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商人也要知道点历史
23475800000031

第31章 心系故土,福泽乡里(1)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优秀商人共有的情结。商人凭借自身的勤奋和智慧经商成功之后,总会回到家乡,或捐官辅政,或捐助家乡公益事业。不仅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使当地的百姓获益,进而也使自身美名传天下。

1.独善其身,兼济天下

许多优秀商人都是从一穷二白,一张白纸似的起点上掘第一桶金并开始逐步走向致富之路的,绘出绚丽的发展蓝图。细察成功商人们的发展轨迹,或多或少应了一句古语所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他们本身有着勤学上进、高瞻远瞩的品性。在企业尚未创立或起步阶段,他们通过读书学习竭力“修身”,伴随着企业的成立和发展又使自身的素质不断提高,而在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也不忘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富商邓广殷一家三代的事迹令人感动,发人深思。原全国政协委员邓广殷的父亲邓文钊(1908~1971年)是广东长乐(今五华县)人,曾担任过广东省副省长、全国工商联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工商联主任委员等职。抗日战争一开始,他便参加了保卫中国大同盟,曾设法在经济上支援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游击队,协助创办《华商报》并任董事长兼督印人。建国后,他团结港澳工商界爱国人士、海外侨胞集资支持社会主义建设,在广东参与创办新中国第一家公私合营企业“华南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广州华侨大厦、南方大厦都是“华企”所建。“华企”还把从商业和外贸得来的利润投资于工业,创办了南方针织厂和东莞生粉厂以及若干地方的糖厂和松香厂等。“华企”于1953年并入了华侨投资公司。个性耿直、待人诚恳的邓文钊把最后分给他的职务奖金5千多元全部捐给广东省工商联建会所。

邓文钊还是1938年与宋庆龄在香港共同创办保盟(中国福利会的前身)时的领导人之一。在中国福利会创办之初,他不仅担任中央委员,还倾其家产支持机构的抗日救亡活动。从那时起,邓广殷就深受父亲影响,对宋庆龄无比景仰,对宋庆龄的事业满怀热爱。在20世纪50、60年代,帝国主义对我新中国经济和物资实行严密封锁的时候,邓广殷源源不断地从香港为内地提供所需物资,宋庆龄临终时将自己的全部书籍赠送给邓广殷,而他又全部将书捐赠给国家。

为了促进我国边远山区和农村教育事业,他拿出20万元与上海宋庆龄基金会共同设立了邓文钊教师奖励金,从1995年起在安徽金寨和海南文昌两地奖励优秀的中小学教师。

他还教育他的子女,热爱宋庆龄的事业,支持祖国的建设。在他的影响下,他女儿在英国学医期间,经常利用假期到海南文昌妇幼保健院当义工;在美国读书的儿子选定的毕业论文是《宋庆龄与中国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

新新日用品董事长温畅芬,20岁时凭着自己的机灵劲儿,从一个四处游荡的打零工的变成了一家工厂的车间主任。但由于不懂专业知识,他连电工也管不好、制不服。倔强、不肯服输的温畅芬一气之下报读了业余中专,专攻电子专业,毕业后继续读大专。1983年,他毅然辞去车间主任的职务到广州市区,一边做临时工,一边读业余大学。若不是温畅芬当初于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学习的积累,恐怕也难有今天以一小小“烫衣板”笑傲欧美市场的骄人成绩。

如今,他的企业不仅解决了千余人的就业问题,还是当地有名的纳税、创收大户。2006年3月24日,在广州市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各界委员代表座谈会上,作为市工商联成员的温畅芬提议:通过引导、鼓励民营企业招收农民工,加强对农民工的培训,引导民营企业积极进行农业技术和产品创新,为民营企业营造搞好自身发展的“内环境”,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生力军作用。

南海渔利董事长徐峰在公司业务的冗繁中挤出时间攻读从工商管理硕士到心理学博士。徐峰读书并非要一个好听的名头,而是将所学应用于实践,因为中国有名言“民以食为天”,饮食之道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心理学思想。在设专宴款待第二届心理分析与中国文化国际论坛暨广东东方心理分析研究中心第一届理事会的与会者时,徐峰已经完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心理分析研究》的博士论文,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

2004年2月18日,世界杯预选赛中国与科威特足球之战在广州天河体育场举行。第二天《广州日报》报道了在比赛当天的一些感人小故事,其中就有南海渔村酒家为球赛做出“牺牲”一例。因那天同时又是农历正月廿八,按民间说法是一个结婚吉日,之前已有五六对新人预订了天河体育场南海渔村的婚宴,但出于安全考虑,有关部门希望南海渔村能够在当晚暂停营业半天。徐峰当时向记者估算,加上比赛前两天体育中心禁止停车的损失,南海渔村前后共亏损了近100万元,但社会效益高于企业利益,为了支持体育事业,他们愿意做出“牺牲”。

广东丝绸集团董事长蔡高声,20世纪80年代末他在化州县丝厂工作期间就参加了华南师范大学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专学习。20世纪90年代中他任化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期间,又在广东广播电视大学经济管理专业攻读本科学位。1996年当上广东省丝绸公司总经理后,他还花了三年业余时间参加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难怪乎有人说广东人拥有“明天的眼睛”,他们的眼光更注重教育、更注重以教育来换未来。也正是好学善读使得客商们的跟界更加开阔,境界更加高远。

在延伸产业链方面,蔡高声说,丝绸集团在省属国有企业中总资产、净资产规模都不大,但是集团依靠“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一头联结国际市场,一头联结千家万户,变小生产为大生产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既提高了集团的市场竞争力,又带动了30万农户、150多万农业人口、35万企业员工脱贫奔小康,在增强了集团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新农村的建设。

商人是在艰苦环境中创基立业,在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他们闯荡大江南北,凭超群胆略,以争先气魄,驰骋各界。取得成就后回馈桑梓成了优秀商人普遍的做法。这不仅为自己创下基业,也为当地社会和家乡祖地做出巨大贡献,由此赢得世人尊敬以及家乡人民的爱戴。

2.恋祖爱乡,回报家邦

古诗云:“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一个中国人,优秀商人有一颗可贵的中国心。即爱桑梓、爱祖国。优秀商人以自己对祖国、家乡的倾情之爱,以自己的高风亮节,为海内外的中国人树立起一座水远的丰碑。

田家炳秉着“取诸社会、用于社会”、“留财予子孙不如积德予后代”的中华传统美德,于1982年决定捐出十余亿元的财产,成立“田家炳基金会”,专事捐办公益事业。田家炳在全国各地均有独资和襄资捐建善业,项目包括教育、医疗、卫生、交通、文娱、社会福利等,以“田家炳”命名的单位和建筑物有数百项。他履仁崇义,不求闻达,深得海内外政府各级机构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嘉许。1994年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2886号小行星命名为“田家炳星”。1996年,英国女皇授予他MBE勋章。美国环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授予他荣誉博士学位,香港大学授予他名誉院士荣衔,国内30余省、市、县授予他“荣誉公民”、“荣誉市民”称号,数十所大学聘他为荣誉教授。

田家炳一贯主张,捐款做善事的目的不是为了个人的名和利,而是真正造福于人民。他不但关心家乡的事,凡是社会上的事,他力所能及地都给予关心。

他对教育事业是很关心,而且对文化事业亦很重视,如大埔县建青少年宫,他积极捐资赞助。大埔县汉剧团缺乏服装道具等,他也捐巨款解决。他不分行业,能帮就帮。田家炳不仅关心家乡的发展,而且也关心香港的公益事业。

田家炳敦品励学、勤俭自勉、治事严谨、淡泊名利的崇高品格,不分界域地举办善业、关心教育的可贵情操,深为世人所钦敬。

“裕华”创始人余连庆身居香港,心系乡土,他热心公益,早期多次捐助官坪村建学校,挖水井,修水利,并捐赠汽车给松口区。1982年,他独自捐资100万港元兴建松口中学连庆礼堂。同年他又以公司名义捐资人民币18万元必建裕华科学馆,1986年更发起集资捐建松口中学80周年纪念楼,其义举对其家族和社会影响深广。在他逝世后,其子女亲属遵照其生前遗嘱,捐献20万港元给松口中学和官坪小学设立“余连庆先生教育基金会”,为兴学育才再做贡献。

余囤春、余鹏春也从没有忘记自己对香港社会、对国家的一份责任感。他们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港事国事恪尽一份力量,为内地和香港的各项福利事业捐款无数,回馈社会。余氏兄弟浓浓的家国情怀,大概是“裕华”强烈民族特色的一个很好体现,是裕华始终不渝坚持经营国货的深层原因。

何冬青是梅州市第一批荣誉市民,也是梅州市发展战略顾问、香港七洋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1928年出生于平远石正,早年就读于平远石正中学及江西寻乌师范学校。抗战胜利后入读广州文化大学,主修中国文学,以优异成绩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1949年只身移居香港。初期他从事出版工作,1953年创立大中国印刷厂、中华文化事业公司和大道书局,集出版、印刷、发行推广于一体,享誉文化界。1966年他创办的香港静宜女子中学,至1972年发展为7间分校,跻身香港中学十大之列。1968年他与香港市政局议员黄梦花、香港政府华员会(相当于内地工会组织)会长钱世年联名发起成立香港中文教育促进会,以抗衡港英政府重英轻中数典忘祖的殖民地教育政策,进而于1970年发动争取中文法定运动,被推举为“香港各界促成中文为法定语文联合工作委员会”总干事,负责策划及执行具体工作。这最终迫使港英政府宣布中、英文在香港享有同等法律地位,成功扞卫中华民族和文化的尊严。1984年他获港督委任太平绅士勋衔。1985年香港推行代议政制时,他当选为第一位民选议会主席,并连任三届香港区议会主席联谊会主席。1991年他联合香港政坛精英千余人,组建稳定香港协会,被推举为名誉会长兼秘书长。1995年他被国务院聘为港事顾问,为香港乎稳过渡、政权顺利交接提出不少重要建议。1986年5月他首次应邀重归阔别40年的平远老家,毅然成立何冬青基金会,开展龙腾盛世系列工程,迄今为止已捐资两千多万元,主要用于教育、文化、医疗、路桥等福利事业。

刘宇新祖籍兴宁市坭陂镇,旅居香港,任香港宝德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嘉应商会永远荣誉会长,全国第八、九届政协委员。他爱国爱乡,感情真挚;艰苦创业,慷慨为公。从20世纪70年代起,先后为母校坭陂中学捐资兴建科学大楼、舍、体育场,购制教学设备,帮助、支持学校工厂发展生产,设立奖教奖学基金;为嘉应大学、体育运动中心、剑英公园以及梅县、大埔、五华、丰顺等县捐建文化教育、体育卫生事业项目。同时他为发展家乡的乡镇企业出谋献策,开展来料加工业务,提供车辆、织布机等各项资助,并为家乡侨务、城建、公安等方面的工作给予积极的支持。

邹锡昌认为:“个人的财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生不带来、死不带走,所以钱应该用在刀刃上,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好的作用。”2004年,中山大学成立80周年之际,邹锡昌捐赠2000万元为母校哲学系兴建教学大楼——“锡昌堂”。2005年12月,邹锡昌大力支持家乡梅州医疗事业的发展,在梅州市人民医院迎来80周年华诞之际,捐资1200万元修建住院大楼。让手中的财富回归社会和家乡父老,他认为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商人应该做的事。作为一个成功者,他已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点努力,改变更多人的生命旅程。

3.情系民生,饮水思源

在获得自身稳健发展的同时,刘汉元及通威集团始终坚持以一个成功企业家和成功企业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情系民生,饮水思源,用真情和爱心回馈社会各界的厚爱,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光彩事业和思源工程为支持水产行业发展和地方建设,帮助贫困、弱势人群改善生活,支持我国教育事业和科研事业,以及探索创新扶贫助困形式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