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23443200000040

第40章 坚守:你自己就是阵地(1)

1.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

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没有脊梁;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你我的选择,决定中国的未来;你我的未来,就是中国的希望。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厉以宁(着名经济学家,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系)

北宋的邵康节是我国历史上着名的哲学家、易学家,他的《梅花易数》直到今天还在各大书店、各小书摊热卖。邵康节自己不爱做官,却收了一大批在朝做官的弟子,很多官宦贵胄也以能和他交往为荣。宋神宗执政时期,任命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造成了某些州县的骚乱。邵康节的几个弟子和老友写信给邵康节,说我们准备弹劾王安石,然后辞官回家,眼不见心不烦。邵康节回信道:“正所谓家贫显孝子,国破见忠臣。当前正是需要有志之士报效国家的时候,新法固然严苛,但诸君在执行中能够放宽一分,老百姓就能多得到一分的好处。而你们弹劾王安石,除了发泄一通私己的愤怒,这对维护老百姓的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当下社会上有不少类似的人。他们和我们一样,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可是在他们嘴里,你听不到一丝中国的好,全是腐败、黑暗、落后、败坏,等等,另一方面,他们张嘴闭嘴都是美国民主、英国博爱、法国有人文情怀,动辄“对中国失去了信心”,“要移民”,等等。

然而正如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厉以宁所说:“你有良知,中国便不会沉沦;你有尊严,中国便不会没有脊梁;你找准了正确的方向,中国便不会后退。你我的选择,决定中国的未来;你我的未来,就是中国的希望。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另一着名学者李敖先生在北京大学演讲时,也曾谈到这个问题:“今天,你们进到了清华北京大学,将来你们会长大,长大以后老问题就出现了:你要不要做自了汉?别人都不管,只管我自己?自了汉什么标准?有点钱,读了博士,在外国住下去,管我自己的生活,这叫自了汉。我告诉各位,这个观念是错的。你的根就在这里,对中国你可以抱怨,你可以不满,你可以诅咒,可是告诉你,你的根在这里。”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多亿人的大国,必然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也有其自身问题,英国照样有腐败,法国照样有贫民窟,在娘胎里就讲民主的美国人照样会被联邦警察从华尔街上赶出去。

西方发达国家,在生活质量、社会福利等方面或许的确比国内优越。然而这种优越绝不会平白无故地降临到一个外国移民头上。移民的首要条件,就是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富,或者有相应的能力。比如移民德国,至少要先在德国投资几十万欧元,解决几个当地人的就业问题。否则,德国人民是不会欢迎他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也正是因为有财富者、有能力者移民多了,这些国家才会越来越发达,而培养了这些人的祖国和人民,到头来却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有位学者在北京大学演讲时曾经讲到过这样一件小事:有一对老教授夫妇,膝下仅有一女,老两口辛辛苦苦将姑娘送到美国留学,本指望姑娘学成后报效祖国,兼带为他们养老送终,谁知姑娘出国没多久就投入了外国男友的怀抱,谁劝也不顶用。气得老教授夫妇逢人便诉苦:“合着我们这辈子啥都没干,就给外国人培养了个儿媳妇!”

另一个给外国人培养儿媳妇的故事更加发人深省。前些天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提到全国政协委员周新生在政协大会发言时,讲过一个故事:周先生的一位老领导告诉周先生,他的女儿在自己的极力反对下,仍然加入了外国国籍,并嫁给了外国人,一开始,他非常愤慨,是女儿的一句话,最终让他接受了女儿的做法。这句话是:“爸爸,您将来再不用为您的外孙在国内上幼儿园、小学、中学求人了。”

这种“中国式求人”,我们应该都不陌生。但这背后隐藏的究竟是无奈?还是别的什么?我们可以想像一下,类似于故事中的主角之一的领导,不求人,他的女儿难道就上不了幼儿园?上不了小学和中学?我想不至于。能让他为之孜孜以求的,至少恐怕也得是个市重点学校。

换言之,该领导非但不是“中国式求人”的受害者,反倒是“中国式求人”的受益人。实际上,也正是因为社会上这类不自知的受益人太多,才会导致我们的社会这样那样的阴暗现象层出不穷。

然而还是那句话:你光明,世界就不黑暗。清代的梁启超说过:“冬天晒太阳是很舒服的一件事,但你自己得先站到太阳底下。”同样的道理,太阳是光明的源头,但阳光也有照不到的地方。如果你感觉冷,就不要站在阴影中。

人生有一半的时间是黑夜,我们没有理由要求世界完全光明。只要你不被黑暗淹没,你就是阳光,就是烛火,不仅能照亮自己,还能点亮世界。

2.任凭风浪起,做好你自己

隐,不是生存状态,更多是处事心态。能抵挡住诱惑,坚守自己的本性,这就是大隐。

——王立群(河南大学文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元初,战乱频仍,人祸不断。有一年夏天,杰出的思想家许衡与很多难民一起南逃。经过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时,因长途跋涉,加之天气炎热,大伙儿都感到饥渴难耐。这时,突然有人发现道边有一棵大梨树,树上结满了清甜的梨子,大家不管三七二十一,争先恐后地爬上树去摘梨解喝,唯独许衡端坐于树下,不为所动。

人们都觉得许衡很奇怪,便啃着梨子问他:“你怎么不摘个梨解解渴?”许衡说:“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对方笑着说:“时局这么乱,人们各自逃难,这棵树早就没有主人了。既然梨树没了主人,吃个梨又有何妨?”许衡说:“梨树没有了主人,难道我们的心也没有主人吗?”任凭别人怎么说,他始终不肯摘梨。

一个逃难的人,因为口渴吃了一颗无主的梨子,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人之常情,不值得苛责。但这实际上是没有法律意识的表现。我们用一个很简单的设问便可证明:设若梨树的主人没有逃难,他会不会日夜不停地守在梨树下?肯定不会。世上又有哪个小偷会趁主人在时明目张胆地去偷?套用一句经典诗歌:你碰,还是不碰,道德底线就摆在那里。

美国前总统林肯说过,你可以永远欺骗一个人,也可以暂时欺骗所有人,但你不能永远欺骗所有人。这话不尽然,因为即便你能永远欺骗所有人,你也时刻都不能骗过你自己。

都说当今时代道德滑坡,人性的流失比水土流失更严重,我们不能简单地苟同,但社会上不堪入目的事情越来越多,苦苦坚守的人越来越少,也是个不争的事实。

比如爱情这个世界各民族的终极信仰之一,如今就越来越显得光怪陆离,近些年更是催生出了“剩女经济学”、“丈母娘经济学”等新名词。比这些名词更令人讳莫如深的是“援交”和“兼职”。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副院长童小军教授曾经对此进行过地专项调查研究。童教授采访了很多当事人,其中不少援交女孩提到,跟陌生男人“在一起”,总感觉有点儿不好,但也仅仅是不好而已,从没有人说她们悔恨,有的只是对自己的感伤。尽管她们都说自己曾经伤心了很久,但在她们眼里,自己绝不是卖淫,而是“兼职”!

当真是天大的笑话!如果卖淫也可以兼职,那么偷盗可不可以兼职?杀人可不可以?!

这不是刻薄,而是必要的警醒。我们从来不提倡大家都像春秋时期的尾生一样,为了一个诺言白白牺牲大好青春,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一些爱情中的不坚守还应受到法律保护,但我想上述被采访的女孩至少是没有资格谈什么爱情的,除非她们心有所悔。

禅宗史上曾有一个“风动幡动”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