是诱发‘甲亢’的重要因素。”从“甲亢”病人就诊时的主诉便可得知,升学、出国、晋级、提职等可导致情绪波动,而由于工作、学习过度劳累,引起精神持续紧张,与发病更有密切关系,农村的“甲亢”病人就明显较少。
由上可知,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皆与心理因素有关,要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心理健康。
18.心理健康与长寿有何关系
曹操在他的名诗《龟虽寿》中曾这样写道,“神色品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独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此诗说的是有志进取的人,虽然知道年寿有限,然而却雄心勃勃,壮志不衰,并且不相信成败寿夭全由天定。表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自强不息的乐观主义精神,这种精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十分可贵的,俗话说:“发怒郁闷催人老,经常笑笑变年少。”说明要想延年益寿,应该培养乐观开朗的性格,保持愉快舒畅的情绪。四川省在对372位长寿老人进行调查时发现,他们中98%以上的人都具有开朗乐观的性格,无一人是孤僻抑郁者。
这些老人之所以成为“老寿星”,皆与他们心情舒畅、心胸宽广,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人生抱有希望分不开。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在比较艰苦的生活环境中,能够活到70多岁的高龄,实属古来稀,其长寿的原因之一是注重心理健康。他主张,人在老年时要把名利看得淡一些,更不要在身体虚弱时还竭力去追逐名利,因为这样得到的往往是苦恼和烦闷,甚至是疾病。他特别欣赏具有清心寡欲精神状态的人,如对颜回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表示称赞:“贤哉回也。”孔子最反对患得患失,怨天尤人的精神状态,提倡心胸坦荡,刚毅坚强。
众所周知,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有名的大文豪。他的诗,或自然流畅,或气势雄伟;他的词,豪放杰出,气贯长虹。其实,苏东坡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而且精通养生之道,尤其重视心理健康。“达观”是苏东坡极力倡导的,他也是这样做的。他多次遭贬,辗转流离,还受诬入狱,险些被处死,但就是在这样的境遇中,他也一直保持了达观开朗的情绪,即使在最不得志的时候,他也不甘寂寞,或泛舟,或登山,尽情领略山川古迹风光,努力从苦闷中解脱,给自己开拓从内心到外在的广阔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