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历史课
23443200000044

第44章 借力:成功路上的唯一捷径(1)

1.君子善假于物,智者借力而行

古人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智者借力而行,善用资源是人生的重要智慧。

——张平(中国新能源行业协会秘书长,着名讲师,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君子善假于物,智者借力而行——此话源出《荀子·劝学》,原文为: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翻译成现代话就是: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却听得更加清楚。借助车马的人,脚步并不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游水,却能够横渡江海。所以说,君子与一般人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古文中的君子,与现代意义上的君子有着本质的区别。现代人口中的君子,大意是好人,而古人所说的君子,尤其是此处所说的君子,说白了就是今天的成功人士的意思。因此,古往今来的善借者,绝不仅限于正人君子。但这也不意味着借力就一定可耻,事实上,放眼天下,都离不了一个“借”字。下面我们就来看两个与借力相关的历史故事:

明朝开国重臣刘基曾经做过一首诗,诗云:东山导骑出岩阿,能使枯蒲贵绮罗。却恨卞和无禄位,中宵抱玉泪成河。什么意思呢?大意是说,东晋时,有一个制造蒲扇的乡下小作坊主,不知怎么的就跟当时的名士谢安拉上了关系,他让谢安做自己制造的蒲扇的形象代言人,尽管他卖的不过是些蒲草编成的扇子而已,但借助谢安的名气地位,这么个小生意三做两做竟然做得异常火爆,他的蒲扇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最后竟跟别的商贩用丝绸做的高级扇子相差无几。

而另一位历史人物的命运就显得太悲催了。战国时候的楚国人卞和,有一天发现一只凤凰停在一块石头上,按照当时的说法,“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卞和见了赶紧跑过去,结果发现凤凰停过的石头果然是一块璞玉。可惜的是,由于卞和人微言轻,原本指望得到赏赐的卞和把璞玉献给楚王后,反倒被说成是骗子,被斩断了双脚,赶出王宫。卞和无奈又无助,抱着那块璞玉在宫外哭了数日,最终感动了一位识货的老玉匠,老玉匠将璞玉琢磨成了一件价值连城的名器,也就是后来的和氏璧。刘基最后两句诗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卞和真傻,他怎么就不会拉上个着名人物当他的代理人,或者至少帮他说两句求情的话呢?而翻回头看看那个请谢安当代言人的小作坊主,他的主意有多高明吗?还不就是请个明星嘛!但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件事,很多人偏偏学不会。

不要一谈到“借”字就不好意思。这个世界上,谁敢说自己没借过?尤其是那些成功人士,谁敢说他的成功不需要借力?谁敢说他的成功中没有借力?其实不仅人离不开借,即使是孙悟空也离不开借。有人做过统计,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先后借过150多次,借人、借法力、借法宝、借云、借雨、借风、借雷……只要是自己需要的,孙悟空基本上都借过。而且到了取经末期,孙悟空越来越擅长借,遇到妖怪,自己都懒得打了——一个跟头直接跑到南海找观音解决问题!

当然有人会说,穷帮穷,富帮富,官面帮财主,我倒是想借,没人借给我怎么办?这倒也是现实。就说孙悟空吧,有时候也难免借不到,个别情况下还会借来害处,比如借芭蕉扇时,初时铁扇公主根本不想借他,在被他施计谋钻进肚子一番折腾后,又借了个假的给他,结果不仅没把火扇灭,反倒越扇越大,把猴毛都烧焦了。这就值得我们沉思,为什么唯独铁扇公主不肯借扇子给孙悟空?其实原因我们都知道:先者铁扇公主的孩子红孩儿被观音收服,在神仙界看来,这是宽大处理,但在妖精界看来,这绝不是什么好差事。别说孙悟空还跟红孩儿恶斗过,即使他没跟红孩儿恶斗,铁扇公主也绝对有理由牵怒于他。这样说来,想借遍天下,首先得有天下人都感佩的德行。

孙悟空犯的另一个错误就是在铁扇公主明确表示不借的情况下用强,从而借来了一把假芭蕉扇。其实在铁扇公主不借的情况下,孙悟空并非没有别的方式可供选择,比如请自己的结义大哥也即铁扇公主的前夫牛魔王去借,请与铁扇公主关系好的人借,或者干脆请观音等人去借,再或者想一些别的办法过火焰山也行,但他偏偏选择了用强,最终使问题复杂化,再想故伎重施骗铁扇公主的难度也大大增加。所以说,孙悟空虽然可亲可爱,可敬可佩,但他就像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正人君子一样不智,不值得效仿。

是不是对方不愿借,我们就一定借不到呢?当然不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了借力,前往东吴游说孙权联合抗曹,结果引得周瑜妒火中烧,使尽阴谋阳谋,欲制诸葛亮于死地,但被诸葛亮一一巧妙化解,其中最为脍炙人口便是“草船借箭”。有人会问,诸葛亮明知是陷阱,能不能不答应?能,但是逃开这个陷阱,还有别的陷阱,对真正的智者来说,有陷阱并不可怕,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已。再者说,当时的东吴也确实需要箭,而且只有成功地与东吴联手击败曹操,早离是非之地,才有绝对的安全。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熟知天文气象的诸葛亮早就成竹在胸,并且成功地从曹操那里借来了10多万支箭。至于其之后的“借东风”之举,不过是演戏而已。所以说,对于真正的智者来说,天下就没有借不到的东西。只有不断领悟借力的思想,学习借力的方法,掌握借力的技巧,我们才能借出一个好人生。

2.内力外力,一个都不能少

实际上,华为要想在等级森严的欧洲做生意,一开始必须找到合适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也只有通过代理商才有可能见到运营商。对于在国内与运营商天天见面的华为来说,这种间接的销售方式非常不习惯。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欧洲华为必须学会借力打力。

——王冠珠(原华为高管,曾于北京大学演讲)

曾有学者说过,时下很多企业家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厉害,只是因为他们下海下得是时候,潮起时又恰好被推至风口浪尖,从而变成了人们眼中的“弄潮儿”。时间长了,有些人就真以为自己是游泳高手了。但时过境迁,潮起潮落,蓦然回首,却发现自己全然不会游泳,待到“潮落”时,别说再到风口浪尖,能否跟上潮流都很成问题。所以,我们的企业家要注意修炼内力。

其实无论是对企业家来说也好,还是对个人来说也好,内力也即实力都殊为重要。但上述企业家们善于借助外力、驾驭外力的优点,无疑也是值得普通人学习的。潮起潮落或许是某些人的悲哀,但更大的悲哀莫过于一个人从始至终未曾潮起过——尽管他相比很多“弄潮儿”都更有实力。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借力高手,我们无数次提到过的刘邦就是典型代表。关于刘邦的借力之道,我们此前已经从不同角度进行了侧面阐释,这里没必要重复。总之一点,本身并没什么过人之处的刘邦靠着借力最终借来了诺大的家产。然而这也给刘邦带来了新的烦恼,那就是选谁做继承人的问题。

史料记载,刘邦早在称帝之初,就立了嫡子刘盈为太子,但是后来刘邦发现刘盈过于“仁弱”,担心他日后无法执掌江山。事实证明,刘盈也确实过于“仁弱”。而刘邦宠爱的年轻漂亮的戚夫人所生的儿子赵王刘如意,却显得机灵活泼,有见识、有决断,让刘邦觉得很像自己。但刘如意毕竟是妃子所生,废嫡立庶可是件大事,一时之间,刘邦实在委决不下。

刘邦在为难,其他人也没闲着,尤其是戚夫人和吕雉。相比来说,戚夫人更有优势,她年轻漂亮,且多才多艺,会鼓琴、会唱歌,精于舞蹈,刘邦最喜欢的娱乐节目就是看她跳“楚舞”或“翘袖折腰之舞”。此外,戚夫人还粗通文墨,又对刘邦极为体贴,因此深受刘邦的专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