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谚云“酒香不怕巷子深”,这话说得掷地有声,也是对于自己产品的一种信任。言语中向大家透露出一种为自己产品而骄傲的语气。只是如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再说了,现在大家最看重的问题已经演变为效率了,你的酒再好,可惜路远,也许大家还真不愿意舍近求远。都说三等企业做产品,二等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文化。企业仅有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是不够的,只有配以良好的广告宣传,才能形成自己的品牌并使其丰满起来,从而使企业在波诡云谲的商海中永立潮头。
1.酒香也怕巷子深
广告这种东西,算得上是大家司空见惯的了。走在大街上随处可见的字眼除了一些必要的标注之外,剩下的几乎是满眼的广告了。也难怪,广告这种宣传方式既简单又便捷,商家的心理是,反正你所经之处,都已经埋伏好了广告,总有一个人中招。其实商家的这种心理是绝对正确的,因为中招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有很多人。俗话说,货好还得宣传巧。你产品再好,不告诉大家的话,谁还知道你的产品好啊。
而且一则好的广告,是绝对能够起到诱导消费者兴趣和感情的作用,加之广告质量高,这样的一则广告实际上都可称之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不仅能够真实、具体地向顾客介绍商品,而且透过广告,还能引起对生活的丰富联想,树立新的消费观念,增加精神上美的享受!如此一来,这种令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告自然受到追捧,其产品的销量也定然扶摇直上!
企业通过广告传播为产品制造、传播各种极具吸引力的概念,诱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从而增加产品销售量。这种情况在近代天津的商业中几乎随处可见,尤其是医药行业。
达仁堂与同仁堂同出一脉,90年的历史积淀造就了达仁堂独特的企业文化。以“达则兼善世多寿,仁者爱人春可回”为经营哲学的达仁堂职工秉承治业祖训把质量视为自己的生命。90年的历史也佐证了达仁堂的产品质量是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在广大消费者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企业获得国家一级企业称号及“中华老字号”企业的称号。1999年企业“回生”商标被评为天津市着名商标。企业在中国乃至世界中医药行业享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同时在继承乐氏“祖传秘制”的基础上,也保留了许多独特的秘诀和招法,都成为了达仁堂无形资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天津达仁堂药厂的创始人乐达仁很有乃祖遗风,十分重视宣传企业,树立企业形象,尤其是视觉形象——尽管那时候还没有电视广告。清朝时京城每年都要挖一次城沟,用个把月时间疏浚下水渠道。届时乐达仁的爷爷乐平泉,就在各城门开沟的地方设立“沟灯”。每当夜幕降临,街道黑咕隆咚,而城门口“沟灯”上“同仁堂”三个大字,显得格外醒目。北京同仁堂出资创办的普善水会,不仅置备了德国水车和消防用具,而且还置办了水会大旗和挠钩手服装,那上面也都印着“同仁堂”三个大字。乐达仁不仅效仿他的先辈们抓住一切机会树立企业形象,进行广告宣传,而且新招迭出,如成立达仁乐队等,吸引着市民的注意力。
近代天津民间音乐活动非常活跃。普通市民喜欢玩法鼓,“咚咚”的鼓声和悦耳的金属撞击声,节奏分明,令人振奋,再矜持的人也会心旌摇动,随之而翩然起舞。那时候法鼓会遍布全城,各有特色,而最为着名的,当属侯家后永音法鼓、芥园花音法鼓和龙亭井音法鼓三会了。一般知识分子,则更喜欢十番音乐,尤其是所谓“细十番”,那是一种由二胡、琵琶和笛、箫、苏笙等丝弦竹管乐器合奏的乐曲。十番音乐带有江南水乡色彩,典雅华丽,令人心旷神怡。每到夏天繁星如锦的夜晚,一些庭院就会飘出《下西风》、《小嘉兴》等十番乐曲小合奏的优美乐声,给津城夜色平添了不少情趣。20世纪20年代,天津一些有组织的民间音乐团体经常正式演出。如天津广东音乐会就经常在电台和一些集会上演奏《平湖秋月》、《雨打芭蕉》、《步步高》等广东音乐。南开中学的口琴队也经常登台演出,演奏《亚蕾女子》、《美国巡逻兵》等乐曲。在距今80年前的那个时候,能够经常组织演出的乐队,来自于工厂而且全部由工人组成的,恐怕只有达仁乐队了。
达仁乐队是一支由20名乐手组成的铜管乐队,乐手都是达仁堂工人。乐手每人发两套呢子服装,一套红色,一套白色。并且配有大缨帽,带黄穗的肩章和写着“达仁”二字的领章。乐队利用工佘时间排练节目,请海关管弦乐队的高水平乐手给予指导。乐手们平时在厂里干活,接到演出任务,马上换上服装,带着洋鼓洋号,乘厂里的大卡车,打着一面“达仁堂乐家老药铺音乐队”的大旗,就吹吹打打地出发了。
所谓“演出任务”,其实大都是为社会名流家里的红白喜事去服务,红事穿红服装,白事穿白服装,目的不外乎是借机宣传达仁堂,扩大影响。
达仁乐队也有不少正规的演出任务。由于达仁乐队在天津小有名气,而且服务热情,外出演出既不收费也不给人家添麻烦,就连点心、饮水都完全自备,所以社会上一些团体搞集会,都乐意找达仁乐队去助兴。当年天津的一些新闻媒体上,经常刊登有关达仁乐队的报道。
另外,达仁乐队也参加赈灾活动的演出,为各种会议送去好听的歌曲。据说,1922年10月,天津总商会卞月庭主持讲演会的中间,由达仁乐队演奏《卿云歌》和当时流行的学堂乐歌《春游》、《早秋》、《送别》等,受到与会者的热烈欢迎。同年11月,由霍元甲发起、在上海创立已有13年的精武会,组织了一个30多人的精武旅游团到天津访问。11月2日下午4时,广东同乡会在广东会馆召开隆重的欢迎大会。这次大会的会前奏乐、演说后的奏乐、呼口号奏乐和大会结束奏乐,均由达仁乐队担任。
2.国货宣传,振奋人心
社会上好像一直在流行着“复古”风潮,早年间的东西都被拿出来捧上天了。看见大家对国货充满信心,其实心里挺高兴的。不过也有些许的无奈。自己国家的东西好不好,居然要沦落到别人来告诉你答案,说出来倒是充满着讽刺。好多我们弃之不用,甚至是瞧不上眼的产品到了别的国家受到追捧,我们随即傻眼了,继而也开始了属于我们的独特拥护国货之路。
运用各种媒介传播、强化某种消费者本身固有的、有利于产品销售的价值观念,来劝导目标消费者购买其产品、提高销售量,这是中外企业惯用的广告经营谋略。该价值观念可以是一种民族情感、一种对真理或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等心理趋向。用广告宣传国货,是民族企业家宋则久吸引人们眼球的重要手段。
宋则久创办的国货售品所的游行广告,在当时的天津是一种新事物,吸引了众多人驻足观看。最早出动的游行广告,是由国货售品所同人组织的法鼓队领先,后面跟着几面大旗,上面写着:“劝同胞,用国货,富人民,强中国”。售品所的总理宋则久带领同人沿途散发传单,并作街头演讲。宋则久首创这种宣传方式,曾受到不少人的非难和讥笑,认为一个商号经理沿街叫卖,有失身份。宋则久却毫不在意。毕竟身份那个东西都是外界给的,如果为了身份一味的矜持在那里,那还不如将自己进化成一座雕像,上面有着“仅供观赏”。
多年来,宋则久用多种形式,宣传提倡国货,要求国货售品所全体职工都要用国货,不用洋货。宋则久有时甚至主动示范,身体力行,起到一种表率作用。清朝末年,比利时商人在天津建立电车公司,驶行电车,宋则久宁可自己走路,绝不坐比商的电车。从接办售品所之初,宋则久便发动职工,利用星期日或节假日,参加各种业余活动,练习演说,唱歌,演奏乐器,说相声,演话剧,变魔术,还练习京剧清唱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并不单纯为了活跃文娱生活,更着重于使职工掌握各种宣传手段,成为广泛宣传国货的能手。
北马路国货售品所大门两旁墙上镌刻着醒目的八个大字:“欢迎参观”、“随便入看”。售品所的后商场常常是宣传国货的演说场地。邓颖超、刘清扬都曾在这里登台演讲过。演讲以后,由国货售品所职工或约请外人在此演出各种文艺节目。宋则久还约请地方知名人士到各演讲所作宣传国货的演讲。在主持直隶国货维持会时,宋则久首创专门宣传国货运动的《白话报》,四开铅印一张,使用通俗易懂的天津味儿白话文体,比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还早七年。他用白话,编了不少合辙押韵的顺口溜,来宣传国货。这里选出一段:
国货好,国货好,人人尽用本国货,工厂多时闲人少。
国货好,国货好,衣食充足知礼仪,地方安靖盗贼少。
国货畅销工厂多,穷人工作得吃喝。
1915年2月15日,宋则久创办了《售品所半月报》,由他主持编写、设计,在当时天津是独有的一份由商店出刊的报纸。《售品所半月报》的内容包括言论、要闻和小说,另辟“孩童小岛”栏目,刊登童话、歌谣等。这份小报用的是中国传统的毛边纸,先后出版了七年,为国货的售出立下了汗马功劳。
宋则久除利用各种手段宣传国货外,还采用各种营销方法,达到推广的作用。截至1926年的14年问,宋则久共举办国货展览会11次(每次会期一个月或40天),竞卖会七次,每次一个月;儿童选举会五次。在历次会上,或随货赠彩券,或随货赠选举票,或随货赠礼品、赠荣誉章、赠名人书写对联等,名目繁多,形式新颖别致,总以刺激顾客购货心理,扩大国货影响为主,收效甚大。
1915年夏,直隶国货维持会大会在天津公园举行了三天,大会场内陈列着80余个厂家的产品,散发传单,推销商品。有十余辆游行售货车在场内游行售货。“公园门上悬灯结彩,荷花池前,有售品所的花鼓会、音乐会,或吹或打……此外又有各种戏法、西洋景、狮子鹤龄老会、卖艺的等等。又有卖饮食的,如炸糕、蜂糕、鲜货、干果……共有103家,可见会场人多,带来了丰厚的赢利。”三天大会有3340多人报名入会。展览会的“装饰与陈列皆格外完备,国货品类亦较前增多,游览人意想不到,无不见而惊讶,说国货竟有这些样东西。”
1916年8月和10月又以工商研究会的名义举办国货展览会,以达到“衡量优劣,比较粗精,互受观摩,共筹共进之谋”。参展厂商已达144家,展品有397种。为了宣传国货,在两年之内,宋则久以一个商店独力举办了34次展览会,这在当时及以后都是少见的。
国人用国货打的就是爱国牌,在当时我国特殊的历史背景下,国人购买国货,抵制洋货的行为已经衍生成为一种爱国的表现。当然了,不管是在那个时期,还是在当下,支持国货都是对自己国家的一种认可与支持。不管怎样,自己国家的产品肯定是最适合自己的。而且,国货意识是一种知识,一种科学知识,也是一种爱国信念,更是一种思想觉悟。
3.踏破万里觅鞋处
广告对于企业所起到的宣传作用是不可磨灭的,但是要想将企业形象更为立体地呈现在大众眼中,只靠广告不免有些薄弱。在力量上达不到坚不可摧的地步。由此看来,要想塑造出成功的企业形象,如果仅仅只是依靠那些华而不实的广告来打响知名度的话,得到的成效不免有些弱小。利用如此手法,要想大家在短时间内形成对这个企业完整的印象,恐怕是不行的。不然怎么会有人说,企业形象的建立,就如同鸟儿筑巢一样,尽管使用一些我们随处丢弃的稻草杂物建成,但是却坚不可摧!
其实有很多消费者信息的接受渠道是很闭塞的,这样的话,透过广告这一媒介就会让消费者整理自己的消费理念,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如果没有了广告,那么那些物美价廉的产品,由于没有得到消费者的关注,就会很难打开市场。可见,广告不光是对商家有利,对消费者也发生着其他媒介无可替代的作用。
企业要赢得顾客的认知、偏好、信赖,不能不注重良好形象的建立与维护。名牌商标是金字招牌,体现企业信誉。花香引彩蝶,物美招客商。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是离不开社会公众的参与和关注,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信赖与支持的,而所有这些又都与企业形象有不解之缘,难怪《日本公司经营》一书中提出:“在商品日趋丰富的社会中,选择哪个公司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形象会使客户慕名上门,推销人员会事半功倍,甚至不用推销员,也都会有顾客上门。营业额的提高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
坐落在和平路与荣吉大街交口处的老美华鞋店,90年悠久的金牌商标,至今让顾客盈门,他们中有步履蹒跚的老太太,也有为母亲买鞋的年轻人。老美华的鞋不单单是质量好,款式多,更为难得的是你可以在这里买到目前市场上罕见的尖足鞋,只此一家,你别无觅处。
小脚,是封建社会留在中国妇女身上的畸形产物,天津一个聪明的商人庞鹤年便萌发了开设一家专营缠足鞋店的念头。向顾客提供针对性的服务,不光让他们体会到与众不同,特别的项目也会使得自己的经营蒸蒸日上。何况旧时大家对于小脚的误会还是很深的,如此一来,小脚姑娘就有了一个买鞋子的好去处,这样贴心的服务大家又怎会拒绝呢。
1911年庞鹤年创办了老美华鞋店,前店后作坊,自制专营双塔牌尖足鞋。店铺内一幅广告画引人注目:“一对仙鹤伴寿星,三层塔松拉铜铃,时有微风吹铃动,百里传遍迎客情。”鞋店的生意很是红火,光顾这里的不仅有普通妇女,更多的是名门闺秀、豪门主妇及文艺名流等。
勤于思考的庞鹤年根据各种缠足、放足的脚型,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鞋楦,适应各种畸形脚的需要,有人到此,一买就是四五双鞋。为了满足奇特的“三寸金莲”的需要,庞鹤年开创了划脚样定做的先例,千里百里外的订单纷至沓来。
老美华各道工序均为手工缝制,生意越好,工艺越细,再加之选料精良,设计合理,生产出的各种绣花软缎小脚鞋,犹如精美的工艺品。庞鹤年并未满足于此,他有很强的经营意识,每天都要亲自到柜台转转,看看买卖情况,听听顾客意见,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
老美华鞋店对饱受封建习俗摧残的不幸小脚妇女,怀着深深的爱心,依传统为她们订做鞋、修鞋、寄送鞋,每卖出一双鞋,就让顾客感到一份人间的温暖。这其中,他们为顾客做过只有一只脚的鞋,一个脚趾的鞋,特宽特厚的鞋。对这些特殊需要,他们表现出极大的耐心,来者不拒,且反复试穿修理,使顾客心满意足地离开鞋店。另外,在全国27个省市中还有许多从未见面的顾客,感受着老美华的温暖,传颂着它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