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在北大听到的24堂哲学课
23477800000013

第13章 友谊——人不能自己活(1)

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在社会中不可能没有朋友。任何人的一生都是一场搏斗,在这一场搏斗中,如果没有朋友,则形单影只,鲜有不失败者。如果有了朋友,则众志成城,鲜有不胜利者。

——季羡林(国学大师、原北京大学副校长)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爱因斯坦

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每个人都离不开朋友,朋友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显而易见的。没有人能独自在人生的大海中航行,没有人能在缺少朋友的世界中生活,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

了解你的人才能做朋友,只有洞察你弱点的人,才可能成为你忠实的朋友。友情的深浅,不仅在于朋友对你才能的钦佩程度,更在于他对你弱点的容忍程度,比你强的人成不了你的朋友;比你弱的人,你又不屑与他做朋友。只有与你各方面都差不多的人,才最容易成为你的朋友。因此,谁是你的朋友,谁就是你的生命尺度。

真正的朋友并不长相厮守,反而表现的十分清淡,即使相隔多年未曾谋面,一朝相会两个人的心灵便立即交织在一起,无须任何寒暄与过渡,双方就能融为一体。我们无法想像没有朋友生活会是什么样子。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一时的冲动和同学、同事之间发生一些小矛盾,让自己的心理非常压抑,此刻,你就需要向朋友倾诉自己的烦恼,释放自己的压力。一个人不管有多少学识,多大成就,如果不能与别人一起共存、不能培养对他人的同情心,不能对别人的事情发生一点兴趣,不能帮助别人,不能与他人分担痛苦、分享快乐,那他的生命必将孤独、冷酷、毫无乐趣。

我们应该多和超过自己的人交朋友,和一些经验丰富、学识渊博的人接触交往;这样就能使自己在人格、道德、学问等方面受到熏陶,使自己具有更加完美的理想和情操,激发自己在事业方面的努力。这种力量往往是无法估量的,其激励作用、创造力和破坏力都是巨大的。如果你和懒惰者为友,就会不断地减弱自己的精神水平和工作能力,使自己的意志和理想堕落;与一个能激发我们生命中美善部分的人交往,其价值要远胜于获得名利的机会,因为这样的交往能使我们的力量增加百倍。所以,社会交往和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都蕴藏着巨大的效益。一个性情要强的人习惯于依靠自己而不信任他人,在危难时,他宁肯自尊的毁灭也不愿向别人呼救;在志得意满时,他那锋利的个性常常伤害距离他近的人,他天性中有一股强烈的排他性,使周围的人被他吸引又被他驱开。他的朋友只能是耸立在天边的另一个强者。他们都不愿相互走近,只要彼此远远地看一眼,双方就能吸取对方的力量。

朋友越多,你就得更多的为朋友忙碌,也就是将自己的生命让朋友分享,而忙碌的结果就是朋友越忙越多;如果你是一位不愿在此方面付出的人,很有可能连过去的朋友也会逐渐消失。不愿将自己与朋友分享的人,虽然保持了自身的完整,也会陷入孤独之中,完整本身就意味着孤独。

所谓为朋友忙碌,其实就是为自己忙碌。因为每次忙碌都包含着一种信任与期待,也许有一天朋友也会为自己忙碌。友情是一种储蓄。储蓄友情的人不但渴望它保值,更渴望它会增值。即使他不把储蓄的友情提取出来使用,那也是一笔招之即来的巨大财富,它会在你最需要的时候帮助你。

“管鲍之交”是一个流传千年的美谈。这里的管鲍是指我国春秋时期的政治家管仲和鲍叔牙,两人是好朋友。管仲比较穷,鲍叔牙比较富有,但彼此间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管仲和鲍叔牙早年合伙做生意,管仲出很少的本钱,分红的时候却拿很多钱。鲍叔牙毫不计较,他知道管仲的家庭负担大,还问管仲:“这些钱够不够?”有好几次,管仲帮鲍叔牙出主意办事,反而把事情办砸了,鲍叔牙也不生气,还安慰管仲,说:“事情办不成,不是因为你的主意不好,而是因为时机不好,你别介意。”管仲曾经做了三次官,但是每次都被罢免,鲍叔牙认为不是管仲没有才能,而是因为管仲没有碰到赏识他的人。管仲参军作战,临阵却逃跑了,鲍叔牙也没有嘲笑管仲怕死,他知道管仲是因为牵挂家里年老的母亲。后来,管仲和鲍叔牙都从政了。当时齐国朝政很乱,王子们为了避祸,纷纷逃到别的国家等待机会。管仲辅佐在鲁国居住的公子纠,而鲍叔牙则在莒国侍奉另一个齐国公子小白。不久,齐国发生暴乱,国王被杀死。公子纠和小白听到消息,急忙动身往齐国赶,想抢夺王位。

两支队伍正好在路上相遇,管仲为了让纠当上国王,就向小白射了一箭,谁知正好射到小白腰带上的挂钩,没有伤到小白。后来,小白当上了国王,也就是历史上的“齐桓公”。

齐桓公一当上国王,就让鲁国把公子纠杀死,把管仲囚禁起来。齐桓公想让鲍叔牙当丞相,帮助他治理国家。鲍叔牙却认为自己没有当丞相的能力。他大力举荐被囚禁在鲁国的管仲。鲍叔牙说:“治理国家,我不如管仲。管仲宽厚仁慈,忠实诚信,能制定规范的国家制度,还善于指挥军队。这都是我不俱备的,所以陛下要想治理好国家,就只能请管仲当丞相。”齐桓公终于被鲍叔牙说服了。最后,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合力治理下,齐国成为诸侯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千金易得,知己难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种对朋友数量的最低要求,恰恰是对朋友质量的最高期待。与朋友相交,还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在这个距离上,既不能冷落了朋友也不能损失自己的独立;因而,与朋友相交是一种心灵的艺术,距离恰当了,友谊就能更为长久。有了朋友你就不孤单,有了朋友你就不寂寞。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就变成两份快乐。一个人的悲伤两个人分担,就变成了一半的悲伤。朋友可以在一起玩,在一起沟通,在一起讨论问题。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可以倾诉一下,热情的问候、真诚的关怀、善解人意的体谅、独到精辟的观点,语重心长的开导,能使你心情豁然开朗,跳出烦恼的圈子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

“哥们儿义气”多小人

近贤者聪,近愚则聩。

——皮日休

谈哥们义气,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哥们义气”?“义气”在我国有着悠远而独特的历史,可以说一个“义”字就是一部中国战争史。毛泽东曾说过:“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只有这种农民的阶级斗争、农民的起义和农民的战争,才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由于中国历史的特殊性,在历代封建王朝的后期都爆发过农民起义,这些农民起义军的领导人大多是靠一个“义”字来成事的。《水浒传》中梁山伯一百零八名好汉聚会议事的场所叫“聚义厅”;还有历史上有名的刘备、关羽、张飞的“桃园三结义”。以“义”为纽带的组织,反映“义”的事件、人物,真可以说是满载史册。“义”的种类有很多,有民族大义、革命大义、人伦大义、兄弟之义、朋友之义,等等。为大义者,当一往无前、不计生死;为小义者,要分清是非,选择最稳妥的办法来解决。义气加上了“哥们儿”二字,就更加标明“义气”的内容,即是为“哥们”的“义气”。哥们义气是一种狭隘的小团体意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只讲交情,不讲是非,为了所谓的义气,甘愿为朋友“两肋插刀”,这种做法不仅会害自己,还会害朋友,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危害。这些人的所作所为看似为了“哥们”,其实是为了自己,当“哥们儿”危及到自身的时候,他们便不惜牺牲“哥们儿”而保全自己了;然而,迷信“哥们儿义气”的人往往看不到这一点,常被“哥们儿”表面的信誓旦旦所迷惑。到头来,吃亏倒霉的还是自己。

和士开是北齐人,其父和安,出仕于东魏,“恭敏善事人”,为人非常狡猾,很有一套恭维巴结皇帝的手腕。也许是有其父必有其子,和士开的奉承拍马功夫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远远超过了他老爹,北齐天保初年,高湛得宠,被进爵为长广王,和士开见高湛未来当皇帝的可能性很大,便想方设法接近巴结高湛,为自己将来的进官加爵之路铺平道路。

高湛性好“握槊”,这种游戏便是中国象棋的起源。恰好和士开也精于此道,于是他便找机会与高湛游戏。二人棋逢对手,总是斗得难分难解,越玩越上瘾,次数越加频繁。

高湛还喜欢音乐,恰好和士开又能弹胡琵琶,他经常为高湛弹曲,兴致高时,还往往边弹边唱,那清歌妙曲,让高湛无比着迷。

高湛性喜谈笑,而和士开生就一副伶牙俐齿,于是便经常陪高湛胡扯闲说,和士开的甜言蜜语和淫词秽谈,更使高湛开心,二人越谈越投机,大有相见恨晚的感觉。

北齐皇建二年(561年),孝昭帝驾崩,高湛继承大位,是为武成帝。和士开长期企盼的日子终于来到了。本来,高湛在继位之前与和士开的关系已经火热,即位之后,和士开对他更是“奸谄百端”,因而武成帝高湛视之如腹心,倚之如股肱,和士开得宠的程度,可谓是世间少有。

和士开受到武成帝高湛如此宠爱,照理该满足了,可是他仍继续施展各种手段,进一步巩固和加深皇帝之宠。武成帝患有“气疾”,即“疝气”,这种病最怕饮酒,但他嗜酒如命,越饮病越重。武成帝虽然一向对和士开言听计从,但唯独在饮酒问题上则每谏不从。一次,武成帝气疾发,又要饮酒,和士开泪下不能言。帝曰:“卿此是不言之谏。”固不复饮。和士开仅用哭泣抽噎的微小代价便换取了武成帝的莫大好感,这与他惯常使用的甜言蜜语具有异曲同工之效。

如果你以为和士开的这一表现是出于对武成帝的一片关怀之心,那就大错特错了。实际上,劝武成帝戒酒并不是他的目的,通过此举邀宠以求富贵权势,这才是他的真正用意。世界上最难测度的是无耻小人之心,代表着人类真诚感情的眼泪也照样可以被他们所亵渎,用来为其不可告人的目的服务。如果和士开以泪劝谏出于真诚,那他就绝不会把奸淫的魔掌伸向皇宫后院,将武成帝的皇后占为已有了。

武成帝的皇后胡氏,本是一个水性杨花、放纵淫荡之人,加上武成帝素来荒淫,三宫六院,居无定所,较少与之相陪,因而胡皇后更感到寂寞难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