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在北大听到的24堂幸福课
23488600000014

第14章 有为——站起来,去干一番事业(2)

凡是有才能的人总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压迫,没有一个不受到外界的压迫而伟大的人。坚强的人如果不被邪恶的世界所毁灭,他就会发奋要改造这邪恶的世界。许多人一生之所以伟大,都是来自他们的苦难经历。是苦难激发了他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苦难给予了他们抗争的动力。没有苦难,崇高就不能生成;没有挫折,人的精神就不能提升。世界上从没有未经过艰难困苦而成为真正伟大的人。美国学者马尔藤博士说过:“困难是我们的恩人,有了困难,才能拦住与淘汰掉一切不如我们的竞争者,而使我们得到胜利。”

没有经历过磨难的人就好比一枝长在温室里的花朵,没有风雨的侵袭击打,永远也不会拥有迎着风雨博斗的勇气。磨难是生活中经历最全面的老师,也是一把能够准确地衡量出人生的尺子,它能让人们从中窥视出自己的经历是否成熟,成长的轨迹是否已经达到能和狂风暴雨相抗衡的勇敢。有人生就会有经历,有经历就必然会与磨难相伴相随,而磨难只是考验人们是否有勇气,承担起人生中必须经历的风霜雪雨。

世上最精致的瓷器,都要经过无数次的煅烧。没有经过煅烧的瓷器,永远不会坚固和精美。无数事实告诉我们,只有在漫长的煅烧环境中经得住磨练的人,才有可能取得成功。就像《真心英雄》里的歌词一样,“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一位青年和一位老者同在一片荒漠中栽了一片胡杨苗。苗子成活后,青年每隔三天就要挑起水桶到荒漠中来,一棵一棵地给他的那些树苗浇水。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飞沙走石,青年都会雷打不动地挑来一桶一桶的水,一一浇他的那些树苗。有时刚刚下过雨,他也会来,锦上添花地给他的那些树苗再浇一瓢。有人告诉他,沙漠里的水漏得快,别看这么三天浇一次,树根其实没吮吸到多少水,都从厚厚的沙屋中漏掉了。那位老者则悠闲得多了。树苗刚栽下去的时候,他来浇过几次水,等到那些树苗成活后,他就来得很少了。即使来了,也不过是到他栽的那片幼林中去看看,发现有被风吹倒的树苗就顺手扶一把,没事儿的时候,他就在那片树苗中背着手悠闲地走来走去,不浇一点儿水,不培一把土。人们都说,老者栽下的那片树,肯定成不了林。过了两年,两片胡杨树苗都长得有茶杯粗了。忽然有一夜,狂风从大漠深处卷着一柱柱的沙尘飞来,飞沙走石,电闪雷鸣,狂风卷着滂沱大雨肆虐了一夜。第二天风停的时候,人们到那两片胡杨林里一看,不禁十分惊讶:原来青年种的树几乎全被暴风给刮倒了,有许多的树几乎被暴风连根拔了出来,摔折的树枝,倒地的树干,被拔出的一蓬蓬黝黑的根须,惨不忍睹,而附近老者的林子,除了一些被风撕掉的树叶和一些被折断的树枝外,几乎没有一棵被风吹倒或者吹歪的。

那片经历过狂风和暴雨的小树们,最终成活了下来。那些经历过磨难的人们,最终也将成就了一番事业。“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左丘失明而有《国语》。”那些最伟大的人无一不是苦难的学徒,无一不是历尽千辛万苦才能成就的辉煌。

挫折是只有在前进中才会面对的困境,那些总是一帆风顺的人,是不可能品尝出困难的艰辛。许多人都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于逆境,正是艰难的逆境,最终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发挥。逆境总是垂青成功者,命运往往总在最艰苦的逆境之后出现转机。拿破仑说:“最困难之时,也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塞缪尔·斯迈而斯说过:“痛苦,就是用一只强有力的手,操纵一张沉重的铁犁,深深地犁进难以开垦的土地,但是这土地只要翻开,他的肥沃就会让土地接出丰硕之果。”

最大的幸运者,也是最大的苦难者。如果苦难不能使他们低头,那么苦难就会助他们成功。当一个人突然陷入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摆脱的困境时,他往往会出现想像不到的品质和意志。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无一不是伴随着坎坷行进的。许多才华横溢而又品性善良的人们,仅仅因为他们成长的道路上没有出现可以使他们得以磨练的挫折,而导致自己一事无成。

有磨难是极其痛苦的,但就是因为有了人生的磨难带来的伤痛和苦难,才能真正地将人们的身心和灵魂,从里到外,完完整整地洗涤了一个透彻。人生如果没有了磨难的经历,就永远也体会不到那种火烧锻烧,那种撕心裂肺和心如刀绞的疼痛。而人生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磨难痛楚,才能更加地感受到那些人生当中最宝贵的东西。

幸福是人生最大的事业

真正的幸福只有当你真实地认识到人生的价值时,才会体会到。

——穆尼尔·纳素夫

加拿大一位心理学家作过一项很有趣的研究:他让一些人想想怎么给自己花掉20美元,再想想怎么为孩子、父母、亲朋花掉20美元。奇怪的是,多数人都觉得为别人花钱比为自己花钱更幸福。“幸福不是自私自利,幸福是为别人多想一点。”坐享其成的“富二代”不见得幸福。“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坐在自行车后笑”,这种网络上热炒的“幸福观”更是严重扭曲幸福的含义,因为他们片面地把幸福定义为对物质的占有。

幸福不是一种简单的满足,幸福也不是有钱,个人收入和幸福并不成正比相关。如果你的收入比较低,那多一分钱你都会觉得幸福,但当你的收入达到一定水平时,幸福感和收入就没有关系了。举个例子,对没有房子的人来说,贷款买到房子都是很幸福的事;对家里有很多房子的人来说,房子就不是幸福的重要来源了。很多人认为突然不愁钱会让人幸福,中了彩票谁不高兴呢?但国外有人作过一项研究,长期追踪彩票中奖者,发现暴富一开始确实能让人欣喜,但他的生活、心理、人际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长期看来不幸福的比例反而特别高。专家调查分析发现,有钱人的幸福感反而比较低,不容易觉得幸福。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富二代”的幸福比例比普通老百姓高。美国的经济实力很强,但美国从来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国家。这些都说明,幸福不是完全由金钱和物质满足来得到的。

幸福是人类所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一切行动、语言都应该为这个目标服务。同时由于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也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有人给幸福的定义是:幸福是快乐的心理体验、主观元素和人生重大需要、欲望、目的得到实现和生存发展的某种完美的客观元素构成的理论。幸福作为一种快乐的心理体验就是主观的,而某种满足完美得到实现和发展的则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幸福就是一种需要、欲望、目的及生存和发展的实现,如果不能实现呢?那就痛苦。

在现实生活中,幸福常常是与不幸相伴的,只有某一时刻你是痛苦,才有当你摆脱痛苦时的幸福。幸福的时光总是暂短的,其过后痛苦就会侵袭而来。痛苦与幸福是一对孪生兄弟,时刻相伴随。一个人要想追求幸福,就必须先要接受痛苦的考验,用中国的古话讲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实际上,人是一种理性的会选择的动物,避苦趋乐是人之本性。人不仅能在痛苦与幸福中选择幸福回避痛苦,而且还会在大幸福与小幸福之间,大痛苦及小痛苦等之间进行比较选择。个人其目标就是自觉或不自觉的享受着大幸福,若享受不到,小幸福能享受也是可以的,再者没有小幸福那么只有选择小痛苦,而回避大痛苦。幸福是一种自由,是一种热爱、兴趣的实现。虽然前文已说幸福是一种欲望、需求、目的得到实现或达到。但是这里的欲望、需求、目的都应该是合理的,而且是有限制的,妨碍他人幸福是不可提倡的。庄子是自由主义者,庄子是很幸福的,因为他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当然,庄子肯定不会做损人利己的事的,肯定是追求不损人利己的那种幸福。

幸福就是一种不妨碍他人的自由活动,是一种不妨碍社会他人的兴趣施展。正在追求幸福的人们,应当牢记这一点。