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自然科学生物天堂
23447000000005

第5章 人体生命(1)

人体最大的器官——皮肤

皮肤使我们不受病菌、污染的直接侵害,也保护我们身体内部的器官不受伤害和刺激,是人体的一道天然屏障。虽然人的身材不一样,但大多数成年人全身皮肤占我们体重的比例大约为16%~17%,总面积都约在1.5~2.0平方米之间,重量超过15千克。可以说,皮肤就是我们身体上最大的器官。

人体的皮肤比许多哺乳动物都要厚,它分为两层:一层是由4~5层细胞组成的表皮,其中包括由表皮衍生而来的小汗腺、大汗腺、皮脂腺、毛发等附属器;另一层是由纤维组织组成的真皮,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末梢等等。

皮肤对于人体有着多种多样的作用,比如,它能阻止外部因素的渗透以及液体外溢;使我们免受太阳辐射(尤其是紫外线)的侵害;通过调整出汗和散发热量,它有助于使体温保持在37℃左右。除此此外,它还积极参与肌体的代谢和免疫反应。

正是因为皮肤的必不可少的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有效地保护皮肤。在人的一生中皮肤会一直不停地再生,而且它还具备修复自己伤口的能力。但是,它也会随着岁月的流逝丧失它的弹性和美观,慢慢地损耗衰老。

情绪对皮肤的影响

美国学者的研究“发现”,给人的拥抱、抚摸或按摩,能很有效地起到止痛药和镇静剂的作用,对新生婴儿更是如此。心理医生埃莱娜·莫廖说:“在孤儿院,新生儿可以得到照顾,但却却不会被人抚摸。有研究表明,缺少身体接触的孩子长不大,甚至还有可能夭折。即便使是癌症病人,一次按摩也能起到非常强有力的镇痛作用,这是因为它会刺激大脑产生内啡肽,这是我们肌体内天然的类吗啡物质。”

作为身体内部和外部接触的桥梁,皮肤通常是精神与身体疾病显露的目标器官。我们在这里所谈的疾病,指的是那些由心理问题或紧张情绪而引起,又以身体的实际症状表现出来的疾病。有一个谚语说得好,“皮肤有病,肠胃安宁”。也就是说,皮肤上的疾病可以“排出”许多激烈的情绪。血管、胃和其他消化系统的疾病,以及皮炎、牛皮癣、脱发等,这些都是与紧张相关的皮肤疾病;实际上,这些疾病在情绪特别紧张或焦虑时会更加的严重,有时情绪紧张还可以使伤口推迟愈合。

皮肤的触觉

在皮肤的许多作用当中,触觉非常重要。我们之所以闭上眼睛,也可以“看见”所抓到的东西,这就是因为皮肤的触觉在起作用。

在正常的皮肤内,分布着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内也广泛地分布着它们的神经末梢和特殊感受器,以感知来自体内外的各种刺激,引起相对应的神经反射,维持整个机体的健康。

总之,皮肤有6种基本的感觉:触觉、痛觉、冷觉、温觉、压觉及痒觉。触觉是皮肤的基本感觉之一。在皮肤的表面,散布着触点,触点的大小不同,其中有的直径大到0.5毫米,触点的分布并不规则,一般情况下,指腹处最多,其次头部;在小腿及背部的触点最少。指腹的触觉最为敏感,而小腿及背部最为迟钝,就是由于这个原因。当用线头去接触指腹,会有明显的触觉,而当用先头接触小腿,则完全无知觉。因此,有人在打麻将时不需要看牌也可以通过手指的触摸,来知道是什么牌;而用两个相距0.5厘米的钝针触压背部皮肤时,钝针却被误认为是一个物体。

皮肤的“听觉”

皮肤不但是触觉的所在地,它还能够感知那些高频率的声音。在生活中,有些特定声音,比如说粉笔在黑板上发出的吱吱声,或一把叉子摩擦盘子的声音,都会让我们产生特殊的感觉,有些声音甚至会让我们起“鸡皮疙瘩”、出汗。实际上,那些令人不愉快的声音的确被耳朵听到了,但同时,它们也被分散在皮肤上的声音感触器捕捉到了,所以刺激了交感神经系统的反应,后者又引起汗毛的竖起、肌肉的收缩的现象,并促进汗腺分泌。

皮肤的“嗅觉”

每种动物的皮肤都可以分泌“外激素”,人体也不例外。外激素是一种分子,当我们的大脑对此完全没有意识时,它便可以通过嗅觉与其他生物沟通,传达一些刺激反应,例如喜欢、害怕、侵犯、吸引等。鼻犁骨是被假设有能力感知外激素信息的器官,它是一个长在鼻子里的组织。

有些科学家并不相信这个组织结构是活跃的,但美国的解剖学家、外激素研究的先锋人物戴维·伯利纳对20名男人和10名女人做了一个实验。他观察到,当鼻犁骨器官即使感知的合成外激素为数不多,血液中的激素水平也会发生改变。尤其是当男人吸入女性的外激素时,便会在生物化学反应的基础上记下幸福的感觉。尽管这些假设还应该接受更为严格的科学证明,不过可以确定,皮肤发出的某些感觉信号,确实是可以“只用鼻子”察觉到。以前,医生们为了确定与特定疾病相连的物质存在,也会去嗅病人的气味,中医治疗中的“闻诊”即包括听和嗅。

相关链接——男性皮肤比女性皮肤衰老得慢

相关科学家已经指出,相比女性皮肤,男性皮肤具有更强的抗力性和延缓衰老性,因为男性的雄激素起到了“营养”皮肤的作用。

据医学研究显示,男性的皮肤要比女性厚16%左右,另外还含有较多的脂肪、脂肪性分泌物和丰富的胶原质,这些物质可以有效地滋润皮肤。男性的面部还生长着大量的汗毛和胡须,几乎每天都要刮胡子,这在无形之中对面部进行了有规律的皮肤神经刺激,有助于面部皮肤保持光滑。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积极因素也会逐渐下降,但男性皮肤的衰老并不像女性那样,一过更年期就变化得非常明显。因而,相比女性来说,男性的皮肤就衰老得较慢了。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看见许多鸡皮鹤发的老太太,但男性老人的皮肤常常相对较好一些。

人类的4种血型

血液抗原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遗传性状叫做血型。狭义地讲,血型专指红细胞抗原在个体间的差异;但广义的血型应包括血液各成分的抗原在个体间出现的差异,因为现在已经知道除红细胞外,在白细胞、血小板乃至某些血浆蛋白,个体之间也存在着抗原差异。通常人们对血型的了解往往仅局限于ABO血型以及输血问题等方面,实际上,在人类学、遗传学、法医学、临床医学等学科上,血型都有广泛的实用价值,因此具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血型的发现

在人们发现血型之前,为了探索血液中的秘密,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在神秘未知的领域中辛苦探索,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摸索。尽管,大自然不断出现关于血液奥秘的启示,但人类还是经历了几百年的艰苦历程,才终于发现了血液中的秘密。

兰德斯坦纳1900年在维也纳病理研究所工作时,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甲者的血清有时会与乙者的红血球凝结。但当时医学界并没有足够重视这一现象,不过,它的存在对病人的生命是一个十分危险的威胁。由此,兰德斯坦纳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并且开始了认真、系统的研究。

经过了长时间的思考,兰德斯坦纳终于意识到:会不会是输血人的血液与受血者的血液混合之后,产生某种病理变化,才导致受血者死亡呢?1900年,他用22位同事的正常血液进行交叉混合,发现红细胞和血浆之间确实发生反应。也就是说,某些血浆可以促使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发生凝集现象,但也有不发生凝集现象的。之后,他将22人的血液实验结果编写进了一个表格中,他仔细观察研究这份表格,终于发现人类的血液按红血球与血清中的不同抗原和抗体可以分为许多类型,他最后把表格中的血型分成3种:A、B、O。兰德斯坦纳指出,不同血型的血液混合之后,会出现不同的情况,如可能发生凝血、溶血等现象。而如果是在人体内发生这种现象,就会危及人的生命。

1902年,兰德斯坦纳的两名学生扩大了实验范围,参与实验人数总共达到155人,他们发现,除了A、B、O三种血型之外,还存在着一种较为稀少的血型,后来称为AB型。1927年,经国际会议确认,决定采用兰德斯坦纳原定的字母命名,即把血型分为A、B、O、AB四种类型。凡是红细胞中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型;含B凝集原者,其血型为B型;含A和B两种凝集原者,其血型为AB型;两种凝集原都没有者,则其血型为O型。至此,现代血型系统正式确立。

对血型成因的推测

对于不同血型的成因,美国科学家皮特·达达莫博士认为,人类的血型是由进化决定的。

我们的4种血型——O型、A型、B型和AB型——并非在所有的人身上都同时出现,而是人类在不断进化和在不同气候地区定居下来后逐渐形成的。在寒冷年代,草原上可供食用的东西非常少,游牧部落为获得新的食物,不得不去适应新的地形。人体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也随着新饮食结构的出现而发生了改变,血型也随之产生变化。

O型血的历史最长,它大约出现在公元前6万至4万年之间。当时的尼安德特人吃的简单的饭食,如野草、昆虫之类,还有从树上掉下来的、猛兽吃剩下的果实。而在4万年前,出现了克鲁马侬人,他们主要以狩猎为生。他们猎光了所有的大野兽后,就开始从非洲向欧洲和亚洲转移。

A型血出现在公元前2.5万年至1.5万年之间。当时,人从以果实为生逐渐转为杂食。随着时间的推移,农耕变成了住在现今欧洲土地上的人们的主要生产方式,野禽野兽也逐渐被驯养,人的饮食结构随之变化。直到如今,绝大多数A型血的人都住在西欧和日本。

B型血出现在约公元前1.5万年至新纪元之间,当时东非的一些人被迫从热带稀树干草原迁徙,直到寒冷而贫瘠的喜马拉雅山一带。主要是气候的变化催生了B型血。蒙古人种身上最早出现这种血型,他们不断地向欧洲大陆迁徙,这导致今天很多东欧人中出现这种血型。

AB型血是4种血型中最后出现的,它的出现还不足1000年。“携带”A型血的印欧语民族和“携带”B型血的蒙古人混杂在一起,产生了AB型血。该血型的人继承了耐病的能力,免疫系统更能抵抗细菌,但是他们更易患恶性肿瘤。

我们相信,人类很快会产生第5种血型,比如C型。这个世界已经变得人口过于稠密、自然资源所剩无几、严重污染,这时原先那4种血型,也就是说,有好几十亿甚至上百亿的人将无法抵挡这种日益加剧的生态灾难,而会很快消失。

延伸阅读——血型可以决定人的性格

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发现,血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的性格、气质,甚至缘分。科学地运用血型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协调恋爱、婚姻等家庭问题,还可以指导我们选择职业等。

日本学者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血型有有形物质和无形气质两方面的作用。气质是无形成分,血型的气质表现,是生物遗传的结果,指的是这类血型的人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谈吐风度等。比如,A型血的人热情、坦诚、善良、讲义气,办事雷厉风行,踏实苦干,效率高;B型血的人聪明、思路广、拓展力强,但怕受约束。

除遗传因素外,血型与性格的关系还受到出生地、生长、学习、工作环境等的影响,受到周围人和事的影响,所以人们的性格才千差万别。

曾经,针对员工的分工搭配问题,日本学者对一个集体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根据血型科学地安排十分重要。比如,A型血的人适合与B型血的人搭档合作,他们不但会彼此交流舒畅,还能形成比较良好的气氛。但是,A型血的人与A型血的人合作就不妥当,他们往往会挫伤对方,并且不易弥合。

但是,这种血型决定性格论至今尚属于一种科学推论或调查统计结果,还没有得到确切的科学数据证实,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在不久的将来就可以得到明确的结论了。

人体中最大和最小的细胞

人体的细胞共约有40~60万亿个,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平均直径在10~20微米之间。所有细胞(除了成熟的红血球外)都有一个细胞核,这些细胞核是调节细胞作用的中心。

成熟的卵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直径在0.1毫米以上;最小的细胞是精子,全长只有60微米。在整个人体中,每分钟就有1亿个细胞死亡。

最大的细胞——卵子

女性所特有的卵子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就是。卵子是生殖细胞,成熟的卵子呈圆球形,直径约为0.2毫米~0.5毫米。虽然卵子很难被我们用肉眼看到,但它确实是人体中最大的细胞。

那么,卵子是如何产生的?

卵子产生于卵巢——我们通常所说的女性性腺。卵巢的主要功能除了分泌女性必需的性激素外,就是产生卵子。女孩在胚胎时期(约3~6孕周)时,体内就会形成卵巢的雏形。在出生前,卵巢中已有数百万个卵母细胞形成,但是经过儿童期、青春期,到成年时也就只剩10万多个卵母细胞了。卵母细胞包裹在原始卵泡中,在性激素的影响下,每月只有一个原始卵泡成熟,成熟的卵子再从卵巢排出到腹腔。一般来讲,女性一生成熟的卵子约为300~400个,其余的卵母细胞只能自生自灭了。

卵子在排出后大概可以存活48小时,在这短短的48小时内等待着与精子相遇、结合。如果卵子排出后因各种因素而不能与精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便会在48~72小时后自然死亡。失去这次受精机会,只能等到一个月后另一个卵子成熟并被排出,重复同样的过程。通常,左右两个卵巢轮流排卵,在少数情况下,能同时排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卵子。如果它们分别与精子相结合,就出现了双卵双胞胎或者多卵多胞胎。

排卵之后,卵子并不会在腹腔内游走很长的距离。输卵管肌肉、系膜及卵巢固有韧带的收缩活动相互配合,这使输卵管伞端与卵巢排卵部位十分接近。经常在手术时见到双侧输卵管绕向了子宫后方,因此估计人的输卵管捕获卵子的功能可能与哺乳动物相似。

主要是借助输卵管伞端的捡拾作用,卵子进入了输卵管。近几年来,人们发现排卵的卵泡并非用暴力破裂的方式把卵子冲入腹腔,而是卵泡液带着卵丘细胞的次级卵母细胞经过排卵点缓慢地流出。排卵之后,由于孕激素的作用,输卵管伞端广泛地分散、充血,输卵管收缩强度有所增加,另外由于伞端离排卵点很近,以及伞端大量纤毛的摆动,在几分钟内,卵子就被迅速送到了壶腹部。在输卵管的狭部,输卵管液流速较快,而在壶腹部的流速则非常慢,这样有利于卵子在壶腹部停留,并在此处受精。卵子从卵巢排出之后,15~18小时之间的受精效果最好,如果24小时内没有受精则开始变性。

最小的细胞——精子

男性的精子是人体内的最小细胞。精子是男性成熟的生殖细胞,它在精巢中形成,通常10周之后才能够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