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在北大听到的24堂管理课
23442900000014

第14章 平衡——过犹不及,中庸之道(2)

一是,惩罚与教育相结合。惩罚的目的是使人知错改错,弃旧图新。因此,要把惩罚和教育结合起来。这个结合的常用公式是“教育-惩罚-教育”。就是说,首先,要注意先教后“诛”,即说服教育在先,惩罚在后,使人知法守法,知纪守纪。这样做可以减少犯错误和违纪行为,即使犯了错误,因为有言在先,在执行法纪时,也容易认识错误,乐于改正。如果不教而“诛”,则人们就会不服气,产生怨气。其次,要做好实施惩罚后的思想教育工作,使他正确对待惩罚,帮助他从错误中吸取教训,改正错误。

二是,一视同仁,公正无私。惩罚对任何人都要一视同仁,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因感情用事。对同样过错,不能因出身、职位、声誉和亲疏缘故而处理不一,表现出前后矛盾,甚至轻错重处,重错轻处。这样的惩罚只会涣散人心,松懈斗志,毫无激励的价值。要做到公正无私,首先要“惩不畏强”。不能欺软怕硬,惩弱怕强。要敢于碰硬,特别对于那些逞凶霸道、蛮不讲理之徒,要拿出魄力,看准“火候”,敢于惩治那些害群之马。这样做,能够警醒一批协从者,教育一些追随者,使广大正直的人们为之拍手称快,干劲倍添。其次,要“罚不避亲”。要做到“亲者严,疏者宽”,对于亲近者的过错更要果断而恰如其分地处理,不徇私情,必要时要“大义灭亲”。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从而激起人们的工作热情。

三是,掌握时机,慎重稳妥。一旦查明事实真相就要及时处理,以免错过良机,造成更大危害。适时是指掌握恰当的时机,瞧准火候。什么是惩罚的最佳火候呢?其一,事实已查清,问题性质已分清;其二,当事人已冷静下来,对问题有所认识;其三,其错误的危害性已为群众所意识到。具备这三个条件,就是惩罚的恰当时机。这三个条件要靠惩罚者去创造,不能消极等待时机。惩罚,还应注意稳妥,不能一味蛮干,有的适合放一放,以免激化矛盾。特别是对一个人的首次惩罚,更要慎重稳妥,要十分讲究方式方法。当然,也不能久拖不决,否则,时过境迁,就会降低惩罚的效果。

四是,功过分明。功与过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行为要素。功就是功,过就是过,不能混同,也不能互相抵消。因此,在实施激励时,有功则赏,有过必罚,功过要分明。决不能因为某人过去工作有成绩或立过功,就对他所犯的错误姑息迁就,搞所谓以功抵过。同样,也不能因为一个人有了错误,而一笔抹杀他过去的成绩,或对他犯错误后所做的成绩不予承认,不予奖励。这样做也是不利于犯错误者进步的。对于一个人犯错误以后作出的成绩,更应注意给予肯定和奖励,这样才能使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

用失败为成功铺路

失败就是迈向成功应付出的代价。

——台湾长鸿益集团厂训

人活一辈子不可能做到一帆风顺,一生当中总会遇到困难。但是不管怎么样,无论你因为什么跌倒了,跌得如何,一定要记住:爬起来!在跌倒后又爬起来的一刹那,已经证明你拥有了成功的最大强项——承受任何打击的决心。为什么一定要爬起来,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理由:人性是看上不看下,扶正不扶歪的。你跌倒了,如果你本来就不怎么样,那别人会因为你的跌倒而更加看轻你;如果你已有所成就,那么你的跌倒将是许多心怀嫉意的人眼中的“好戏”。所以,为了不让人看轻,保住你的尊严,你一定要爬起来!不让他人看,不让他人笑看。如果你因为跌重了而不想爬,那么不但没有人会来扶你,而且,你还会成为人们唾弃的对象。如果你忍着痛苦要爬起来,迟早会得到别人的协助;如果你丧失“爬起来”的意志与勇气,当然不会有人来帮助你,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其意志相当重要。意志可以改变一切,跌倒之后忍痛爬起来,这是对自己意志的磨练,有了如钢铁的意志,便不怕下次“可能”还会跌倒了。因此,为了你以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你一定要爬起来!有时候人的跌倒,心理上的感受与实际受到伤害的程度不一样,因此你一定要爬起来,这样你才会知道,事实上你完全可以应付这次的跌倒,也就是说,知道自己的能力何在,如果自认起不来,那岂不浪费了大好才能?

总而言之,不管跌的是轻还是重,只要你不愿爬起来,那你就会丧失机会,被人看不起,这是人性的现实,没什么道理好说。所以你一定要爬起来,并且最好能重新站立起来。就算爬起来又倒了下去,至少也是个勇敢者,但绝不会被人当成弱者。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少人做过很多事,最后才找到适合他的行业。而且,只要能够成功,谁还在乎你从哪里爬出来的?征服畏惧,战胜自卑,不能夸夸其谈,止于幻想,而必须付诸实践,见予行动。

培养建立自信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做自己害怕的事,直到获得成功。具体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去做:

1.突出自己,挑前面的位子坐。在各种形式的聚会中,在各种类型的课堂上,后面的座位总是先被人坐满,大部分占据后排座位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在前面能建立信心。因为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久之,这种行为就成了习惯,自卑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变为自信。另外,坐在显眼的位置,就会放大自己在领导及老师视野中的比例,增强反复出现的频率,起到强化自己的作用。把这当做一个规则试试看,从现在开始就尽量往前坐。虽然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

2.睁大眼睛,正视别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一个人的眼神可以折射出性格,透露出情感,传递出微妙的信息。不敢正视别人,意味着自卑、胆怯、恐惧;躲避别人的眼神,则折射出阴暗、不坦荡心态。正视别人等于告诉对方:“我是诚实的,光明正大的;我非常尊重,喜欢你。”因此,正视别人,是积极心态的反映,是自信的象征,更是个人魅力的展示。

3.昂首挺胸,快步行走。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们行走的姿势、步伐与其心理状态有一定关系。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是情绪低落的表现,是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不愉快感受的反映。倘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缺乏自信。反过来,通过改变行走的姿势与速度,有助于心境的调整。要表现出超凡的信心,走起路来应比一般人快。将走路速度加快,就仿佛告诉整个世界:“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更重要的事情。”步伐轻快敏捷,身姿昂首挺胸,会给人带来明朗的心境,会使自卑逃遁,自信滋生。

4.练习当众发言。面对大庭广众讲话,需要巨大的勇气和胆量,这是培养和锻炼自信的重要途径。在我们周围有很多思路敏锐、天资颇高的人,却无法发挥他们的长处参与讨论。并不是他们不想参与,而是缺乏信心。在公众场合,沉默寡言的人都认为:“我的意见可能没有价值,如果说出来,别人可能会觉得很愚蠢,我最好什么也别说,而且,其他人可能都比我懂得多,我并不想让他们知道我是这么无知。”从积极的角度来看,如果尽量发言,就会增加信心。不论是参加什么性质的会议,每次都要主动发言。有许多原本木讷或者口吃的人,都是通过练习当众讲话而变得自信起来的,如萧伯纳、田中角荣、德谟斯梯尼等。

5.学会微笑。大部分人都知道笑能给人自信,它是医治信心不足的良药。但是仍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一套,因为在他们恐惧时,从不试着笑一下。真正的笑不但能治愈自己的不良情绪,还能马上化解别人的敌对情绪。如果你真诚地向一个人展颜微笑,他就会对你产生好感,这种好感足以使你充满自信。正如一首诗所说:“微笑是疲倦者的休息,沮丧者的白天,悲伤者的阳光,大自然的最佳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