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就是一种放弃
学会放弃是为了获得。放弃一个机会,是为了抓住另一个更好更难得的机会。像比尔·盖茨上大学时中途辍学,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对于他来说。放弃银子,是为了换回金子和钻石。这是一种艺术!
有一个报纸的宣传员曾在他的演讲中说道:
“上街卖报纸的那个星期,我的推销在一位中年男人面前遭遇挫折。可气的是他告诉我他不买本报的理由是因为报纸版数太多,他每次都看不完全部版面,觉得有点亏。”你想象得出来,当时我对着这个读者真是哭笑不得。花同样多的钱买一份物超所值的报纸,版数多不好,难道版数少倒好了?看你喜欢的内容,不喜欢的部分当废纸扔了就是了,谁逼着你非把整张报纸读完了?
“问题是似乎持有这种想法的人还不止他一个,生气的话还真生不过来。我想了很久才明白,报纸苦心孤诣将内容分类,以便不同的读者各取所需,可是,对有些人来说,他不是不会选择,而是不会放弃。他不知道他可以扔掉一些东西,结果把自己弄得无所适从。”
道理并不复杂,就是有人不明白,有什么办法?其实你看,编辑们为你精心编制的这份报纸,处处都是选择,处处也是放弃。你看华语流行乐传媒大奖第二季选有结果了。获得褒奖的是那么两三个人四五张碟。他们从数十张同类面孔中脱颖而出呈现在你的眼前,可能仅仅因为多一张选票,那是评委们选择的结果,也是放弃的结果。选择张国荣、黄耀明是放弃齐秦、周杰伦的结果,选择莫文蔚是放弃孙燕姿、林忆莲的结果。
我们头一回听说的日本宝土冢歌舞剧团,它的名气多半倒是来自于它严格的筛选程序,从人到歌,它懂得放弃,所以它自成一派。
从影评碟评到视评乐评,每一个版面,编辑都在选择,也都在放弃,在被广告日益挤迫的狭小空间里,我们争取把最值得推荐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
生于加法,死于减法。我的一个诗人朋友这样说。悲观的人习惯于往背包里装更多的负载,而乐观的人则懂得适时减掉背包里的负载,另外一个哲人这样说。所以,学会放弃就是学会乐观。
大师卡尔维诺在他的《命运交织的城堡》里讲过一句极富哲理的话:
每个选择必然有个反面,亦即放弃;于是选择与放弃的举动并无差别。
邝健雄大师将所谓的成功定义为:“在正确的时间,作正确的决定,用正确的方法去做。”选择的第一步是:决定要做什么之前必须先决心放弃什么。选择的第二步是设定“限制”,选择跑道。设计一个决策核心的团队与机制,而非一个人的决策核心与机制。三个臭皮匠,顶得上一个诸葛亮。
有这样一部美、苏潜艇对决的影片,美国得到情报,苏联潜艇装载有核弹头的武器正接近美国海域,于是美国派出潜艇搜巡并指示艇长拦截摧毁。但是命令中提及,在鱼雷飞弹攻击前必须收到华府最后确认才能按下发射钮,就在两舰队交会之际的前一刻,美国总部得到情报,苏联已撤回任务并命令潜艇返航苏联。凑巧就在这个时候美国潜艇与华府总部因故中断了通信。但舰长为维护国家安全,故决定要发射飞弹攻击,而副舰长以未收到总部最后指示确认为由拒绝执行。舰长则再次以通信中断为由并再次命令副舰长执行发射飞弹,并言明副舰长若再违命将收押关禁,并以抗命按军法审判。就在双方各执一词相争不下之际,以及多数官兵支持不宜贸然攻击以免引发世界核大战时。副舰长拿出美国海军法令宣读:“当舰长决策执行可能造成无法预期严重后果,在多数一方的见证下,副舰长可执行停止舰长职务。并暂代舰长职务。”此时舰长并未以其权柄关禁副舰长并强行发动攻击,反而是遵守美国海军法令,将舰长职务交由副舰长指挥。最后终于化解了一场世界核大战。姑且不论编剧想象力之丰富,但其发人省思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点是,舰长最终的决策是“海军法令”,而非“自己”。电影的结局是,最后军事法庭判决,舰长为维护国家安全忠于职守,副舰长危机应变处理得当,两人都获判无罪。
在最自然状态下的选择
有时人生中的某些选择真的很残酷,无论我们怎么选择都会失去某些最重要的东西。当我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不要考虑太多。因为有些选择本就无所谓对或是错。你最自然的选择,才是你最真的选择。
有五位丈夫被问到同样一个问题:假设你和母亲、妻子、儿子同乘一船,这时船翻了,大家都掉到水里了,而你只能救一个人,你救谁?
尽管这问题很老套,但的的确确不好回答。
理智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儿子。因为他的年龄最小,今后的人生道路最长最值得救。”
现实的丈夫说:“我选择救妻子,因为母亲已经经历过人生,至于儿子——有妻子在,我们还会再新有孩子,还会是个完整的家。”
聪明的丈夫说:“我会救离我最近的那个,离我最近的那个最可能被救起来。”
滑头的丈夫说:“我救儿子的母亲”——至于是指自己的母亲还是指儿子的母亲,让别人去猜好了。
最后,老实的丈夫确实不知道应该怎么样选择,于是他只有回家把这个问题转述给自己的儿子、妻子和母亲,问他们自己应该怎么办。
儿子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屑一顾:“我们这里根本没有河,怎么会全家落水呢?不可能!”——他的年龄使他只会乐观地看待目前和将来的一切。
妻子则对丈夫的态度大为不满:“亏你问得出口!你当然得把我们母子都救起来。我才不管什么只救一个人的鬼话呢!”——女人总是认为丈夫必然有能力。也必须有能力负担起他的责任。
最后,老实的丈夫又问自己的母亲。
母亲没等他把话说完,已经大吃一惊了,紧紧抓住儿子的手,带着惊慌说:“我们都掉水里了,孩子你不是也掉进水里吗?我自然要救你!”
老实的丈夫顿时泣不成声。
成功者选择的四大方略
1.选择好你的方向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方向,你就会谨小慎微,裹足不前。”
不少人终生都像梦游者一样,漫无目的地游荡。他们每天都按熟悉的“老一套”生活,从来不问自己:“我这一生要干什么?”他们对自己的作为不甚了了,因为他们缺少目标。
制定目标,是意志朝某个方向努力的高度集中。不妨从你渴望的一个清楚的构想开始,把你的目标写在纸上,并定出达到它的时间。莫将全部精力用在获得和支配目标上,而应当集中于为实现你的愿望去做、去创造、去奉献——制订目标可以带来我们都需要的真正的满足感。
自己设想正在迈向你的目标,这尤为重要。失败者常常预想失败的不良后果,成功者则设想成功的奖赏。从运动员、企业家和演说家身上,我屡屡看到过这样的情况。
2.选择好你的朋友
“结交比你更懂行的人。”
我父亲17岁时离开北卡罗莱纳州的农场,只身前往巴尔的摩马丁飞机公司求职。在被问到他想做什么工作时,父亲回答说:“干什么都可以。”
他解释说,自己的目标是学会厂里的每一项工作,他乐意去任何一个部门。父亲被录用后。一旦管理员确认他的工作不比别人的逊色,他就提出去不同的另一个部门,重新从头开始。人事主管同意了这一不寻常的请求。到父亲年满20岁时,他已从这家大工厂脱颖而出,承担起实验方案的攻关,薪水相当不菲。
父亲只要去一个新的部门,总是去向经验丰富者请教。而一般的新手通常会避开这种人,生怕靠近他们会使自己看上去像个初出茅庐者。
我父亲向这些人请教他所能想到的每一个问题。他们也很喜欢这个不耻下问的年轻人,遂把自己摸索出来、别的人从未问过的捷径指给他。这些热心人成了我父亲的良师益友。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都要计划跟那些比你更懂的人发展关系。把他们作为你努力的榜样,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
3.选择一个梦想
“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区别,通常并不在于毅力。许多天资聪颖者就因为放弃了,以致功亏一篑。然而,成就辉煌的人绝对不会轻言放弃。有人说得好,成功者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而已。
有一天我去上班时,碰见了丹尼尔·卢迪——他现在是一位富于鼓动性的演说家。卢迪在伊利诺伊州乔列特长大,从小就耳闻圣玛丽大学的神奇传说,梦想有一天去那儿的绿茵场踢足球。朋友们对他说,他的学习成绩不够好,又不是公认的体育好手,休要异想天开了。因此,卢迪抛弃了自己的梦想,到一家发电厂当工人。
不久,一位朋友上班时死于事故,卢迪震骇不已,突然认识到人生是如此短暂,以至你很可能没机会追求自己的梦。
1972年,他在23岁时读印第安纳州圣十字初级大学。卢迪在该校很快修够了学分,终于转入圣玛丽大学,并成为帮助校队准备比赛的“童子军队”的一员。
卢迪的梦想很快要成真了,但他却未被准许比赛穿上球衣。翌年,在卢迪多次要求后,教练告诉他可以在该赛的最后一场穿上球衣。在那场比赛期间,他身着球衣在圣玛丽校队的替补队员席就座。看台上的一个学生呐喊道:“我们要卢迪!”其他学生很快一起叫喊起来。在比赛结束前27秒钟时。27岁的卢迪终于被派到场上,进行最后一次拼抢。队员们帮助他成功地抢到了那个球。
我17年后同卢迪再次相遇,是在圣玛丽大学体育馆外的停车场。一个电影摄制组正在那儿,为一部有关他的生平的电影拍外景。卢迪的故事说明:你只要怀有一个梦想,便没有办不到的事。
4.选择好你的目标
“回顾并更新你的目标。”
及时修改。当你达到了自己的目标,或是向它迈近了一步时,不妨庆祝一下。用你所喜欢的任何方式,来纪念那一特殊的时刻,重燃理想之火。
但不应该就此止步。在一个目标达到后,许多人便松懈下来了。正因为如此,今年排名第一的销售代理,很可能成为昨日黄花。
我在一幢旧宅里住了多年。每当我在寒冷的日子里调温度调节器时,年代久远的取暖炉必定燃烧得更旺,直到温度升上新的一档。一达到我定的温度,它便自己停下来,温度不再往上升。
人类也趋向于那个取暖炉。我们很容易满足于自己已达到的目标,不再要求上进。其实,为了不让希望落空,我们应当制定新的目标,不断向新的高度攀登。
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从前有个皇帝,很喜欢到自己的国土上四处巡视。每天这样走来走去,两只脚生了泡,痛得要死。他觉得很愤怒,就要求下属把自己的国土全铺上地毯。现织地毯是来不及了,就杀掉牛,剥了牛皮铺在地上,牛杀光了,还不够,然后就杀猪杀羊,最后连老鼠都杀了剥皮,也只能覆盖京城周围一带。皇帝更加愤怒,告诉大臣,如果不行就杀人剥人皮来铺。
一个大臣觉得这也不是办法,就小心翼翼地跟皇帝说:“您就是真的把国民通通杀光,估计也不够用的,您为什么不用一小块牛皮把自己的脚包起来呢?”皇帝觉得有道理,弄来一块牛皮试了一下,果然走再远的路,脚也不会再痛了。就这样,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双皮鞋。
有时候我们常常会抱怨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往往是自身的原因。有时候我们常常幻想改变世界,结果却碰得头破血流,尝试一下改变自己,世界很可能就会变得美好起来。
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地下室里,英国圣公会主教的墓碑上有一段话:
当我年轻自由的时候,我的想象力没有任何局限,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
当我渐渐成熟明智的时候,我发现这个世界是不可能改变的,于是我将眼光放得短浅了一些,那就只改变我的国家吧!
但我的国家似乎也是我无法改变的。
当我到了迟暮之年,抱着最后一丝努力的希望,我决定只改变我的家庭、我亲近的人——但是,唉!他们根本不接受改变。
现在在我临终之际,我才突然意识到:如果起初我只改变自己,接着我就可以依次改变我的家人;然后,在他们的激发和鼓励下,我也许就能改变我的国家。再接下来,谁又知道呢,也许我连整个世界都可以改变。
要想获得新生活,就必须改变自己,勇于突破,而不能总是原地踏步。当你抱着积极的心理态度时,世界在你面前便势必会低头。
不为内疚所控制
人很容易被负疚感左右,在人性文化中,内疚被当做一种有效的控制手段加以运用。
我们应当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而绝不能总在阴影下活着,内疚是对错误的反省,是人性中积极的一面,却属于情绪的消极一面。我们应该分清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反省之后迅速行动起来,把消极的一面变积极,让积极的一面更积极。
哈蒙是一位商人,长年在外经营生意,少有闲时。当有时间与全家人共度周末时。他非常高兴。他年迈的双亲住的地方,离他的家只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哈蒙也非常清楚自己的父母是多么希望见到他和他的全家人。但他总是寻找借口尽可能不到父母那里去,最后几乎发展到与父母断绝往来的地步。不久,他的父亲死了,哈蒙好几个月都陷于内疚之中,回想起父亲曾为自己做过的许多好事情。他埋怨自己在父亲有生之年未能尽孝心。在悲痛平定下来后,哈蒙意识到,再大的内疚也无法使父亲死而复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之后,他改变了以往的做法,常常带着全家人去看望母亲,并同母亲保持经常的电话联系。
赫莉的母亲很早便守寡,她勤奋工作,以便让赫莉能穿上好衣服,在城里较好的地区住上令人满意的公寓,能参加夏令营,上名牌私立大学。她为女儿“牺牲”了一切。当赫莉大学毕业后,找到了一个报酬较高的工作。她打算独自搬到一个小型公寓去,公寓离母亲的住处不远,但人们纷纷劝她不要搬,因为母亲为她作出过那么大的牺牲。现在她撇下母亲不管是不对的。赫莉认为他们说得对。便同意与母亲住在一起。后来她喜欢上了一个青年男子,但她母亲不赞成她与他交朋友,她和母亲大吵一番后离家出走了,几天后听人们说母亲因她的离家而终日哭泣,强有力的内疚感再一次作用于赫莉。她向母亲让步了。几年后,赫莉完全处于她母亲的控制之下。到最终,她又因负疚感造成的压抑毁了自己。并因生活中的每一个失败而责怪自己和自己的母亲。
在过错发生之后,要及时走出感伤的阴影,不要长期沉浸在内疚之中痛定思痛,让身心备受折磨,过去的已经过去,再内疚也于事无补,要拾起生活的勇气,昂扬奔向明天。
不堪重负就归零
归零就是清除所有的东西,从零开始。有时候归零是那么难。因为每一个要被清除的数字都代表着某种意义;有时候归零又是那么容易,只要按一下键盘上的删除键就可以了。
年轻的时候,艾莎比较贪心,什么都追求最好的,拼了命想抓住每一个机会。有一段时间,她手上同时拥有13个广播节目,每天忙得昏天暗地,她形容自己:“简直累得跟狗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